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人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课件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39 年 10 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 1945 年造出了三颗。 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 苏联─ 1949.8.29; 英国─ 1952.10.3; 法国─ 1960.2.13 ;印度─ 1974.5.18 。 杨振宁 中国于 1966 年 12 月 28 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 年 6 月 17 日 由飞机空投的 300 万吨级 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 2 年零 2 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中国人就是从 这一天开始 拥有了自己 “铁的脊梁骨”, 挺直了腰板。 两弹一星 1999 年 9 月 18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 “ 两弹一星 ” 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 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 “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 “ 两弹一星 ” 最初是指原子 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 两 弹 ” 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 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 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 一 星 ” 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93 年 7 月 29 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 “ 50 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 。此文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有关本文 杨振宁与邓稼先在美国留学时合影 邓稼先和杨振宁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 本文是一篇 回忆性散文 ,又是一篇典范的 人物传记 。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邓稼先( 1924 ~ 1986 ),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 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的 “ 两弹一星 ” 功勋奖章。 人物简介 杨振宁, 1922 年 9 月生于安徽合肥 , 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 1948 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芝加哥大学等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粒子物理学方面做 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在 1956 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元 勋 ( ) 鲜 为人知( ) 鞠 躬尽 瘁 ( ) ( ) 孕 育( ) 罗布 泊 ( ) 黯 ( ) 曛 ( ) 铤 ( ) 敻夐 ( ) 彷徨( )( ) xūn xiǎn jū cuì yùn pō àn xūn tǐng xiòng huáng páng 读准字音 快速浏览课文,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整体感知 1 、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 、 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 、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 、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 、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 “ 小引 ” 。 第二部分是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是与奥本海默的对比方式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主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具体化。 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一、历史背景 (引子) 二、 生平经历 和贡献 三、人物对比 (补充扩展) 四、巨大贡献 五、沙漠创业 六、热情赞颂 (总结) (具体化)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文章主旨 第一部分写邓稼先为什么先从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写起? 先概述我国一百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 “ 任人宰割 ” 到 “ 站立起来了 ” 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民族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研读赏析 你如何理解 “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 这两句话的含义? 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是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并把它们变成了自己的精神品格。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中国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目标,也是他的性格与品质所决定的,这正是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如果让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为什么把邓稼先同美国 “ 原子弹之父 ” 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第四部分并不是直接写邓稼先光辉事迹的,可否去掉,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第四部分重点说了中国原子弹工程完全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现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显得更有力度。 文章哪一部分具体表现邓稼先的高贵品质?画出相关语句。 第五部分具体介绍邓稼先在戈壁滩率领部下搞原子弹的情形,表现了邓稼先的高贵品质,与第一部分相呼应,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年来的历史背景上。 朗读 《 吊古战场文 》 原文,你会翻译吗? 参考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 “ 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 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时一起背诵过的 《 吊古战场文 》 有什么作用? 巧妙地写出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从而更显示出邓稼先奉献精神的可贵。 “ 不知稼先在 …… 手有没有颤抖 ” 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友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画出环境恶劣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表现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 文章引用 “ 我 ” 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五四时代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作者是把这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再次充满深情地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转变联系起来,以突出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章第六部分为什么引用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书信中的对话? 这些从电报、书信中摘录出来的话,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同时也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这一部分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按理说,邓稼先是 “ 两弹 ” 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 “ 两弹 ” 的巨大贡献上。可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⒈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两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⒉作者与邓稼先是 50 年的友谊,写着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 ⒊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 50 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短文也不适合铺开写。于是,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你认为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 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 卒,对祖国、民族的发 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 科学家。 人物评价 邓稼先是一位这么杰出的科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体验反思 作者是诺贝尔获奖者,而邓稼先是他有 50 年情谊的好友,也是大科学家,因此文章充满深情。既写邓稼先,也写自己。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 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长大,所以始终从一百年的中国近代史看问题,作者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了作者的全球视野,从而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 课文小结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行,中国加入WTO,航天载人宇宙飞船发射的成功 …… 都在展示着我们中国的腾飞!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无数个中国人的努力!生活在现代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你打算怎么办?把你的预想写下来,200字左右。 课外练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