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3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地理 期末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
期末测试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中天体M可能是( ) ①水星 ②火星 ③天王星 ④金星 ⑤木星 ⑥土星 ⑦海王星 A.②⑥ B.④⑤ C.③⑦ D.①④ 2.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3.图中箭头显示了八颗行星运行的( ) A.共面性 B.同向性 C.近圆性 D.随意性 解析 第1题,M天体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故可能为水星或金星。第2题,在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中,太阳是中心天体,故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第3题,图中M天体与地球的公转方向一致,这反映了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 答案 1.D 2.B 3.B 读下面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东升西落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D表示正北 B.E表示正东 13 C.F表示正南 D.H表示正东 5.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 A.32°N B.32°S C.58°N D.58°S 解析 由于ABC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结合图示可以确定B为二分日视运动图示,二分日日出方位为正东,日落方位为正西,因而据此可以确定四地方向;结合方向的判断,当东偏北升起时昼长夜短,因而该地位于北半球,结合图示的B的太阳高度,可推知该地纬度为32°N。 答案 4.B 5.A 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图中M为某一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方向,阴影部分为10月7日,回答6~7题。 6.关于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大 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 C.M若出现故障将坠落在a点 D.在b点观察到M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 7.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0月6日8时 B.10月7日16时 C.10月6日16时 D.10月8日8时 解析 第6题,该地球同步通信卫星M在赤道上空,其公转角速度与a点自转角速度相同,其公转线速度比a点自转线速度大;M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M若出现故障将坠落在a点的东面;在b点观察M应为悬在天空不动。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上的两个日期范围相同,而非阴影部分应为10月8日,东十二区的区时为12时,由此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应为12-4=8时,即10月8日8时。 答案 6.B 7.D 据中央气象台2018年2月4日预报:未来三天,较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4~6级偏北风,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C以上,部分地区出现雨雪天气。 13 据此回答8~10题。 8.“未来三天”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 A.低气压 B.高气压 C.冷锋 D.暖锋 9.下图所示的四条曲线中,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的是( ) 10.该天气系统过境容易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 ) A.干旱 B.洪涝 C.寒潮 D.台风 解析 第8题,未来三天的天气特征是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是由冷锋活动造成的。第9题,冷锋的形成过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近,暖气团被迫抬升,符合条件的是A图。B图是气旋,C图是暖锋,D图是反气旋。第10题,冷锋过境带来大风、降温天气,易形成寒潮,C选项正确。 答案 8.C 9.A 10.C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完成11~12题。 11.甲图为模拟温室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的温度计的读数上升为12°C,这种温室效应与乙图中哪一环节的加强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乙图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 解析 第11题,图中反映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在乙图中主要是由于大气逆辐射加强,故使保温效应增强,而导致气温升高。第12题,地球变暗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云层、灰尘增多,而导致云层的反射作用加强,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地球变暗。 答案 11.D 12.B 2015年11月23日~25日,山东济宁遭遇57年来最强降雪,气温骤降,地面封冻,全市中小学放假2天半。据此回答13~14题。 13.能够表示该次天气系统的示意图是( ) 14.对此次天气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 B.冷气团势力比较强 C.会对农作物产生冻害 D.对渤海航运产生一定的影响 解析 第13题,该次天气过程是一次快行冷锋过程。第14题,此次天气系统形成大风、降雪和强降温天气,说明锋前暖气团比较湿润,冷空气势力强。强降温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同时给交通带来严重影响,特别是渤海沿岸的航运。 答案 13.D 14.A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放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读下图,完成15~16题。 15.雨水花园首先直接影响水循环的( ) 13 A.降水 B.水汽输送 C.蒸发 D.径流 16.图中暗管的作用是( ) A.及时吸收下渗的雨水 B.收集可利用的地下水 C.及时排出下渗的雨水 D.加速地下水的净化 解析 第15题,从图中可知,雨水花园直接收集地表径流,然后再通过植物蒸腾,影响降水,所以直接影响水循环的径流。第16题,当径流进入蓄水区水量增加且超过砂砾层排水速度时,暗管能加快排水速度,以便及时排出下渗的雨水。 答案 15.D 16.C 下图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示大陆西海岸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温度高 B.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水汽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区,空气中尘埃多,水汽易凝结 18.12月21日一货轮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图示海域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逆水 D.逆风顺水 解析 第17题,图示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作用,使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大陆西海岸多大雾天气。第18题,12月份,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风,北行轮船基本上是顺水逆风。 答案 17.C 18.D 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3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先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后形成断层 B.①、②地层中可能含有植物化石 C.图中地层先形成③后形成② D.M地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0.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d岸相连 B.a、b、c三处形成冲积平原的是a处 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D.河流上游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解析 第19题,读图,图中地层沉积岩①在最下面,形成最早。然后上面依次形成沉积岩层③、④、⑤,这时发生断层活动,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②。①地层中可能含有植物化石,②是花岗岩,没有化石。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M地地貌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第20题,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b处,a河段位于上游,以侵蚀为主。河流上游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答案 19.C 20.D 读下面四幅“海拔5 000米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四座山位置分布纬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 ) 13 A.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B.由水分差异造成的 C.由热量和水分差异造成的 D.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 解析 第21题,该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海拔相同的山,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多,乙垂直带谱最多,说明纬度最低。第22题,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就是垂直分异,所以垂直分异的基础应是热量和水分差异随海拔不同而变化导致的。 答案 21.B 22.C 23.读“北半球某地各月降水量累计图”,该地的地带性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草原 解析 该地位于北半球亚热带,由图可知降水量冬季累计量最大,说明该地冬季降水最多,因此可知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区,该地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 B 读某区域和该区域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结合b图判断a图中丙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应自然带( ) A.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3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5.a图中甲、乙两区域相同的是( ) A.气候类型 B.大气环流 C.自然带 D.盛行风 解析 第24题,由b图可知,乙地位于北半球,丙地位于40°以南,属于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5题,a图中甲乙两地都位于40°以北,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甲乙两地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 24.D 25.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图甲和图乙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珠峰雪线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 (5)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 13 解析 第(1)题,由图甲中70°N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可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南纬20°;Q地所在的120°W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可知此时太阳直射120°W。第(2)题,此时正值北半球冬半年,位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巴西高原草木葱茏。第(3)题,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第(4)题,Q地出现极夜,夜长较P地长。此时120°W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M地的地方时为5:00,M地此时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故其昼长为14小时。第(5)题,Q地对跖点(70°S,60°E)正值极昼,根据直射纬线(20°S)和对跖点的纬度(70°S),可计算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0°,据此作图即可。 答案 (1)20°S,120°W (2)C (3)从南纬20°向南北两侧递减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 14小时 (5)如下图 27.读南美洲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下列四幅降水柱状图中,能正确反映③地和④地降水状况的分别可能是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 (2)比较①地与②地气候的差异(气候类型、成因、特点)。 (3)④和⑤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类型明显不同,试分析其成因。 (4)结合④和⑥两地的纬度位置,判断两地气压带和风带对两地气候的影响。 13 解析 第(1)题,下列四幅降水柱状图中,能正确反映③地和④地降水状况的分别可能是丁丙。第(2)题,①地与②地气候的差异,可以从气候类型、特征、成因、分布等方面回答。第(3)题,④和⑤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类型明显不同,主要原因可以从地形、风向、洋流等方面回答。第(4)题,④地位于40°S~60°S之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⑥地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 (1)丁 丙 (2)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且受秘鲁寒流的影响;特点:全年炎热干燥。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3)④地位于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地处安第斯山脉迎风坡,所以,全年降水丰富,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⑤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4)④地位于40°S~60°S之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⑥地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8.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在我国最干(年降水量<50毫米)、最热(极端高温>45℃)的地方,却创造了最绿(植被与作物)、最甜(吐鲁番的葡萄和哈密的瓜)的奇迹。 材料二 我国新疆地区的劳动人民早在2 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沿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1)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13 (2)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最大水量出现在________季,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作用是________,蓄水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为何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 (5)坎儿井发挥的重要作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材料可知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可确定水循环类型和主要环节;受干旱气候影响,坎儿井水源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水量受气温影响大。坎儿井采取地下输水的原因也要从气候方面来分析,如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 答案 (1)陆地内循环 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2)高山冰雪融水 夏 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水源主要依靠冰雪融水,最大水量出现在气温最高、冰雪融水量最大的夏季 (3)减少水的蒸发 调蓄灌溉水量 (4)由于新疆地区晴天多,光照强烈,蒸发旺盛,地表水损失大,因此,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 (5)充分利用水资源 发展农业生产,防止土壤盐渍化 29.下图为地中海沿岸某地地质构造与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该处地形形成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循环,图中A、B环节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 13 (3)①处岩石为________岩,在图中C环节的参与下,可转化为②处岩石,这种地质作用属于________(内、外)力作用。 (4)N地河流水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__,该地主要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M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从地貌上来看却形成山岭,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不容易被侵蚀,形成山岭。第(2)题,图中A、B、C环节分别是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共同组成了海陆间循环。第(3)题,①处为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至低处沉积,最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②处沉积岩。第(4)题,由题目已该地为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冬季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主要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容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2)海陆间 蒸发 水汽输送 (3)喷出(岩浆) 外 (4)冬季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0.读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③地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④⑤中与此地自然带相同的是________。 (2)图中②地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自然带在澳大利亚分布较广,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试分析成因。 (3)图中④⑤两地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④-⑤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________。③-②自然带的更替主要是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 (4)下图是①地所在经线附近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解析 第(1)题,③地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故自然带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我国南方地区相同。②地属于热带沙漠地区,④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⑤地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①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2)题,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东南信风及洋流的影响,②地虽在沿海,但是为热带荒漠带。第(3)题,①—④—⑤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热量,③—②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水分因素影响。第(4)题,该山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故A、B、C代表的自然带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① (2)热带荒漠带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受东南信风控制,为离岸风,空气干燥;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水分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针叶林带 1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