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9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件5 人教版必修4
苏 轼 第 5 课 苏轼词两首 词坛巨人 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出身于一个比较清贫的文人家庭,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宋仁宗嘉祐二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在新旧党争等政治斗争中,曾被诬入狱,屡遭贬谪,直至远贬海南,最后遇大赦北还。 作者名片 苏轼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代表作有《赤壁赋》《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在诗歌方面,现存诗两千七百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的词属豪放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他注重提携后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为其门下。 主要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1)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1080 年,苏轼被贬黄州。他经常到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 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背景介绍 (2) 《定风波》 《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 (1082) ,苏轼被贬黄州已整整两年了。苏轼在黄州的处境十分险恶,生活也很困窘,但他很坦然乐观,对人生路途中的沉浮有了深刻的领悟,并准备在沙湖买田终老。那年春天他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看新买的农田,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独有苏轼从容不迫。事后他写作这首词记述了这次经历,也表达了他从中悟出的有关人生的哲理。 (1) 咏史怀古诗词 内涵: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孤影自怜,感慨自身,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理想。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等。 常用意象:黍离、商女、明月、城池、流水、野草、燕子等。 文学常识 (2) 豪放派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称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派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汪洋恣肆、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 “ 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 。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 文本探究 一、阅读《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 答案: (1) “ 大江东去 ” 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是 “ 怀古 ” 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 “ 周郎 ” 的出场造势。 (2) 词的开篇 “ 大江东去 ” ,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2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这三句中有几个字用得非常妙,请找出赏析,并探讨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答案: (1)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出江水与堤岸搏击的力度。卷:写出汹涌的波涛力量之大。 (2) 这三句化静为动,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了赤壁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阕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3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在上下阕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过渡。 “ 江山如画 ” 承上,“一时多少豪杰 ” 启下,由状景过渡到状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 一时多少豪杰 ” 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 “ 千古风流人物 ” ,又为下阕写周瑜做了铺垫。 描写周瑜语句 周瑜形象 总结 小乔初嫁了 ①________ 是个风流人物 ②________ 威武英俊,气宇不凡 羽扇纶巾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指挥若定,战功卓著 4 . 筛选相关词句,分析词中周瑜的形象。 答案: ① 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 ② 雄姿英发 ③ 风度翩翩 儒雅潇洒 ④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二、阅读《定风波》 ,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5 . 小序中的 “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 ,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 答案: 面对突然的变故,毫不在意、坦然处之的潇洒、平静、旷达、超脱的态度。 6 .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一句中,加点的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 答案: “ 莫听 ”“ 何妨 ”“ 谁怕 ” 是关键词,写出了词人在 “ 同行皆狼狈 ” ,其 “ 独不觉 ” ,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精神。 7 . 《定风波》一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 作者通过描写疾风穿林、骤雨打叶,继而雨过天晴、春风料峭、夕阳斜照等景象,营造了一种紧张急促又转向清冷的意境氛围。 合作交流 问题 1 有人对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指的是谁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指的是作者自己,一种意见认为指的是周瑜,你认为这几句的主语是谁? 答案: ① 是作者自嘲之语。《东坡题跋》卷一记李邦语: “ 周瑜二十四经略中原,今吾四十,但多睡善饭,贤愚相远如此。 ” 苏轼对此颇有同感。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 “ 人生如梦 ” ,举杯酹江月一醉消愁。 “ 多情 ” ,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于自作多情,难免要早生华发。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 ②指的是周瑜,依据是 “ 故国神游 ” ,“故国 ” 是周瑜的 “ 故国 ” ,“神游 ” 自然也是周瑜的 “ 神游 ” ,而少年英俊,功成名就,春风得意的周瑜心恋故地,神游古战场,与词人相遇,笑话他功业未成而华发早生。 问题 2 作为豪放派的开创者,苏轼唱出了当时时代的最强音,他的奔放热情,他的豪迈旷达,感染了后人。但是有人评论说苏轼在《定风波》中的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有些消极,与全词的感情基调不合,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案: (1) 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天气变化,反复无常,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词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当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皆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 晴天也好,雨天也好,对我来说都是无所谓的。 ” 作者的心胸、志向以及人生态度都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2) 政治场合的晴雨表是沉浮不定的,不如归去,做一个老百姓,不切实际地幻想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是徒劳的,表现了苏轼对政治风雨的无可奈何。 1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念奴娇 · 赤壁怀古》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作者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仰慕之情,表达了因年岁将老而产生的人生苦短和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把握主旨 2 . 《定风波》 《定风波》记叙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人生境界,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旷达之情。 理清脉络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1 . 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他曾因 “ 乌台诗案 ” 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艺术特色 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类别作品显然不同。词的上阕描写景物,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下阕词人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 统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2 . 烘托和映衬的运用。 这首词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 “ 千古风流人物 ” 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 “ 多少豪杰 ”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 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这里塑造周瑜形象的手法就是烘托。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形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军,是 作者的想象, 二者相互衬托,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 “ 雄姿英发 ” 和作者的 “ 早生华发 ” 相互映衬。这首词波澜起伏而章法严整,跟作者巧妙地运用这两种表现技巧有关。 《定风波》 1 .笔调的风趣和幽默。 苏轼在黄州处境十分险恶,生活也很穷困,但他仍旧坦然乐观。开头两句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展示了作者不为外界的风云变幻所干扰,总是以自己的定规行事的生活态度。风雨潇潇,穿林打叶, 写作特色 但作者以“莫听”便将之化为乌有,不但如此,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接下来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这里有点俏皮的味道。别看我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这风雨横行的沙土路上,要比骑马舒服自在多了。这种幽默不仅是苏轼个性的反映,而且是他从多年政治风波中总结出的处世之方。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这点小小的风雨有什么可怕? 2 .于日常小事中生发哲理。 《定风波》写途中遇雨,实属常事,但作者却在常事之中体现出了自己的平生学养、处世精神和开阔胸襟,表现出不为外物所役、不为忧患所扰的心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