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202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2小题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15小题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课外小实验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石墨做导电实验 B.自制白糖晶体 C.用白醋和鸡蛋壳制二氧化碳 D.自制简易净水器 2.(2分)在今年的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某班同学有如下几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过滤 B.称量NaOH的质量 C.稀释浓硫酸 D.熄灭酒精灯 3.(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看到瓶口出现白烟 B.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碘放到水中形成棕色溶液 4.(2分)习近平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B.农田灌溉使用喷灌或滴灌 C.大力推广共享单车,提倡“低碳生活” D.为提高粮食产量可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5.(2分)“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〇”表示氢原子,“” 第33页(共33页)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6.(2分)制作蛋糕的人造奶油中含有影响身体发育的反式脂肪酸(C18H34O2),下列关于反式脂肪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B.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7:1 D.该物质是由18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7.(2分)下列选项对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生铁、不锈钢、氧化铁属于铁合金 B.尿素、氨水、硝酸钾属于氮肥 C.白酒、雪碧、冰水混合物属于混合物 D.水、干冰、氧化钙属于氧化物 8.(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碱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CO2和CO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不同 C.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9.(2分)洁厕灵、84消毒液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毒气体是Cl2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第33页(共33页) D.洁厕灵、84消毒液能混合使用 10.(2分)一次性就能将澄清石灰水、稀硫酸、食盐水三种溶液鉴别开的是( ) A.碳酸钠 B.二氧化碳 C.无色酚酞 D.氯化钡溶液 11.(2分)现有 t2℃时的溶液Ⅰ、Ⅱ各100g,溶液 I 中含物质甲50g,溶液Ⅱ是物质乙的饱和溶液。物质甲、乙(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溶液Ⅰ是甲的饱和溶液 B.t2℃时,溶液Ⅰ中甲的质量分数为50% C.t2℃时,溶液Ⅱ中含乙37g D.从t2℃降温至t1℃时,乙不会从溶液Ⅱ中析出 12.(2分)NaCl中含Na2SO4、MgCl2、CaCl2等杂质,为除去Na2SO4、MgCl2、CaCl2并得到中性的NaCl溶液,下列所加试剂操作:①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适量的稀盐酸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 ) A.⑤③②①④ B.③⑤①④② C.③⑤①②④ D.③①⑤④② 13.(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aCl2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B CaO(CaCO3) 高温煅烧 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CaCO3(CaCl2) 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4.(2分)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表示对应操作的是( ) 第33页(共33页)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B.将浓盐酸敞开口放置在空气中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 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15.(2分)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Na+、CO32﹣、SO42﹣ B.Cu2+、CO32﹣、SO42﹣ C.Cl﹣、CO32﹣、SO42﹣ D.Na+、Ba2+、Cl﹣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共24分) 16.(3分)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回答: (1)2个氮原子 ; (2)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3)施用了含有 元素的化肥后,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17.(4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3页(共33页) (1)中午食堂丰富的午餐有米饭、炖鲤鱼、鸡蛋羹、凉拌西红柿等,其中富含糖类营养素的是 ; (2)烹饪过程中使用了加碘食盐,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 疾病; (3)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比成年人更多的钙,请写出一种含钙丰富的食品名称 ; (4)用完午餐后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18.(3分)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水是最常见的液体。 (1)下列溶液中,以水为溶剂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生理盐水 ②医用酒精 ③硫酸铜溶液 (2)日常生活中,可以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3)如下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是 ( 填字母)。 A.清水池中的水是溶液 B.消毒用的液氯是化合物 C.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 19.(3分)根据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2)根据氟原子、钠原子的结构特点,判断构成氟化钠的粒子符号是 ; (3)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具有共同的特点是 。 20.(6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关系密切。 第33页(共33页) (1)钢铁是应用最普遍的金属材料,容易与空气中的 等物质共同作用而 生锈,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 2 ) 小明模拟工业炼铁做如图1实验,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中的现象为 ,从环保角度出发,图中装置需要改进的是 ; (3)小红利用长柄玻璃管完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甲酸(HCOOH)在热浓硫酸 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A处金属网罩的作用是 。 21.(5分)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B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1)A和D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 。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 (3)E物质的名称是 。 (4)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22.(3分)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为做好自我保护,我们要减少外出,避免与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等)人密切接触,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 求的口罩。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 (2)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 (选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该物质易燃烧,请写出一条保存N95口罩的注意事项 。 23.(3分)通过学习化学,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2)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3)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24.(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 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 第33页(共33页) 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依次为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1)PQ段能够说明氧气的一点物理性质是 ; (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时几乎不再变化。 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共25分) 25.(6分)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仪器制取气体: (1)图中用来存放气体药品的是 (填字母); (2)若选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则除上述给出仪器外,还必须增加的仪器是 ,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方法是 ,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用图示仪器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则应选择的仪器组合是 ,若收集的气体中混有杂质HCl,应选用的除杂试剂是 溶液(填化学式)。 26.(4分)如图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B实验中点燃甲烷前必须做 实验; (3)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D实验中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原因是 。 第33页(共33页) 27.(6分)为证明酸与碱发生反应,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图1实验,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出烧杯中 溶液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请据图回答: (1)用胶头滴管将稀硫酸滴入乙烧杯中,能证明乙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确定乙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同学们进行反应后溶液pH的测定,其操 作中的错误是 ; (3)根据图 2 曲线说明中和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B点后溶液温度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 28.(9分)在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探究纯碱的性质”中,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A、B、C、D四支试管中的废液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烧杯中。考试结束后,某兴趣小组发现大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溶液呈红色。 为了探究上层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提出问题】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假设难溶物质、水和酚酞均不会解离出离子) 【猜想假设】小明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O32﹣、H+、Cl﹣、Ba2+、Ca2+、OH﹣七种离子,你认为上层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最多可能有① 种。 【分析讨论】小红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因为上层溶液呈红色。小李取一定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O32﹣,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② 。 第33页(共33页) 【设计实验】为进一步确定上层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请你和小红一起参与下列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大烧杯中上层溶液少许于一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 ③ ; 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仍是红色 大烧杯中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④ ; 同时还能得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阴离子是⑤ (填离子符号) 【实验结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⑥ (填离子符号)。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29题3分,30题9分,共12分) 29.(3分)茶叶是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科学研究证实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N2O3)、锌、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请计算: (1)锌、硒属于 (选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茶氨酸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 (填最简整数比); (3)若茶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2g,则茶氨酸的质量为 g。 30.(9分)某碳酸钠(Na2CO3)样品含有少量的硫酸钠(Na2SO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取12g 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没有残留不溶物,称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7.6g。计算: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第33页(共33页) 202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2小题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15小题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课外小实验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石墨做导电实验 B.自制白糖晶体 C.用白醋和鸡蛋壳制二氧化碳 D.自制简易净水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用石墨做导电实验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自制白糖晶体只是溶液中晶体析出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用白醋和鸡蛋壳制二氧化碳,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自制简易净水器只是除去部分杂质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2分)在今年的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某班同学有如下几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过滤 B.称量NaOH的质量 第33页(共33页) C.稀释浓硫酸 D.熄灭酒精灯 【分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看到瓶口出现白烟 B.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碘放到水中形成棕色溶液 【分析】A、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B、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碘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第33页(共33页) 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碘难溶于水,碘放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4.(2分)习近平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B.农田灌溉使用喷灌或滴灌 C.大力推广共享单车,提倡“低碳生活” D.为提高粮食产量可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分析】A、根据使用可降解塑料的优点进行分析。 B、根据农田灌溉使用喷灌、滴灌技术的益处进行分析。 C、根据发展共享单车能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进行解答。 D、根据将农药和化肥会污染土壤进行分析。 【解答】解:A、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故选项正确。 B、农田灌溉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能节约用水,故选项正确。 C、发展共享单车,提倡绿色出行,可减少空气污染,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和PM2.5排放,故选项正确。 D、农药和化肥会污染土壤,故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5.(2分)“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〇”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第33页(共33页) A. B. C. D. 【分析】“超临界水”(H2O)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是属于水。 【解答】解:“超临界水”(H2O)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是属于水,所以分子模型就是水分子模型。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超临界水”(H2O)就是水的一种状态,还是水分子。 6.(2分)制作蛋糕的人造奶油中含有影响身体发育的反式脂肪酸(C18H34O2),下列关于反式脂肪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B.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7:1 D.该物质是由18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错误; B.由反式脂肪酸的化学式C18H34O2可知,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34):(16×2)=108:17:16,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C.由反式脂肪酸的化学式C18H34O2可知,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34):(16×2)=108:17:16,故错误; D.反式脂肪酸(C18H34O2)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分子是由18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2分)下列选项对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生铁、不锈钢、氧化铁属于铁合金 第33页(共33页) B.尿素、氨水、硝酸钾属于氮肥 C.白酒、雪碧、冰水混合物属于混合物 D.水、干冰、氧化钙属于氧化物 【分析】A、根据合金属于混合物分析; B、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考虑; C、根据物质的组成考虑; D、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考虑。 【解答】解:A、合金属于混合物,氧化铁属于纯净物,不属于合金,故A错; B、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B错; C、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错; D、水、干冰、氧化钙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都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氧化物的特点,合金的判断方法,化肥的分类方法。 8.(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碱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CO2和CO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不同 C.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分析】A、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正常雨水的pH为5.6,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B、CO2和CO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不同,故选项推理正确。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但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第33页(共33页) D、酸雨的pH小于7,但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9.(2分)洁厕灵、84消毒液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毒气体是Cl2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洁厕灵、84消毒液能混合使用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ClO=Cl2↑+NaCl+H2O,有毒气体为Cl2,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则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后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和+1价变为了0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后会因发生反应而失效,不能混合使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2分)一次性就能将澄清石灰水、稀硫酸、食盐水三种溶液鉴别开的是( ) A.碳酸钠 B.二氧化碳 C.无色酚酞 D.氯化钡溶液 第33页(共33页)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碳酸钠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食盐水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稀硫酸、食盐水混合,均不反应,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澄清石灰水、稀硫酸、食盐水分别显碱性、酸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澄清石灰水、食盐水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1.(2分)现有 t2℃时的溶液Ⅰ、Ⅱ各100g,溶液 I 中含物质甲50g,溶液Ⅱ是物质乙的饱和溶液。物质甲、乙(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溶液Ⅰ是甲的饱和溶液 B.t2℃时,溶液Ⅰ中甲的质量分数为50% C.t2℃时,溶液Ⅱ中含乙37g D.从t2℃降温至t1℃时,乙不会从溶液Ⅱ中析出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第33页(共33页) 【解答】解: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37g,所以50g的水中会溶解68.5g,所以I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37g,溶液I100g中含物质甲50g,所以溶液I中甲的质量分数为×100%=50%,故B正确; C、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137g,所以溶液II100g中含乙57.8g,故C错误; 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溶液乙100g中含物质甲50g,从t2℃降温至t1℃时,50g的水中会溶解40g的乙,所以乙会从溶液 II 中析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分)NaCl中含Na2SO4、MgCl2、CaCl2等杂质,为除去Na2SO4、MgCl2、CaCl2并得到中性的NaCl溶液,下列所加试剂操作:①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适量的稀盐酸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 ) A.⑤③②①④ B.③⑤①④② C.③⑤①②④ D.③①⑤④② 【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③⑤①②④或⑤③①②④或⑤①③②④。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13.(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第33页(共33页) A CaCl2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B CaO(CaCO3) 高温煅烧 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CaCO3(CaCl2) 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能与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Cl2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2分)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表示对应操作的是( )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B.将浓盐酸敞开口放置在空气中 第33页(共33页)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 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 B、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C、根据氯酸钾分解过程分析; D、根据硫酸钡不溶于水不溶于酸分析; 【解答】解: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将浓盐酸敞开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B错误;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氯酸钾才分解,故氧气质量不能从0开始增加,故C错误; 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硫酸与硝酸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沉淀质量从0开始增加,当硝酸钡与硫酸完全反应时沉淀量不再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结合图象的分析题,解题时注意分析清楚转折点即可较快做出判断。 15.(2分)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Na+、CO32﹣、SO42﹣ B.Cu2+、CO32﹣、SO42﹣ C.Cl﹣、CO32﹣、SO42﹣ D.Na+、Ba2+、Cl﹣ 第33页(共33页) 【分析】根据题意,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说明存在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不含铜离子;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说明存在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即说明5克白色沉淀中含有硫酸钡、碳酸钡;滤液中含有过量的稀硝酸,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说明滤液中存在氯离子,由于加入足量BaCl2溶液,所以无法确定原固体中是否含有氯离子;钡离子和铜离子都不存在,故该固体中一定含有Na+、CO32﹣、SO42﹣。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硫酸钡、氯化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共24分) 16.(3分)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回答: (1)2个氮原子 2N ; (2)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H22 ; (3)施用了含有 P 元素的化肥后,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根据化学肥料与农作物生长的作用确定元素类别,然后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即可。 【解答】解:(1)2个氮原子就是在氮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N; (2)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填:H22; (3)施用了含有 P元素的化肥后,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故填:P。 第33页(共33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4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午食堂丰富的午餐有米饭、炖鲤鱼、鸡蛋羹、凉拌西红柿等,其中富含糖类营养素的是 米饭 ; (2)烹饪过程中使用了加碘食盐,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 甲状腺 疾病; (3)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比成年人更多的钙,请写出一种含钙丰富的食品名称 牛奶 ; (4)用完午餐后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乳化 作用。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2)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3)根据含钙丰富的食品来分析; (4)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米饭富含糖类、炖鲤鱼富含蛋白质与油脂、鸡蛋糕富含蛋白质、凉拌西红柿富含维生素;故填:米饭; (2)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疾病;故填:甲状腺; (3)牛奶中富含有钙; (4)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填:乳化。 故答案为:(1)米饭;(2)甲状腺;(3)牛奶;(4)乳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8.(3分)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水是最常见的液体。 (1)下列溶液中,以水为溶剂的是 ①②③ (填数字序号); ①生理盐水 ②医用酒精 ③硫酸铜溶液 (2)日常生活中,可以用 肥皂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 (3)如下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是 A ( 填字母)。 A.清水池中的水是溶液 B.消毒用的液氯是化合物 C.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 第33页(共33页) 【分析】(1)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故以水做溶剂的是生理盐水、硫酸铜溶液。 (2)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分分析。 (3)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解答】解:(1)故以水做溶剂的是生理盐水、硫酸铜溶液、医用酒精; (2)硬水和软水的区分用肥皂水; (3)A.清水池中的水是溶液,正确; B.液氯(Cl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C.此净化过程中没有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因此供水系统流出的水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①②③;(2)肥皂水;(3)A 【点评】该题较全面的考查了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水的净化、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定等相关知识。 19.(3分)根据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2)根据氟原子、钠原子的结构特点,判断构成氟化钠的粒子符号是 Na+、F﹣ ; (3)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具有共同的特点是 电子层数相同 。 【分析】(1)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2)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 (3)根据同一周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1)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氟离子,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由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为NaF,构成氟化钠的粒子是:Na+、F﹣; (3)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可以看出,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共同的特点是电子层数相同等。 第33页(共33页) 故答案为:(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Na+、F﹣。 (3)电子层数相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6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关系密切。 (1)钢铁是应用最普遍的金属材料,容易与空气中的 氧气和水 等物质共同作用而 生锈,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 2 ) 小明模拟工业炼铁做如图1实验,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试管中的现象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从环保角度出发,图中装置需要改进的是 将尾气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 (3)小红利用长柄玻璃管完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甲酸(HCOOH)在热浓硫酸 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A处金属网罩的作用是 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 【分析】(1)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反应的条件是高温,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钢铁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物质共同作用而生锈。 (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试管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试管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可将尾气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第33页(共33页) (3)反应的条件是高温,酒精灯火焰上罩一个网罩,就是为了使火焰集中,使酒精燃烧充分,提高温度。 故答案为: (1)氧气和水; (2)Fe2O3+3CO2Fe+3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尾气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3)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5分)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B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1)A和D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 Fe3+ 。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灭火 。 (3)E物质的名称是 水 。 (4)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2Fe+3CO2 。 【分析】根据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A是盐酸,B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氧化铁,C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盐酸、二氧化碳都会生成E,所以E可以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的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A是盐酸,B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氧化铁,C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盐酸、二氧化碳都会生成E,所以E可以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和D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Fe3+;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灭火; (3)E物质的名称是:水; 第33页(共33页) (4)C和D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故答案为:(1)Fe3+; (2)灭火; (3)水; (4)3CO+Fe2O32Fe+3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22.(3分)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为做好自我保护,我们要减少外出,避免与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等)人密切接触,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 求的口罩。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过滤 操作; (2)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 合成材料 (选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该物质易燃烧,请写出一条保存N95口罩的注意事项 远离火源 。 【分析】依据过滤的原理分析解答;依据合成材料的范围和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解:(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是空气可以透过,而病毒无法通过,这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 (2)聚丙烯是有机高分子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由于易燃,所以保存时应注意防火,并远离火源; 故答案为:(1)过滤;(2)合成材料;远离火源。 【点评】此题是对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物质分类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过滤和材料分类的知识。 23.(3分)通过学习化学,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2)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3)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分析】(1)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解答。 第33页(共33页) (2)根据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可以用来扑灭图书馆内图书的火灾。 (2)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能中和过多的胃酸。 (3)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是因为溶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 (2)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能中和过多的胃酸; (3)溶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 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 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依次为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1)PQ段能够说明氧气的一点物理性质是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 (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 时几乎不再变化。 【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解答】解:(1)PQ段变化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分子更快更多地从瓶口向下逸出,故填: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第33页(共33页) (2)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MN段,这是因为敞口放置,氧气体积分数不断减小,是因为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部分氧分子运动到瓶外;NP段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瓶内温度升高,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会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所以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时几乎不再变化,因为氧分子扩散趋向平衡;故填:21%。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解题时根据图象信息解答即可。 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共25分) 25.(6分)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仪器制取气体: (1)图中用来存放气体药品的是 D (填字母); (2)若选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则除上述给出仪器外,还必须增加的仪器是 铁架台 ,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大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 ; (3)用图示仪器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则应选择的仪器组合是 ABDG ,若收集的气体中混有杂质HCl,应选用的除杂试剂是 NaHCO3 溶液(填化学式)。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组装装置所需的仪器;根据氧气的性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根据氯化氢气体能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不能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图中用来存放气体药品的是集气瓶; (2)若选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则除上述给出仪器外,还必须增加的仪器是铁架台;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大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 第33页(共33页)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图示仪器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则应选择的仪器组合是ABDG;氯化氢气体能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不能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若收集的气体中混有杂质HCl,应选用的除杂试剂是NaHCO3溶液。 故答案为: (1)D; (2)铁架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有大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 (3)ABDG;NaHC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6.(4分)如图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作用 ; (2)B实验中点燃甲烷前必须做 验纯 实验; (3)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 (4)D实验中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原因是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 【分析】(1)蒸发中玻璃棒的作用; (2)可燃性气体要验纯; (3)实验现象; (4)D实验中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原因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解答】解:(1)A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作用;故答案为:搅拌作用; (2)B实验中点燃甲烷前必须做:检验气体的纯度;故答案为:验纯; (3)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故答案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4)D实验中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原因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故答案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第33页(共33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蒸发操作、甲烷燃烧、二氧化碳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等,综合性比较强,要加强理解,综合应用。 27.(6分)为证明酸与碱发生反应,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图1实验,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出烧杯中 溶液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请据图回答: (1)用胶头滴管将稀硫酸滴入乙烧杯中,能证明乙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 (2)为确定乙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同学们进行反应后溶液pH的测定,其操 作中的错误是 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 (3)根据图 2 曲线说明中和反应是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B点后溶液温度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反应停止,不再有热量放出,同时过量硫酸起冷却降温作用 。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 (3)由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B点前,温度逐渐升高,图2 曲线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B点后溶液温度逐渐下降,是因为反应停止,不再有热量放出,同时过量硫酸起冷却降温作用。 故答案为: (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NaOH+H2SO4═Na2SO4+2H2O; 第33页(共33页) (2)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3)放热;反应停止,不再有热量放出,同时过量硫酸起冷却降温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以中和反应为载体,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熟练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28.(9分)在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探究纯碱的性质”中,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A、B、C、D四支试管中的废液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烧杯中。考试结束后,某兴趣小组发现大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溶液呈红色。 为了探究上层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提出问题】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假设难溶物质、水和酚酞均不会解离出离子) 【猜想假设】小明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O32﹣、H+、Cl﹣、Ba2+、Ca2+、OH﹣七种离子,你认为上层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最多可能有① 5 种。 【分析讨论】小红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因为上层溶液呈红色。小李取一定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O32﹣,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② 酸碱优先反应,如果所加盐酸过少,被碱全部消耗,则不能与CO32﹣反应,因此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 。 【设计实验】为进一步确定上层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请你和小红一起参与下列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大烧杯中上层溶液少许于一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 ③ 产生白色沉淀 ; 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仍是红色 大烧杯中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④ BaCl2+Na2CO3═BaCO3↓ 第33页(共33页) +2NaCl ; 同时还能得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阴离子是⑤ OH﹣ (填离子符号) 【实验结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⑥ Na+、Cl﹣、CO32﹣、OH﹣ (填离子符号)。 【分析】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①上层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组成情况: 碳酸钠和盐酸、氯化钡、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Na+、Cl﹣、OH﹣; 碳酸钠过量:Na+、CO32﹣、Cl﹣、OH﹣; 氯化钡过量:Na+、Cl﹣、Ba2+、OH﹣; 氢氧化钙过量:Na+、Cl﹣、Ca2+、OH﹣; 氯化钡、氢氧化钙都过量:Na+、Cl﹣、Ba2+、Ca2+、OH﹣; 因此上层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最多可能有5种。 故填:5。 ②取一定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O32﹣,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酸碱优先反应,如果所加盐酸过少,被碱全部消耗,则不能与CO32﹣反应,因此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 故填:酸碱优先反应,如果所加盐酸过少,被碱全部消耗,则不能与CO32﹣反应,因此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 ③取大烧杯中上层溶液少许于一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④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2NaCl。 第33页(共33页) 故填:BaCl2+Na2CO3═BaCO3↓+2NaCl。 ⑤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阴离子是氢氧化钠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 故填:OH﹣。 ⑥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l﹣、CO32﹣、OH﹣。 故填:Na+、Cl﹣、CO32﹣、O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29题3分,30题9分,共12分) 29.(3分)茶叶是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科学研究证实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N2O3)、锌、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请计算: (1)锌、硒属于 微量 (选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茶氨酸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 1:2 (填最简整数比); (3)若茶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2g,则茶氨酸的质量为 8.7 g。 【分析】(1)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锌、硒属于微量元素。 (2)茶氨酸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4):(14×2)=1:2。 (3)若茶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2g,则茶氨酸的质量为4.2g÷(×100%)=8.7g。 故答案为: (1)微量; (2)1:2; (3)8.7。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0.(9分)某碳酸钠(Na2CO3)样品含有少量的硫酸钠(Na2SO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取12g 第33页(共33页) 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没有残留不溶物,称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7.6g。计算: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分析】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设碳酸钠质量为x,硫酸质量为y,生成硫酸钠质量为z,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12g+100g﹣107.6g=4.4g,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42 44 x y z 4.4g ===, x=10.6g,y=9.8g,z=14.2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88.3%,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8.3%。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9.8%,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9.8%。 (3)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4.5%, 答: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5/29 8:03:12;用户:复圣中学;邮箱:fszx519@xyh.com;学号:37091097 第33页(共33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