-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第三讲实践的观点与真理专题练习
第三讲 实践的观点与真理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备考指津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 c 以判断题、选择题、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追求真理的过程与认识的特点 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 b b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准确把握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 - 13 - 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的能动性是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考向一 实践的特点 1.(2019·4月浙江选考)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和其他自然运动过程不同,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 T ) 2.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属于实践。( F ) 3.(2019·1月浙江学考)“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这里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可以把( ) A.现实的存在变为观念的存在 B.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C.认识的目的转变为认识的手段 D.认识的手段转变为认识的目的 解析:选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B正确且符合题意。 4.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①④ - 13 -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正确;“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正确。③④题干材料没有体现。 考向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F ) 6.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T ) 7.(2017·11月浙江选考)在发现土壤呈现流变状态还是固体状态取决于土壤颗粒之间是否存在ODI约束之后,中国科学家利用某种植物纤维合剂给沙子引入ODI约束,在沙漠进行“沙子土壤化”试验。5年后,所试验的4 000亩沙漠变成了良田。这样做是因为( ) A.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B.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认识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解析:选C。通过试验,将沙漠变成良田,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入选,A不符合题意;B、D说法错误。 8.浙江省H市政府在首批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两年后,决定实施城区二期公共自行车网点建设项目,并就二期网点选址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市民反响热烈。市政府根据市民意见和建议,结合一期的使用状况,按照优先考虑居民点、公交点、商贸点、公共服务点的原则,对网点选址方案进行了调整,移位、取消、新增了许多网点。该项目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在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公交最后一千米的问题等方面成效显著,获得了市民的普遍赞誉。 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说明H市政府上述做法的正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解题时,要弄清材料中H市政府的做法,然后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方面去解读材料,进行知识取舍和知识与材料信息的对接。 答案:(1)H市政府结合一期的使用实际和市民出行的需求确定二期网点选址方案,符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H市政府根据市民出行的新要求、交通拥堵的新情况作出城区二期公共自行车网点建设的决策,符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H市政府制定二期网点选址方案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公交最后一千米问题,符合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13 - 1.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发展 ①原理内容: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②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客观性 ①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第一,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理的内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实践本身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 13 - 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2.关于认识的几点理解 (1)就个人而言,由于受实践水平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就人类而言,在世代延续中,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因此,不能笼统地说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当然也不能说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2)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考向一 真理 1.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F ) 2.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T ) 3.(2019·4月浙江选考)入侵物种水花生的蔓延导致洪湖水质恶化、鱼蟹死亡。在相继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段防治水花生蔓延的努力失败后,当地政府在专家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引进专食水花生的叶甲,终于用生物防治手段遏制了水花生的蔓延。这表明( ) ①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了人们的认识 ②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 ③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④事物的发展程度制约了人们的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可以表现为正确的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也可以表现为人们对在不成功的实践基础上得到的认识进行改进,从而得到正确的认识、推动认识的发展,材料中“在相继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段……终于用生物防治手段遏制了水花生的蔓延”,就属于后者,②入选。“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段防治水花生蔓延的努力失败”,表明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③入选。材料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推动了人的认识,①强调实践水平制约了认识,④强调事物的发展程度制约了人们的认识,因此两者都不符合题意,不选。 4.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论在未来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这说明( ) ①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 ②物理学现有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全过程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确定的 A.①③ B.①④ - 13 -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科学家对质子半径的认识,说明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①符合题意。科学家对质子半径新发现的理论意义,说明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全过程,③符合题意。②中“现有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④中“不确定的”都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均应排除。 5.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 )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材料没有表明这一发现给社会带来的价值,①与题干材料无直接关系;“真理具有反复性”观点错误,排除③。科学界以前的认识是“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而现在认为“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这说明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②④正确。 考向二 认识的特点 6.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F ) 7.(2019·1月浙江学考)漫画《6还是9》(作者:王少华)告诉我们( ) ①遇事要学会多角度观察和分析 ②改造客观世界应坚持与时俱进 ③认识事物受到人们立场的影响 ④面对困难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数字是不一样的,表明认识事物受到人们立场的影响,遇事要学会多角度观察和分析,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漫画寓意不符,排除。 8.“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 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 13 - 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解析:选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做学问要不知足,才能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故答案选D。A、B、C三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应舍去。 9.从近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现代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今天要求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科技作用的认识过程表明(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有差异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被否认 ③复杂的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社会实践水平限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①中“总是”一词的表述太绝对;真理不断发展,但不是在发展中被不断否认,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专题强化训练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 1.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F )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F ) 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对不对,就看大家的。( F ) 4.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F ) 5.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F )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大花园建设是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浙江行动,按照该计划设定的目标任务,2018年开好局、2022年走前列、2035年成样板,高质量建设“诗画浙江”。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③普遍性中包含特殊性 ④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统一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目标,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以目标指导进行建设,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①②正确;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③错误,排除;④与题意无关,不选。 7.神舟十一号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它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 - 13 - 人空间站做准备。这说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③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神舟十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④正确。②错误,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③错误,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8.我国的暗物质研究工作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为探索大自然奥秘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这主要表明 ( ) ①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充满了曲折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我国的暗物质研究工作循序渐进、厚积薄发”,体现了④;“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为探索大自然奥秘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体现了②;①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错误。 9.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好奇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水。近日,我国科学家通过对在“嫦娥三号”着陆区得到的探测数据的分析,首次找到了月球雨海区域无水的直接证据,并揭示了月球雨海区域火山演化的历史。这说明( )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嫦娥三号”首证月球雨海无水,并揭示了月球雨海区域火山演化的历史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④正确。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③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0.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专家称这有助于人类揭开宇宙的各种谜团, - 13 - 甚至了解宇宙的开端和运行机制。这个发现将极大促进其他引力波探测实验的发展。这表明( ) ①对引力波的真理性认识因认识的发展而不断被推翻 ②实践的发展是推进有关引力波认识的根本动力 ③对引力波的好奇、遐想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基础 ④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推动对引力波认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①错误,认识的发展进步并不是推翻原有的真理性认识;③错误,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引力波认识的根本动力,推动对引力波的认识的深化发展,也是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不断发展的结果,②④正确。 11.“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解析:选C。本题的题眼是“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由题眼可知,题干主要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C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B项强调思与学的关系、D项强调理想的重要性,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12.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黑豆皮提取物能够提高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带皮食用黑豆能够改善贫血症状,这项研究成果为我国研发安全、高效的药物来治疗贫血提供了科学依据。材料表明( )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②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造福人类 ③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促进实践的发展 ④认识的目的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追求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科学家对黑豆皮的研究,体现了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在这种认识指导下实践造福人类;同时该研究为治疗贫血提供了科学依据,体现了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中“改造规律”的说法错误;④错误,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 13.有人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有人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去寻找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体现了( ) - 13 - ①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人们不同的需求和体验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并在反复中不断超越自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对有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有人说是人生的两大悲剧,有人说是人生的两大快乐,可见,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表明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中“取决于”说法错误;认识的反复性在材料中未体现,④不符合题意。 14.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 ) A.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C.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解析:选B。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B项符合题意。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也可能相同,A项说法错误;C项是从认识本身角度来说的,D项是从认识的客体角度来说的,均不符合题意。 15.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实践发展而发展 B.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C.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实现 D.原来的真理性认识随着实践发展会转化为谬误 解析:选A。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符合题意;B、C两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D项说法错误。 16.“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①医学家和患者的真理是各不相同的 ②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可能相互转化 - 13 -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条件和范围 ④真理是客观物质,谬误是一种错误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对于某些……有害”体现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可能相互转化,②③符合题意;人们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但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①说法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观点错误;真理是正确的认识,谬误是错误的认识,④观点错误。 17.近年来,逢雨必涝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重庆两江新区改变“以排为主”的防涝模式,试点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认识论角度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体现了(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存在绝对真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要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实践探索,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否定了真理的绝对性,错误;④是从辩证法角度分析的,不是认识论角度,应排除。 18.爱迪生说: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①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强调实践的特征和实践的决定作用,③④符合题意。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并为实践所证明,①说法错误;②与题意不符,材料未强调认识的反复性。 19.过去,人们认为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 13 - 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如第四态为等离子态、第五态为低温态,此外,还有高密态、液晶态……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物质形态有十多种,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材料表明( )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认识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高而同步发展 ④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①否定了物质的可知性,③中“同步”说法错误。 三、综合题 20.走过改革开放40周年,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历史再次刻印下时间的坐标。回首这40年,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在奋进中书写了精彩答卷,这是亿万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结果。今日中国之势,我们仍需以梦为马、敢闯敢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向祖国70华诞献礼。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特点”的。 答案:(1)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今日中国,仍需以梦为马、敢闯敢干,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2)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中国的辉煌成就是亿万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结果;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走过改革开放40周年,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中国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的成就。 21.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要扎根于中国现实,使我们的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建设法治中国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必须扎根于中国现实。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的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1)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 13 -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西方国家的法治文明与其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但我们不能盲目照搬,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3)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如果脱离我国实际(或我国国情),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难免在法治建设上犯错。 - 1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