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6
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7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 B.煤焦化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 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 2.铁路大提速后,为将短铁轨焊接成长铁轨,可在铁轨接口处加入氧气铁和铝粉的混合物,用镁条引燃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 Al2O3+2Fe.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铁是还原剂 C.该反应是还原反应 D.该反应中铁与铝的质量比为56:27 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为单质和化台物,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4.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鉴别CaCO3和Na2CO3 鉴别盐酸、NaCl溶液、Ca(OH)2溶液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除去CO2中 的少量水蒸气 方案1 滴加盐酸 滴加碳酸钠溶液 滴加适量Na2CO3溶液 通过浓硫酸 方案2 加水 分别测定溶液的pH 滴加适量Ca(OH)2溶液 通过NaOH 溶液 A.A、 B.B、 C.C、 D.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蔗糖,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为5%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6.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 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 D.bc段发生的反应为2Cu+2H2SO4+O22CuSO4+2H2O 7.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NO3、NaCl、NaOH B.KOH、Na2CO3、HCl C.KNO3、NaOH、FeCl3 D.AgNO3、BaCl2、HNO3 8.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9.在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19g该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 A.1g B.1.6g C.4.2g D.8.5g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6分) 10.根据如图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最容易得到电子的原子是(填序号)__________;表示阳离子有(填序号)__________;微粒⑦的符号是__________;③与⑥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从上述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式(2015•绵阳校级二模)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都市中的光化学烟雾在温暖、干燥而且阳光充足的日子特别严重.它的原级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乃是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汽车引擎的高温下,相互反应而生成.事实上,这个一氧化氮的生成过程,与闪电时产生一氧化氮的过程相同.其他光化学烟雾的原级污染物,包括汽油挥发所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的气体,但是当它从汽车废气排入空气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NO2)可以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起作用,而生成硝酸(HNO3)和亚硝酸(HNO2).这个反应同时也会帮助空气中的水汽凝聚.但是由于硝酸及亚硝酸的酸性极强,如果吸入含有这种液体微滴的空气,将对人体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 (2)NO和N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NO的过程__________. (4)N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5)你认为应该如何防止光化学污染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12.A~D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均为黑色粉末.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物质A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能制氧气的呼吸面具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Na2O2+2H2O═4NaOH+O2↑ b、2Na2O2+2CO2═2Na2CO3+O2 (2)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CaCl2═CaCO3↓+2NaCl.同学们对用过一段时间后的面具中的固体成分产生兴趣. 【猜想与假设】 固体可能为:a.Na2CO3;b.NaOH和Na2CO3;c.Na2O2和Na2CO3;d.__________. 为了确定用过一段时间后呼吸面具中的成分,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Ⅰ: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看到__________,证明固体中有Na2O2. 实验Ⅱ: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 实验Ⅲ: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再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溶液变成__________,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 通过上述实验,有些同学认为其中有些不妥的结论. (1)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Ⅱ并不能确定固体中含有Na2CO3.如何改进此实验?__________. (2)还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Ⅲ也不能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其原因是:__________. 14.实验室可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进行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1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在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min) 0 t1 t2 t3 B中固体质量(g) 6.66 5.20 4.80 4.80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CuO+H2O+□CO2↑请在□中填入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试剂是无水硫酸铜.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防止对产物检验造成干扰.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__________. ②一定量碳粉还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溶液变浑浊,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反应完全后,若仅撤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 ③分析:若①中省略步骤三,对②中反应产物判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 15.为测定某碳酸氢铵化肥中的含氮量,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取用8.5g该化肥样品与20gNaOH溶液放入烧杯中共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氨气全部逸出后,测得烧杯中残留物为26.8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2NaOH═Na2CO3+2H2O+NH3↑).试求: (1)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所用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7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 B.煤焦化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 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答】解:A、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和柴油等物质,通过分馏可以把它们分离开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通过焦化可以产生新物质﹣﹣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属于化学变化;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工业上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利用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的过程中,只是把海水中的水和其它物质分离开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铁路大提速后,为将短铁轨焊接成长铁轨,可在铁轨接口处加入氧气铁和铝粉的混合物,用镁条引燃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 Al2O3+2Fe.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铁是还原剂 C.该反应是还原反应 D.该反应中铁与铝的质量比为56:27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根据物质是否与氧发生了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解答】解:A、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B、铁是还原产物,故选项错误; C、氧化铁在反应中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做氧化剂.故选项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铁与铝的质量比为56:27;故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为单质和化台物,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判断.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为单质和化台物,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CO+CuOCu+CO2,故选项推理错误.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D、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但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特征、单质的特征、无色酚酞溶液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鉴别CaCO3和Na2CO3 鉴别盐酸、NaCl溶液、Ca(OH)2溶液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除去CO2中 的少量水蒸气 方案1 滴加盐酸 滴加碳酸钠溶液 滴加适量Na2CO3溶液 通过浓硫酸 方案2 加水 分别测定溶液的pH 滴加适量Ca(OH)2溶液 通过NaOH 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碳酸钠和碳酸钠都与盐酸放出气体进行解答; B、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以及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进行解答; C、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氯化钙属于新的杂质进行解答; D、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解答. 【解答】解:A、碳酸钠和碳酸钠都与盐酸放出气体,所以不能用盐酸鉴别鉴别CaCO3和Na2CO3,故A错误; 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钠不反应,所以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盐酸、NaCl溶液、Ca(OH)2溶液;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所以可用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鉴别盐酸、NaCl溶液、Ca(OH)2溶液,故B正确; C、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氯化钙属于新的杂质,所以不能滴加适量Ca(OH)2溶液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盐酸,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用浓硫酸除去CO2中的少量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中 的少量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蔗糖,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为5%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有的物质溶于水会与水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使溶质的质量大于5g,有的物质与水反应还可以生成沉淀或气体,从而使溶液的质量小于100g解答; C、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D、利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饱和溶液的特点及溶液中溶质的存在形式等基础知识,对题中所给的说法进行判断. 【解答】解:A、20℃时,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蔗糖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加,此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变小,故错误; B、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因为有的物质溶于水会与水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使溶质的质量大于5g,有的物质与水反应还可以生成沉淀或气体,从而使溶液的质量小于100g,故错误; C、若低温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和高温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相比,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相等,因此必须强调同温度下,故错误; D、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因溶液温度不变,物质溶解度也不变,析出晶体后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也不变;而改变温度析出晶体,因温度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改变,析出晶体后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也发生改变.所以,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的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相互转化及相关的知识,在思考溶液的问题时切忌以偏概全,若不能全面思考往往会因分析不全面而产生错误的判断. 6.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 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 D.bc段发生的反应为2Cu+2H2SO4+O22CuSO4+2H2O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b段溶液质量未发生改变,说明此时铜与稀酸未发生反应,即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 从b点到c点,溶液质量增大,说明铜和氧气、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稀硫酸被消耗,酸性减弱,pH增大; 从c点到d点,溶液质量不再发生改变,反应已完全,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硫酸铜,可能存在未反应完全的稀硫酸; bc段发生的反应为铜、硫酸、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解答】解:A、因为ab段溶液质量不变,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该选项说法正确; B、从b点到c点,溶液质量增大,说明在加热条件下,铜、氧气、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稀硫酸被消耗,随着稀硫酸的减少,酸性减弱,PH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C、从c点到d点,如果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如果稀硫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该选项说法错误; D、铜、氧气、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H2SO4+O22CuSO4+2H2O,该选项说法正确. 由于该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 【点评】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置换反应,但是在一定条件下,铜能和稀硫酸反应,要注意理解. 7.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NO3、NaCl、NaOH B.KOH、Na2CO3、HCl C.KNO3、NaOH、FeCl3 D.AgNO3、BaCl2、HNO3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A、根据三种物质之间不会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进行分析, C、根据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沉淀进行分析, D、根据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硝酸进行分析. 【解答】解:A、选项中的三种之间不会反应,不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A正确, B、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会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Na2CO3+2HCl=2NaCl+CO2+H2O,不能共存,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也不共存,故B错误, C、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共存,FeCl3+3NaOH=Fe(OH)3↓+3NaCl,故C错误, D、银离子和氯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银不溶于硝酸,2AgNO3+BaCl2=2AgCl↓+Ba(NO3)2,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综合应用能力.解此题的关键是:若在溶液中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则不能共存. 8.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结构决定性质,氨基酸中有氨基和羧基,那么氨基酸就具备氨基和羧基的性质,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由于其既具有酸的性质可以和碱反应,具有碱的性质可以和酸反应,所以可以判断氨基酸既能够和与硫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判断选项C是正确的.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酸碱溶液性质的考查,解题时要充分运用题中信息,同时结合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大胆的迁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答题. 9.在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19g该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 A.1g B.1.6g C.4.2g D.8.5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过氧化氢溶液有H2O和H2O2,根据氢氧元素质量比可以算出过氧化氢的含量,然后根据氢元素的质量守恒就可以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解答】解:某H2O2溶液中H、O的质量比为2:17; 则:19g双氧水溶液中氢元素质量为:19g×=2g 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生成水和氧气,该过程中氢元素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后水的质量为:2g÷×100%=18g 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9g﹣18g=1g; 故选A. 【点评】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有时候如果能正确的运用元素守恒的思想来解答相关问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6分) 10.根据如图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最容易得到电子的原子是(填序号)①;表示阳离子有(填序号)⑥;微粒⑦的符号是H﹣;③与⑥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2)从上述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式(2015•绵阳校级二模)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都市中的光化学烟雾在温暖、干燥而且阳光充足的日子特别严重.它的原级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乃是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汽车引擎的高温下,相互反应而生成.事实上,这个一氧化氮的生成过程,与闪电时产生一氧化氮的过程相同.其他光化学烟雾的原级污染物,包括汽油挥发所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的气体,但是当它从汽车废气排入空气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NO2)可以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起作用,而生成硝酸(HNO3)和亚硝酸(HNO2).这个反应同时也会帮助空气中的水汽凝聚.但是由于硝酸及亚硝酸的酸性极强,如果吸入含有这种液体微滴的空气,将对人体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 (2)NO和N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分子构成不同.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NO的过程N2+O22NO. (4)N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H2O=HNO3+HNO2. (5)你认为应该如何防止光化学污染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写一条即可)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物理性质一般指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状态、导电性等; (2)根据化学性质的产生原因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解答即可; (4)根据化学污染分析. 【解答】解:(1)NO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气体; (2)NO和N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3)产生NO的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N2+O22NO; (4)N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H2O=HNO3+HNO2; (5)防止光化学污染可以从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等入手. 故答案为:(1)无色气体; (2)分子构成不同; (3)N2+O22NO; (4)2NO2+H2O=HNO3+HNO2; (5)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点评】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 12.A~D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均为黑色粉末.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4CO+Fe3O43Fe+4CO2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3)物质A的一种用途冶炼金属.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D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物质,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均为黑色粉末,结合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可知A是一氧化碳,B为二氧化碳,C是四氧化三铁,D是铁粉,然后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D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物质,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均为黑色粉末,结合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可知A是一氧化碳,B为二氧化碳,C是四氧化三铁,D是铁粉,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1)反应②是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4CO+Fe3O43Fe+4CO2; (2)反应③是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 (3)物质A是一氧化碳,可以利用其具有可燃性,作燃料或利用其还原性,冶炼金属. 故答案为:(1)4CO+Fe3O43Fe+4CO2; (2)反应③是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 (3)物质A是一氧化碳,可以利用其具有可燃性,作燃料或利用其还原性,冶炼金属.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能制氧气的呼吸面具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Na2O2+2H2O═4NaOH+O2↑ b、2Na2O2+2CO2═2Na2CO3+O2 (2)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CaCl2═CaCO3↓+2NaCl.同学们对用过一段时间后的面具中的固体成分产生兴趣. 【猜想与假设】 固体可能为:a.Na2CO3;b.NaOH和Na2CO3;c.Na2O2和Na2CO3;d.Na2O2、NaOH和Na2CO3. 为了确定用过一段时间后呼吸面具中的成分,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Ⅰ: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看到固体溶解,有气泡,证明固体中有Na2O2. 实验Ⅱ: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 实验Ⅲ: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再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 通过上述实验,有些同学认为其中有些不妥的结论. (1)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Ⅱ并不能确定固体中含有Na2CO3.如何改进此实验?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或取少量放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或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或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至不再产生气泡,再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有Na2CO3]. (2)还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Ⅲ也不能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其原因是:固体中若含有Na2O2加水时会产生NaOH,所以,不能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猜想与假设】根据“①2Na2O2+2H2O═4NaOH+O2↑,②2Na2O2+2CO2═2Na2CO3+O2”,则推测猜想与假设④为Na2O2、NaOH和Na2CO3; 【进行实验】考虑2Na2O2+2H2O═4NaOH+O2↑,推测是否固体中有Na2O2. 考虑酚酞试液的变色规律,进行证明固体中是否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 (1)考虑碳酸钠与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 (2)考虑2Na2O2+2H2O═4NaOH+O2↑,影响氢氧化钠的判定.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根据“①2Na2O2+2H2O═4NaOH+O2↑,②2Na2O2+2CO2═2Na2CO3+O2”,则推测猜想与假设d为 Na2O2、NaOH和Na2CO3; 【进行实验】 实验Ⅰ:因为2Na2O2+2H2O═4NaOH+O2↑,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看到固体溶解,有气泡,证明固体中有Na2O2. 实验Ⅱ: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 实验Ⅲ:因为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再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过滤出碳酸钙,再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证明原固体中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 (1)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Ⅱ并不能确定固体中含有Na2CO3.应该改进: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或取少量放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或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或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至不再产生气泡,再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有Na2CO3]. (2)还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Ⅲ也不能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其原因是:2Na2O2+2H2O═4NaOH+O2↑,影响氢氧化钠的判定. 故答案为: 【猜想与假设】Na2O2、NaOH和Na2CO3 【进行实验】实验Ⅰ:固体溶解,有气泡; 实验Ⅲ:红色 【反思与评价】 (1)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或取少量放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或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或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至不再产生气泡,再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有Na2CO3]. (2)固体中若含有Na2O2加水时会产生NaOH,所以,不能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点评】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给出有关的信息提示,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能力. 14.实验室可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进行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1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在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min) 0 t1 t2 t3 B中固体质量(g) 6.66 5.20 4.80 4.80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CuO+H2O+□CO2↑请在□中填入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1、2、1、1. C中试剂是无水硫酸铜.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防止对产物检验造成干扰.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证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②一定量碳粉还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溶液变浑浊,E中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反应完全后,若仅撤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F中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E中,造成试管炸裂. ③分析:若①中省略步骤三,对②中反应产物判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专题】物质的制备;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根据题中的反应原理和装置C的作用进行分析,根据烧碱有吸水性和潮解后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根据表中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②根据氧化铜是黑色粉末,铜是红色固体进行分析,根据反应完全后,仅撤走酒精喷灯,会使装置内的压强发生改变进行分析; ③根据没有表中数据的变化,不能判断碱式碳酸铜是否完全分解,对后面的判断也会产生影响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然后依据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可知,Cu2(OH)2CO3═2CuO+H2O+CO2↑,所以在□中填入配平后的系数,依次为1、2、1、1,该反应是实验室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检验水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需要先检验水,再检验二氧化碳,所以C中试剂是无水硫酸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对二氧化碳、水蒸气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A烧碱固体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时,可以认为碱式碳酸铜完全分解,t2,t3时固体质量不再改变,所以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证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②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氧化铜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是红色固体,所以E中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反应完全后,仅撤走酒精喷灯,会使试管内的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骤然降低,澄清石灰水会倒流入试管内,造成试管炸裂,所以反应完全后,若仅撤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F中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E中,造成试管炸裂; ③通过步骤③中的数据比较,可以判断碱式碳酸铜是否分解完全,如果没有分解完全,在后面的加热过程中,碱式碳酸铜会生成二氧化碳,对氧化铜和木炭的还原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若①中省略步骤三,对②中反应产物判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不能确定炭粉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因为可能有①中未分解的碱式碳酸铜在实验②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干扰对炭粉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物的判断. 故答案为:①1、2、1、1;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证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F中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E中,造成试管炸裂; ③不能确定炭粉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因为可能有①中未分解的碱式碳酸铜在实验②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干扰对炭粉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物的判断.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各个步骤和反应的作用,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 15.为测定某碳酸氢铵化肥中的含氮量,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取用8.5g该化肥样品与20gNaOH溶液放入烧杯中共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氨气全部逸出后,测得烧杯中残留物为26.8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2NaOH═Na2CO3+2H2O+NH3↑).试求: (1)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所用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1)反应前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之差即为生成氨气的质量;根据氨气的质量可以求出氮元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求出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根据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求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生成氨气的质量为:8.5g+20g﹣26.8g=1.7g; 1.7g氨气中,氮元素的质量为:1.7g××100%=1.4g, 1.7g氨气中氮元素的质量即为8.5g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6.5%; 答: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5%. (2)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NH4HCO3+2NaOHNa2CO3+2H2O+NH3↑ 80 17 x 1.7g x=8.0g 所用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0%; 答: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点评】本题涉及到了利用差量法进行计算,例如烧杯中的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之差即为生成的氨气的质量,利用差量法计算简单、准确,要注意学会运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