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2020届高三3月线上联合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名校2020届高三3月线上联合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河南名校(四校)高三线上联合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叙述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叶绿体含有双层膜,有利于扩大光合作用的受光面积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的圆饼状,有利于其自身携带O2并进行有氧呼吸 C.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有利于杀死侵入机体的病毒或病菌 D. 根尖分生区细胞含有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细胞内充分容纳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内有很多基粒,基粒由类囊体薄膜堆砌而成,扩大了膜面积;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液泡是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详解】A、叶绿体含有双层膜,但是其接收、传递、转化光能的结构却是其类囊体薄膜,A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吞噬细胞在免疫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吞噬侵入机体的病毒或细菌,然后被其中的溶酶体消化分解,C正确;‎ D、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大液泡,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对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2019年1 1月,我围原创的治疗“老年痴呆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 971)获准上市。CV- 971是从海藻中提取的糖类分子经化学修饰而成的,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问接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症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藻体内的糖类分子,都能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14 -‎ B. GV-971药物分子不需要进入人体内环境,就能发挥作用 C. 从海藻中获得药用原料,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不同肠道菌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共同组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糖类的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的结构。‎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和竞争关系构成。‎ ‎【详解】A、生物体内的糖类大多数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有些糖类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是构成细胞的结构,如纤维素、核糖等糖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从题目信息可知GV-971药物在肠道发挥作用,没有进入人体内环境,B正确;‎ C、从海藻中获得药用原料,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D、肠道微生物基本都属于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和食物网即不构成营养结构,D错误。‎ 故选B。‎ ‎3.许多生物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①表示原、真核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则②、③可分别表示细胞膜和细胞质 B. 若①表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则②、③可分别表示DNA和RNA C. 若①表示染色体变异,则②、③可分别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D. 若①表示人体内的体液,则②、③可分别表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简单的概念图,其中①包含②和③。‎ ‎【详解】A、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A正确;‎ - 14 -‎ B、①代表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则②、③可分别表示DNA和RNA,B错误;‎ C、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 D、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正确。‎ 故选B。‎ ‎4.在逻辑数学中,若由甲推不出乙而由乙可以推出甲,则称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下列不满足甲、乙这种关系的是( )‎ A. 甲表示细胞癌变,乙表示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B. 甲表示细胞处于分裂后期,乙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 C. 甲表示基因遵循分离定律,乙表示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甲表示内环境稳态,乙表示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癌变是指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使细胞变成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恶性增殖的细胞。‎ ‎2、只有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细胞癌变可以推出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但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其结果不一定导致细胞癌变,A正确;‎ B、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不一定断裂,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可以推出细胞处于分裂后期,B错误;‎ C、基因遵循分离定律,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对于其中的任何一对等位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 14 -‎ 必要条件”,此处的“必要条件”即“必要不充分条件”。内环境稳态,推不出机体可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例如植物人内环境稳态,但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能够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机体能够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其内环境一定是稳态的,D错误。‎ 故选A。‎ ‎5.某纯种紫花顶生豌豆与纯种白花腋生豌豆杂交,由于某种基因型的花粉败育,F2的四种表现型比例为5:3:3:l,根据题目所给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对相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都不能判断 C. F1测交后代只能表现出3种表现型 D. 亲本均仅存在一对隐性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某纯种紫花顶生豌豆与纯种白花腋生豌豆杂交,由于某种基因型的花粉败育,F2的四种表现型比例为5:3:3:l,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假设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和B/b控制,则可以进一步推知,F1为AaBb,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育,所以亲本只能为AAbb×aaBB。‎ ‎【详解】A、由分析可知,F2的表现型为9:3:3:1的变式,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无法根据题目所给条件作出判断,B正确;‎ C、F1测交有2种情况,当F1作为父本测交时,后代只有3种表现型;当F1作为母本测交时,后代有4种表现型,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如果F1为AaBb,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育,所以亲本只能为AAbb×aaBB,D正确。‎ 故选C。‎ ‎6.露水草体内能合成蜕皮激素,它与昆虫自身分泌的蜕皮激素一样,能够促进昆虫蜕皮化蛹。研究表明,每100公斤露水草干根蜕皮激素含量高达2.9公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露水草体内合成的蜕皮激素属于植物激素 B. 露水草体内合成的蜕皮激素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C. 露水草体内合成的蜕皮激素,可能起到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D. 露水草能大量合成蜕皮激素,是因为其合成过程不受基因调控 ‎【答案】C ‎【解析】‎ - 14 -‎ ‎【分析】‎ ‎1、植物激素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详解】A、露水草体内合成的蜕皮激素作用对象并非植物,不属于植物激素,A错误;‎ B、蜕皮激素是露水草体内合成的,不是人工合成的,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B错误;‎ C、植物体内合成的蜕皮激素能够促进昆虫蜕皮化蛹,对其侵害的昆虫的种群数量起到调节作用,故可能起到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C正确;‎ D、植物体内物质的合成,都要受到基因组的调控作用,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 ‎(一)必考题:‎ ‎7.滴灌施肥技术是在灌水的同时可以把肥料均匀地带到作物根部,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管理。利用该技术,不仅能节省劳力,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环境状况,实现丰产稳产。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硝酸铵(NH4NO3)等无机盐因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经常作为滴灌施肥技术的首选肥料。无机盐在植物体内主要以____的形式存在。将植物体烘干,然后点燃烧尽,最终得到的____就是无机盐。‎ ‎(2)利用滴灌施肥技术时,肥料溶液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造成植物根细胞____,从而造成“烧苗”现象。‎ ‎(3)滴灌可以保持土壤良好的水气状况,基本不破坏原有土壤结构。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土壤微生物作为____者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其中的CO2可作为植物______的原料,其中的无机盐则与水肥中的无机盐一起以____的方式被植物根细胞吸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植物根细胞____产生酒精,造成“烂根”。‎ ‎(4)在晴朗的夏日,采用该技术还可以有效降低“光合午休”,请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高(大) (2). 离子 (3). (灰白色的)灰烬(灰分) (4). 渗透失水 (5). 分解 (6). 光合作用 (7). 主动运输 (8). 无氧呼吸 (9).‎ - 14 -‎ ‎ 采用滴灌技术,植物水分供应充足,可以避免植物蒸腾作用失水过多造成的气孔关闭,CO2供应充足,从而降低光合午休 ‎【解析】‎ ‎【分析】‎ ‎1、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3、二氧化碳主要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4、光合午休指植物体为了避免水分过分蒸腾而关闭气孔,从而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降低植物光合作用。‎ ‎【详解】(1)滴灌技术要求肥料溶解于水中,在灌水的同时施肥,所以要求肥料在水中的溶解度高;在生物体内,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将植物体烘干,然后燃烧完全,有机物部分都被燃烧成为CO2、H2O挥发到空气中,最终得到的灰白色的灰烬就是无机盐。‎ ‎(2)肥料溶液浓度过高引起植物根细胞渗透失水,从而造成“烧苗”。‎ ‎(3)土壤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分解过程产生的CO2可以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根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植物根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当植物根系供氧不足,会造成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 ‎(4)植物“光合午休”的原因是午间气温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植物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采用滴灌技术,保障植物水分供应,就可以有效避免植物因蒸腾作用过强导致的气孔关闭,从而起到降低“光合午休”的作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细胞失水和吸水等相关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8.蛇属于变温动物,仅能靠自身行为来调节体热的散发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的体温。蛇的舌头上有灵敏度极高的红外线感知细胞,可以感知周同环境温度千分之一度的变化。如图是某毒蛇喷射毒液的一种神经调节机制。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4 -‎ ‎(1)蛇体内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自身调节体温的机制。‎ ‎(2)毒蛇分泌毒液过程中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出现应激反应,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毒蛇的头部被剪下后数分钟内,人体靠近,仍然可以喷射毒液,请尝试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存在 (2).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毒腺囊收缩肌 (3). 神经一体液调节 (4). 毒蛇头部被剪下后数分钟内,各部分细胞仍然存活,分泌毒液的反射弧保持完整。人体靠近毒蛇舌头红外线感知细胞接受温度刺激,产生兴奋,可以完成兴奋在反射弧的传递和传导,从而喷射毒液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蛇喷射毒液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最终依赖毒腺囊收缩肌的活动将毒液喷射出去。‎ ‎【详解】(1)蛇属于变温动物,仅能靠自身行为来调节体温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的体温,故体内不存在自身调节体温的机制。‎ ‎(2)依据效应器的定义,可知该过程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毒腺囊收缩肌。‎ ‎(3)人体恐惧感的产生是在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该过程存在神经调节。机体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并且存在反馈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神经调节,故机体发生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4)毒蛇头部被剪下后数分钟内,各部分细胞仍然存活,分泌毒液的反射弧保持完整。人体靠近,毒蛇舌头红外线感知细胞接受温度刺激,产生兴奋,可以完成兴奋在反射弧的传导和传递,从而喷射毒液。‎ ‎【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体温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体温调节的原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途径,能分析模式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为了应对“垃圾围城”的困局,很多大型城市启动了近城区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目前推广的做法是将填埋场改造成生态公园。请回答下列问题:‎ ‎(l)垃圾填埋场内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演替。‎ ‎(2)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杂草丛生的垃圾填埋场可以在2年时间内变身生态公园,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3)为了更好地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前期的调查研究必不可少。‎ ‎①若要调查填埋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用镊子或吸管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借助______进行观察。‎ ‎②某时期有一批田鼠迁入该填埋场,该田鼠以草根为食,田鼠的种群数量可以通过________法测得。预计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 ‎【答案】 (1). 次生 (2). 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 取样器取样 (4). 放大镜、实体镜 (5). 标志重捕 (6). 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分析】‎ ‎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种群数量“S”型增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敌害等,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种群增长速率在K/2达到最大。‎ ‎【详解】(1)垃圾填埋场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体,故在垃圾填埋场内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①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用镊子或吸管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进行观察。‎ ‎②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田鼠迁入垃圾填埋场后,种群增长一般接近于“S”型增长,其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应是先增大后减小。‎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增长曲线、群落的演替、群落中丰富度的调查,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要点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某种羊的有角和无角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某牧场引进了一批该种羊,母羊全为无角,公羊全为有角。在第一个繁殖季节,让该群羊随机交配,产下具有统计学意义的F1代羊若干。现对F1‎ - 14 -‎ 代羊进行统计发现,公羊中有角:无角=3:1,母羊中有角:无角=1:3。请结合题意,同答下列问题:‎ ‎(1)若已知该批亲本羊的基因型均相同,则A/a位于____(填“常染色体”“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上,F1代无角母羊的基因型为____。‎ ‎(2)若已知该批亲本母羊全为纯合子,公羊全为杂合子,则A/a位于____(填“常染色体”“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上。此情况下,亲本公羊的基因型是否都相同?____(填“都相同”或“不都相同”),若都相同,请给出其基因型;若不都相同,请给出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以亲本羊为材料,设计一组杂交实验确认(1)、(2)两种情况。(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 (2). Aa和aa (3). X、Y染色体的同源区 (4). 不都相同 (5). XAYa:XaYA=1:3 (6). 实验思路:选一头亲本公羊与多头亲本母羊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7).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公羊和母羊均有2种表现型则为情况(1);若子代公羊全表现为一种性状,母羊全部表现为另一种性状,则为情况(2)。‎ ‎【解析】‎ ‎【分析】‎ 据题干可知,多对有角公羊和无角母羊杂交,F1中公羊中有角:无角=3:1,母羊中有角:无角=1:3。如果亲本羊的基因型均相同,则控制有角和无角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如果控制亲本母羊全为纯合子,公羊全为杂合子,则控制有角和无角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详解】(1)由分析可知,若已知该批亲本羊的基因型均相同,则A/a位于常染色体;公羊中,AA和Aa都表现为有角,aa表现为无角;母羊中,AA表现为有角,Aa和a表现为无角。‎ ‎(2)由“公羊全为杂合子”可以推断A/a不能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若位于常染色体则母羊为aa,公羊为Aa,杂交后代中公、母羊中,Aa:a均为1:1,不可能出现“公羊中有角:无角=3:1,母羊中有角无角1:3”的情况,此情况下,亲本公羊的基因型不都相同,A/a也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A/a只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此种情况下,公羊的基因型有2种:XAYa和XaYA。只有当两种基因型并存时且XAYa:XaYA=1:3才能出现代“公羊中有角:无角=3:1,母羊中有角:无角=1:3”的情况。‎ - 14 -‎ ‎(3)欲确认(1)、(2)两种情况,本质就是确定公羊的基因型。所给材料只有亲本羊,唯一的做法就是让亲本公、母羊杂交。最简便的方式是选一头亲本公羊与多头亲本母羊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公羊和母羊均有2种表现型则为情况(1);若子代公羊全表现为一种性状,母羊全部表现为另一种性状则为情况(2)。‎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从题干信息中进行假设;然后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解释;明确假说演绎法的应用,能够写出遗传图解,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二)选考题: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果胶酶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纺织品加工业和造纸工业等领域。请结合所学知识,同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种)等。‎ ‎(2)下表是筛选产果胶酶微生物时所用的一种培养基的配方:‎ K2HPO4‎ MgSO4‎ NaNO3‎ FeSO4‎ 果胶 刚果红 水 ‎0.1g ‎05g ‎3g ‎0.001g ‎2g ‎1g 加至1L ‎①该培养基能够筛选到产果胶酶的微生物的原因是____。为了能够筛选出分解果胶的微生物菌落,该培养基还需要添加____。‎ ‎②该培养基中的刚果红可以与____形成红色复合物。我们可以通过菌落周围是否产生____来筛选产果胶酶的微生物。‎ ‎(3)某果胶酶高产菌株产生的果胶酶为分子量不同的多种酶复合物,可以采取____法将这些酶在保持活性下进行有效分离。‎ ‎(4)果胶酶应用于果汁生产时,主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2). 该培养基以果胶为唯一碳源,只有能够分解利用果胶的微生物才能生长 (3). 琼脂 (4). 果胶 (5). 透明圈 (6). 凝胶色谱 (7). 果肉出汁率低、耗时长;榨取的果汁浑浊、黏度高 ‎ ‎【解析】‎ ‎【分析】‎ - 14 -‎ ‎1、果胶酶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既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汁容易,又能使果胶水解为半乳糖醛酸,果汁澄清,提高质量和稳定性。‎ ‎2、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 ‎4、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中加入SDS的作用是掩盖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蛋白质完全变性,则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迁移速率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 ‎【详解】(1)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 ‎(2)①从所给配方,可以看出该培养基以果胶为唯一碳源,是典型选择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只有能够分解利用果胶的微生物才能生长,从而起到选择的作用;筛选菌落需要用固体培养基,故培养基还需要添加琼脂。‎ ‎②从题中所给配方,结合所学知识:刚果红可以与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而果胶也是一种多糖,可以推知在该培养基中,刚果红可以与果胶形成红色复合物。当果胶被果胶酶分解后,刚果红—果胶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果胶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据此来筛选产果胶酶的微生物。‎ ‎(3)将不同蛋白质按照不同分子量进行分离,高中阶段所学的方法主要有凝胶色谱法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但后者中的SDS会使蛋白质变性,只有前者才能保持蛋白质的活性。‎ ‎(4)果胶酶应用于果汁生产时,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一是果出汁率低、耗时长,二是榨取的果汗浑浊、黏度高。‎ ‎【点睛】本题以提取果胶酶为载体,主要考查果胶酶的分类、作用以及蛋白质分离的方法等主要知识点,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与运用,属于考纲中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2019年11月18日上午,中国诞生了第一块“人造肉”,即“细胞培养肉”。下图是“细胞培养肉”生物制造流程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4 -‎ ‎(l)生物制造“细胞培养肉”的第一步,就是要获取肌肉干细胞,所谓的“干细胞”,是指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____能力的细胞。‎ ‎(2)“细胞培养肉”生物制造的关键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①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用____酶将从动物体内取出的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在适宜环境中培养,细胞悬液中的细胞很快贴附在瓶壁上,称为______________。‎ ‎②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瓶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 ‎(3)一般的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向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血清,以保证____;还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____。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在生物制造“细胞培养肉”时,这两种成分均不能添加。‎ ‎(4)“细胞培养肉”生物制造过程中,肌肉细胞培养需要利用合适的支架体系,请推测其原因:____。‎ ‎【答案】 (1). 分裂和分化 (2).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 (3). 贴壁生长 (4). 接触抑制 (5). 细胞顺利地生长增殖 (6). 培养过程被污染 (7). 模拟体内肌肉生长环境,辅助形成细胞组织的三维结构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 - 14 -‎ ‎2、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详解】(1)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 ‎(2)①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可以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将从动物体内取出的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在适宜环境中培养,细胞悬液中的细胞很快贴附在瓶壁上,称为贴壁生长。‎ ‎②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3)一般的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向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血清,以保证细胞顺利地生长增殖;还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被污染;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在生物制造“细胞培养肉”时,这两种成分均不能添加。‎ ‎(4)“细胞培养肉”最终目标是要得到类似于从动物组织中取得的“肌肉”,这就要求细胞生长的环境也跟体内肌肉生长环境类似。所以采用支架体系主要就是模拟体内肌肉生长环境,辅助形成细胞组织的三维结构。‎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具体过程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14 -‎ ‎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