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18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专题1-3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学案
一.考场传真 1. 【2017 课标 1,文 11】△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sin sin (sin cos ) 0B A C C ,a=2,c= 2 ,则 C= A. π 12 B. π 6 C. π 4 D. π 3 【答案】B 2.【2017 课标 3,文 6】函数 1 π π( ) sin( ) cos( )5 3 6f x x x 的最大值为( ) A. 6 5 B. 1 C. 3 5 D. 1 5 【答案】A 【解析】由诱导公式可得: cos cos sin6 2 3 3x x x ,则: 1 6sin sin sin5 3 3 5 3f x x x x ,函数的最大值为 6 5 .所以选 A. 3.【2017 课标 II,文 3】函数 π( ) sin(2 )3f x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 | ] A. 4π B. 2π C. π D. π 2 【答案】C 【解析】由题意 2 2T ,故选 C. 4.【2017 课标 3,文 4】已知 4sin cos 3 ,则sin 2 =( ) A. 7 9 B. 2 9 C. 2 9 D. 7 9 【答案】A 【解析】 2sin cos 1 7sin 2 2sin cos 1 9 .所以选 A. 5.【2017 课标 3,文 15】 △ 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C=60°,b= 6 , c=3,则 A=_________. 【答案】75° 6.【2017 课标 II,文 4】设非零向量 a ,b 满足 + = -b ba a 则 A. a ⊥b B. = ba C. a ∥b D. ba 【答案】A 【解析】由| | | |a b a b 平方得 2 2 2 2( ) 2 ( ) ( ) 2 ( )a ab b a ab b ,即 0ab ,则 a b ,故选 A. 7.【2017 课标 3,文 13】已知向量 ( 2,3), (3, )a b m ,且 a b ,则 m= . 【答案】2 【解析】由题意可得: 2 3 3 0, 2m m . 8.【2017 课标 II,文 16】 ABC 的内角 ,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 ,a b c ,若 2 cos cos cosbc B a C c A ,则 B 【答案】 3 【解析】由正弦定理可得 1 π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 sin cos 2 3B B A C C A A C B B B 9.【2017 课标 II,文 13】函数 ( ) 2cos sinf x x x 的最大值 为 . 【答案】 5 【解析】 2( ) 2 1 5f x 10.【2017 课标 1,文 13】已知向量 a=(–1,2),b=(m,1).若向量 a+b 与 a 垂直, 则 m=________. 【答案】7 【解析】由题得 ( 1,3)a b m ,因为 ( ) 0a b a ,所以 ( 1) 2 3 0m ,解得 7m 11.【2017 课标 1,文 15】已知 π(0 )2a , ,tan α=2,则 πcos ( )4 =__________. 【答案】 3 10 10 二.高考研究 【考纲解读】 1.考纲要求 考纲要求: 三角函数: ①了解任意角、弧度制的概念,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②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 系式,能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③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了解函数 xAy sin 的图像,了解参数 ,,A 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④掌握和差角、二倍 角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⑤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并能解 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平面向量: 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解平面向量基 本定,解平面向量的坐标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 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命题规律】 (1)高考对三角函数图象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五点法作图,二是图象变换,三 是已知图象求解析式或求解析式中的参数的值,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2)高考对三角函数性质的考查是重点,以解答题为主,考查 y=Asin(ωx+φ)的周期性、 单调性、对称性以及最值等,常与平面向量、三角形结合进行综合考查,试题难度属中低档. (3)三角恒等变换包括三角函数的概念,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和、差角公 式和二倍角公式,要抓住这些公式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熟练应用. (4)解三角形既是对三角函数的延伸又是三角函数的主要应用,因此,在一套高考试卷中, 既有选择题、填空题,还有解答题. (5)平面向量的命题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向 量的平行与垂直、向量的数量积,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解答题中常与三角函数相结 合,或作为解题工具应用到解析几何问题中. 3.学法导航 1. 已知函数 y=Asin(ωx+φ)(A>0,ω>0)的图象求解析式时,常采用待定系数法,由图中的最 高点、最低点或特殊点求 A;由函数的周期确定ω;确定φ常根据“五点法”中的五个点求解, 其中一般把第一个零点作为突破口,可以从图象的升降找准第一个零点的位置. 2. 在图象变换过程中务必分清是先相位变换,还是先周期变换.变换只是相对于其中的自 变量 x 而言的,如果 x 的系数不是 1,就要把这个系数提取后再确定变换的单位长度和方向. 3. 函数 y=Asin(ωx+φ)的性质及应用的求解思路:第一步:先借助三角恒等变换及相应三 角函数公式把待求函数化成 y=Asin(ωx+φ)+B 的形式;第二步:把“ωx+φ”视为一个整体, 借助复合函数性质求 y=Asin(ωx+φ)+B 的单调性及奇偶性、最值、对称性等问题. 4. (1)三角变换的关键在于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公式,三角恒等 变换公式的熟记和灵活应用,要善于观察各个角之间的联系,发现题目所给条件与恒等变换 公式的联系,公式的使用过程要注意正确性,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符号和函数名的变换,防 止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2)求角问题要注意角的范围,要根据已知条件将所求角的范围尽 量缩小,避免产生增解. 5.关于解三角形问题,一般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弦、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形的 性质,常见的三角变换方法和原则都适用,同时要注意“三统一”,即“统一角、统一函数、 统一结构”,这是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突破口. 6.(1)对于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要先选择一组基底,同时注意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灵活运 用. (2)运算过程中重视数形结合,结合图形分析向量间的关系. 7.数量积的计算通常有三种方法:数量积的定义,坐标运算,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可以利 用数量积求向量的模和夹角,向量要分解成题中模和夹角已知的向量进行计算. 8.在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中,一方面用平面向量的语言表述三角函数中的问题, 如利用向量平行、垂直的条件表述三角函数式之间的关系,利用向量模表述三角函数之间的 关系等;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平面向量问题,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 只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在向量和三角函数之间建立起联系,就可以根据向量或者三角函 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一.基础知识整合 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整合 1.三角函数的图象及常用性质(表中 k∈Z) y=sin x y=cos x y=tan x 图象 增区间 -π 2 +2kπ , π 2 +2kπ [-π+2kπ, 2kπ] -π 2 +kπ, π 2 +kπ 减区间 π 2 +2kπ, 3π 2 +2kπ [2kπ,π+2kπ] 无 对称轴 x=kπ+π 2 x=kπ 无 对称 中心 (kπ,0) π 2 +kπ,0 kπ 2 ,0 2.三角函数的两种常见变换 (1)y=sin x ――→ 向左(φ>0)或向右(φ<0) 平移|φ|个单位 y=sin (ωx+φ) ――→ 纵坐标变为原 的 A 倍 横坐标不变 y=Asin(ωx+φ)(A>0,ω>0). y=sin ωx ――→ 向左(φ>0)或向右(φ<0) 平移|φ ω|个单位 y=sin(ωx+φ) ――→ 纵坐标变为原 的 A 倍 横坐标不变 y=Asin (ωx+φ)(A>0,ω>0). 3.正弦型函数 y=Asin (ωx+φ)的对称中心是函数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对称轴是过函数图象 的最高点或者最低点且与 x 轴垂直的直线;正切型函数 y=Atan(ωx+φ)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 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三角形面积公式:(1)S=1 2aha(ha 为 BC 边上的高);(2)S=1 2absin C=1 2bcsin A=1 2acsin B; (3)S=abc 4R (R 为 △ ABC 外接圆的半径);(4)S=2R2sin Asin Bsin C(R 为 △ ABC 外接圆的半径);(5)S = p(p-a)(p-b)(p-c) p=1 2(a+b+c) ;(6)S=1 2(a+b+c)r=pr(p=1 2(a+b+c),r 为 △ ABC 内切圆的半径). 5.四边形面积公式:S=1 2l1l2sin θ(l1,l2 为对角线长,θ为对角线夹角). 6.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a sin A = b sin B = c sin C = a+b+c sin A+sin B+sin C =2R(2R 为 △ ABC 外接圆的 半径). 7.余弦定理:a2=b2+c2-2bccos A,b2=a2+c2-2accos B;c2=a2+b2-2abcos C. 8.常用边角互化方法: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cos A=b2+c2-a2 2bc ; cos B=a2+c2-b2 2ac ;cos C=a2+b2-c2 2ab . 9.平面向量中的四个基本概念 (1)零向量模的大小为 0,方向是任意的,它与任意非零向量都共线,记为 0. (2)长度等于 1 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与 a 同向的单位向量为 a |a|. (3)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叫共线向量(平行向量). (4)向量的投影:|b|cos〈a,b〉叫做向量 b 在向量 a 方向上的投影. 10.平面向量的两个重要定理:(1)向量共线定理:向量 a(a≠0)与 b 共线当且仅当存在唯一 一个实数λ,使 b=λa.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 e1,e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这一平面内的 任一向量 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 a=λ1e1+λ2e2,其中 e1,e2 是一组基底. 11.两非零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设 a=(x1,y1),b=(x2,y2),则: (1)若 a∥b ⇔ a=λb(b≠0);a∥b ⇔ x1y2-x2y1=0; (2)若 a⊥b ⇔ a·b=0;a⊥b ⇔ x1x2+y1y2=0. 12.平面向量的三个性质:(1)若 a=(x,y),则|a|= a·a= x2+y2.(2)若 A(x1,y1),B(x2,y2), 则| AB |= (x2-x1)2+(y2-y1)2.(3)若 a=(x1,y1),b=(x2,y2),θ为 a 与 b 的夹角, 则 cos θ= a·b |a||b| = x1x2+y1y2 x21+y21 x22+y22 . 13.平面向量的三个锦囊:(1)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O 为平面上一点,则 A,B,P 三点共 线的充要条件是OP =λ1 OA +λ2 OB (其中λ1+λ2=1).(2)三角形中线向量公式:若 P 为 △ OAB 的边 AB 的中点,则向量OP 与向量OA ,OB 的关系是OP =1 2(OA +OB ).(3)三 角形重心坐标的求法:G 为 △ ABC 的重心 ⇔ 0GA GB GC ⇔ G xA+xB+xC 3 ,yA+yB+yC 3 . 二.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 1 三角函数的定义、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的应 用 【例 1】已知角 的顶点与原点 O 重合,始边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 ( 2 )( 0)P m m m , 是 角 终边上的一点,则 tan( )4 的值为( ) A.3 B. 1 3 C. 1 3 D. 3 【答案】C 【例 2】已知 1cossin cos2sin ,则 tan . 【答案】 2 1 【解析】 sin 2cos tan 2 1sin cos tan 1 tan 2 1 . 【规律方法】1、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将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和三角函数值建立了联系,但是 注意角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在 x 轴的非负半轴. 2. 正、余弦三兄妹“sin cosx x 、 sin cosx x ”的应用 sin cosx x 与 sin cosx x 通过平方关系联系到一起,即 2(sin cos ) 1 2sin cosx x x x , 2(sin cos ) 1sin cos ,2 x xx x 21 (sin cos )sin cos .2 x xx x 因此在解题中若发现题设条 件有三者之一,就可以利用上述关系求出或转化为另外两个. sin cos 、 的求值技巧:当已知sin 4 ,cos 4 时,利用和、差角的三角函数 公式展开后都含有 sin cosx x 或 sin cos ,这两个公式中的其中一个平方后即可求出 2sin cos ,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即可求出另外一个,这两个联立即可求出 sin cos 、 的值.或者把 sin cos 、sin cos 与 2 2sin cos =1联立,通过解方 程组的方法也可以求出sin cos 、 的值. 3.如何利用“切弦互化”技巧 (1)弦化切:把正弦、余弦化成切得结构形式,这样减少了变量,统一为“切”得表达式, 进行求值. 常见的结构有: ① sin ,cos 的二次齐次式(如 2 2sin sin cos cosa b c )的问题常采用“1” 代换法求解; ②sin ,cos 的齐次分式(如 sin cos sin cos a b c d )的问题常采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 (2)切化弦:利用公式 tan sin cos ,把式子中的切化成弦.一般单独出现正切、余切的 时候,采用此技巧. 4.温馨提示:(1)求同角三角函数有知一求三规律,可以利用公式求解,最好的方法是利 用画直角三角形速解.(2)利用平方关系求三角函数值时,注意开方时要结合角的范围正确 取舍“ ”号. 5. 利用诱导公式求值: i.给角求值的原则和步骤:(1)原则:负化正、大化小、化到锐角为终了.(2)步骤:利用诱 导公式可以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 0 2 : 之间角的三角函数,然后求值,其步骤为: ii.给值求值的原则:寻求所求角与已知角之间的联系,通过相加或相减建立联系,若出现 2 的倍数,则通过诱导公式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然后求解. 常见的互余与互补关系 (1)常见的互余关系有: 3 与 6 ; 3 与 6 ; 4 与 4 等. (2)常见的互补关系有: 3 与 2 3 ; 4 与 3 4 等.遇到此类问题,不妨考虑 两个角的和,要善于利用角的变换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6. 利用诱导公式化简、证明 i.利用诱导公式化简三角函数的原则和要求 (1)原则:遵循诱导公式先行的原则,即先用诱导公式化简变形,达到角的统一,再进行三 角函数名称转化,以保证三角函数名称最少. (2)要求:①化简过程是恒等变形;②结果要求项数尽可能少,次数尽可能低,结构尽可能 简单,能求值的要求出值. ii.证明三角恒等式的主要思路 (1)由繁到简法:由较繁的一边向简单一边化简. (2)左右归一法:使两端化异为同,把左右式都化为第三个式子. (3)转化化归法:先将要证明的结论恒等变形,再证明. 7.提醒:由终边相同的角的关系可知,在计算含有 2 的整数倍的三角函数式中可直接将 2 的整数倍去掉后再进行运算,如 cos 5 cos cos .[ :学 ] 【举一反三】已知 为锐角,且 4sin 5 ,则 cos ( ). A. 3 5 B. 3 5 C. 4 5 D. 4 5 【答案】A 考点 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例 3】【四川省内江市 2018 届第一次模拟】已知函数 2sin 3sin cosf x x x x ,则 A.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2 B. f x 的最大值为 2 C. f x 在 5,3 6 上单调递减 D.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6x 对称 【答案】C 【解析】∵函数 2 1 cos2 3 1sin 3sin cos sin2 sin 22 2 6 2 xf x x x x x x , ∴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2 2 ,故 A 错误, f x 的最大值为 1 31 2 2 ,故 B 错误,当 6x 时, 1sin 2 16 6 6 2f ,故 f x 的图象不关于直线 6x 对称, 故 D 错误,由 32 2 2 ,2 6 2k x k k Z ,得 5 3 6k x k ,令 0k , 可得 f x 的一个单调减区间为 5,3 6 ,故 C 正确,故选 C 【例 4】【广西玉林市 2018 届期中】已知 ABC 的三个内角 , ,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是 , ,a b c , 且 sin sin 3 sin B A a c C a b ,若将函数 2 2f x sin x B 的图像向右平移 6 个单位长度, 得到函数 g x 的图像,则 g x 的解析式为( ) A. 22sin 2 3x B. 22cos 2 3x C. 2sin2x D. 2cos2x 【分析】在解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两个主要依据. 除了直接利用 两定理求边和角以外,恒等变形过程中,一般 说 ,当条件中同时出现 ab 及 2b 、 2a 时, 往往用余弦定理,而题设中如果边和正弦、余弦函数交叉出现时,往往运用正弦定理将边化 为正弦函数再结合和、差、倍角的正余弦公式进行解答. 【答案】D 向右平移 6 个单位长度单位,得到 52 2 2 2 2cos26 6 2g x sin x sin x x ,故选 D. 【规律方法】(1)求三角函数的周期、单调区间、最值及判断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往往是在 其定义域内,先化简三角函数式,尽量化为 y=Asin(ωx+φ)+B 的形式,然后再求解.(2) 对于形式 y=asin ωx+bcos ωx 型的三角函数,要通过引入辅助角化为 y= a2+b2sin(ωx+ φ)(cos φ= a a2+b2 ,sin φ= b a2+b2)的形式 求. (3)对于 y=Asin(ωx+φ)函数求单调区间时,一般将ω化为大于 0 的值. 【举一反三】【内蒙古包钢 2018 届月考】函数 cosf x x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则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A. 1 3π , π ,4 4k k k Z B. 1 32 π ,2 π ,4 4k k k Z C. 1 3, ,4 4k k k Z D. 1 32 ,2 ,4 4k k k Z 【答案】D 考点 3 三角恒等变换 【例 5】若 1 3tan , ,tan 2 4 2 ,则sin 2 4 的值为( ) A. 2 5 B. 2 5 C. 2 10 D. 2 10 【答案】D 【规律方法】1.三角函数的化简、计算、证明的恒等变形的基本思路与基本的技巧 基本思路是:一角二名三结构.即首先观察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注意角的一些常用变式,角 的变换是三角函数变换的核心.第二看函数名称之间的关系,通常“切化弦”;第三观察代数 式的结构特点. 基本的技巧有: (1)巧变角:已知角与特殊角的变换、已知角与目标角的变换、角与其倍角的变换、两角 与其和差角的变换. 如 ( ) ( ) , 2 ( ) ( ) , 2 ( ) ( ) , 2 2 , 2 2 2 等. (2)三角函数名互化:切割化弦,弦的齐次结构化成切. (3)公式变形使用:如 cos cos sin sin cos , tan 1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 sin cos 2 sin 4 , 21 sin 2 1 2sin cos (sin cos )x x x x x 等 (4)三角函数次数的降升:降幂公式与升幂公式: 2sin2 1cossin ; 2 1 cos2cos 2 , 2 1 cos2sin 2 . (5)式子结构的转化. (6)常值变换主要指“1”的变换: 2 21 sin cosx x 2 2sec tan tan cotx x x x tan sin4 2 等. (7)辅助角公式: 2 2sin cos sina x b x a b x (其中 角所在的象限由 a b、 的 符号确定, 的值由 tan b a 确定.在求最值、化简时起着重要作用,这里只要掌握辅助角 为特殊角的情况即可. 如 sin cos 2 sin( ),sin 3cos 2sin( ), 3sin cos 2sin( )4 3 6x x x x x x x x x 等. 2.题型与方法: 题型一,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可解决求值求角问题,常见有以下三种类型:(1) 给角求值:一般所给出的角都是非特殊角,要观察所给角与特殊角间的关系,利用三角变换 消去非特殊角,转化为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2)给值求值: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 式的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的关键在于“变角”,如 2( ) , ( ) ( ) , 2222 ,, 2 , , , 等,把所求角用含已知角的式子表示,求 解时要注意角的范围的讨论;(3)给值求角:实质上转化为“给值求值”问题,由所得的所求 角的函数值结合所求角的范围及函数的单调性求得角,给值求角的本质还是给值求值,即欲 求某角,也要先求该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由于三角函数的多值性,故要对角的范围进行讨 论,确定并求出限定范围内的角.要仔细观察分析所求角与已知条件的关系,灵活使用角的 变换,如α=(α+β)-β,α=α+β 2 +α-β 2 等 题型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证明: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常用方法:①直接应用公式进行降 次、消项;②切割化弦,异名化同名,异角化同角;③ 三角公式的逆用等.(2)化简要求: ①能求出值的应求出值;②使三角函数种数尽量少;③使项数尽量少;④尽量使分母不含三 角函数;⑤尽量使被开方数不含三角函数 三角等式的证明:(1)三角恒等式的证题思路是根据等式两端的特征,通过三角恒等变换, 应用化繁为简、左右同一等方法,使等式两端化“异”为“同”;(2)三角条件等式的证题 思路是通过观察,发现已知条件和待证等式间的关系,采用代入法、消参法或分析法进行证 明. 题型三. 辅助角公式:函数 sin cosf a b ( ,a b 为常数),可以化为 2 2 sinf a b 或 2 2 cosf a b ,其中 可由 ,a b 的值唯一 确定. 【举一反三】【四川省内江市 2018 届第一次模拟】 0 0 0 0sin20 cos40 cos20 sin140 A. 3 2 B. 3 2 C. 1 2 D. 1 2 【答案】B 故选 B 考点 4 解三角形 【例 6】【安徽省淮南市 2018 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在 ABC 中,角 ,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 ,a b c ,且 2 2 2b a bc , 2 3A ,则角 C 等于( ) A. 6 B. 4 或 3 4 C. 3 4 D. 4 【答案】A 【规律方法】 1.在解三角形时,三角形内角的正弦值一定为正,但该角不一定是锐角,也 可能为钝角(或直角),这往往造成有两解,应注意分类讨论,但三角形内角的余弦值为正, 该角一定为锐角,且有唯一解,因此,在解三角形中,若有求角问题,应尽量求余弦值. 2.关于解三角形问题,一般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形的性质, 常见的三角变换方法和原则都适用,同时要注意“三统一”,即“统一角、统一函数、统一 结构”,这是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突破口. 【举一反三】【四川省成都市 2018 届一诊】已知 ABC 中,角 ,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 , ,2cos cos cos 0.a b c C a C c A b , (1)求角 C 的大小;(2)若 2, 2 3,b c ,求 ABC 的面积. 【解析】(1) 2cos cos cos 0C a C c A b ,由正弦定理可得 2 0cosC sinAcosC sinBcosA sinB , 2 0, 2 0cosCsin A C cosCsinB sinB 即 ,又 10 180 , sin 0, cos , 120 .2B B C C 即 (2)由余弦定理可得 2 2 2 22 3 2 2 2 cos120 2 4a a a a ,又 10, 2, sin 3,2ABCa a S ab C ABC 的面积为 3. 考点 5 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例 7】 “郑一”号宇宙飞船返回舱顺利到达地球后,为了及时将航天员求出,地面指挥中 心的在返回舱预计到达的区域安排了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救援中心(记为 , ,B C D ).当返 回舱距地面 1 万米的 P 点的时(假定以后垂直下落,并在 A 点着陆),C 救援中心测得飞船 位于其南偏东 60°方向,仰角为 60°, B 救援中心测得飞船位于其南偏西 30°方向,仰角为 30°, D 救援中心测得着陆点 A 位于其正东方向. (1)求 ,B C 两救援中心间的距离; (2) D 救援中心与着陆点 A 间的距离. 分析: (1)在 Rt PAC 中, 01, 60PA PCA 3 3AC .在 Rt PAB 中, 01, 30PA PBA , 2 2 30 3BC AC BC 万米;(2) 3 1sin sin ,cos 10 10 ACD ACB ACD 0 3 3 1sin sin 30 2 10 ADC ACD sin 9 3 sin 13 AC ACDAD ADC 万米. 【规律方法】三角形应用题的解题要点:解斜三角形的问题,通常都要根据题意,从实际问 题中寻找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通过解这些三角形得出所要求的量,从而得到实际问题 的解.有些时候也必须注意到三角形的特殊性,如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正 确理解和掌握方位角、俯角、仰角对于解决三角形应用题也是必不可少的. 把握解三角形应用题的四步: (1)阅读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 (3)根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4)将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问题、近似计算的要求等. 求距离问题的注意事项: (1)选定或确定要求解的三角形,即所求量所在的三角形,若其他量已知则直接解;若有未 知量,则把未知量放在另一确定三角形中求解. (2)确定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如果都可用,就选择更便于计算的定理. 求解高度问题应注意: (1)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角都是在同一铅垂面内,视线与水 平线的夹角; (2)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所求,画出示意图; (3)运用正、余弦定理,有序地解相关的三角形,逐步求解问题的答案,注意方程思想的运 用. 解决测量角度问题的注意事项: (1)明确方位角的含义; (2)分析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再根据题意正确画出示意图,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后,注意正、余弦定理的“联袂”使用. 【举一反三】如图,某城市有一条公路从正西方 AO 通过市中心O 后转向东偏北 角方向 的OB .位于该市的某大学 M 与市中心O 的距离 3 13OM km ,且 AOM .现要修筑 一条铁路 L ,L 在OA 上设一站 A ,在OB 上设一站 B ,铁路在 AB 部分为直线段,且经过 大学 M .其中 tan 2 , 3cos 13 , 15AO km . (Ⅰ)求大学 M 与 A 站的距离 AM ; (Ⅱ)求铁路 AB 段的长 AB . (II)∵ 3cos 13 ,且 为锐角,∴ 2sin 13 ,在 AOM 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AM OM MAO ,即 6 2 3 132 sin13 MAO ,∴ 2sin 2MAO ,∴ 4MAO ,∴ 4ABO ,∵ tan 2 ,∴ 2sin 5 , 1cos 5 ,∴ 1sin sin( )4 10 ABO ,又 AOB ,∴ 2sin sin( ) 5 AOB , 在 AOB 中, 15AO ,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AB AO AOB ABO ,即 15 2 1 5 10 AB ,∴ 30 2AB ,即铁路 AB 段的长 AB 为30 2km . 考点 6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例 8】【2018 辽宁庄河两校联考】已知直线 分别于半径为 的圆 相切于点 ,若点 在圆 的内部(不包括边界),则实数 的取值范 围是( ) A. B. C. D. 分析:一般动点在圆内可转化为与圆心距离小于半径,因此写出向量 ,再根据向量的平方运算,求出 ,令其小于半径即可求出. 【答案】B 【规律方法】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选择一组基底,并运用平面向量 的基本定理将条件和结论表示成基底的线性组合,再通过对比已知等式即可得λ1,λ2 的值. 向量的几何表示是高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用三角形的各种心的向量表示经常是命题的素 材,常见的结论如下: ① 1 ( )3PG PA PB PC G 为 ABC 的重心,特别地 0PA PB PC P 为 ABC 的重心; ( ), [0, )AB AC 是 BC 边上的中线 AD 上的任意向量,过重心; 1 ,2AD AB AC 等于已知 AD 是 ABC 中 BC 边的中线. ② PA PB PB PC PC PA P 为 ABC 的垂心; ( ) | | cos | | cos AB AC AB B AC C [0, ) 是 △ ABC 的边 BC 的高 AD 上的任意向量,过垂心. ③| | | | | | 0AB PC BC PA CA PB P ABC 的内心;向量 ( )( 0) | | | | ACAB AB AC 所在直线过 ABC 的内心(是 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 ④ ( ) ( ) ( ) 0OA OB AB OB OC BC OC OA CA , 2 2 2OA OB OC OA OB OC O 为 ABC 的外心. 向量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的结论 向量的加法的几何意义是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其应用非常广泛.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设 ,AB a AC b ,则有以下的结论: ① ,AB AC a b AD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把共同起点的两个向量进行合并;若 CAB D ,可判断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② , ,a b AD a b CB 若 0a b a b a b 对角线相等或邻边垂直,则平行四 边形为矩形; ( ) ( ) 0a b a b a b 对角线垂直.则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③ 2 2 2 2 2 2a b a b a b 说明平行四边形的四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 ④|| | | || | | | | | |a b a b a b ,特别地,当 a b 、 同向或有 0 | | | | | |a b a b || | | || | |a b a b ;当 a b 、 反向或有 0 | | | | | |a b a b || | | || | |a b a b ;当 a b 、 不共线 || | | || | | | | | |a b a b a b (这 些和实数比较类似). 【举一反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2018 届质调】已知 , ,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 O 是 ABC 的重心,动点 P 满足: 1 1 1 23 2 2OP OA OB OC ,则 P 一定为 ABC 的 A. 重心 B. AB 边中线的三等分点(非重心)C. AB 边中线的中点 D. AB 边的中 点 【答案】B 考点 7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例 9】如图,在 ABC 中, , 3 , 1AD AB BC BD AD ,则 AC AD 的值为( ) A.1 B.2 C.3 D.4 分析: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性质,同时考查诱导公式和正弦定理的运用,是关于 向量数量积的常考题型,属于中档题;运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结合条件可得 CADACACAD cos ,再由诱导公式可得 BACACACAD sin ,结合三角形 ABC 中的正弦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计算即可得到所求值. 【答案】C 【规律方法】1.在解决与平面几何有关的数量积问题时,充分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将所求 向量用共同的基底表示出 ,在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数量积运算法则求解. 2.计算向量 b 在向量 a 方向上的投影有两种思路:思路 1,用| b | cos 计算;思路 2,利用 a b | a | 计算. 3.注意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去率和结合律.4.在计算向量数量积时,若一个向量在另一个 向量上的投影已计算,可以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计算. 【举一反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2018 届质调】在 ABC 中, 60A , 3AB AC , D 是 ABC 所在平面上的一点,若 3BC DC ,则 DB AD A. 1 B. 2 C. 5 D. 9 2 【答案】A 【解析】如图, 2 2 2 2,3 3 3 3DB CB AB AC AD AB BD AB AB AC 1 2 3 3AB AC . ∴ 2 22 2 1 2 2 4 1 3 3 3 3 9 9 9DB AD AB AC AB AC AB AC AB AC 2 4 29 9 3 3 cos60 19 9 9 .选 A. 考点 8 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 【例 10】【2018 河北衡水武邑中点二调】已知锐角 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 1, 6B , 则 BA BC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分析:解题时先由正弦定理把 △ ABC 的边 a,c 用含有 A 的代数式表示,再由三角形为锐角 三角形求出角 A 的范围,把向量的数量积利用三角变换转化为关于 A 的三角函数,最后利 用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求解. 【答案】 33, 32 【规律方法】在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中,一方面用平面向量的语言表述三角函数 中的问题,如利用向量平行、垂直的条件表述三角函数式之间的关系,利用向量模表述三角 函数之间的关系等;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平面向量问题.在解决此类问题 的过程中,只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在向量和三角函数之间建立起联系,就可以根据向量 或者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举一反三】【】浙江省台州中学 2018 届第三次统练】已知向量 3sin ,14 xm , 2cos ,cos4 4 x xn ,记 f x m n . (1) 若 1f x ,求 πcos 3x 的值; (2) 在锐角 ABC 中,角 , ,A B C 的对边分别是 , , ,a b c 且满足 2 cos cosa c B b C , 求 2f A 的取值范围. 1. 已知向量 3OA , 2OB ,OC mOA nOB ,若OA 与OB 的夹角为 60°,且 OC AB ,则实数 m n 的值为( ) A. 1 6 B. 1 4 C. 6 D. 4 【答案】A 【解析】 · 3 2 cos60 3, , ,OAOB OC mOA nOB OC AB 2 2 · · · 0mOA nOB AB mOA nOB OB OA m n OAOB mOA nOB , 13 9 4 0, 6 mm n m n n ,故选 A. 押题依据 平面向量作为数学解题工具,通过向量的运算给出条件解决垂直问题已成为近几 年高考的热点. 2.设单位向量 a , b 的夹角为锐角,若对于任意的 ( , ) ( , ) || | 1, 0x y x y x y xy a b , 都有 8| 2 | 15 x y ,则 a b 的最小值为( ) A. 1 2 B. 1 4 C. 1 4 D. 1 2 【答案】C 押题依据 本题将向量与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等有机结合,体现了高考在知识交汇点命题的 方向,本题解法灵活,难度适中. 3.已知函数 2( ) cos 1f x x ( 0 )的最小正周期为 π ,若将其图象沿 x 轴向右平移 a ( 0a )个单位,所得图象关于 π 3x 对称,则实数 a 的最小值为( ) A. π B. π 3 C. 3π 4 D. π 4 【答案】B 【解析】由函数 2 1 cos2 1 1( ) cos 1 1 cos22 2 2 xf x x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π , 所以 1 ,将其图象向右平移 a 个单位可得 1 1cos22 2y x a 的图象,根据其图象关 于 π 3x 对称,可得 2 2 , , ,3 3 2 ka k k a k ,所以实数 a 的最小值为 π 3 , 故选 B. 押题依据 由三角函数的图象求解析式是高考的热点,本题结合平面几何知识求 A,考查了 数形结合思想. 4.已知函数 ( ) 3sin( )f x x ( 0, )2 的图象过点 3(0, )2A , B C、 为该图象 上相邻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若 4BC ,则函数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A) 2 4[2 ,2 ],3 3k k k Z (B) 2 4[2 π π,2 π π],3 3k k k Z (C) 2 4[4 π π,4 π π],3 3k k k Z (D) 5 1[4 ,4 ],3 3k k k Z 【答案】D 押题依据 三角函数解答题的第(1)问的常见形式是求周期、求单调区间及求对称轴方程(或 对称中心)等,这些都可以由三角函数解析式直接得到,因此此类命题的基本方式是利用三 角恒等变换得到函数的解析式.第(2)问的常见形式是求解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特别是指 定区间上的值域(或最值),是高考考查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命题的基本模式. 5. 在 ABC△ 中,角 ,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 ,a b c ,满足 3 cos cos c a b A B , D 是 AC 边上的 一点. (Ⅰ)求 cos B 的值; (II)若 2AB , 2AD DC , 4 3 3BD ,求 ABC△ 的面积. 【解析】(Ⅰ)由 3 cos cos c a b A B ,得 3 cos cos cosc B a B b A ,3 cos cos cosc B a B b A ,根 据正弦定理, 3sin cos sin cos sin cosC B A B B A sin( )A B sinC ,因为sin 0C ,所 以 1cos 3B . (II)设 BC a , 2 2AD DC x ,则在 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2 2AC AB 2BC 2 cosAB BC ABC ,即 2 2 49 4 3 ax a ①, 在 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 2 2 24 3(2 ) ( ) 23cos 4 32 2 3 x ADB x ,在 DBC△ 中,由余弦定 理得 押题依据 三角形的面积求法较多,而在解三角形中主要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解,此题很 好地体现了综合性考查的目的,也是高考的重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