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 - 山东省聊城市 2020-2021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 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 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日指定区域内 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 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 选择题(50 分) 2020 年 9 月 27 日 11 时 23 分,我国在太原(112.5°E,37.9°N)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 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 A、B 卫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本次环境减灾卫星发射时,太原当地( ) A. 物体影子为一天中最短 B. 太阳仍位于南偏东方向 C. 物体影子朝向东北方向 D. 太阳已位于南偏西方向 2. 在澳大利亚悉尼(150°E,34°S)留学的小明想观看本次卫星发射直播,他打开电视的时 间应为当地( ) A. 9 月 27 日 13 时 53 分 B. 9 月 27 日 9 时 23 分 C. 9 月 27 日 13 时 23 分 D. 9 月 27 日 9 时 53 分 3. 本次卫星发射后,三个月内( ) A. 北京物体正午影长先变长后变短 B.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C.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 D. 太原昼短夜长且昼一直变短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太原经度为 112.5°E,与 120°E 相差 7.5°,时间比北京时间晚半个小时,所以卫星发射时,太 阳当地的时间约为 10 时 53 分,尚未到达当地正午,太阳仍位于南偏东方向,物体影子朝向 西北方向,物体影子并不是一天中最短(当地正午 12 点最短),B 正确,ACD 错,故选 B。 - 2 - 【2 题详解】 150°E 位于 120°E 以东,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早 2 小时,卫星发射直播的北京时间为 9 月 27 日 11 时 23 分,悉尼当地此时的时间为 9 月 27 日 13 时 23 分,故选 C。 【3 题详解】 该日为 9 与 27 日,本次卫星发射后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后向北移(注意经过了冬 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减小后增大,正午物影先变长后变短,A 正确,C 错;日期逐 渐接近 1 月份,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B 错;太原昼短夜长,但昼先变短,后变长,D 错。 故选 A。 【点睛】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该半 球出现极昼现象;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经过 18 天、1250 多公里的风雪跋涉和沿途科考,中国第 35 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 16 名 队员于当地时间 2019 年 1 月 4 日顺利抵达南极昆仑站(80°25'01"S,77°06'58"E),队员们 沿途进行了雪冰样品采集、冰流速测量等科考活动。下图为 1 月 5 日当地时间 10 时在昆仑站 上拍摄的自动监测设备及其日影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时刻( ) A. 北京时间约为 6 时 B. 伦敦和上海日期相同 C. 赤道上东半球大部分为黑夜 D. 我国东部沿海吹陆风 5. 下次出现与上图示意日影完全相同的日期,可能为( ) A. 6 月 9 日 B. 7 月 5 日 C. 10 月 5 日 D. 12 月 9 日 【答案】4. B 5. D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结合昆仑站经度信息可知,当地位于东 5 区,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13 时,A 错;此时伦敦时间 - 3 - 大致是 5 时(同一天),伦敦和上海日期相同,B 正确;此时赤道上是白天的经度范围为 15°E 向东至 165°W,东半球范围为 20°W 向东至 160°E,所以赤道上东半球部分大部分是白天,C 错;此时北京时间为 13 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白天,且处于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刻附近,陆 地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海洋上空为高压,吹海风的可能性大,D 错。故选 B。 【5 题详解】 下一次与图示日影相同的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与该日所在的纬度相同。该日为 1 月 5 日,上一次与图示日影相同的日期与 1 月 5 日关于冬至日对称,1 月 5 日与 12 月 22 日(冬至 日)相差 13 天,所以上一次与图示日影相同的日期为 2018 年 12 月 9 日,所以下一次与图示 日影相同的日期为 2019 年 12 月 9 日,故选 D。 【点睛】本题的第 2 小题可借助下图进行理解,日影完全相同意味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同, 由此可推测日期的分布: 盐风化是含盐溶液渗透到岩石表层的空隙或微裂隙中,因蒸发过饱和而导致盐类结晶, 盐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露头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地貌上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的作用过 程。下图示意甘肃酒泉某地红色砂岩露头的盐风化穴,该地平均年降水量仅为 84mm。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 4 - 6. 下列不属于盐风化形成条件的是( ) A. 干湿交替的环境 B. 含有孔隙的岩石 C. 可溶性盐类物质 D. 坡度较陡 的地势 7. 下列地理事象,可能是因盐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 南岭地区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B.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C. 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风化剥落 D. 云南岩溶地貌的发育 【答案】6. D 7. C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由题干“盐风化是因盐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可知, 盐风化需要盐分结晶;可溶性盐类物质溶于水,在岩石空隙中汇聚,水分随蒸发排出,盐分 结晶,故需要可溶性盐类物质、含有孔隙的岩石和干湿交替的环境,地势陡缓对盐风化无明 显影响,根据题意可知,D 正确。故选 D。 【7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盐风化主要出现在西北干旱气候区和东部海岸带,四个地区中敦煌莫高窟位于 我国西北干旱气候区,当地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明显,地表盐分多,故可能受到 盐风化的影响较大,C 正确。南岭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云南岩溶地貌区降水多,地表盐分少, 盐风化作用影响小,ABD 错误。故选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 同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下图为某区域的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 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5 - 8. 图示构造地貌是( ) A. 背斜谷地 B. 背斜山脊 C. 向斜谷地 D. 向斜山脊 9. 甲处地下岩层的埋藏深度最大可能是( ) A. 340 米 B. 349 米 C. 359 米 D. 339 米 【答案】8. C 9. D 【解析】 【分析】 【8 题详解】 同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根据构造等高线形态,构造线凸向数值大 处,是向斜构造;地形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谷地,C 正确。故选 C。 【9 题详解】 图中甲处岩层的海拔为 60m,对应地表的海拔为 390-400m 之间,那么该岩层的埋藏深度应为 330m--340m 之间,D 正确。故选 D。 【点睛】等值线一般特征:同线等值;同图等距;闭合不想交;密陡疏缓;凸高为低,凸低 为高。 天坑是在碳酸盐岩地区由溶洞大厅形成的,且与或曾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 通俗理解,天坑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陷坑"。2019 年我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发现大型 天坑群,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又一世界级天坑群。下图的 a 为其中一个天坑,图 b 为岩石圈物 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6 - 10. 下述正确的是( ) A. 坑壁岩石类型同图 b 的丁 B. 坑底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 C. 坑壁陡峭、底部草木丛生 D. 天坑高差大、水能较丰富 11. 下列能够正确表示形成天坑景观地质作用过程的是( ) A. 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⑥—①—③ D. ④—⑦—③ 【答案】10. C 11. D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由文字材料可知,天坑为喀斯特地貌,坑壁岩石应属于沉积岩,图 b 中丙由沉积物形成,为 沉积岩,故 A 选项错误;该地位于广西,坑底植被属于常绿阔叶林,故 B 选项错误;天坑坑 壁陡峭,底部稍平,土层稍厚,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底部草木丛生,故 C 选项正确;天坑高 差大,但无河流发育,水能缺乏,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C 选项。 【11 题详解】 结合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推断天坑景观形成过程如下:该区域需要沉积物在沉积作用下形 成沉积岩,之后地壳抬升,沉积岩(喀斯特地区多为石灰岩)出露地表,接受流水侵蚀,逐 渐形成天坑景观。图 b 中④为沉积作用,⑦为地壳抬升,③表示外力侵蚀作用,故 D 选项 正确,ABC 选项错误;①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②为侵入型岩浆岩;⑤为变质作用;⑥ 为重熔再生。故选 D 选项。 【点睛】通过天坑这种喀斯特地貌将其联系岩石圈物质循环知识点,要对课本喀斯特地貌是 如何形成的知识点理解和三大类岩石的变化过程的了解,并结合文字材料给出的广西区域, 熟悉广西区域特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侧重区域认知和 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的考查。 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地质历史时期,秦岭造山带属于扬子板块北缘,而后 - 7 - 分裂出秦岭板块,导致秦岭造山带出现了三个板块共存的格局。北秦岭早在 4 亿年前就已上 升为陆地,遭受剥蚀,山脉主脊偏于北侧,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南秦岭却淹于海水中, 接受沉积。在距今 3.75 亿年的地壳运动中,南秦岭隆起,露出海面。下图示意秦岭地质历史 时期构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据图推断,秦岭的主要成因是( ) A. 扬子板块断裂下陷,南秦岭形成地垒 B. 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地壳隆起 C. 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海底火山灰堆积 D. 陆地多河流发育,泥沙在半深海沉积 13. 勉略洋( ) A. 洋面不断扩大 B. 洋壳稳定 C. 多玄武岩 D. 多珊瑚岛 【答案】12. B 13. C 【解析】 【分析】 【12 题详解】 根据图示板块运动可知,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导致位于两大板块之间的地壳抬升,形 成秦岭山脉。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13 题详解】 据图可知,勉略洋洋底位于南秦岭与扬子板块内部相交接的部位,附近有岩浆喷出洋壳,岩 浆活动频繁,洋壳不稳定,故 B 错。岩浆喷出洋壳冷却凝固后可能形成玄武岩,可能存在火 山岛,而不是珊瑚岛,故 C 对,D 错。勉略洋地区未来会演变成陆地,故 A 错。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和图表信息进行分析得出正 确答案。 在温度等其它因子相近的情况下,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当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时, - 8 - 会将湿空气强迫抬升,形成类似冷锋的天气过程。这类锋线过境会出现湿度的显著下降(温 度不会明显下降),因此称为"干线"。下图示意某区域近地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此时图示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 A. 北半球气旋 B. 北半球反气旋 C. 南半球气旋 D. 南半球反 气旋 15.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可能形成“干线”的是( ) A. 甲处附近 B. 乙处附近 C. 丙处附近 D. 丁处附近 16. 此时乙线附近( ) A. 温差较大 B. 湿度降低 C. 气流下沉 D. 温度降低 【答案】14. A 15. B 16. B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根据图中温度分布特征可知,该区域温度大致南部高,北部低,由此可判断该天气系统位于 北半球,排除 CD;根据图中风矢信息可知,该区域空气大致从四周向中部逆时针辐合,属于 北半球气旋,A 正确,B 错,故选 A。 【15 题详解】 注意材料信息“在温度等其他因子相近的情况下”,读图可知,甲、丙、丁南北两侧温度差异较 大,不会形成“干线”,ACD 错;乙东西两侧空气温度差异相近,且乙西侧盛行西南风,空气较 - 9 - 干燥,东侧盛行东南风,空气从海洋经过,水汽含量较大,湿度较高,干空气将湿空气强迫 抬升,形成“干线”,B 正确,故选 B。 【16 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附近形成“干线”,干空气将湿空气强迫抬升,促使该“干线”大致自西向 东移动,乙处于“干线”过境后,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乙湿度降低,温度不会明显下降,B 正确,D 错;乙线附近温差小,A 错;干空气将湿空气强迫抬升,气流抬升,C 错。故选 B。 【点睛】本题组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结合图中温度分布信息, 明确南北半球;结合图中风矢信息,明确空气运动的方向;根据材料中对“干线”的定义,明确 图中“干线”的位置以及其对湿度的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该地可能位于( ) A. 云贵高原 B. 华北平原 C. 青藏高原 D. 江淮地区 18. 甲时期的地下水变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冬季风影响 B. 受梅雨影响 C. 受副高影响 D. 受台风影 响 【答案】17. D 18. C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区域全年最冷月气温大于 0℃,排除 BC;该区域 6 月份降水较多(可能受江淮 准静止锋影响而多雨),8 月降水少(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而少雨),所以该地区可能地 处江淮地区,A 错,D 正确。(华北地区雨季集中在 7、8 月)。故选 D。 【18 题详解】 - 10 -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时期随着雨带北移,该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较强,降水少,地 下水位下降,C 正确;甲时期为夏季,不受冬季风影响,A 错;受梅雨和台风的影响(台风会 带来台风雨),降水较多,地下水位不会下降,BD 错。故选 C。 【点睛】我国雨带推移的规律: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意思是正常年份下, 每年五月前后,雨带登陆我国两广地区;六月,雨带继续北移到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南方的 暖气团和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在江淮一带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天气连绵阴雨,俗称“梅 雨”;七八月,雨带继续北移至东北、华北地区,此时我国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 形成“伏旱”天气;九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雨带逐渐退出我国大陆。 下图为“沿 20°E 经线地形剖面图和某季节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甲、乙、丙三地中( ) A. 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热带沙漠气候 B. 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 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 D. 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 20. 此季节( ) A. 甲地高温干燥 B. 乙地草木枯黄 C. 丙地森林茂密 D. 丁海区飓风频繁 【答案】19. D 20. B 【解析】 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9 题详解】 读图,结合经纬度及大陆轮廓判断,该经线穿过的地区为非洲,甲位于非洲南端,应为地中 海气候,乙位于刚果盆地南侧,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丙 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D 正确。故选 D。 - 11 - 【20 题详解】 读图可知,此时赤道低压带位置偏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为北半球夏季,甲地位于南 半球,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A 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为旱 季草木枯黄,B 对。丙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稀疏,C 错。丁位于地中海地区,不会发生飓风, D 错。故选 B。 第Ⅱ 卷 非选择题(50 分) 21. 小华于国庆节期间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参观游览,下图为她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 题。 (1)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北京时间第二天中午 12 时,小华把照片分享到朋友圈,立即收到了来自莫斯科 (55°45'N,37°37'E)的小颖、纽约(40°43'N,74°W)的小萍、悉尼(33°51'S,151°12'E) 的小宏等在不同国家留学同学的点赞。 (2)判断当时与小华不在同一天的同学并说明理由。 (3)在下图中画出国庆当日太阳直射光线、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比较该日莫斯科、 纽约、悉尼三城市的昼长。 【答案】(1)6:00-8:00(或早晨),因为此时太阳在东南(或东方)天空,太阳高度较小 (或太阳在地平线附近),说明此时正值日出不久。 (2)小萍;北京(东八区)与纽约(西五区)区时相差 13 个小时,当北京 12 点时,纽约为 - 12 - 前一天的 23 时。 (3)昼长:莫斯科<纽约<悉尼。 【解析】 【分析】 【详解】(1)图示太阳刚在地平线上,天安门是坐北朝南,可知太阳在东南天空地平线上, 是日出时间约 6:00-8:00(或早晨)。 (2)经度相差 15°时间相差 1 小时,当北京时间是第二天 12 时,莫斯科(55°45'N,37°37'E) 在东 3 区,小颖的时间是第二天的 7:00;纽约(40°43'N,74°W)在西五区,小萍的时间 是前一天的 23:00;悉尼(33°51'S,151°12'E)在东十区,小宏的时间是第二天的 13: 00;与小华不在同一天的同学是纽约的小萍。 (3)国庆当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 昼越短;三地中莫斯科比纽约的纬度高,悉尼在南半球,三城市昼长:莫斯科<纽约<悉尼。 如图示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雅鲁藏布江流域是我国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在该河流某河漫滩附近及两岸 坡地上出现了数量众多、不同类型的流动沙丘。研究表明,A 地沙丘的物质与附近河漫滩沉积 物基本一致,并顺风向在河谷两侧延伸;B 地沙丘的出露与黄土层破坏有关。该地年均降水量 514mm,主要集中在 5~9 月份,早季风力较强。当地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 13 - (1)试推断沙丘 A 的物质来源,并说明理由。 (2)分析 B 地沙丘的形成过程。 【答案】(1)河漫滩。沙丘在河漫滩下风向,沙丘物质与附近河漫滩相似。 (2)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原有河漫滩及沙丘成为阶地及古沙丘;环境演变,阶地和古沙丘表 面覆盖黄土层成为保护层;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导致黄十层遭流水侵蚀,古沙丘出露地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查对地理事象的分析和形成过程。难度一般。 【详解】(1)由“甲地沙丘的物质与附近河漫滩沉积物基本一致"可知,A 地沙丘的来源为附近 的河漫滩,由“并顺风向在河谷两侧延伸”可知沙丘在河漫滩下风向,河谷地区风力较大,提供 了动力条件。 (2)由图中的阶地可知该地区经历了地壳的抬升,导致河流下切,在强劲的风力作用下形成 古沙丘,黄土覆盖其上形成保护层。由材料中“乙地沙丘的出露与黄土层破坏有关"可推测当地 植被被人类破坏,黄土层缺乏保护,出现水土流失,沙丘裸露。大致的形成过程:地壳抬升 -河流下蚀-河流阶地和沙丘-黄土沉积-植被破坏-古沙丘裸露。 【点睛】 2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位于三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会部位,周围 高山环绕。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新构造运动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 淌河被堵塞,后又出现了尕海、环海等子湖。 - 14 - 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湖平面 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青海湖存在多期成排滩坝,且分布面积 大。下图示意青海湖滩砂与坝砂的分布。 (1)根据材料,分析青海湖演化与内力作用的关系。 (2)据图中滩坝的分布位置判断青海湖区的主导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初期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断裂下陷形成注地(湖盆),积水形成外流湖;后因东 部隆起,外泄通道(倒淌河)堵塞,青海湖演变成了内流湖。 (2)偏西风(西北风)。波浪为滩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而波浪的动力来白于风力;滩坝 多分布于湖泊东岸(东南岸、东北岸),推断主导风为偏西风(西北风)。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与湖泊的演化、外力作用与沉积地貌的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基本 原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1)分析青海湖演化与内力作用的关系,即是需要从内力作用的角度分析青海湖从 形成到演变为内流湖的过程。根据材料“位于三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会部位,周围高 山环绕。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可知,湖泊演化初期,受内力作用地壳断裂下陷,形成 洼地,从而积水成为外流湖;根据材料“新构造运动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可知,后 期由于新构造运动,使得区域东部隆起(注意图中倒淌河的位置),倒淌河堵塞,青海湖演变 成内流湖。 - 15 - (2)读图可知,青海湖滩坝主要分布在湖泊的东南岸和东北岸,根据材料“滩坝砂体是滩砂和 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可知,滩坝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 地区沉积形成,由此推测湖区波浪大致自西向东运动,波浪的动力来自于风力,故而青海湖 区的主导风向为偏西风(或西北风)。 【点睛】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带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赤道槽内由南北半 球的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或变向信风(季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的气流辐合区,也是多雨带。 在 30°E 以西的非洲地区,由几内亚季风与其他偏北风构成了热带辐合带。如图为非洲热带 辐合带在一年中最南、最北的位置分布图。 (1)指出图乙盛行几内亚季风的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2)简述图示地区辐合带多雨的原因。 (3)分析 Q 地气候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答案】(1)北半球夏季。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 - 16 - 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几内亚季风(或西南风)。 (2)在非洲热带辐合带上,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量暖湿水汽,产生大范围的空气对流,水 汽不断上升,形成厚厚的积雨云,常伴有雷暴、大风、多雨等天气现象。 (3)主要特点: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控制,气流下沉,气候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气候温和多雨。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 布与成因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 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1)图乙中,赤道辐合带位置偏北,几内亚季风为西南风,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 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 右偏转,形成西南风,所以图乙盛行几内亚季风的季节为北半球夏季。 (2)在图示热带辐合带区域,气流从低纬地区带来大量暖湿水汽(主要是几内亚季风带来水 汽),在辐合带由于辐合上升,形成大范围的空气对流,含有水汽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凝结, 常形成厚厚的积雨云,降水多,多伴有雷暴、大风、多雨等天气现象。 (3)读图可知,Q 地位于 30°N-40°N 大陆西岸,属地中海气候,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 成。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当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 干燥;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当地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 【点睛】 25. 下图为北京时间 2020 年 2 月 14 日 14 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甲)和该 日北京气温变化(图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7 - (1)指出甲地此时天气特征,并说明理由。 (2)分析图乙所示北京气温变化的原因。 【答案】(1)天气特征:晴朗。原因∶甲地位丁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2)此时段北京经历了冷锋天气过程,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夜间,地面辐射减 弱(地面降温),气温下降;日出后有降雪,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减少,气温 降低。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反气旋与天气、冷锋与天气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 解与迁移运用。 【详解】(1)读图可知,甲地气压从四周向中间升高,属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所以 此时天气晴朗。 (2)读图乙可知,该日北京气温显著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根据图甲信息可知,北京经历了 - 18 - 冷锋过境,出现雨雪天气,云层增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地温降低,地 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而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冷锋过境后,北京受冷气团 控制,气温降低。 【点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