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对点练习岳麓版必修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对点练习岳麓版必修2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下列对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 D.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 D 解析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进行的,故D项是“一五”计划实施的前提而不是影响。‎ ‎2.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建设成就是(  )‎ ‎    我国制造的第    长春一汽生产的 ‎ 一批喷气式飞机   首批解放牌汽车 A.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 C.“大跃进”运动改变经济落后 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 答案 B 解析 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故B项正确。‎ ‎3.(2016·云南学业水平测试)《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提出:“从1953~1956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对全社会各种行业的国有化或称作集体化运动,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这里的“国有化”或“集体化运动”是指(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答案 A 解析 材料表明1953~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这是三大改造的结果,故A项正确。‎ ‎4.下图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领息凭证,从中可知当时(  )‎ 7‎ A.国有企业改革提上日程 B.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 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迅猛 D.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答案 B 解析 由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北京市公私合营企业”,可推断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片中的时间信息“1956年”也可印证上述信息。故B项正确。‎ ‎5.(2016·湖南学业水平测试)“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中共“八大”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故C项正确。‎ ‎6.(2016·内蒙古学业水平测试)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 A.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大办工业及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 B 解析 1956年,中共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是中共“八大”的内容,排除。‎ ‎7.(2017·金华十校联考)读下图。1958年,为了在“两年到三年”内“超过英国”,中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该运动的最大特点是(  )‎ 7‎ A.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 B.变革生产关系,追求高速度 C.公有化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 D.鼓足干劲,科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 A 解析 1958年正处于“大跃进”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是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故A项正确。‎ ‎8.(2017·山西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一幅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宣传画,该画直接反映出我国当时(  ) ‎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一五”建设成就显著 C.农业领域浮夸风盛行 D.乡镇企业普遍建立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50年代末期”“一个萝卜千斤重,两条毛驴拉不动”可知当时农业领域浮夸风盛行,故C项正确。‎ ‎9.1961年,中共中央起草颁布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取消了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这说明(  )‎ A.由于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 B.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C.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全面展开 D.为调整国民经济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 答案 B 7‎ 解析 材料中1961年中共中央取消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说明中共中央在进行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故B项正确。‎ ‎10.1964年,周恩来对美国作家斯诺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周恩来所说的“错事”是指(  )‎ A.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私有制 C.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急于求成 D.将生产资料私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周恩来说的“过去15年”,应该是从1950年开始到1964年。分析这一时间段内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失误,主要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急于求成,A、B、D三项都是正确的探索。‎ ‎[能力提升]‎ ‎11.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上登载“在统治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将近两年以来,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做到了”。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 B.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 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时代》周刊认为新中国的经济成就“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说明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故B项正确。‎ ‎12.(2017·福州期末)“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 A.优化工业分布格局 B.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D.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可知主要是在工业布局方面的调整,故A项正确。‎ 7‎ ‎13.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 A.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B.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C.要变革生产关系,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D.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答案 B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以“一大二公”为特征,其中的“公”即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而这一调整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很不适应,B项表述符合题意。‎ 7‎ ‎14.阅读下列《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 答案 B 解析 三年经济困难中农业经济严重衰退、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故B项正确。‎ ‎15.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答案 C 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1962年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因此选C项。A、B、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 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材料二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1958年画的《跃!跃!跃!》‎ 7‎ 材料三 1958年底,全国七十四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二万六千个人民公社,全国农户的99%以上参加了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一五”计划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核心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发展工业的认识。‎ 答案 (1)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2)事件:开展“大跃进”运动。核心:大炼钢铁。影响: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且炼出的钢合格率很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后果。‎ ‎(4)认识: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反对冒进;必须根据中国劳动力充足、经济基础差等国情,选择符合中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