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课时作业: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课时作业: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www.ks5u.com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6分)‎ ‎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年财政收入不足3亿元的贫困县,偏要打肿脸充胖子,筹措亿元巨资建造一个超级豪华的文化宫。尽管公众议论纷纷,不赞一词,但当地的某些官员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仅以“有问题上级会查”来回应,这是对公众监督权的极大轻视。‎ A.打肿脸充胖子    B.筹措 C.不赞一词 D.不以为意 解析:A项,打肿脸充胖子:要面子,硬撑着做力不能及的事。B项,筹措:设法弄到(款子、粮食等)。C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D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央电视台2016年春晚导演组,首先把多家地方电视台选送的歌手和节目加以重新组合润色,然后再进行选拔。‎ B.受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的影响,2015年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均呈下滑态势,降到了自2010年经济复苏以来的最低点。‎ C.在一些市场垄断的领域里,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将会使他们应有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受到严重限制,甚至于完全不能享受。‎ - 13 -‎ D.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以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解析:A项,搭配不当,“歌手”与“润色”搭配不当,“润色”可改为“排练”。C项,不合逻辑,“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意在说维权意识强弱两个方面的影响,后文仅说消费者维权意识弱带来的影响,前后不对应,应把“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改为“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D项,句式杂糅,“突出……的原则”与“以……为原则”杂糅,应把“突出”改为“以”或把“为原则”改为“的原则”。‎ 答案:B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屋后的山在冬天可以阻挡呼啸而来的北风,起到防寒的作用。②池塘既可供农田灌溉、村落消防,又能调节气候,给村庄带来勃勃生机。③岭南地区的村落,家家户户周围都有山丘、池塘、河流、田野等形成的生态景观。④许多人认为,好的住宅就应该背山面水,坐北朝南。⑤夏天从南边吹来的凉风经过水面,穿过竹林后,吹进住宅,使屋内空气清新凉爽。⑥屋前的池塘与池塘边种植的树竹融为一体,在整个房屋布局中不可或缺。‎ A.③④①⑥②⑤ B.③④⑥②⑤①‎ C.④③①⑤②⑥ D.④③⑤②⑥①‎ 解析:先说岭南地区村落的生态景观特点,然后分别从“背山”“坐北”和“面水”“朝南”两个方面来解释这种住宅的好处;在讲“面水”“朝南”时,先讲池塘和树竹,再分说它们的作用。‎ 答案:A - 13 -‎ 二、阅读理解(共63分)‎ ‎(一)文言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轨,太原祁人也,汉司徒允之后,世为州郡冠族。父光,少雄武,有将帅才略。频有战功,周文帝遇之甚厚。‎ 轨性质直,起家事辅城公。及武帝即位,累迁内史下大夫,遂处腹心之任。军国之政,皆参预焉。从平并、邺,以功进位上大将军,进爵郯国公。‎ 及陈将吴明彻入寇吕梁,徐州总管梁士彦频与战不利,乃退保州城。明彻遂堰清水以灌之,列船舰于城下,以图攻取。诏以轨为行军总管,率诸军赴救。轨潜于清水入淮口,多竖大木,以铁锁贯车轮,横截水流,以断其船路,欲密决其堰以毙之。唯有骑将萧摩诃以二十骑先走,得免。明彻及将士三万余人并器械辎重并就俘获。陈之锐卒,于是歼焉。进位柱国,仍拜徐州总管。轨性严重,善谋略,兼有吕梁之捷,威振敌境,陈人甚惮之。‎ 宣帝之征吐谷浑也,武帝令轨与宇文孝伯并从,军中进趣,皆委轨等。时宫尹郑译、王端并得幸于宣帝。宣帝军中颇有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轨等言之于武帝。武帝大怒,乃挞宣帝,除译等名,仍加捶楚,宣帝遂大衔之。及宣帝即位,追郑译等复为近侍。轨自知必及于祸,谓所亲曰:“吾昔在先朝,实申社稷至计。今日之事,断可知矣。此州控带淮南,邻接强寇,欲为身计,易同反掌。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 大象元年,帝使内史杜虔信就徐州杀轨。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切谏,帝不纳,遂诛之。轨立朝忠恕,兼有大功,忽以无罪被戮,‎ - 13 -‎ 天下知与不知皆伤惜。‎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6分)(  )‎ A.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 B.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 C.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 D.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 解析:原文标点为: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 答案:D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  )‎ 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都相同。‎ 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 13 -‎ 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解析:B项,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各不同。‎ 答案: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  )‎ A.王轨的父亲王光年少就英雄威武,有将帅的才干谋略,多次立有战功,周文帝对他很好。‎ B.王轨善于谋略,在吕梁之战时,他暗施妙计,横截河流,断绝陈朝军船的退路,最终全歼敌军,大获全胜。‎ C.出征吐谷浑时,武帝把军队的进止攻取都交给了王轨等人,而出于国家社稷的考虑,王轨回来后还向武帝奏报了宣帝在军中失德的事情。‎ D.宣帝出于个人仇怨而执意杀害王轨,即使御正中大夫颜之仪恳切进谏劝阻也没有用处,天下人都替王轨悲伤惋惜。‎ 解析:B项,“全歼敌军”错误,原文是“唯有骑将萧摩诃以二十骑先走,得免”。‎ 答案:B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轨性严重,善谋略,兼有吕梁之捷,威振敌境,陈人甚惮之。(7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帝大怒,乃挞宣帝,除译等名,仍加捶楚,宣帝遂大衔之。(7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 答案:(1)王轨性情严肃庄重,擅长计谋,加上吕梁大捷,他的威望震慑敌境,陈朝人都很害怕他。(“严重”“善”“振”“惮”各1分,句意3分。)‎ ‎(2)武帝大为恼怒,于是鞭打宣帝,免去郑译等人的官职,并加以痛打,宣帝于是非常怨恨王轨。(“挞”“捶楚”“遂”“衔”各1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 王轨,太原祁地人,汉代司徒王允的后代,世代都是州郡的大族。父亲王光,少小就英雄威武,有将帅的才干谋略。多次立有战功,周文帝宇文泰对他很好。‎ 王轨秉性正直,初入仕时事奉辅城公。等到武帝即位,多次升迁至内史下大夫,于是就处于心腹的地位。军务国政,他都参与决策。随从平定并州、邺城,因功进位上大将军,进爵位为郯国公。‎ 当南陈将领吴明彻入侵吕梁时,徐州总管梁士彦多次与陈军作战都失利,于是退守州城。吴明彻便堵截清水河的水用来灌城,排列船舰于城下,用来攻取城池。朝廷任用王轨为行军总管,率领军队前去救援。王轨暗中派人在清水河的入淮口,竖立许多大木椿,用铁链连结车轮,横截河流,断绝陈军船只的退路,想偷偷掘开堤堰放水而将他们困毙。只有骑兵将领萧摩诃率二十名骑兵率先逃跑,才免于一死。吴明彻和三万多将士,连同器械辎重全部被俘获。陈朝的精锐部队,这次被歼灭殆尽。进位柱国,随即授徐州总管。王轨性情严肃庄重,擅长计谋,加上吕梁大捷,他的威望震慑敌境,陈朝人都很害怕他。‎ 宣帝征讨吐谷浑时,武帝命令王轨与宇文孝伯一起跟从,军中的进止攻取,都委托给他们。当时宫尹郑译、王端都受宣帝宠幸。宣帝在军中颇有些失德的事情 - 13 -‎ ‎,郑译等人都参与其事。军队回来后,王轨等人向武帝奏报了这事。武帝大为恼怒,于是鞭打宣帝,免去郑译等人的官职,并加以痛打,宣帝于是非常怨恨王轨。等到宣帝继位,重新恢复郑译等人的职务,作为自己的近侍。王轨知道自己必有灾祸,对亲近的人说:“我过去在先帝在世时,实在是为了国家的大计。今天事情的后果,很容易判断。我所管辖的徐州紧靠淮南,与敌国相邻。要想为自己打算,易如反掌。但忠臣的节义,不可损辱。更何况蒙受先帝的厚恩,常想着以死报效,怎么能因为获罪于宣帝,便去背叛先帝呢?我只能够在这里等死,决不作其他打算,希望千载之后人们能了解我的忠心。”‎ 大象元年,宣帝派内史杜虔信到徐州将王轨杀害。御正大夫颜之仪恳切进谏劝阻,宣帝不采纳,仍然将他诛杀。他对朝廷忠贞,又立有大功,忽然无罪被杀戮,天下人不管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都很悲伤惋惜。‎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 翠兰的爱情 李伶伶 ‎ 翠兰看上了村里的单身汉马成。马成媳妇没了,自个儿带着儿子过,翠兰男人没了,自己带个女儿过,俩人走到一起,多好的一家!‎ 翠兰托媒人去马成家说媒,媒人回来说,马成不同意。翠兰问为啥?媒人吞吞吐吐不想说。翠兰直着急,让媒人尽管说。媒人才说,马成说翠兰太厉害,不敢娶。翠兰一听,心里这个气,心说,你不是不敢娶吗,我偏要嫁给你!‎ - 13 -‎ 翠兰家的米快吃没了,地里的活太多,她没时间去买,就想让谁上集帮她捎一袋回来。正在街上等着,马成骑车子过来了。翠兰叫住他,问他是不是上集去?马成说是。翠兰就说:“那你帮我买一袋大米吧。”马成因为拒绝了翠兰,再见到她,有点儿不好意思。正犹豫呢,翠兰说:“咋,求你这点儿事都不行?”马成忙说“行”,骑着车子逃也似的离开了。 ‎ 翠兰去地里干活,把大门从里面锁了,从后门走的。中午回来见大门被人动过,就知道肯定是马成送米来了,没能进来。翠兰洗洗手,换件衣服,想去马成家取米,想了想,又没去。吃了饭,歇一会儿,又去地里干活了。晚上翠兰刚吃过晚饭,就听见有人敲大门,马成的声音在外面喊,翠兰,翠兰。翠兰没作声,听了一会儿,没动静了,才脱衣服睡下。‎ 第二天一早,翠兰早早去了马成家。到了他家,也不进院,隔着墙喊:“马成,马成,你昨天是不是去我家了?”那声音,大得四邻八舍都能听见。翠兰喊完了就在外面等。马成还没出来,马成的邻居晓芳先出来了,看见翠兰,脸一沉,转身又回去了。‎ 翠兰见晓芳这样,就知道媒人说的是真的。媒人说,马成之所以不同意和翠兰的亲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心里惦记着晓芳呢。晓芳男人也没了,晓芳对马成也有意思,可晓芳的家人不同意,俩人的事就一直悬着。‎ 晓芳已经回自个儿屋去了,马成才出来。见是翠兰,就说:“我昨天给你送两趟米,你都没在家。”翠兰说:“我昨天在地里干一天活,晚上吃完饭,到吴二婶家坐了一会儿。”马成也没细究,就把大米送到翠兰家。‎ 早饭后,翠兰又去地里干活,在地里碰见吴二婶。吴二婶悄声问她:“你跟马成啥时候到一起的?”翠兰说:“二婶你可别乱说。”吴二婶说:“我怎么是乱说呢,马成上你那去,谁不知道啊。”‎ - 13 -‎ 翠兰笑着也不辩解。‎ 没过多久,翠兰听说晓芳和马成闹僵了,晓芳说马成心不诚,和别的女人不清不白。翠兰心里喜,可表面上却显得很焦急,她去找马成,问他传言是不是真的,晓芳是不是在说她,她可以跟晓芳解释清楚。马成说:“不用解释,越解释越说不清。”‎ 夏天还没过完,晓芳就嫁了,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马成再也见不到她了。马成很失落,经常望着晓芳住过的院子发呆。翠兰见马成这样,也不去打扰他。‎ 秋天说来就来了,家家户户都忙了起来,恨不能一下子就把庄稼都收完。翠兰也忙,她割完了豆子想割高粱时,发现镰刀坏了,就去马成家借。一进院就听见一阵哭声,是马成的儿子小东。马成没在家,小东饿了,想自己泡碗方便面吃,结果把暖壶弄倒了,暖壶里的开水把小东的手烫伤了。‎ 翠兰赶忙抱起小东往医院跑,医生把小东受伤的手包扎好了,马成才赶到。马成心疼地看着儿子,想抱抱他,被翠兰一把推开了。翠兰说:“有你这样当爹的吗?把孩子的手烫成这样!”说完,抱起小东就走。马成在后面跟着,几次想接过小东,翠兰都不给。‎ 翠兰把小东抱回了自己家,马成也要进来,被翠兰挡在了门外。晚上马成来接小东,小东不回。小东说:“翠兰婶做的饭比你做的好吃。”马成想进屋去坐会儿,被翠兰拦住了。翠兰说:“太晚了,你就别进去了。”‎ 小东住在翠兰家不愿意走了,马成来接了好几次,小东都不回。马成说:“这孩子,真不懂事。”翠兰说:“大人比孩子还不懂事。”说完,又要关大门。马成说:“等等,等等,你怎么总不让我进门呢?”翠兰说:“我的门,可不是那么随便进的。”‎ - 13 -‎ 马成愣了愣,没说话,走了。‎ 当天晚上,媒人就来了,来替马成说媒。翠兰笑了,一脸的幸福。‎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9分)(  )‎ A.这篇小说以“翠兰对爱情的追求”为线索,情节环环相扣,首尾圆合。结尾处“翠兰笑了,一脸的幸福”,与开篇翠兰对爱情的憧憬相呼应。‎ B.文章写翠兰到了马成家,“也不进院,隔着墙喊……四邻八舍都能听见”,这是翠兰有意为之,目的只是让晓芳听见并产生误会。‎ C.“我的门,可不是那么随便进的”,翠兰这句话含意十分丰富,既表达了她要挽回自己颜面的想法,又暗示了马成要找媒人来求婚。‎ D.这篇小说虽然没有宏大的主题,但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真实地表现了主人公翠兰复杂而细腻的心理状态,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目的只是让晓芳听见并产生误会”错误,翠兰大声喊的目的还有让其他人也听到。‎ 答案:B ‎9.小说中的翠兰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可从人物的言行等入手。小说主线是翠兰追求自己的爱情,她主动出击、找媒人、失败后“偏要嫁给你”的心理活动,体现出她的坦率、执着;故意装作不在家,在马成家门外大喊,说明她心思细密、有心机;在地里干一天活、割完了豆子想割高粱、抱小东去医院,则表现了她的勤劳朴实、心地善良。‎ - 13 -‎ 答案:①坦率直白,大胆执着,勇于追求;②为人精明,心思细密,颇有心机;③勤劳朴实,心地善良,富有爱心。(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10.小说中翠兰去马成家借镰刀,却遇到马成的儿子小东被烫伤了手。这一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1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分析作品情节的能力。分析小说某处情节的作用,可以从小说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小东被烫伤手后,自然引出接下来的情节发展,翠兰带小东去医院,细心照顾,同时使翠兰的形象更加丰满。从结构上看,翠兰遇到小东被烫伤手的情节,改变了马成对翠兰的认识,为下文马成接受翠兰做了铺垫。‎ 答案:①推动情节发展,使翠兰对爱情的追求变得更加合理;②展示人物的不同性格,使翠兰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③为马成的心理转变做了铺垫,使他接受翠兰的理由更加充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语言运用(共9分)‎ ‎11.年画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年”文化的重要标志,贴年画是中国百姓庆祝农历新年的重要方式。如今,这种民间艺术已濒临灭绝,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面是一幅传统年画,请你为这幅画起个名字,并从中任选两个象征事物,说出其中寄托的美好愿望。(6分)‎ - 13 -‎ ‎(1)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①________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②________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1)福禄寿三星 ‎(2)图画中的“佛指手”中的“佛”与“福”谐音,“指”与“子”谐音,佛手多指,有多子、多孙、多福的意思。“蟠桃”象征长寿,相传西王母寿辰举行蟠桃盛会,蟠桃又称寿桃。‎ ‎12.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①符合场景;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③不超过2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注意题目明显的或暗含的要求:内容是“禁烟”;形式是“提示语”;场景是校园提示牌;语言表达要简明、生动、得体,还要温馨。‎ 答案:(示例一)书香何需烟草香 ‎(示例二)祖国花朵正娇嫩,请君勿用烟草熏 四、作文(共60分)‎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13 -‎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如今,随着社交网站的普及,谣言日益泛滥。如“六翅肯德基怪鸡”“我国每年农药用量 337 万吨,相当于每人吃掉 2.59 公斤”“食品过地铁安检后会有辐射残余不能再吃”“吃猪血鸭血能除霾”等等。谣言,俨然成了一种看不见的污染。各种谣言的迅速而广泛传播,应引起个人和社会的深思。‎ 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观察体会,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 1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