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第35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课下达标练 新人教版
第35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课下达标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某艺术流派强调:“遵循唯理主义的观点,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该流派应该是(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选A。 新古典主义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故A项正确;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力图真实再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社会矛盾,对现存社会进行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艺术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艺术主流,不符合材料的内容,故D项错误。 2.“他们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充满恐惧和憎恶,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他们标榜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下列符合“他们”这种文艺流派的文学作品是( ) 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知道,这里描述的是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特点,《红与黑》是法国文学家司汤达的现实主义巨著,故A项错误;《巴黎圣母院》是法国雨果的浪漫主义文学巨著,故B项正确;《人间喜剧》是法国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故C项错误;《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现实主义巨著,同样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6 3.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把“普通人头脑中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内心真实”按着顺序记录下来。这种主张( ) 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追寻 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 C.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反映了文学多元化格局下的融合 解析:选B。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故A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注重文学对情感的朴实的反映和描绘,材料“细小的、奇异的……按着顺序记录下来”注重刻画内心世界,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批判现实,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一个文学流派的特征而非多元文化格局,故D项错误。 4.20世纪50年代,由于出身微贱、前途渺茫,他们苦闷、压抑、彷徨。他们的作品抱着一种冷淡、反抗、批判和敌对的态度大量问世,由此形成了英国文坛的重要流派。该文学流派是( ) A.浪漫主义文学 B.现实主义文学 C.“愤怒青年” D.“垮掉的一代” 解析:选C。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兴起的,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兴起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愤怒青年”反映的是现代主义思想潮流的特点,与题目中的“苦闷、压抑,彷徨”等心态符合,故C项正确;“垮掉的一代”反映的是具有写实性、浪漫主义等特点,与题目不符,故D项错误。 5.“他们挣脱古典主义的理性对文艺创作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思想提到首要地位。”下列属于此文艺创作风格的是( ) 解析:选A。根据“他们挣脱古典主义的理性对文艺创作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思想提到首要地位”可知属于浪漫主义艺术,《悲惨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故A项正确;《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故B项错误;绘画《石工》是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故C项错误;绘画《星月夜》是现代主义艺术,故D项错误。 6 6.有学者在谈到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时,说道:“他们热爱情绪或印象,情节或故事,耳闻目睹或具体经历过的事情,浪漫主义促使人们对于陌生而又久远的社会,以及陌生而又久远的历史时代产生新的兴趣。”这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 A.善于寻觅灵魂深处的记忆 B.追求人文主义的自由思想 C.注重描写社会底层的心声 D.主张恢复启蒙时代的理性 解析:选A。善于寻觅灵魂深处的记忆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故A项正确;追求人文主义的自由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特点,故B项错误;注重描写社会底层的心声符合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故C项错误;主张恢复启蒙时代的理性是新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故D项错误。 7.“它排斥虚无缥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番言论反映的文学流派( ) A.热情的讴歌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B.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 C.以独特的个性化视野描绘感觉 D.强调真实客观的再现典型人物 解析:选D。由材料“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可知反映的文学流派的是现实主义。材料没有体现A项内容,故A错误;材料言论与现代主义无关,故B项错误;从材料“排斥虚无缥渺的幻想”,故C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立足客观现实的反映,故D正确。 8.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 A.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遏制自然欲望的膨胀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解析:选D。生物进化论正式形成是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生物进化论论述了生物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A项错误;对理性社会的追求是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要求,这与材料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遏制自然欲望的膨胀不是《瓦尔登湖》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瓦尔登湖》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说明了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存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问题,故D项正确。 6 9.阿莱霍·卡彭铁尔的长篇小说《消失的足迹》,人们将其比作现代版的《桃花源记》:作者心目中的美好境地往往都与“世”隔绝,模拟远古,物质简朴,人情融融,都受到“外界”临近的威胁,并在这威胁到来之前彻底消失。据此可知,《消失的足迹》应属于(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黑色幽默” D.魔幻现实主义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阿莱霍·卡彭铁尔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魔幻现实主义借助魔幻来表达现实,往往借助其并不存在的现实来描写现实,没有对主流观点批判,故A项错误;没有展现现实的丑恶,故B项错误;没有以嘲讽的态度描写周围的事物,故C项错误;消失的足迹借助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来描写现实的世界,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流派,故D项正确。 10.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提出: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或决断。这反映了该画家主张( ) A.以写实手法来塑造形象 B.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 C.按规定的绘画原则创作 D.突破陈规充分表现自我 解析:选D。 “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说明画家不主张写实,故A项错误;画家强调用线条、色彩和运动,不要自然的任何东西,说明其创作题材不取材现实,故B项错误;不依赖于现实,说明画家不按规定的绘画原则创作,故C项错误;画家强调不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体现了突破陈规充分表现自我,故D项正确。 11.当一位画家注视因贫困而死的妻子的面容时,引起他注意的竟然是妻子年轻的脸上色彩的变化,在他决定画下妻子最后的肖像之前,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下列作品与这位画家绘画风格特征相符的是( ) 解析:选C。材料“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表明作品的风格是印象派。A选项是浪漫主义,错误;B选项是现实主义,错误;C选项是印象派,故C项正确;D选项是现代主义立体派,故D项错误。 6 12.1960年美国举行大选。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当时,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给电视机前的选民留下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的形象;展现在荧屏上的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因疾病缠身,显得老气横秋神情疲惫。最终肯尼迪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这反映了( ) A.美国民主制度的虚伪本质 B.民主党比共和党更得人心 C.科技发展影响了政治生活 D.电视辩论决定了大选结果 解析:选C。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民主制度的虚伪本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两党的民意测验,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当时,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给电视机前的选民留下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的形象……最终肯尼迪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得出科技发展(电视)影响了政治生活(竞选结果),故C项正确;电视辩论决定了大选结果,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是由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次革命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它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许多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但是,在保卫和巩固这次革命成果的过程中,曾出现极其复杂的形势,经历了一场革命和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斗争。法国大革命后出现的动荡、混乱、灾难的局面,完全不是人们所期望的。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预言的那个理想社会根本没有出现。贫富对立变得更加尖锐,阶级压迫更加残酷,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法国革命后的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在广大社会阶层中引起了一种普遍的失望情绪,浪漫主义正是这种失望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世界近代文学简史》 材料二 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人在挣脱封建束缚从而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所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须以一种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和思考自己的命运,并寻求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的方法。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 ——《19世纪文学·中编导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 6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内在区别;分析这两种文学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3分) 解析:第(1)问,从当时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历史史实进行概括性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各自特点回答;第二小问,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中进行分析。 答案:(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启蒙思想家理想社会预言的破灭;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社会弊端。 (2)区别:浪漫主义文学偏重表现主观世界,寻求新的精神寄托;现实主义文学侧重于反映客观现实,具有批判性。 因素:当时欧洲社会正经历着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经济的剧变。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影视作品当然离不开人物刻画和人物形象的重新塑造,一个好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肯定会在人物形象重塑上有亮点、有色彩。就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来说,由于在过去一百年间,附加在这段历史上的意识形态色彩太过浓厚,因此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可能并不是历史真实,这就给创作者提供了发挥的空间。 比如摄政王载沣。许多文学作品的描写者都将这个人物写得非常不堪,这其实太单调、太片面。载沣固然不是雄才大略的摄政王监国……但慈禧太后之所以选择载沣,绝不是选择他的无能、粗鲁和传统描写中所说的短视与自私。只要仔细研究载沣的相关资料,我们就会发现载沣在过去一些文学故事中的形象是一种妖魔化的结果。这种妖魔化,是辛亥革命后的必然,是要为历史找出责任的承担者。……真实的载沣是晚清王爷中第一个走向世界见过世面的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摘编自马勇《中国历史的侧面》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作者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的认识,以摄政王载沣为例,谈谈文学作品能否作为研究历史的资料。 解析:文学作品也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们都呈现明显的时代特色。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怎么塑造,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但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一定要慎重,要同严肃的历史资料相互印证,争取接近历史的真实。 答案:文学作品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资料。 文学作品的风格本身就是历史的反映。 对于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如作为历史资料进行研究,首先要考虑文学作品的时代,如辛亥革命后关于载沣形象的塑造,是为了宣传革命,反对封建专制,辛亥革命后的文学作品多把载沣塑造成了无能、自私等反面性格的人物。如对载沣的真实性格进行研究,还必须与相关历史典籍的记载相印证,还原他的真实形象。因此,将文学作品作为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时,必须慎重,必须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