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含解析
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生活现象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蜡烛燃烧,光合作用 B.汽车爆胎、煮熟鸡蛋 C.水果腐烂、蔗糖溶解 D.玻璃破碎、鲜肉冷冻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盖出现大量白色烟雾 B.NH4N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C.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点燃聚氯乙烯薄膜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读数 B. 液体取用 C. 过滤 D. 滴加液体 4.要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下操作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氯化钠固体中含杂质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游码不在零处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氯化钠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瓶中原来有水 5.下列表达错误的是( ) A.氧化亚铜的化学式:Cu2O B.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6HCl═2FeCl3+3H2↑ D.铵根离子的符号是NH4+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 B.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C.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D.“白色污染”是指白色建筑材料垃圾引起的污染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1℃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5g甲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到 t1℃时,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析出晶体的质量 8.下列推理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蔗糖、葡萄糖等有甜味,则糖类物质都有甜味 B.化学变化中原子、离子都不会改变 C.可以用取样灼烧的方法区别蚕丝和棉纱线 D.某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未闻到氨臭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9.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①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②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③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④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0.下列关于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表示室温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氧化钙,并恢复至室温 B. 表示把一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铝箔投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 C. 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水 D. 表示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11.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是______. 12.CO2含量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如图为CO2参与的一种“碳转化”. (1)燃料燃烧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O2+6H2C2H4+4______. (3)与氢氧化钙反应,CO2可转化为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3.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小颖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颖同学通过图一所示的实验,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她依据的实验现是______. (2)氢氧化钠是实验室常用药品,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称量:可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天平左边托盘的纸上进行称量 B.溶解: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热,溶解时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应急:先用大量水冲洗皮肤上的NaOH溶液,再涂上3%~5%稀盐酸溶液 D.保存: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应密封保存 (3)溶液的pH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二所示,图中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写化学式) 14.如图是氯化钠、氢氧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NaOH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t2℃时,将 20gNaCl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Cl的______(填“不饱和溶液”或“饱和溶液”之一),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15.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Zn)可制取海绵铜(Cu),同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 (1)溶液A为______. (2)溶液C中溶质为______. (3)过程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6.通过一学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小李同学选用装置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用装置C还缺少的一种实验用品是______,用装置D收集氧气判断已集满气体的方法是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美同学利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原理是______(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她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17.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当加入该试剂时观擦到的现象是______. 【拓展应用】 (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写一条)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8.已知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Na2CO3和Na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20g,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pH______7(填>、=、<);至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2)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生活现象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蜡烛燃烧,光合作用 B.汽车爆胎、煮熟鸡蛋 C.水果腐烂、蔗糖溶解 D.玻璃破碎、鲜肉冷冻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蜡烛燃烧,光合作用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汽车爆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煮熟鸡蛋是蛋白质发生变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水果腐烂属于化学变化,蔗糖溶解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玻璃破碎、鲜肉冷冻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盖出现大量白色烟雾 B.NH4N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C.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点燃聚氯乙烯薄膜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塑料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解答; 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解答; C、根据铁丝燃烧现象解答; D、根据聚氯乙烯的成分解答.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形成白雾,不是烟雾,错误; B、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错误; D、点燃聚氯乙烯薄膜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实验现象,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实验现象进行,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读数 B. 液体取用 C. 过滤 D. 滴加液体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不能仰视和俯视;B、根据取用液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C、根据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考虑;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不能伸入试管内考虑. 【解答】解:A、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 B、取用液体时瓶塞不能正放,要倒放在桌面上,故B错; 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漏斗尖嘴部分紧贴烧杯内壁,故C错; D、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4.要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下操作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氯化钠固体中含杂质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游码不在零处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氯化钠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瓶中原来有水 【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分析】在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量主要是溶质氯化钠质量和溶剂水的质量,要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就分析在上述的操作中如何引起了这两个量的变化. 【解答】解:A、因为氯化钠固体中含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减少,会引起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不符合题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大于实际数,实际量取的水小于90ml,会引起溶质质量分数偏大,B符合题意; C、在称量氯化钠时,只要游码不在零处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减少,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不符合题意;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由于瓶中原来有水,就是将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配制.关键的基本操作有两个,一是准确称量溶质,二是准确量取水,在配制时,要加强这两个操作,使实验更准确. 5.下列表达错误的是( ) A.氧化亚铜的化学式:Cu2O B.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6HCl═2FeCl3+3H2↑ D.铵根离子的符号是NH4+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B.根据元素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来分析;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D.根据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A.氧化亚铜中,铜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氧化亚铜的化学式:Cu2O,故正确; B.氧元素是8号元素,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分成两层排布,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6个电子,故正确; C.铁的单质与酸(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所以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故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铵根离子可表示为:NH4+,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 B.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C.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D.“白色污染”是指白色建筑材料垃圾引起的污染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析】A、根据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判断; B、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拉瓦锡在化学上的重要贡献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白色污染”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故A正确; B、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B正确; C、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C正确; D、“白色污染”通常是指塑料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1℃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5g甲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到 t1℃时,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析出晶体的质量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A、据t1℃时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B、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解答; C、根据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方法选择考虑; D、据溶解度曲线,计算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30℃降到10℃时的晶体析出. 【解答】解:A、t1℃时甲的溶解度是30g,所以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5g甲,正确;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由于甲的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正确; D、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30℃降到10℃时,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析出晶体的质量,本题中没有说明是等质量的溶液,故无法比较,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意义的应用,能较好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下列推理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蔗糖、葡萄糖等有甜味,则糖类物质都有甜味 B.化学变化中原子、离子都不会改变 C.可以用取样灼烧的方法区别蚕丝和棉纱线 D.某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未闻到氨臭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铵态氮肥的检验;化学反应的实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糖类物质的性质判断;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来分析; C.蚕丝中含有蛋白质,而棉线中不含,所以可以根据蛋白质的性质来区分; D.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未闻到氨臭味味,该化肥不一定不是氮肥. 【解答】解:A.糖类物质不一定有甜味,有甜味的也不一定是糖,如淀粉,故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离子可能改变,如加热高锰酸钾就会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根离子发生了变化,故错误; C.蚕丝中含有蛋白质,而棉线中不含,分别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就是蚕丝,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故正确; D.尿素和硝酸盐加熟石灰研磨就没有氨味,但是它们也是氮肥,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糖类物质、化学变化的实质、物质的鉴别、氮肥等知识,难度不大,但需要细心考虑. 9.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①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②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③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④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①根据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会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②根据石灰水显碱性进行分析; ③根据实验室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进行分析; ④根据吸收二氧化碳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钙后,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就只剩氢氧化钠了,故①正确; ②石灰水也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色,故②错误; ③检验碳酸根离子常向样品中加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检验,故③正确; ④氢氧化钠固体不会吸收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需要氢氧化钠溶液,故④错误.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变之后的物质,然后结合题中的实验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10.下列关于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表示室温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氧化钙,并恢复至室温 B. 表示把一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铝箔投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 C. 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水 D. 表示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氧化钙与水的反应解答; B、根据铝表面有氧化铝薄膜解答; C、根据碱溶液的稀释解答; D、根据饱和溶液在同一温度下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解答. 【解答】解:A、室温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溶剂被消耗,则溶质会析出,溶质质量减小,错误; B、把一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铝箔投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则开始是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然后才是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溶液不会变为酸性,错误; D、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正确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11.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是 NaHCO3 .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其化学式为:NaHCO3; 故答案为:NaH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2.CO2含量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如图为CO2参与的一种“碳转化”. (1)燃料燃烧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2)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O2+6H2C2H4+4 H2O . (3)与氢氧化钙反应,CO2可转化为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的化学式.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1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个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1)CH4+2O2CO2+2H2O;(2)H2O;(3)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小颖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颖同学通过图一所示的实验,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她依据的实验现是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2)氢氧化钠是实验室常用药品,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填序号). A.称量:可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天平左边托盘的纸上进行称量 B.溶解: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热,溶解时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应急:先用大量水冲洗皮肤上的NaOH溶液,再涂上3%~5%稀盐酸溶液 D.保存: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应密封保存 (3)溶液的pH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二所示,图中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 NaOH、Na2SO4 (写化学式)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1)根据酸和碱使酚酞试液的变色情况和考虑; (2)A、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分析; B、根据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分析; C、根据碱溶液粘在皮肤上,先用较多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进行解答; D、根据已有的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和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 (3)根据A点溶液p大于7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放在纸片上称量,应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错误; B、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正确; C、当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时,应该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硼酸溶液,而稀盐酸具有腐蚀性,故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故需要密封保存,故正确; (3)由图示可知,在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说明NaOH过量,硫酸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所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Na2SO4、NaOH; 故答案为:(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BD;(3)NaOH、Na2SO4.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以及反应时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以及图示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课本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14.如图是氯化钠、氢氧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NaOH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大于 (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t2℃时,将 20gNaCl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Cl的 饱和溶液 (填“不饱和溶液”或“饱和溶液”之一),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68 g.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1)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该温度下的溶质的溶解度有关. (2)根据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分析所加物质能否完全溶解,进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解答】解:(1)由曲线图可知,t1℃时NaOH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则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OH>NaCl. 故填:大于; (2)t2℃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因此将20gNaCl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Cl的饱和溶液,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50g+18g=68g; 故填:饱和溶液;68;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Zn)可制取海绵铜(Cu),同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 (1)溶液A为 H2SO4 . (2)溶液C中溶质为 CuSO4、ZnSO4、H2SO4 . (3)过程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和流程图分析; (2)根据反应原理来分析; (3)固体D是锌,加入的锌必须是过量的,那么固体F是铜和锌的混合物,加入溶液A﹣﹣硫酸,将二者可以分离开. 【解答】解:(1)根据题干信息Cu+H2O2+H2SO4═CuSO4+2H2O,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Zn)可制取海绵铜(Cu),同时得到硫酸锌溶液,所以加入的溶液A是硫酸;故填:H2SO4;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过氧化氢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者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所以溶液C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锌和硫酸三种溶质;故填:CuSO4、ZnSO4、H2SO4; (3)固体F是铜和锌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后,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填:Zn+H2SO4═ZnSO4+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有关性质知识,完成此题,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6.通过一学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小李同学选用装置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用装置C还缺少的一种实验用品是 棉花 ,用装置D收集氧气判断已集满气体的方法是 气泡从瓶口大量逸出 ;若用装置D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 过早收集,没等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内未装满水) (写出一种即可);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美同学利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原理是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她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F (填字母编号).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即可;根据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根据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即可;根据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选择收集装置即可. 【解答】解:(1)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利用该方法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装置D收集氧气判断已集满气体的方法是:气泡从瓶口冒出,说明气体全部充满集气瓶;若用装置D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集气瓶内未装满水,留有气泡,也可能是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 (3)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棉花;气泡从瓶口大量逸出;过早收集,没等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内未装满水);(3)2NH4Cl+Ca(OH)2CaCl2+2H2O+2NH3↑;F. 【点评】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选取方法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因此同学们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 17.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HCl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均不变色,无法确定是否含有HCl .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紫色石蕊试液(或碳酸钠溶液或较活泼的金属) ,当加入该试剂时观擦到的现象是 溶液变红 . 【拓展应用】 (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碳酸钙 ,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可能腐蚀铁制下水管道或污染水质 .(写一条)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做出猜想】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所使用的药品,液体药品未完全反应时,废液中则会含有液体药品中的溶质; 【实验与结论】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均不变色,所以,不能使用酚酞试液检验废液是否呈酸性或中性;而紫色石蕊遇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在检验溶液酸碱性时,可选择紫色石蕊进行实验; 【拓展应用】根据盐酸的性质及废液处理要求,可使用碳酸钙与废液中的盐酸继续反应以达到除去废液中盐酸而得到氯化钙溶液的目的;含有盐酸的废液如果直接倒入下水道会与铁质管道反而损坏管道同时造成水质污染. 【解答】解:【做出猜想】实验室使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后的溶液除含有生成的氯化钙外,还可能含有过量的盐酸,因此猜想废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HCl; 【实验与结论】(2)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均不变色,因此,使用酚酞试液不能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呈酸性的盐酸或中中性的氯化钙溶液; (3)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而在中性溶液中仍呈紫色,因此,使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呈酸性的盐酸;根据盐酸的性质,也可以选择活泼金属单质或碳酸盐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拓展应用】(4)废液中过量的盐酸可通过继续加入碳酸钙的方法而除去,把剩余的碳酸钙过滤除去即可使废液中只含有溶质氯化钙; (5)由于废液中的盐酸可与金属铁等反应,因此若把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则会造成下水道的铁制管道被腐蚀,同时造成水质被污染; 故答案为:【做出猜想】HCl; 【实验与结论】(2)不能;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均不变色,无法确定是否含有HCl;(3)紫色石蕊试液(或碳酸钠溶液或较活泼的金属);溶液变红(或有气泡产生); 【拓展应用】(4)碳酸钙;(5)可能腐蚀铁制下水管道或污染水质.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物质的鉴定,主要是盐酸的鉴定,并结合实验与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8.已知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Na2CO3和Na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20g,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pH = 7(填>、=、<);至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HCl (填化学式) (2)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1)由质量关系图,当滴入稀盐酸73g时即图中A点,放出气体达最大值,溶液中碳酸钠全部反应生成氯化钠,继续滴入稀盐酸146g则酸过量,即图中B点; (2)图中A点时溶液中碳酸钠全部反应,根据盐酸溶液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可求得碳酸钠的质量,进一步可求得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关系图,滴入稀盐酸73g时,稀盐酸与溶液中碳酸钠全部反应生,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继续滴入稀盐酸则酸过量,中性溶液变成酸性,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 故填:=、NaCl和HCl; (2)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x 73g×10% x=10.6g 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53% 答: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 【点评】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由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出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