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三部分 专题十一 一、小说阅读 考点六 探究作品意蕴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三部分 专题十一 一、小说阅读 考点六 探究作品意蕴

www.ks5u.com 考点六 探究作品意蕴 高考小说探究题每年都有变化,但探究点都离不开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等几个方面,考查的类型主要有这样几类:主旨意蕴类探究、标题类探究、情节类探究、人物形象类探究等。因情节类探究题类似情节作用题,人物形象类探究题类似人物形象作用类题,故不再赘述。‎ 知识储备 小说的主旨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主旨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旨。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旨的把握上。且不说小说主旨本身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糊性等特点,单就文本本身的表现,它不像散文主旨,作者可以在文中以直接议论、抒情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小说中,作者不能直接告诉读者写作意图,至多可以借侧面告诉,其主旨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节、人物等感悟出来。主旨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主旨意蕴类题往往在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的最后一题出现,并且常常以探究题的形式出现。虽为探究主旨,本质还是把握主旨,主要是把握文本的思想意蕴、情感意蕴。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就是指小说的思想意义,重在把握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把握作者的倾向性。不论是解答小说的思想意蕴,还是情感意蕴,在解题时的思路是一样的,都需要综合考虑。‎ 技法突破 设问 方式 ‎1.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3.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续表)‎ 答题 方法 ‎1.从题材内容看主旨。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旨方向。具体需“二抓”:①抓标题。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旨,如《祝福》。②抓主要事件。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旨方向。如《祝福》一文中“祭祀”“捐门槛”等事件就表现了主旨。‎ ‎2.从人物塑造看主旨。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旨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旨。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旨所要展现的内容。如林冲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旨。‎ ‎3.从情节发展看主旨。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情节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么发展、怎么解决,无不体现出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4.从环境看对主旨的暗示。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旨,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旨。‎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旨。小说主旨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的。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答题 模板 概括主旨:通过……,赞扬(贬斥)……精神(陋习)。‎ 评价主旨:本文的主旨是……,理由是……。‎ 探究主旨:总→分,即总说作品中流露出的主旨,分点证明。采用小议论文的形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捞月亮的母亲 石 兵 捞月亮的人,是一位母亲。‎ 在那座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时年六岁的儿子。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座贫瘠的大山是我在天黑之后来到的地方。在一处平整的山坡,我支起随身携带的帐篷,准备在野外过上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只是短短几分钟,便在我视野中只留下了模糊的背影。‎ 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 我已经确定,这只是一对普通的山村母子。于是,我大着胆子走上几步,终于听到了女人说出的话语。‎ ‎“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了期待。‎ 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她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再看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我来到她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的不安与恐惧。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你们城里人叫白内障,我正在攒钱给他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 或许是看到了我眼中的疑问,女人接着说:“‎ 狗儿爹去了城里打工,那里挣钱多一些,家里就只有我和狗儿了。”‎ 我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一路来到了女人位于半山腰处的家里。‎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 我躺在外间屋原属于男人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儿子说:“娘,我想爹了,今天山上遇到的那个人好像爹啊,个子一样的高,手一样的有劲,可我就是看不清他的模样。”‎ 母亲说:“狗儿,快睡吧,睡着了,就能见到你爹的样子了。再过上半年,咱们就去城里找他,治好你的眼睛。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它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 或许是怕打扰我,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她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温暖与悲凉、伤痛与希望。‎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在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我”遇到了一对母子,他们虽然贫穷,但具有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到汗颜,是他们给“我”‎ 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B.“我”联系了医院,让朋友开车接母子二人去治眼疾,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羞愧,原因是他们帮助了“我”,却反过来感谢“我”。‎ C.文中人物虽然简单,但是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借助了很多的手法,如:通过肖像、语言等描写小男孩。‎ D.“我”听到远处窸窸窣窣的声音,看到的是母子二人;在午夜,这样的母子让“我”“恐惧”;最后确认,他们只是普通母子。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解析:“跌宕起伏”程度过重,可以说“曲折”。‎ ‎2.这篇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文中的“我”因为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直到碰到上山打水捞月亮的母子,发生在这对母子身上的故事唤醒了“我”的迷途之心,使“我”明白了这样做会给亲人带来伤害,生活中除了爱情,还有很多东西值得珍惜。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都会遭遇失败或挫折,也许有些人会一蹶不振,会选择自暴自弃,但如果转念想想,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机会,还有很多人在关心我们,也许就会释然。因此说,任何的打击或失利,都不能成为我们妥协的借口,因为这个世界很美好,我们的人生会更精彩。‎ 知识储备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而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标题类探究,包含两个命题角度:一是标题意蕴理解,二是标题作用探究。‎ 技法突破 设问 方式 ‎1.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认识。‎ ‎2.小说为什么拟题为××?‎ ‎3.小说题目能不能换为××?请陈述你的看法。‎ 答题 方法 标题意蕴 标题作用 答题 模板 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作者意图 标题作用=观点+实例分析+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讲 究 孙春平 大学新生入学,302室住进八位女生。当晚,各位报了生日,便有了从大姐到八妹的排序,尽管都是同庚。‎ 不久,大姐王玲的老爸来看女儿,搬进了一个水果箱。打开,便有十六个硕大红艳的苹果摆在了桌面上,每个足有半斤重,且个头儿极齐整。王玲抢着把苹果一字摆开,再让大家看,众姐妹更奇得闭不上眼了。原来每个苹果上还有一个字,合在一起是:“八人团结紧紧地,试看天下能怎的!”之后便笑,一幢楼都能听到八姐妹的笑声。王玲得意地告诉大家,说家里承包了果园,入夏时她老爸就让果农选出十六个苹果,并在每个苹果的阳面贴上一个字或标点符号,秋阳照,霜露打,便有了这般效果。这是老爸早就备下的对女儿考上大学的贺礼。五妹张燕是辽宁铁岭来的,跟赵本山是老乡,故意学着那个笑星的语气对王玲老爸说:“哎哟妈呀王叔,您老可真讲究啊!”众人再大笑,“讲究”从此便成了302室的专用词语,整天挂在了八姐妹的嘴上。‎ 第二个来“讲究”的是三姐吴霞的妈妈,带来了八件针织衫,穿在八姐妹身上都合体不说,而且八件八个颜色,八人一齐走出去,便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效果。吴霞说,妈妈在针织厂当厂长,这点儿讲究,小菜一碟。‎ 年底的时候,二姐李韵的家里来了“钦差”,是爸爸单位的秘书,坐着小轿车,送给大家的礼物是每人一个皮挎包。女孩子挎在肩上,可装化妆品,也可装书本文具,款式新颖却不张扬,做工选料都极精致,只是都是清一色的棕色。但细看,就发现了“讲究”也是非比寻常,原来每只挎包盖面上都压印了一朵花,或蜡梅或秋菊等,八花绽放,各不相同。李韵故作不屑,说一定又是年底开什么会了,哼,我爸就会假公济私。‎ 每有家长来,并带来讲究的食品或礼物的时候,默不作声静坐一旁的是七妹赵小穗。别人喊着笑着接礼物,她则总是往后躲,直到最后才羞涩一笑,走上前去。所以,分到她手上的苹果,便只剩了两个标点符号,落到她肩上的挎包则印着扶桑花。有人说扶桑的老家在日本,又叫断头花,那个“桑”与“伤”‎ 同音,不吉利,便都躲着不拿它。每次,在姐妹们的笑语喧哗中,默声不语的赵小穗总是很快将一杯沏好的热茶送到客人身边,并递上一个热毛巾。平日里,寝室里的热水几乎都是赵小穗打,扫地擦桌也是她干得多,大家对她的勤谨似乎已习以为常。大家还知道她的家在山区乡下,穷,没手机,连电话都很少往家打,便没把她的那一份“讲究”挂在心上。‎ 一学期很快过去,放寒假了。众姐妹兴高采烈再聚一起的时候,已有了春天的气息。那一晚,赵小穗打开旅行袋,在每人床头放了一小塑料袋葵花子,说:“大家尝尝我们家乡的东西,是我妈我爸自己种的,没用一点儿农药和化肥,百分之百的绿色食品。”‎ 葵花子平常,可赵小穗送给大家的就不平常了,是剥了皮的仁儿。一颗颗那么饱满,那么均匀,熟得正是火候而又没一颗裂碎,满屋里立时溢满别样的焦香。‎ 李韵拈起一颗在眼前看,说:“葵花子嘛,要的就是嗑时那份情趣,怎么还剥了?是机器剥的吧?”‎ 赵小穗说:“我爸说,大家功课都挺忙,嗑完还要打扫瓜子皮,就一颗颗替大家剥了。不过请放心,每次剥之前,我爸都仔细洗过手,比闹‘非典’时洗手过程都规范严格呢。”‎ 王玲先发出了惊叹:“我的天!每人一袋,足有一斤多,八个人就是十来斤。这可都是仁儿呀,那得剥多少?你爸不干别的活儿啦?”‎ 赵小穗的目光暗下来,低声说:“前年,为采石场排哑炮时,我爸被炸伤了。他出不了屋子了,地里的活儿都是我妈干……”‎ 吴霞问:“大叔伤在哪儿?”‎ 赵小穗说:“两条腿都被炸没了,胳膊……也只剩了一条。”‎ 寝室里一下静下来,姐妹们眼里都噙了泪花。一条胳膊一只手的人啊,蜷在炕上,而且那不是剥,而是捏,一颗,一颗,又一颗……‎ 张燕再没了笑星般的幽默,她哑着嗓子说:“小穗,你不应该让大叔……这么讲究……”‎ 赵小穗喃喃地说:“我给家里写信,讲了咱们寝室的故事。我爸说,别人家的姑娘是爸妈的心肝儿,我家的闺女也是爹娘的宝贝……”‎ 那一夜,爱说爱笑的姐妹们都不再说话,寝室里静静的,久久弥漫着葵花子的焦香。直到夜很深的时候,王玲才在黑暗中说:“我是大姐,提个建议,往后,都别让父母再为咱们讲究了,行吗?”‎ ‎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八包剥了壳的葵花子是小说中最为感人的一个细节,这个礼物的实际价值不怎么贵重,但从寄寓父女情的角度来看,却显得最为讲究。‎ B.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既有礼物与礼物的对比,也有人物与人物的对比,还有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 C.小说通过李韵的爸爸让秘书坐着小轿车送皮挎包这一情节,批判了某些政府官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的不正之风,突出了主题。‎ D.有字的苹果、鲜艳的针织衫、时髦的皮挎包都很“讲究”,但作者却没有太过细致地描述,这都是为凸显赵小穗父亲的葵花子作铺垫。‎ 解析:C项,“批判了某些政府官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的不正之风,突出了主题”错,小说的主题是批评同学间互相攀比。‎ ‎4.小说以“讲究”为题,请结合全文,理解它的含义。‎ 答:①表层义是指八姐妹父母带来的各种精美用心的礼物;②深层义是同学间的互相攀比。‎ ‎5.小说以“讲究”为题,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答: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一个比一个更“讲究”的礼物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③讽刺了社会上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战 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6.(高考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做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 解析:B项,应该是直接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 ‎7.(高考题,探究标题)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中题目内涵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观点(认为这样处理合适或者不合适),认同与否均可,但一定要能够自圆其说。选择观点时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这样容易在原文中找出理由。如果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和标题本身的作用来回答:小说的主题就是控诉战争,呼唤和平,所以以“战争”为题合适;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被战争摧毁了,对比鲜明,有力地表达了主题;另外本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小故事用大题目,强化了艺术表现力。如果观点是不合适,也应围绕情节、主题、手法等进行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8.(原创题,探究人物)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我”,也有人说是 ‎“她”(格罗斯文诺8829),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观点一:主人公是“她”。原因:①从情节看,全文是围绕“她”的身世、家庭、结局来有效地展开的,本就不幸的“她”又遭遇残酷的战争,失去家庭,最终还失去音信,甚至生命。②从人物形象看,塑造了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爱情、善良真诚、理性克制、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友的形象,较“我”的形象更为饱满。③从环境看,“她”生存的家庭环境十分糟糕,加之遇到社会战争环境的残酷,虽然在电话中认识了“我”,但还是有很多担忧。④从主题看,小说主题是对战争的失望、反思和控诉,“她”的遭遇更具典型性,更能激起人们对战争的痛恨,更能激发人们反对战争的情感。‎ 观点二:主人公是“我”。原因:①从情节看,“我”贯穿了小说的始末,主要情节都是围绕“我”展开的,开端“我”受伤,偶然认识了“她”,发展过程中我眷念“她”,听取“她”的倾诉,我们相爱,高潮是发现“她”不在线上而得知遭到了轰炸,结局“我”十分失落、万分痛苦。②从人物形象看,“我”真诚大方,待人热情、热爱生活、忠于爱情、痛恨战争,是“她”的知晓者,是所有事件的见证者。③从环境看,“我”处在对战争失望的环境里,虽然有了爱情,但又被残酷的战争摧毁了,战争环境夺走了“我”健康的体魄,也剥夺了“我”深爱的女人的生命。④从主题看,小说主题是对战争的失望、反思和控诉,全部都通过“我”的亲自经历来表达的,炸伤身体、失去恋爱中的“她”,都能激起人们对战争的失望、痛恨。‎ 观点三:主人公是“她”和“我”。原因分析将上述内容两者综合(答案略)。‎ 解析: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就这篇小说而言,确实存在异议,因为整个故事是围绕战争来写的,两个人物都是战争的受害者,解说时尽量结合“三要素”和主题来进行。‎ ‎9.(原创题,探究艺术特色)这篇小说耐人寻味,试结合文本材料,探究主要是运用了哪些技巧来实现的。‎ 答:①‎ 以小见大。以两个小人物在电话中产生爱情来揭露战争的残酷,表达对战争的控诉。②抑扬有致。文章波澜起伏,有抑有扬,以抑为主。主体方面:开头“我”被炸伤,“她”因接错电话而烦恼,是抑;中间两人电话交流产生感情恋爱,是扬;最后,“她”所住区域被炸,我极其痛苦,是抑。③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而又以侧面烘托为主。小说描写战争的残酷,既有直接描写,如“我”被炸伤、“她”儿子的炸死等,也有间接描写,“我”和“她”的爱情及爱情的逝去,间接地控诉了战争的残酷。但是,却以侧面烘托为主,也就是以“我”和“她”电话产生的爱情的真挚及被摧毁,烘托了战争的极端残酷和人类对战争的失望。④卒章显志。这篇小说在结尾点明主旨,表达出男主人公“我”强烈的思想感情,也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反对战争的思想感情。‎ ‎10.(原创题,探究主题)结尾处(当然可以……号码主人叫……)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所说的话,既是理解情节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情节层面:①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部分内容。②是女主人公在情节发展中的结局。主旨层面:①揭露了战争又吞噬掉一个美好的生命,毁灭了一桩美好的姻缘。②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令人失望与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