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下图 )。于 2019 年 1 月 3 日 10 时 26 分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从而开创了人类首次对月球背面的着陆勘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嫦娥四号”探测器飞行范围超出了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D. 地球大气层 ‎2. 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 与太阳距离太远 B. 没有稳定的太阳光照 C. 缺乏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 D. 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判断。结合材料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是由地球发射,穿越地球大气层,登陆月球背面,仍在地月系中飞行,D正确,ABC错误。‎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生命存在的条件:‎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随地球一起绕太阳公转,日月距离与地球相比相差不大,A错误;‎ B、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随地球一起绕太阳公转,宇宙环境与地球相比相差不大,B错误;‎ D、月球的自转周期近似等于一个月,但是我们却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另一面看不到,是因为月球的公转周期也是近似一个月,这种自转叫受线自转,就好像地球这面有一根绳子拽着月球一样,所以月球昼夜交替是一个月,D错误;‎ C、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是因为月球上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故C正确。‎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不正确的是( )‎ A. a—地核 B. b—地壳 C. c—岩石圈 D. d—大气圈 ‎4. 关于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d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自然地理环境 B. 一般来说,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C. c 是一个由坚硬岩石组成的不连续的圈层 D. ab 之间的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 ‎【答案】3. B 4. B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判断及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的判读,读图可知,由图知b层有软流层,为地幔,a位于地幔以下为地核,c位于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d在最外层为大气圈,故不正确的选项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关系。‎ 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B正确;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自然地理环境,A错误;岩石圈为连续圈层,C错误;地核与地幔之间的界面为古登堡面,D错误。故选B。‎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 上图 所示景观中,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上图所示景观中,外力堆积形成的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5. B 6. C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题详解】‎ 读图中景观,普陀东海岸沙滩沿海岸分布,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属于海岸堆积地貌,①不合题意;浙东大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②符合题意;江汉平原是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③不合题意;温州古火山是火山喷发冷却凝固形成,④不合题意。故选B。‎ ‎【6题详解】‎ 读图中景观,普陀东海岸沙滩是海水中的泥沙堆积作用形成的海岸地貌,属于外力堆积形成,①符合题意;浙东大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不属于外力堆积形成,②不符合题意;江汉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属于外力堆积形成,③符合题意;温州古火山是火山作用形成,不属于外力堆积形成,④不合题意。故选C。‎ 冬季我国北方农民常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左图为“大棚农业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大棚农业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正确的是 A. ①减弱 B. ②不变 C. ③增强 D. ④减弱 ‎8. 当大棚的门打开时,大棚内外空气流动状况最可能是 A. B. ‎ C. D. ‎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以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塑料薄膜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削弱的很少,而大棚内地面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塑料大棚阻碍长波辐射,因此大棚内③增强,①基本不变,②减少,④增加。故选C。‎ ‎【8题详解】‎ 由于大棚内温度高,故大气上升高处形成高压,而门外温度低大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故上部大气由大棚内流向门外,下部气体由门外流向大棚内,符合此特征的为B图,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9.有关大气运动的力的正确叙述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 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C. 地面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只减小风速,不影响风向 D. 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起主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D项,水平方向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促使大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形成风,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起到了主要作用,故D项正确。‎ A项,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故A项错误。‎ B项,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故B项错误。‎ C项,摩擦力的大小影响风速,进而影响与风速成正比的地转偏向力大小,所以摩擦力也影响风向,故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0.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图表示高空风向图 B. 此图表示南半球 C. 图中的 b 表示风向 D. 图中 A、B 两地中,A 地风速较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风向的分析及风力大小的判断。‎ ‎【详解】读图,根据水平方向空气受力分析,图中a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是风向,c是地转偏向力,d是摩擦力,C正确。图示表示近地面风向图,高空风向图不考虑摩擦力,A错。图中地转偏向力方向向右,此风在北半球,B错。图中A、B两地中,A地等压线稀疏,风速较小,D错。‎ ‎【点睛】高空空气受力分析中,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失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海绵城市”建设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A. ①增加 B. ②增加 C. ③减少 D. ④减少 ‎12.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 缓解城市内涝 B. 导致城市地下水位下降 C.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D. 减少城市用水量 ‎【答案】11. B 12. A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11题详解】‎ 结合水循环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四环节分别为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和蒸发(蒸腾)。据题可知,由于“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水体的“蓄存”和“释放”,②下渗量增加,①地表径流减少,③地下径流增加;“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当地空气变得湿润,④蒸发(蒸腾)量增加。选B。‎ ‎【12题详解】‎ 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增加雨水下渗,有效利用雨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小城市气温日较差和缓解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A正确,BC错误;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交通拥堵没有影响,C错误。故选A。‎ ‎2018 年 10月 29日,雅鲁藏布江林芝市米林县加拉村段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2017年 11月 18日当地发生过 6.9级地震,下图是该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下列关于该堰塞湖及堰塞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综合运用 RS、GIS 技术分析堰塞体的土方规模 B. 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地震 C. 堰塞湖所在地区地势平坦 D. 堰塞体溃决可能会引发上游洪水灾害 ‎14. 应对堰塞湖溃坝危害的最佳措施是 A. 撤离堰塞体上游居民 B. 开挖泄洪通道 C. 一次性摧毁堰塞体 D. 加固堰塞体 ‎【答案】13. A 14. B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读图,能从图示获取有效信息,可直接分析堰塞湖形成的原因,而治理措施主要结合原因分析,两者具有相关性。‎ ‎13题详解】‎ 通过遥感进行观测,运用GIS技术分析堰塞体的土方规模,B正确;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山体滑坡,A错;堰塞湖所在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山高谷深,C错误;水往低处流,堰塞体溃决可能会引发中下游洪水灾害,D错。故选B。‎ ‎【14题详解】‎ 堰塞湖形成后对河流下游的威胁很大,其应对的最佳措施是开挖泄洪通道,降低河道水位,从而解除溃坝造成的洪水威胁,B对;水往低处流,堰塞体溃决可能会引发中下游洪水灾害,对上游地区影响小,A错误;加固堰塞体只能是临时措施,这样并不能解决上游水位上涨的问题,D错误; 一次性摧毁堰塞体会使下游地区的水位迅速增长,C错误;故最终还是只有采取泄水措施,B正确。‎ ‎2016年我国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读我国 15—64 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 少儿人口数量减少 B. 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C. 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 D. 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16.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将 A.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 解决人口质量问题 C.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D. 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主要考查了人口数量的变化。读图可以知道,2014年开始我国人口15-64岁年龄段出现负增长,说明劳动力人口数量开始不断减少,老年人口比重会持续增加;因为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少儿人口比重不会上升,但总人口数量2015年后还会继续增加,我国总人口峰值大概出现在2040-2050,故C正确,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政策对我国人口的影响,结合上题,预计我国2025年后将会出现人口老龄化、劳动力逐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和缓解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问题,A正确,C错误。人口质量问题与受教育水平有关,B错;人口分布不均问题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D错,故选A。‎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 ‎ 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反而“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水资源 C. 气候 D. 矿产资源 ‎18. 图中甲省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较低 B. 资源较为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 C. 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小 D.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答案】17. B 18. C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的乙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B正确。‎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低,应控制人口的增长。C正确。‎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 甲-工业区乙-商业区 丙-住宅区 B. 甲-住宅区 乙-工业区 丙-商业区 C. 甲-商业区 乙-工业区 丙-住宅区 D. 甲-商业区 乙-住宅区 丙-工业区 ‎20. 关于该城市规划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处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 ②处适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交通便利 C. ③处不宜规划建设绿化带——加重污染 D. ④处适宜规化建设自来水厂——水源洁净 ‎【答案】19. D 20. A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及工业的区位因素。‎ ‎【19题详解】‎ 据图。甲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应是商业区;己在商业区外围,占地面积大,是住宅区;丙位于城市外国,沿交通线分布,是工业区。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①处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位于夏季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环境优美,A正确;②处不适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位于河流的上游、夏季风的上风向,对住宅区影响较大,B错误;③处适宜规划建设绿化带——介于住宅区与工业区之间,建设绿化带可减少污染,C错误;④处不适宜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厂——位于河流下游,水质较差,D错误。故选A。‎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 1990 年和 2008 年比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B. 城市总人口增加 C.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 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 ‎22. 影响图中大型商场的布局因素最主要是 A. 位于市中心的位置 B. 靠近工业区 C. 交通通达度高 D. 位于住宅区内 ‎【答案】21. C 22. C ‎【解析】‎ 本题以某区域为例,考查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内涵:根据1990 年和 2008 年比较图可以直接表现出来的是该城市面积的扩大,因此体现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正确;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总人口增加、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在该图中不能直接体现,A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点。由图可知,该市大型商场主要布局在城市外环线与通往外界道路的交汇处,交通条件优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读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图,完成 下列各题。‎ ‎23. 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水稻种植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混合农业 D. 乳畜业 ‎24. 东北的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基本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机械化水平低 B. 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 C. 商品率高 D. 生产规模小 ‎【答案】23. B 24. C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及其特征的分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粮高,为商品谷物农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4题详解】‎ 结合上题,东北的农业类型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其特点是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且以国营农场经营为主,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比例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下列企业属于工业部门①的是 A. 家具厂 B. 微电子 C. 水泥厂 D. 制糖厂 ‎26. 工业部门从④→②→①的发展趋势,反映了 A. 原料对工业的影响在增强 B. 政策对工业的影响在减弱 C.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影响在增强 D. 劳动力数量对工业的影响在增强 ‎【答案】25. B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图示影响①工业的投入构成中,科技比重最高,故判断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故答案选B。‎ ‎【26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④的劳动力投入比重最大,①的技术投入的比重最大,由④到①的变化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数量的投入比重不断下降,劳动力素质或技术投入比重不断上升,C正确,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读图分析能力。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影响工业构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并结合常见工业部门所属的工业类型和影响工业区位布局因素的不断发展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即可。‎ ‎2016年 12月 28日沪昆高铁客运专线,贵阳至昆明段正式通车,位于贵州西部的世界第一高铁桥——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也将同步投入使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 建设北盘江高铁大桥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A. 技术工人不足 B. 夏季伏旱高温 C. 地形崎岖 D. 信息不通畅 ‎28. 北盘江高铁大桥建成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A. 提高区域开发程度 B. 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C. 加快矿产资源外运 D. 推动水能资源开发 ‎【答案】27. C 28.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线布局的影响因素及交通运输对当地的影响。‎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交通建设贵州省连通沪昆高铁的北盘江特大桥,主要在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且多喀斯特地貌,影响施工难度,C正确;技术工人不足、信息不通畅不是属于主要的因素,A错误;夏季伏旱高温出现在江淮地区,云贵高原由于海拔高,夏季凉爽,B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北盘江高铁大桥建成利于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利于区域经济发展,A正确;高铁是客运专线,并不会加快矿产资源外运及水能资源的开发,CD错误;高铁的修建会破坏地表结构,会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B错误,故选A。‎ 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传统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目标、增长方式上有很大差别。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 ‎29.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增长方式是 A. 高消耗、高排放、低增长 B. 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 C. 低消耗、高排放、高增长 D. 高消耗、低排放、低增长 ‎30. 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是 A. 秸秆焚烧还田 B. 垃圾转移国外 C. 矿渣生产水泥 D. 污水灌溉农田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传统经济与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区别,图中显示传统经济是从资源-产品-废弃物,其统经济增长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是将废弃物转化成资源在制造出产品,强调的增长方式是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故B符合,故选B。‎ ‎【30题详解】‎ 循环经济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结合选项矿渣生产水泥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观,C正确;秸秆焚烧还田、垃圾转移国外、污水灌溉农田会造成环境污染,ABD错误,故选C。‎ 二、判断题:(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太阳辐射会引起地球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详解】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生时会,解放出的强烈电磁波会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地球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故本题错误。‎ ‎32.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答案】正确 ‎【解析】‎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其中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题目说法正确。‎ ‎33.地面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因为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本题正确。‎ ‎34.通过兴修水库可以缓解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 )‎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利用。‎ ‎【详解】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方法,最主要的是修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以调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最有效方法是跨流域调水。故本题错误。‎ ‎35.冬季发生的寒潮对我国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冬季是我国寒潮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但是由于此季节气候寒冷,农作物基本不生长,故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小,故本题错误。‎ ‎36.经济因素是导致三峡库区许多居民迁移的主要原因(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三峡水库的修建导致了大量的库区土地的淹没,库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产生了许多移民,因此三峡移民属于工程移民,故本题错误。‎ ‎37.地域文化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影响。( )‎ ‎【答案】A ‎【解析】‎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不同的地域文化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故该说法正确。‎ ‎38.影响上海郊区大型乳牛场布局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市场需求。(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成品。大城市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因此城市郊区布局乳牛场。故本题叙述正确。‎ ‎39.建在市区环路边缘的商业网点多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商业网点的布局原则有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以市场最优的商业网点往往布局在城市中心,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以零售也为主。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网点往往布局在城市外围交通干线和环线交汇处,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以批发仓储超市为主。故本题叙述错误。‎ ‎40.全球变暖会导致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减少(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全球变暖,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发生的次数,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增加,故本题错误。‎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 4 大题,共 30 分)。‎ ‎4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图甲中虚线 a、b 表示等压面)。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面 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并请在图甲中实线上用箭头将热力环流补充完整。‎ ‎(2)图 甲中 B、C 两地温度较高的是 地,气压较高的是 地,易形成降雨的是 地。‎ ‎(3)图乙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 。‎ ‎【答案】(1)冷热不均 按要求画图 ‎(2)C B C ‎(3)白天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 ‎【详解】(1)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图略。‎ ‎(2)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图中B空气下沉,说明该地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而CE两地空气上升,说明气温较高,空气受热上升,因此C点气温高于B地。根据气压与气温的关系,B点气压高于C地。C点空气受热,盛行上升气流,易形成降雨天气。‎ ‎(3)图乙中此时风由海洋吹响陆地,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进行判断。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压,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响陆地,故图乙海陆热力环流通常出现在白天。‎ ‎4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循环;其中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 ‎(2)通过_______工程,可以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该工程影响了水循环中的_________环节(填图中数码代号)。‎ ‎(3)图中甲处是水循环过程中形成的__________地貌,主要是经______作用塑造而成 ‎【答案】 (1). 海陆间 (2). 水汽输送 (3). 跨流域调水 (4). ④ (5). 冲积扇(或洪积扇) (6). 流水沉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例,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课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详解】(1‎ ‎)本题考查水循环类型的判断,据图该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属于海陆间大循环,②表示海洋上空的水汽被带到陆地上空,属于水汽输送。‎ ‎(2)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可以采取跨流域调水工程,跨流域调水会影响地表径流,图中④环节。‎ ‎(3)本题考查地貌的成因,图中甲处位于山前,属于洪积扇地貌,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43.读下图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图中字母的含义,请选择正确的代码填入图中对应的字母下(每个序号限填一次)‎ ‎①臭氧层空洞;②全球变暖;③酸雨 A B C 。‎ ‎(2)我国西北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3)为了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原则是 、 、共同性、阶段性。‎ ‎【答案】(1)① ③ ②‎ ‎(2)土地荒漠化 ‎(3)持续性 公平性 ‎【解析】‎ ‎【详解】(1)臭氧层空洞是由于氟氨烃化合物的排放,对臭氧层的破坏导致的,所以A对应①;大量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危害,所以B对应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及毁林会导致全球变暖,所以C对应②。‎ ‎(2)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生态破坏主要包括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共同性、持续性和公平性。‎ ‎【点睛】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疆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 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 ‎44.下图 为“我国局部地区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 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粮食(水稻)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影响该地区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_________。‎ ‎(2)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区域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 ‎(3)图示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2). 地形平坦 (3). 旱涝灾害 (4).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5). 能源丰富 (6). 水量大 、落差大(任答1点)‎ ‎【解析】‎ ‎【分析】‎ 该题以我国局部地区图和洞庭湖面积变化趋势图为材料,考查农业、工业的区位条件及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详解】(1)图中A、B、C三省为湖南、湖北和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因而成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地区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由于季风气候降水变化较大,旱涝灾害较多。‎ ‎(2)据图中的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因而有色金属冶炼I业发达。‎ ‎(3)本题考查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图示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从降水和地形落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同时河网密布河流流量大;同时该地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