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人教版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鲁迅及其散文集《朝花夕拾》。‎ ‎3.学习写景的方法。‎ ‎4.理解过渡与对比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 ‎4.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感知与精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写作背景 ‎1926年,鲁迅写下这篇散文“重提旧事”。这年,鲁迅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遭到了通缉。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鲁迅“重提旧事”‎ 8‎ 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迫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读准字音 蟋蟀(shuài) 油蛉(línɡ) 斑蝥(máo) 蝉蜕(tuì) 竹筛(shāi)‎ 拗(ǎo) 攒成(cuán) 倜傥(tì tǎnɡ) 叵(pǒ) 盔甲(kuī)‎ 锡箔(xī bó) 觅食(mì) 脑髓(suǐ) 秕谷(bǐ) 书塾(shú)‎ 确凿(záo) 菜畦(qí) 珊瑚珠(shān hú) 皂荚树(jiá)‎ 桑椹(shèn) 敛(liǎn) 后窍(qiào) 宿儒(sù rú)‎ 人迹罕至(hǎn) 系(jì) 窦(dòu) 厥(jué)‎ 辨清字形 躁(zào)急躁 塾(shú)私塾 燥(zào)干燥 熟(shú)熟悉 儒(rú)儒学 倜(tì)倜傥 孺(rú)孺子牛 调(diào)调动 濡(rú)相濡以沫 凋(diāo)凋谢 理解词语 确凿:确实。拗:弯曲,弯转。‎ 拥肿:文中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现在写作“臃肿”。‎ 长吟:长声鸣叫。缠络:缠绕。‎ 无妨:没有妨碍;没有关系。‎ 鉴赏:鉴定和欣赏。‎ 轻捷:轻快敏捷。‎ 攒:凑在一块儿。‎ 敛:收拢。‎ 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高枕而卧: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比喻无所顾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 ‎ ‎ 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开。‎ 8‎ 新课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童年的时光是自由快乐的,童年的时光是幸福难忘的。然而,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踏上带点“压力”的求学成才之路。这是人生中的一次伟大的转折。今天,我们来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他这一段成长的足迹,并借机重温一下我们童年的美好吧!‎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为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百草园是乐园,“乐”体现在“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有吸引人的景物,有神奇的美女蛇故事,有雪地捕鸟等有趣的游戏。一个“乐”字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无限热爱之情。‎ ‎3.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 介绍三味书屋的环境和入学时的礼节,着墨不多却令人生畏;写教书先生,知识渊博,教学认真,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旁门左道”的问题。态度严厉,但也不乏和蔼,基本不体罚学生;写教学内容,都是一些似懂非懂的文言文,令人感到枯燥;写学生,敬慕先生,好奇多问,又调皮爱玩,寻求快乐。‎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请你根据题目“从……到……”给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可分为四层:‎ 一层(1):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24):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为五层:‎ 一层(9):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8‎ 四层(17~20):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和“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品味亮点词语】‎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 8‎ 新课展开 新课展开 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找出这句话中使用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 ‎“扫”“支”“撒”“系”“牵”“看”“拉”“罩”等表示动作的词,写出捕鸟时的动作和紧张心情,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2.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窜”字写出了叫天子的速度快,又来得突然,“飞”字则无法表达出这种意思。‎ ‎【感悟精彩句子】‎ ‎1.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在文段中的表达作用。‎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非常悦耳。‎ ‎2.作者写百草园这个乐园内容丰富、趣味无穷。若请你来赏析第②段,你认为有哪些精彩之处?请找出一处说说你的理由。‎ ‎(1)第②段的形容词用得精彩,如用“碧绿”“紫红”,既准确地描写了这些植物的颜色,又给人以明艳美丽、充满生气的感觉。‎ ‎(2)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也不必说……”从整体上勾勒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单是……就……”从局部强调了“泥墙角一带”,这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生动。‎ ‎【分析主体形象】‎ 你怎样看待三味书屋里的教书先生?‎ 对三味书屋里那位先生的评价,不应过多贬斥。从文中“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见鲁迅先生对他是十分敬重的。然而他对学生的提问拒绝回答还面带怒色,则表明了他落后的封建教育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矩而不用,反映了他对学生的宽容慈爱。‎ ‎【把握文章主旨】‎ ‎1.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8‎ 最大不同点是:百草园的生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其言行显然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不能享有充分的自由。‎ ‎2.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何相同点?‎ 相同点是自由与快乐。三味书屋的生活虽然受到一定的约束,但学生仍然享有一定的自由,可以时不时地跑到书屋后面的园子里去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教书先生虽然很严厉,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但也不乏和蔼,极少体罚责骂学生;教学内容虽然枯燥乏味,却也让“我”疑心是“极好的文章”;在随先生有板有眼地学习的同时,亦有玩指甲游戏与画画儿的乐趣。‎ ‎3.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部分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部分之间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应是统领全篇的主题所在。‎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状物写景,绘声绘色。‎ 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写颜色多彩明丽;“高大”“肥胖”“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写形状情态万千,这两者都是从视觉角度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角度写。覆盆子“又酸又甜”是从味觉角度写。这真是绘声绘色,有滋有味。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 ‎2.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做了多层次的描写。先是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藤、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天,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3.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如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物,只有寥寥数笔,却把事物的情状描绘得非常生动。如写雪地捕鸟,连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生动而又富有层次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彰显了作者遣词造句之功。写学生读书的场面时,先生读书的神态、动作,都非常传神、逼真。‎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雪地捕鸟”‎ 8‎ 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却连用9个表示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段文字,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打着节拍。他的眼睛滴溜溜地转动,一直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他终于来到筐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 教学反思 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思想感情复杂而深刻。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困难较大。如果过高地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显然不切实际。但如果教师一味讲授,又会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所以,本课的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出发点,但仍以教师的提示、点拨、引导为主线,化难为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关于文章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全文的主题思想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我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受去理解,回避外来观点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共识:童年自然是美好而难舍的,求学成才之路固然会受些约束但仍精彩而诱人。由此可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是多么的重要!‎ 方法指导:‎ 分析语境中的句子含义及作用 理解文章中具体句子的含义,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是正确解答这类题目的基础。理解句子要瞻前顾后,审读语境,这既是理解句子比较普遍的方法,也是理解句子最基本的原则。‎ ‎2.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8‎ ‎3.文中的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而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辨析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素材积累:‎ 何为“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著名私塾,其横匾由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鲁迅先生少年时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先生。“三味”之名有多种说法,一种是说取自于“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味如吃米面,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味如醋和肉酱。还有的说“三味”即“三昧”,原指诵经悟经的三重境界:定、正受、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恭敬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