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2020年高考全国 III 卷语文试题及详解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2020年高考全国 III 卷语文试题及详解答案

2020 年高考全国 III 卷语文试题及 详解答案 (适用地区:四川 广西 贵州 云南 西藏)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是本于《左传》里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 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 (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贯彻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像梁朝统的《文 选》也一很著名的选本。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不均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 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 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 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 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 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读者欢迎。《古文观 止》所选,像先秦时代的历史散文《曹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 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 表现出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 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的,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 骈文。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 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 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 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的得以广 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 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 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 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本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 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 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 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本也选得多了。二、选文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 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物。编者 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 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 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 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 C. 《古文观止》在体例和篇幅上的特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不另分 类;二是篇幅较为适当,并不浩繁。 D.《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 非伪作,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说来”“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 感。 B. 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历史检 验。 C. 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 开阔。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文观止》借用季札“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选者的自信,以及对所 选古文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赞誉。 B. 《古文观止》的编者对“古文”的理解基本贯彻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来古 文家的主张,但也有一定的变通。 C.有人评价《古文观止》存在“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 的倾向,这种看法 与文章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D. 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 了解古人选文体倒、标准的变迁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 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要有飞扬的灵魂。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 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熊育群 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精神与情 感进行了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身于尖锐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 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 刻反思。 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 做了一次对谈。 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 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 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 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 经 84 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 动。12 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正是因为 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的冲动,于是,通过钟南 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 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大量钟南山的过往经历,他的父亲母亲, 他的婚姻和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这是出于什么考量?是 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 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 点有选择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 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 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 但人比人确实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如此,钟 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 钟红明:如果从《钟南山:苍生在上》概括出几个关键词,就是——“时间与 空间”“泪水”“挫折”“敢医敢言”“记忆”。你在后记里说:“他也将是一 个时代的记忆!”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 熊育群:因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 显然,最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 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是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 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 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 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 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 恰恰相反,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 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于生活 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 (摘编自《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文汇报》2020 年 5 月 13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对他赴 武汉抗疫之事很感动,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 B.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钟 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写透他的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 C.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个历史 事件,而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书写的。 D.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 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期望文学可以复原和记录新 冠疫情这样的重大时刻,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 B.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 经常进行大量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过论。 C.熊育群作为对读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 性、文学的现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 D.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 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6.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存对读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 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记忆里的冬 蒋子龙 我长到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 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 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 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 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颤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 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 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 凶恶的坟场,曾经听过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 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 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 天气已经很凉了,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 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 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 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 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 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 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 喷吐着白气,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 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 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 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 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 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 贾队长却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 着镰刀锤头的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 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 他说别的东西都可以给我,唯独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 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 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 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 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将这个挎包借给我,但回队的时候必须带来 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 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 着三个战士,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 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 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 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 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 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 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 wo 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 特殊感情。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 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 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巧妙地“说”了出来。 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 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 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8.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 分) 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 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 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尚书左丞、 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 从事疏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 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公众号:语文教与学。时人比之张 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 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 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 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 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 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 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公众号:语文教与学。于是 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 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 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 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 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 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 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 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 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 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 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 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 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 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 C. 彪之讲究时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 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 D. 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 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藜藿:藜和藿,泛指粗略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 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历风雨磨砺。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 乐在其中: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劳动者 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 (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 椽子“_______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经成为 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 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_______,中国人之 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 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 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_______,今天仍然是而且 未来必将也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 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 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 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_______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 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演化的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 认同,赋予了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一脉相承 薪火相承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B.互为一体 前赴后继 博大精深 卓尔不群 C.互为一体 薪火相传 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 D.一脉相承 前赴后继 繁荣昌盛 卓尔不群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B.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C.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D.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 个字。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 小到眨眼,___________。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和脂防,人体不能_________,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 分子才能吸收利用。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_____________,又称为膳食生热 作用,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 不超过 75 个字。 2020 年 6 月 1 日,中共中 央、国务 院 公 布《海 南 自 由 贸 易 港 建 设 总 体 方 案》(以下简称《方 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 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 2025 年初步建 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 2035 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企面建成具有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 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 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 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 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 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 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 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 项,“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错误,所谓“原物”根据 第二段“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 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 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可见,是指画家在创作画作时的原始 状态,而非艺术品有“真实”与“虚假”的区别; C 项,“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各代 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 面貌已非”,但并没有提到其原初状态“不可考”; D 项,“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于文无据,文章最后一段只说“所有 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 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但并未提及这种生命比原初状态“更有价值”,而应该是另一种不同的价值。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 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 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错 误,应该是为了证明“实物”不能等同于“原物”,根据第二段“任何讨论这幅 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笔墨离不 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可见,“原物”要探究其原始绘 画形式、空间,而故宫博物馆的《早春图》已经不再具备这些,以实例来证明“实 物”并非“原物”。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 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D 项,“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错 误,根据最后一段“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 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 术史研究的课题”可见,美术馆的布展方式也有其转化的意义,会成为“再造的 历史实体”。 故选 D。r>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 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 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答案】4. C 5. B 6. ①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施绿色扶贫的战略;②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区 域品牌,然后以区域品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扶贫。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 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 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 增删词语的现象。 C 项,“今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地理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 源的优势,把茶产业作为当地重点产业来抓”说法错误。结合材料四“与缅甸、 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 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 1200 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 云南茶叶的主产区”分析可知,原文只介绍了云南的生态资源、地理资源的优势, 并未涉及“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表述。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 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 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 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 项,“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 理标识两项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说法错误。结合 原文“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 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分析可知,选项缩 小的范围。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 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 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 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 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 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 题干“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由哪些共通之处?请 结合材料概括说明”,作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扶贫工作”“共通之处”。 结合材料三、四“梵净山周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多,这里保留了 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因此江口县引进多家旅游企业,创建景区、中国传统古 村落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旅游产业群。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 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项目。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由企业负责 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删去开发 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 产业来抓,对以普洱为代表的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 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分析可知,两个省都以“茶”为主要产业,可见兼顾人与自 然的和谐关系,实施绿色扶贫的战略;结合材料三、四“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 宗’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 化遗产和黄净山地理标识”“(云南)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对茶 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区城 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 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 边山区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云南从省里到 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 分析可知,两个省都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区域品牌,然后以区域品牌推动重点产业 发展,实现产业扶贫。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 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 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 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 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 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 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答案】7. C 8. 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 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9. 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 板。 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 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 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 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C 项,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既渲 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也说明了小松鼠对橡子的喜爱;老董也如小松鼠一样视 橡子为宝物,他寻橡子是为了修复古书,但没有借此烘托“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的能力。这种题型属于对人物形象 的一种局部考查,作答时,首先通读文本,掌握小说情节变化,然后仔细揣摩文 中对人物语言、肖像、心理等的刻画,从而把握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 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他说,“我 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说明橡树林是老董职业的起点, 面对这个职业起点,老董心里充满了对旧时光的感慨之情。 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 指给“我”爷爷作画的地方,并且他还清晰记得爷爷当时说的话语,这些都表明 老董对前辈的深切怀念。 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过去老师傅们把老董带到橡树林,他和“爷 爷”也曾经来过橡树林,在这里老董学到了技艺,也有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但 距离那时已有三十年,文中说,“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这一句话 表明老董内心有一种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 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 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①坚持行业规矩。为了修复古籍,他敢于反对省外的专家,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 皮换掉,但他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 ②恪守职业操守。老董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通过“父亲”与老董的对话,我 们知道老董曾经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夏主任结下梁子,现在为了修复古书,即 使再次失去工作,老董也认为值得,这些都表明老董是一个恪守职业操守的人。 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他夜里待在图书馆里,傍晚时也跑染厂, 把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还去了偏远的橡树林,最终完成修 复任务。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答案】10. A 11. C 12. C 13. (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 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 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 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民讼诸府”意思是民向官府诉讼,“诸府”是诉讼的对象,做状语,修饰“讼” 其后断开,“不胜”是忍受不住,说明“考掠”的情况,二者不能断开,据此排 除 BD;“即出民”中,“民”是“出”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 C。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 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 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 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误,应是“封建帝王所居 宫苑”。 故选 C。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 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 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 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C 项,“他自请燕山府任职”错误,原文是“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 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可见只是自请前行,并非“自 请燕山府任职”。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 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 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关键词:僭上: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蠹:蛀蚀,危害。 悚然:害怕的样子。 (2)关键词:跋扈:专横暴戾。第,只管。曲意: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答案】14. B 15. 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 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 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 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 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行藏终欲付何人”意思是,在 死后,他们的行藏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建功立名时, 他们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但是,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 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并非选 项所说“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的意思。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 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 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 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 事、物、景)蕴含的情感。给我们的启示其实离不开诗中所阐发的道理。 颔联“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 了高贤的悲摧。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 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原来的真相。由此可见本诗阐 发的道理是: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 之间存在差异。 这首诗歌作者完全是有感而发的,但是它本身所昭示的对书本的怀疑精神和批判 精神却无疑具有普泛性的哲理意义。书本是前人经脸、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因此, 为了继承前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就必须广博地读书。但是, 书本又并不都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里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因此,在 读书时必须善于区别,批判地继承。前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诚如是也! 所以。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而不能无保留地兼收并蓄, 以假为真,以讹传讹,以至为书而误;我们只有以怀疑的理性目光去择取、去吸 收,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血肉,充实自己,发展自己,这就是本诗所给予 我们的哲理性的启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答案】 (1). 輮以为轮 (2). 輮使之然也 (3). 临溪而渔 (4). 溪深而鱼肥 (5). 而未尝往也(6). 而卒莫消长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 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 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輮” “卒”等,注意“而”字不要丢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 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 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 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 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 法。 “以及”,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乃 至”,连词。连接并列词语,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语境中 是“宁夏”是相对偏远的地方,应选“乃至”。 “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指可能性很大。语境中说竹简 腐烂的可能性很大,选哪个都可以。 “尚且”,副词,表示依旧、仍然。“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 语境是说至今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表示情况持续,选“仍然”。 “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 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 表示转折关系。语境中后面有“但是”,可知应选“虽然”。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 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 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 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根据后面的文字“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可以推知括号里是写甲骨文相对于铭 文简化的原因,因此句式选用“由于……所以……”更好,且主语应当是“甲骨 文”,排除 BD 项;句子强调的应当是在龟甲兽骨上刻字困难,所以相较于铭文 来说,甲骨文的字体简化较多,A 项把“相较于铸造的铭文”放在前面不恰当, 排除 A 项。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 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 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语病有:“对于文字本身来说”句式杂糅,应当改成“对于文字本身”或“就 文字本身来说”,排除 BC 项;“在甲骨文”一句成分残缺,应在后面加上“中”, 即“在甲骨文中”,排除 AC 项;“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中“已经”语序 不当,放到“它”后面,排除 AB 项。 故选 D。 20.【答案】 (1). 则会造成听力损失 (2). 无论暴露时间长短 (3). 如果因量过大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第①空,前句为 “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后句为“甚至失聪。听力损失程度与 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据此可知此处应填“听力会受到损失”。第②空,前文 为“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 后文为“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分析可知此处应填“无论暴露时间长短”。 第③空,根据前文“即使是乐音”“时间过久”以及前文对“噪声、音量、时间” 的分析可知,此处应填“音量过大”。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 不超过 75 个字。 2020 年 6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 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 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 《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 2025 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 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 2035 年成为我国开放型 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企面建成具有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答案】①2020 年 6 月 1 日,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总体方案》,③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④这标志着海南自 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需要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 意;然后辨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最后将主要信息连缀成通顺的句子。本段共 5 句话。第一句话交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方案》的时间、负责单位和方案 内容。第 2 句话指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第 3 句 话交代《方案》明确了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第 4 句话交代海南自贸港的发展 目标及其具体内容。第 5 句话交代《方案》公布的意义。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 答案:国家公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的时间 表、路线图、范围、发展目标做了部署和安排,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 实施阶段。 四、写作(60 分) 22. 【答案】略 附赠-乔宇《游西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西山记》 乔宇 原文: 都城之西,有山焉,蜿蜒磅礴,首太行,尾居庸,东向而北绕,实京师雄观也。 予自童时尝嬉游其胜。比长登仕,身系于公,无因而遂者屡矣。今年九月七日, 偶休暇,即速二三友连镳②出阜城门。指山以望,则烟霏杳霭,近远参差,旧路 恍然如梦。 沿溪而北,境渐开豁。梵寺仙宫,盘列掩映,廊檐台榭之覆压,丹雘金碧之炜煌, 殆不可数计。 又二十里为西湖③,即玉泉所潴④者。堤之东,则稻畦千亩,接于瓮山之麓。上 有寺,曰圆净,因岩而构,砌为石磴数寻,游者必拾级聚足以上。绝顶有屋,曰 雪洞,俯面西湖之曲。由(洞)中而瞰,旷焉茫焉,如驾远翮凌长空。予与客浩 歌长吟,举酒相属。时天高气清,木叶尽下,平田远村,绵亘无际。虽不出咫尺 之间,而骋眺于数百里之外。群峰拱乎北,众水宗乎东,荡胸释形,将与寥廓者 会。已而客进曰:“此地美矣!西山之胜,恐未止如是。夫登高不蹑其巅,池深 不穷其源,要非好奇者。”于是复命驾西往。蹈长桥,渡盘涡,又五里,抵玉泉 山下。山下泉出如沸,有亭,为宣皇驻跗⑤之所。蓄为池,清可鉴毫发,扣之而 金石鸣,洒之而风雨至。其泷愈远,其势愈冲融崩清,所谓西湖之源也。岸则桧 柏松杉之荫郁,洲则芰蒲菱荇之偃敷。幽龛古洞,行宫荒台,又争奇献秀于左右。 予乃踞大石,濯清流,颓乎其既醉,浩乎其忘归,不知世间何物可以易此乐也! 夫西山之胜,虽非一日所周,然瓮山之高旷,玉泉之幽邃,其大率已得之矣,抑 何必步赞元,披蒙翳,如邓诜之数月山行者,然后为快耶?且兹山自唐虞以来, 上下数千年,或为列国,或为名藩,或割据于英雄,或侵并于夷狄,咸未有大一 统如今日者,岂天固遗之以壮我国家哉! (取材于明代乔宇《游西山记》) 注释:①西山,位于北京市西郊。著名的风景点有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卧佛 寺、樱桃沟等。 ②连镳:策马并进。③西湖:即昆明湖。④潴:聚积。⑤驻跗: 帝王出行暂住的地方。 译文: 京城西面有一条山脉,蜿蜒起伏、气势磅礴,首(西)连太行山,尾(东)接居 庸关,先迤逦向东,又绕向北面,实在是京都一大壮丽的景观。 童年时代,我曾多次在那美丽的山中游玩。到了成年,做了官,总是百事缠身, 一直找不到机会去重游。今年九月七日,我难得休了一次假,立即就约请了二三 好友,策马并辔出了阜城门。遥指前面,只见云雾缭绕,群峰参差错落。行走在 童年踏过的旧路上,忆及往事,恍惚如梦。 沿着溪流往北走,境界渐渐开阔起来。这里,佛寺道观星罗棋布,互相映衬;亭 台楼阁鳞次栉比,金碧辉煌,几乎不可数计。 又向前行进了二十里便到了西湖,是玉泉水积聚而成的。湖堤以东,稻田千亩, 一直相接到瓮山山麓。瓮山上有座寺庙,叫圆净寺,它依附着山岩构筑而成,那 石砌的台阶有好几丈高,游山的人上攀时得一步一歇。山项上有座屋子,名叫雪 洞,向下正对着西湖曲隐之处。从雪洞中鸟瞰,湖水浩荡、迷蒙,顿觉自身如展 翅高飞,凌驾青空。我跟朋友们在这里高歌长吟,不断地举杯劝酒(兴致淋漓)。 当时正是天高气爽的深秋,树叶纷纷下落,那平旷的田野,辽远的村落,连绵不 断,一望无际。我虽然寸步未挪,却能极目远眺到数百里以外。北面,连绵的山 峰环绕着,拱卫着;东方,蜿蜒的溪流汇聚着,奔腾着……这壮丽的景象,使人 胸襟开阔,几乎忘掉了自身的存在,好像同那雄浑浩茫的宇宙融为一体了。这时 一位友人建议说:“这地方真美!然而西山的胜景恐怕不止如此吧?如果攀登山 峰不登上它的巅顶,游历河川不寻到它的源头,那就绝不是真正的探奇访胜者。” 于是我们又策马西行。跨长桥,渡湍流,又走了五里,抵达玉泉山。只见山下清 泉突涌,如沸汤翻滚。泉旁有座亭子,是宣宗皇帝出行时住过的地方。泉水蓄积 成池,明澈如镜,能照见根根细发。泉水叩击石峰,发出金石般清脆悦耳的响声; 喷涌上去的泉水洒落时,好像风雨来临。泉流奔涌而去,流得越远,水势越大, 涛声越响——那就是西湖的源头了。岸上,桧、柏、松、杉等树木葱茏茂密; 洲中,芰、蒲、菱、荇等水草铺绿展翠。附近,那幽深的佛龛、古老的洞穴和年 深日久的行宫台榭又纷纷争奇献秀。于是我坐在一块大石上,把双脚伸进那清澈 的泉流中,陶醉忘情到不能自持、乐而忘返的程度,真不知世上还有什么东西能 够换取这无限的乐趣! 西山的胜景,虽不是一天之内就能游遍的,然而瓮山的高峻开阔,玉泉山的幽深 邃远,我已经大致领略到了,又何必去翻山越峰,披荆斩棘,像邓诜那样成年累 月跋涉在群山之中,方才感到畅快呢?再说,这两座山从唐尧虞舜以来已有几千 年的历史,它时而属于诸侯,时而属于藩邦,时而被豪强割据,时而被异族占领, 全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属于一统天下,这难道不是上天本来就留下了它,从而使我 们的国家更加壮丽雄伟吗? 附赠-李贺《高轩过》原文及译文 高轩过 李贺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译文 两位大人穿着青翠如葱的官服,金环压着马辔头摇晃玲珑。 马蹄声阵阵马车声响隆隆,下马进门来器宇轩昂气势如虹。 原来一个是洛阳城的大才子,一个是名门天下的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的才气在他们胸中,天地精华他们都能融会贯通。 殿前吟诗作赋声音响彻云空,笔能补造化之缺上天都没用。 我这个客居他乡的粗眉书客,谁知到枯草能遇到春天和风。 我就像垂翅的鸟儿附上大鸿雁,他日不羞惭小蛇变成大龙。 注释 高轩:高大华贵的车轩。过:拜访。高轩过,就是高车相访的意思。 员外、侍御:此二词疑为后人编集所加,长吉原诗无此二词。 华裾:官服。织翠:翠(绿)色官服,韩愈时任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洛阳,当着此 色官服。青如葱:青色官服,皇甫湜时任陆浑尉,当着此色官服。 玲:一作“冬”。 隐耳:声音盛多而盈耳。一作“隐隐”。 气如虹:典出《昭明文选》卷三十四《七上·七启八首》。 云是:一本无此二字。 巨公:有巨大成就的人。一本无“巨”字。 二十八宿:东“苍龙”、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各七宿合称。 九精照耀:一作“元精耿耿”。九精:九星之精,即天之精气。 笔补造化:以诗文弥补造化的不足。 庞眉书客:作者自称。庞眉,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 华风:犹光风。天日清明时的和风。 冥鸿:空中鸿雁。 蛇作龙:喻咸鱼翻身,仕途转起。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应酬诗,韩愈、皇甫湜二人闻知李贺诗名,特来一会,并要他即景赋诗。 就眼前情景当场赋诗,因而排除了宿构的可能,可见二人是有意考考李贺的真诗 才。据研究资料表明,此事发生在元和四年(809),韩愈任都官员外郎,皇甫 湜任侍御史,而李贺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