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5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年真题灾害地理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4)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包括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2012广东卷文综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类型 2.(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 龙卷风 ② 海啸 ③ 飓风 ④ 暴风雪 B.① 海啸 ② 暴风雪 ③ 龙卷风 ④ 飓风 C.① 海啸 ② 飓风 ③ 龙卷风 ④ 暴风雪 D.① 飓风 ② 龙卷风 ③ 暴风雪 ④ 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解析】 (1)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分布及主要类型; (2)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时间规律; (3)考查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气候、地形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2012天津卷文综2、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题。 3.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知识。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纬度较高,根据图例可知该地林地众多,因此适宜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答案】C 【考点透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地形对产业部门的影响。 【思路点拨】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东北地区,由图示信息知该地林地分布广泛,因此图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林产品加工。 4.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 【答案】:A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思路点拨】由图示信息知,图中河流以西公路段的西北侧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大,雨季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河流以西公路段,公路沿等高线延伸,因此B选项错。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河水流速较慢,因此C选项错。图中河流两岸林地比重大,水土保持好,因此河流含沙量较少,并且公路桥梁地段面宽度较窄,沙洲出现在河面变宽的下游,因此D选项错。 5.(2012重庆卷文综)图2是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的分布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①中岩层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故不容易发生滑坡,故A项错误;图②为沉积岩,但岩层完整未受破坏,也不易发生滑坡,故B项错误;图③ 中为沉积岩,且岩层不完整,上层岩层倾向于公路面,若遇暴雨,岩层易滑落错位,发生滑坡,故C项正确;虽然图④岩层不完整,但上层岩层倾斜方向与公路面相反,不易发生滑坡,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2四川卷文综)表1: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6~7题 表1 经纬度位置 1月平均气温 (℃) 7月平均气温 (℃) 年降水量 (mm) 多年平均暴雨日数 (天) 33°N,98°E -12.8 8.7 561.4 <0.2 6.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地区。由表中气温数据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夏季气温偏低,主要是因为该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造成的。 【答案】:C 7.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解析】 此组题用表格给出气候的相关数据,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出地方,考查了气候中气温的影响因素,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 该题地为青藏高原地区,不会出现台风和暴雨洪涝灾害,图表中暴雨天数0.2天,暴雨少,不易出现泥石流,气温低,年降水量为561mm,年降水量较大,所以易出现雪灾,选A. 【答案】:A 8.(2012福建卷文综)【自然灾害与防治】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9分)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6分) 【解析】(1)本题注意“红层地貌”、“外力作用”、“自然原因”,结合材料相关回答。 (2)注意“红层地貌区”、“简述”、“主要危害”,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考点2:中国的自然灾害(包括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中国的地质灾害;中国的水文灾害;中国的气象灾害;中国的生物灾害) (大纲全国卷10—11)图4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2题。 1.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向。根据图中比例尺,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24小时后甲地将位于高压中心的西南侧,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甲地主要吹东南风。 【答案】B 2.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灾害性天气现象。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受低压槽控制,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可知,可能经历冷锋天气,由于此时为夏初,可能经历强对流降雨天气,沙尘暴天气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排除A、D项;连绵阴雨天气是准静止锋造成的,排除B项。 【答案】C 3.(2012上海卷地理)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1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151 ⑴ 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4分) ⑵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 ⑶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解析】 (1)考查提取图文数表有效信息能力。由表格明显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的南北差异:南多北少;北方以华北最严重。发生频次: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方水旱灾害特点不同:南水灾北旱灾。 (2)注意本题设问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旱最严重,从发生的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气候抓住降水量大和时间长;地形抓住地势地平 (3)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和丘陵地区(与上游类似: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考点定位】综合考查我国水旱灾害时空分布、原因和重点地区防治措施。 【答案】:⑴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⑵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⑶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 4.(2012山东卷文综)(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4分)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6分) 【答案】 (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解析】(1)注意本题设问是洪水发生的气候条件,所以本题分析原因是主要抓住什么月份降水多即可。 (2)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考点定位】洪灾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5.(2012海南卷地理)(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 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 【解析】关键是从沿海海岸地质剖面图分析沿海地区可能的自然灾害种类,珊瑚礁碎屑被搬运到海岸陆地以上,与海洋珊瑚平台之间为平均高潮位,说明可能海啸、风暴潮等海洋地质、气象灾害的可能性最大,这与太平洋西岸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多海洋地震、火山而引起海啸;西太平洋是世界热带气旋(台风)影响势力范围,从而引起海洋珊瑚碎屑随风暴潮搬运到沿海陆地。 【考点定位】考查西太平洋沿海自然灾害种类及产生原因。 【答案】:(1):海啸灾害。(3分)理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3分) 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4分) (2):风暴潮(台风)灾害。(3分)理由: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3分)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4分) (以上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即可得分。其中指出灾害种类得3分,理由合理其充分得7分) 考点3:防灾与减灾(包括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2012北京卷文综8~9)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2题。 1.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解析】:B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 【思路点拨】由图示信息知,地震对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四个选项中只有B符合条件。 2.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 【解析】:D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灾后救灾措施。 【思路点拨】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外迁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不属于地震灾后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5.(2012新课标全国卷)(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图,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答案】 ⑴ 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⑵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解析】(1)根据图例可知,甲自然灾害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为地震,乙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则为飓风。 (2)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主要为检测与预报、应急预案、防御设施、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来回答,属于较容易题。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御措施。 6.(2012安徽卷文综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干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 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1)描述图中两个I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 (3)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12分) 【答案】 (1)Ⅰ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2)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 (3)(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I区位于西北山区和东部湖区两个不同位置,其山区耕地减少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东部平原区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第(2)题,区域洪涝灾害的治理,山区、湖区、城市、农村不同地区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但疏浚河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强灾情预报和监测、参加水灾保险是共同措施。 第(3)题,产业转移对转出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和环境意义;对转入区主要体现在经济意义上。 【综合评析】 2012年高考自然灾害部分几乎卷卷有题,结合《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内容要求,主要沿以下几条主线进行: ①结合热点材料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发生原因、类型等 ②通过图表在灾害发生、影响、措施等方面设问 ③结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节约型社会的背景在防灾和减灾等方面设问。 如何有效的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 ①归纳------归纳常考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②应用——高考真题及其模拟试题练习 ③反思——通过反思总结规律,提高做题效率 ④必选修结合,再应用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二十四、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包括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2011福建卷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图20示意图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分) 【答案】(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解析】读图可知,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是四月份,为春季,根据题干信息“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中固体降水现象”可知,该生在春季冷暖气流常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空气对流加强,从而冰雹发生多。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6分) 【答案】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解析】考虑“冰雹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冰雹颗粒大,质量重,所以冰雹会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破坏建筑物。对冰雹的防御措施主要是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2011 天津卷 )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2.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c→b→d B. b→c→d→a C. c→b→d→a D. d→a→c→b 【答案】:C 【解析】:寒潮是冷锋天气过程,冷锋是从北向南移动的,故选C。 3. 据图6的四幅天气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 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 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 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D 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答案】:B 【解析】:a图中武汉处于冷锋的锋后,处于雨区范围; b图天津处于冷锋的锋后,故B对;c 和d图中北京和杭州都位于冷锋锋前,且位置很远,天气晴朗。 (2011 江苏卷9~10)图4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题。 3.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答案 】D 【解析】根据图中不同震源深度图例的位置,可知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4.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答案】B 【解析】日本以东海域为日本暖流,向东北方向流动,即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东北。 5. ( 2011海南卷)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1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3分)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项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7分) 【解析】海啸灾害严重一方面受强震影响,另一方面可从地形等方面分析。 考点2:中国的自然灾害(包括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中国的地质灾害;中国的水文灾害;中国的气象灾害;中国的生物灾害) (2011上海卷1)(四)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 6.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A.南极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 【答案】D 【解析】考查板块周界型及板块空间分布记忆。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交界;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亚欧板块与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四个板块交界。 7.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A.湖南、内蒙古 B.内蒙古、云南 C.台湾、云南 D.台湾、湖南 【答案】C 【解析】考查我们地震带省区分布。台湾和云南距离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和亚欧地震(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最近 8.在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的是 A.山体位移 B.地震震级 C.震源深度 D.地震烈度 【答案】A 【解析】考查全球定位系统应用和地震相关概念理解。全球定位在与动态捕捉地表目标物的空间位置。地震现象发生在地壳内部,是由地震震源能力所确定。 9. (2011山东卷1) 31.【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2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第(1)题,根据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分布特点,可知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对于两侧的高原和山地,图中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在高原和山地的数值小,且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因而可知纬度位置和地形是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2)题,水的热容量大降温慢,水面可以起到屏障作用保护作物受寒潮的直接影响,增加大气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逆辐射。 10.(2011全国新课标卷)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4分)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3分)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3分) 【解析】注重题干的提示信息“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容易被侵蚀。“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夏季暴雨后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和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2011北京卷) 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2题。 11.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答案】A 【解析】以统计图为情境,考察自然灾害与区域地理知识,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难度中等。地质地貌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多断层、坡度陡、地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等地质基础较差的山地,遇到地震、暴雨等外部诱因,再加上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就很容易发生。选项中所列各山确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此题解题关键在于在正确解读统计图表的基础上,把选项中山脉与中国政区图进行图层叠加,要结合图中给出的云、贵、陕、青、冀、川等地质灾害最多省区的信息进行判断。 12.(2011北京卷) 3.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答案】C 【解析】以联系图为情景,考察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为推理判断、探究、试误,属于较易试题。 (2011 天津卷 8-9) 图4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5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题。 13.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答案】:B 【解析】:图4的地质现象是滑坡和泥石流,必须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山区。 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 14.图5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4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华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阳光入射时间长必须位于山的南坡,受滑坡和泥石流威胁小,必须位于坡度小的山坡或山脊上。 15.(2011浙江卷2)题号:12“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l0分) 2010年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超强台风“鲇鱼”的袭击。图1为10月22日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时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一(3)题。 (1)10月22日正值我国农历九月十五,“鲇鱼”促使了沿海省份风暴潮的形成,受影响最明显的省份是(3分) A.广东 B.福建 C.海南 D.山东 【答案】:B (2)22日16时,“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3分) A.东面 B.南面 C.西面 D.北面 【答案】:A (3)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区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可通过预警措施对其进行有效防范。你认为泥石流发生前会出现哪些征兆? (4分) 【答案】:溪流水量突然变化;轰鸣巨响;溪水异常混浊;泉水停止等。 考点3:防灾与减灾(包括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16.( 2011安徽卷 )3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 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 (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10分)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10分)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10分) 【答案】 (1)低 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教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2)偏北风 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判断为低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滑坡、泥石流 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和灾害问题。两大题即兼顾了自然和人文,也落实了区域载体对于地理研究的意义。 (1)两地气温高低与纬度、天气、地形等有关。图示时间2006年9月3日20时,即为晚上8点,银川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受高压控制,湿度较 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空气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所以银川气温低于成都。 (2)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特点,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成都的风向偏北,冷空气主动向南移动,与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 (3)四川盆地边缘为山地,地势起伏大,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形成暴雨,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野营遇此情况,扎营是,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主要保护头部等。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10自然灾害与防治 (10年上海卷地理) (十七)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闸、地点和震级. 材料2: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3:海地多年来政冶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压拆除。 材料4: 时间 震级 震源深度 (km) 首都距震中距离 (km) 伤亡情况 海地 2010年1月12日 7.3 10 16 伤亡约55万 智利 2010年2月27日 8.8 60 320 死亡近千人 49.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 50.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 板块、 板块、 板块的交界处。从材料1和材料2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 51.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解析:此题考查有关地震灾害的相关知识,包括全球的地震分布规律,及地震的破坏程度的对比分析。世界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①、②、③、④、⑤位于前者。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的原因分析从距震中的远近,震源的深浅,以及建筑物的抗震性等几方面对比分析。49. 50.印度洋(1分)、亚欧(1分)、美洲(1分);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2分,任答两点即可)。 51.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1分);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1分);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1分)。 (10年海南卷地理) 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 解析:考查城市内涝原因,需要结合城市化、城市地下管网年久老化失修和气候暴雨与城市径流等综合分析. 答案要点及评分: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10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26.(10分)环境保护 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 解析:考查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抓住"不利".对减少不利回答合理即可. 答案要点: 不利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迁徙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等;噪声干扰动物的生活。(干扰动物的择偶、产仔、哺乳等行为)。(6分)(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得分不超过6分) 建议:修建生态走廊或生物通道;采用隧道、架桥等通过方式。(4分)(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分不超过6分) (10年海南卷地理)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图1,完成1~3题。 1.冰岛位于 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西风带 D.副热带高压带 解析:考查提取地图信息和气压带分布.副极地低压带分布在极圈线附近.答案:B 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 解析:考查板块划分和板块成因.答案:B 3.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些空域 A.雷暴频发 B.严重缺氧 C.有大量可燃气体 D.火山灰浓度大 解析:考查时事热岛和火山喷发火山灰对航空业的影响.答案:D (10年江苏卷地理第1-2题) 2010年3月以来,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太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l~2题。 图1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一水啊、生物圈一岩石圈 B.岩石圈一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啊 D.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一大气圈 1B 2A 解析:2010年3月以来的冰岛火山灰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 第1题: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B. 第2题: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 (10年江苏卷地理第5-6题) 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图3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两次大地震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6.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 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5C 6A 解析:2010年仿佛使人们又回到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仅2010年1-4月之间,就相继有中国台湾花莲外海、高雄、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日本、海地、智利、中国玉树等第发生地震。地震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地震的发生机制和伴随的地质灾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第5题,关键在于了解地震的能量来源和海地、智利两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地震属于内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大多位于板块边界,但需要说明的是大板块内部存在的断层也可以引发地震,如海地地震;影响烈度的因素不仅包括震级,还包括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抗震强度等。 第6题,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紧邻安第斯山脉,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仅有狭窄的沿海平原,海地是岛国,面积小,地形也以山区丘陵为主。图中智利甲地属于地中海式气候,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10年浙江卷自选模块) 题号:12 科目: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模块(10分) 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1、图2,完成下列问题。 (1) 台风转向点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 。(3分) A.5-6月 B.6-8月 C.8-10月 D.10-11月 (2)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 。(3分) A.5-6月 B.6-7月 C.9-10月 D.10-11月 (3)图2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4分) 答案: 1.C 2.B 3. 狂风;暴雨;风暴潮。 (10年北京卷文综第6题) 图2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3-6题。6.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① B.② C.④ D.⑤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形成原因,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由题图,我国西南地区地势高耸崎岖,又因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如果再加上植被破坏,很容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选项D正确。而图中的①地多暴风雪、融冰水灾和沙尘暴等气象灾害,②地多沙尘暴等气象灾害,④地为黄土高原地区,多水土流失等生态灾害等。 (10年浙江文综第10题)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5。读图5、6,完成9~10题。10.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到自然灾害防治的题目,通过图层判读及运用泥石流成因原理不难判出答案,要求思维非常清晰,有严密的逻辑性。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0年福建卷文综第40题)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5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井分析原因。(7分) 【解析】考查读图能力.从图中不难看出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从地形和社会经济水平等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关系: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原因: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8分) 【解析】考查国土整治措施.B地区地处丘陵山区,洪水可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以需要采取植树造林,生态退耕等生物措施;修建护坡和修水库工程措施.要相互结合. 【答案】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 (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42题)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公路被毁。 (10年山东卷文综第31题) 31.(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4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4分)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6分) 【答案】 (1) 气压先降低后升高( 分);风速先增大后减小( 分)。 (2)A地:风暴潮( 分); 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 分)。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分))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可酌情给分。) (10年上海卷文综) 三、(本题共14分)今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 34.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 板块和 板块之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 边界(填“生长”或“消亡”)。 解析: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分布和板块周界型.答案:亚欧;美洲(次序可互换);生长 35.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 作用,沿着薄弱地带喷涌出地表的现象。成因上,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岩石属于 。 解析:考查火山地质作用及岩石形成.答案:压力(内力、地质);岩浆岩(火成岩) 36.冰岛火山喷发的烟尘缓缓向英国、挪威、德国、波兰等国飘移,“吹瘫”了欧洲空中交通,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受到 风的影响。 解析:考查大气环流西风带.答案:西(西北) 37.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 ;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 。 解析:考查大气热力过程和大气热力作用及结果.答案:①;②;③;小 38.监测冰岛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解析:考查3S技术应用.答案:A 39.火山喷发破坏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活动。然而,对人类也带来有利的方面。列举两点。 解析:考查火山活动影响.答案: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带来硫磺等有用矿物;利用火山景观发展旅游;有利火山研究(任答两点)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堰塞湖是批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成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图11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7分) (2)分析唐山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 B.(1)崩塌、滑波或泥石流。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 (2)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 题号:12“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10分)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3分) (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4分) (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3分) 答案:(1)第二地形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2)A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B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壳运动强烈,岩石破碎,暴雨集中. (3)C地区因黄河从纬度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在春季和初冬有凌汛;降水集中在夏季;地势低平,河道淤积. (2008·宁夏文科综合)读表1,完成1~2题。 表1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2.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2008· 宁夏文科综合)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图4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4中有机污染源在 A.①B.② C.③ D.④ 11.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M B.N C.O D.P (2008·山东文科综合)31.(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图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6分)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分) 31.(1)主要位于平面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2008·山东文科综合)32.(10分)[地理-环境保护]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图13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4分) 32.(1)总是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只答大气污染的得分) (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2008·江苏地理)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2008·江苏地理) [环境保护]图2l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1分)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植被稀少,且常有▲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4分)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2分) 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3分) [环境保护](10分)(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 春 干燥(少雨) 冷锋 (3)A (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2008·海南地理)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完成1~2题。 1.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 A.钢铁 B.机电 C.纺织 D.电子 2.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 A.煤市场 B.碳市场 C.石油市场 D.天然气市场 (2008·海南地理)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2。据此完成8~9题。 8. 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草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有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9.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 (2008·海南地理)图4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 16.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 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②④ 21.图6示意某中纬度半湿润地区,A是乙地从B河引水的中继水库。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图6 (1)由A水库至乙地修建引水明渠后,丙地作为水源保护地,产业发展方针应该 是。(4分) (2)乙地现有水源(包括从B河引水)不能满足其今后发展的需要,试列举可能的应对措施。(6分) 21.答案要点: (1)严格限制所有对水源有污染的生产活动。(必须关停也不能新建对水源有污染的工业,并严格控制农业污染及其他污染。)(4分) (2)节约用水;革新技术,提高废水处理和循环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其他区域寻找水源,)进行跨流域调水;(研发新技术,加大)海水淡化(量);收集雨水。 (每答对一项得2分,但本小题总得分不能超过6分。本题若有其他答案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008·江苏地理)26.(10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图10)。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4分)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6分) 26.题参考答案:(10分) (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4分)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6分) 解析:本题考查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移动,防洪工程蓄洪区分洪的作用。 第⑴题,首先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洪水”,而非“洪涝”、“洪灾”,以免答非所问;其次注意从材料和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如材料中“6月下旬至7月中旬”和图中的“淮河干支流”,这次洪水的主要原因就可以结合多雨和水系特征作答。 第⑵题,围绕“防洪”,从“分洪的作用”、“控制工程的功能”、“新河的功能”三个方面回答。 (2008·海南地理)27.(10分)(选修6 环境保护)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200个“死亡地带”,及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区域。联合国于2006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 “死亡地带”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完成下列要求。 (1)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4分) (2)简述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6 27.答案要点:(1)油轮石油泄漏;远洋运输、捕捞等排出的生活污水;某些公司倾倒的工业废弃物(4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即可得满分。) (2)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远洋航线沿线和渔业资源丰富海域(渔场)(2分)。 防治措施:进行国际合作,制订国际公海海域相关法规,加强国际公海海域的环境管理(2分);防止油轮泄漏,控制向国际公海海域排放各类废弃物(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2008·广东地理)31. 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4分) 资料一:见图11 资料二:见图12 资料三:见图13 (1) 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三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和中国。(3分) (2)根据图12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3分) A. 美国与加拿大比,人均能源消费量接近,单位产值能耗比低 B. 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人均能源消费量小,单位产值能耗比高 C. 意大利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 澳大利亚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法国 E. 中东地区石油生产大于消费 (3)太阳能、风能是清洁能源,我国下列省区中,太阳能和风能都很丰富的是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 福建 B. 黑龙江 C. 四川 D. 甘肃 (4)图13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 ,说明理由。(3分) (5)荷兰(见图13)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 31.(满分14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运用地理基本技能的能力和结合区域地理知识,综合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中东地区 美国 日本 (2)ABCE (3)D (4)丙地 理由: ①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总辐射量大);②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③热带沙漠气候。 (5)原因:①地处西风带;②地势低平;③位于大陆西岸。 (2008·广东地理)37.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10分)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见图24 资料三:见图25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月。(2分)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正确项字母)。(3分) A. 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 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 连续的阴雨天气 D. 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 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分析原因。(2分)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3分) 37.(满分10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12 7 (2)AB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它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2008·上海地理) (四)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10.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11.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 12.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2008·上海地理) (七)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 19.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D.①②(2008·广东文科基础)48.图4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预测图。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是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D.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