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新人教版新版(1)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3.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工业发展日益萧条 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C.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D.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 4.光绪年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从近代化角度理解材料现象的本质是( ) A.印度纺纱业工人工资成本低 B.关税偏低导致进口棉纱价格低 C.科学技术使洋纱生产成本低 D.中国传统纺纱业工艺落后水平低 5.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 )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11 6.鸦片战争后,经过中西风俗习惯的对比,人们认识到蓄辫习惯不适应近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发辫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象征,勿论国内人士,即使是定居海外的侨民,也少有贸然敢将发辫剪除者。甲午惨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们认识不断提高 B. 清政府威信的降低 C. 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 革命派的大力宣传 7. 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如下表的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8. 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的改革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9.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表明(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 单一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己经被打破 10.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这说明( ) A.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B.经济体制之争备受关注 C.思想解放加速了改革开放 D.简政政权取得初步成效 11.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11 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2.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利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13.1878年,帝国政府颁布了《德意志公司法》,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卡特尔组织由1879年的14个发展到1895年的250个,到1911年又增加到600多个。而更高一级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也先后在采矿、冶金、钢铁、化学、电气、光学等新兴部门出现。这表明德国( ) A.加紧对殖民地的争夺 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效尤为显著 C.抑制市场的自由竞争 D.政府在现代化道路中作用突出 14.经济学家佛利民认为,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窒息货币供应,以及其它政府干涉的政策,造成一种市场依赖着政府行动的环境,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这一观点( ) A.认为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 B.强调胡佛的经济干预程度有待深化 C.主张胡佛政府应该承担起经济干预的责任 D.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使危机进一步深化 15.供应学派主张“供给创造需求”,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派别,80年代该学派的理论被里根政府采纳,以应对美国当时的“经济滞胀”。‘受此学派影响里根政府可能采取的做法是( ) 11 A.部分企业国有化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大幅度降低税率 D.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16.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 ) A. 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B. 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C. 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D. 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17.1958年,苏联向非共产党国家出口的石油占石油出口总量的74%,1963年上升到89%;1958年,苏联宣布,凡是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降价22.5%,向东欧国家出口的只降价6%;1962年,苏联再次调整出口价格,分别降价55.7%和8.3%。材料反映( ) A.社会主义阵营已名存实亡 B.经济政策摆脱意识形态束缚 C.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资金 18.1994 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援助要求,美国作出积极反应,IMF及时向墨西哥发放了贷款;但1997 年泰国发生金融危机,IMF 迟迟不发放贷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强国的意志影响受援助国家 B.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之外 C.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D.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有利益的优先性 19.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存在分歧 B.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11 C. 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D.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2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4分)近代以来,新旧体制的转型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霍布斯鲍姆把1789—1848年这一时期定义为 “革命的年代”,认为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双元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而且是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巨大胜利……这场双元革命改变了世界,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摘编自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二 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双元革命”指的是什么?受“双元革命”的影响,19世纪中后期欧美社会转型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表现有哪些?(8分) (2)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对中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6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 11 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美《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8分) 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的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南方优于北方。近代以后,自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这种巨变,是近代生产力性质不同于古代生产力,地理环境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的反映。 ——据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 材料二 “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和天津的投资额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和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负4.49%和1.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角度评析“一五”计划。(6分) 11 南宁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考 文科历史答案 1.D【解析】抑商不是灭商,材料中“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如果是重税也属于抑商政策,中国古代政府有时放松但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民间商人经商的合法法,与商业市镇崛起无关,故B项错误;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材料中“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不等于不再监管,故C项错误;向政府纳过税表明合法化,与材料中“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相符,故D项正确。 2.C【解析】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与材料中“明清时期”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厚于稼穑”是指利,并未涉及农耕技术,故B项错误;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与材料中“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蚕罢米”是催收田租的时间变化,但没有涉及“地主催收田租”数额减少,因而无法说明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故D项错误。 3.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1912年此时属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初步发展时期,并非日益萧条,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此为政府行为,故政府推动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民族工业属于近代中国的新兴产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逐渐走向复苏是错误的,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得出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故D项正确。 4.C【解析】印度纺纱业工人工资成本与近代化并没有关系,且材料中并没有有关这方面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与“关税偏低导致进口棉纱价格低”有关的是半殖民地化而非近代化,故B项错误;直接促使“科学技术使洋纱生产成本低”的是第一个工业革命,这是世界近代化的重要视角,故C项正确;D项明显与近代化的趋势背道而驰。 5.C【解析】提倡国货抵制洋货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倡导教育救国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表明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故C项正确;“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表明中国部分手工业产品优于洋货,不能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故D项错误。 6.B 11 【解析】“甲午战争惨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清政府面对一次次的战争失败,不思进取,顽固守旧,使得华侨对清政府威信的降低,剪辫成为人民思想变化和反对清政府统治的象征,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7.C【解析】要确定史料是否真实可靠,要有多种史料相互印证,展览的文字介绍中的“发放的时间和定量”与其他三个材料不符,因而并不是一定真实可靠,故A项错误;材料中“1斤”“1.5斤”不一致,因此记述不完全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中“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相比其它史料,它属于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故C项正确;材料中“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可证明,有争议的是“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故D项错误。 8.C【解析】题中四个步骤分别指的是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当前对农业的补贴政策,这四个步骤都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调整,根本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C项正确 9.B【解析】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与“1980年春节前夕”不合,故A项排除;据“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可以得出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故B项正确;据材料中“要求各大城市”可知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C项排除;题干史料中并未提到所有制改革,故D项排除。 10.C【解析】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改革开放,并非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1992年”,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简政放权,故D项错误。 11.B【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比较,二者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基础不同,一个是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一个是封建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故选B。 12.D【解析】题干中的时间为1830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科学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一个英国学者分析英国正在丧失科技优势,并不是说丧失优势地位,且1830年英国当时英国属于世界工厂,故B项错误;题干中“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推知查尔斯·巴利奇强调业余科研衰退现状,呼吁科学要作为事业对待,而不是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故C项错误;题干中“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推知工业革命革命的扩展,科学家、科学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故D项正确。 13.D 11 【解析】材料与“加紧对殖民地的争夺”无关,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C材料无法体现;由“帝国政府颁布了《德意志公司法》,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表明政府推行政策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D正确。 14.D【解析】根据材料“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窒息货币供应,以及其它政府干涉的政策”说明胡佛采取一些干预经济的措施,并非“自由放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胡佛干预经济的措施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强调胡佛的经济干预程度有待深化,故B项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孔子国家错误;C项同样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胡佛干预经济的措施“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说明材料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不仅没有缓解经济危机,反而使危机进一步深化,故D项正确。 15.C【解析】企业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与材料中供应学派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应对经济滞胀的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美元贬值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不符合“供给创造需求”,与里根政府控制货币供应量不符,故B项错误;减低税率,可促进企业发展,刺激生产,符合“供给创造需求”主张,故C项正确;增加福利是加强国家干预的措施,故D项错误。 16.D【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斯大林等人的观点没有认清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目的,认为承认市场经济就是承认资本主义,其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理解,故D项正确,A项错误;废除新经济政策是斯大林体制确立的一步,故B项错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 17.D【解析】中苏关系破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名存实亡,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1958年,苏联向非共产党国家出口石油”可知苏联的经济政策一开始就没有受到意识形态的束缚,所以“摆脱”的说法不正确,故B项错误;苏联的石油出口不能说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故C项错误;苏联两次降低出口石油的价格,特别是向西欧出口的石油产品大幅降价,旨在扩大市场,获取建设社会主义的资金,故D项正确。 18.A【解析】据材料可知,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向IMF求援,美国做出了积极反应,而泰国遇到同样问题,IMF却迟迟不发放贷款,可以看出经济强国意志影响受援国家,故A项正确;墨西哥和泰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世界经济格局,故C项错误;IMF是国际金融体系,不是国际贸易体系,故D项错误。 19.A 11 【解析】材料大意是:德国和意大利等国提议修改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而法国却通过缺席坚决抵制,最后迫使欧共体同意法国支持的决策原则。这反映的是欧共体和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从本质上来说,即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存在着严重分歧,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共体内部问题,并非与美国的抗争,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并非是领导权的争夺,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行为只是在欧共体民主决议原则上的分歧,并没有体现“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故D项错误。 20.B【解析】大规模的跨国运动只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题中所要强调的,故A项错误;题中的观点简单可以概括为: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中得到合理的分配,因此,造成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发展,故B项正确;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只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外在形式,并不是学者所要强调的,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言,是一种严峻的挑战而不是机遇,故D项错误。 21.(1)双元革命: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2分) 表现: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实现大机器生产(工业化);自由平等思想(启蒙思想)广泛传播。(每点2分,共6分)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政治:破坏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思想:开始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每点2分,共6分) 22.(1)特点: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定官员60岁退休的政策。(每点2分,任答3点满分) (2)差异:罗斯福主张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收入,里根主张由政府、企业主和雇工共同承担。(2分) 评价:低收入阶层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会带来“福利腐败”问题。(每点2分,要求答案包含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评价) 23. (1)变化:从古代南北差距为主变为近代东西差距为主(2分) 原因:近代以前东部已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成东部自然经济解体较早;东部地区对外交通便利;近代工商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每点2分,任答2点满分) (2)初步改变了我国中西部工业、交通落后的面貌;新兴的内地工业基地逐步发展为中国工业重要城市,推进了全国工业的均衡发展;“一五”计划把投资过于集中在内地,没有充分利用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和发挥沿海老工业基地的作用,导致全国整体投资效益不高(每点2分,共6分) 1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