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三) Word版含解析
- 1 - 湖南师大附中 2020 届高考模拟卷(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14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 消费心理学认为,富人并不是市场上的“有钱人”,因为不少富人的钱袋子并不直接面对 市场。而茁壮成长起来的中等收入群体才是市场上真正的“有钱人”,他们更容易接受新消 费观念,有更强的消费意愿。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M 代表富人消费,N 代表中等收入 群体消费)能准确反映这一经济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随着收入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比富人更强, 即消费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更强,在曲线图上表现为斜率更大。 AB:一般而言,收入与消费成正相关,而这两幅图像显示的是收入与消费成反相关,A、B 排 除。 C:该图像中,N 曲线的倾斜率相对 M 曲线的倾斜率较大,这意味着 N 曲线代表的人群的消费 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更强,N 曲线是中等收入群体消费,M 曲线是富人消费,符合题意, C 正确。 D:该曲线反映的是富人消费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比中等收入群体强,不符合题意,排 除 D。 故本题选 C。 - 2 - 【点睛】解答曲线类试题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 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 线表达的主旨。 第二步,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复合型曲线可以拆分为单曲线,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 信息。 第三步,对比文字信息、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2. 就业,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保就业放在“六保” 任务之首,要求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保就业。保就业( ) ①有利于促进居民收入渠道多样化②有利于提信心、稳消费、促发展 ③要求企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④要求政府减轻企业负担,援企稳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保就业并不能促进居民收入渠道的多样化,①排除。 ②④:材料中,党中央、国务院把保就业放在“六保”任务之首,要求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 保就业,这需要政府减轻企业负担,援企稳岗,通过保就业有利于提信心、稳消费、促发展, ②④正确。 ③:保就业并不要求企业一定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 来选择,③排除。 故本题选 C。 3. 科技创新券,是指利用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团队购买科技服务而发放的电子券,由企业、 团队申领和使用,由服务机构收取和向政府申请兑付。为发挥财政资金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杠 杆作用,广东省 2019 年向省外服务机构兑付总额突破 425.5 万元,实行跨区域通用通兑,预 计 2020 年省级财政专项补助总额将达到 1.2 亿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发放科技创新券→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目标 ②发放科技创新券→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③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共享共用高端创新资源→提高财政的科技投入效能 ④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促进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的配置→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 3 - 【解析】 【详解】①: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①错误。 ②:利用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团队购买科技服务而发放的科技创新电子券,这会降低企业研 发成本,进而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②传导正确。 ③: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实行跨区域通用通兑,有利于共享共用高端创新资源,进一步提 高财政科技投入效能,③传导正确。 ④:跨区域通用通兑,并不是促进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的配置,④传导错误。 故本题选 B。 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现金山银山和绿水 青山有机统一。生态补偿是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环境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 合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环境保护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落实这一制 度的意义在于( ) ①坚持绿色发展,夯实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优质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 ④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材料未涉及实体经济,①不选。 ②:材料强调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而不是强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而且“落实 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也不是强调市场的作用,②不选。 ③④:通过生态补偿,能够调动生态环境建设投入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优质生态产品的有效 供给,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5. 为全面提升网络理政办理质效,着力打造便捷、畅通、高效的网络理政体系,某区在严格 落实保密制度和保障群众隐私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完善诉求处理流程,做到有问必答、 有诉必理、有理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五必”诉求调处,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 常态化梳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求。该区的网络理政( ) ①意在规范政府及工作人员的行为②表明政府践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 4 - ③助推政府简政放权以转变其职能④有利于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国家行政机 关的政府当然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对人民负责为基本原则。构建高效网络理政体系, 落实保密制度、保障群众隐私安全,完善诉求处理流程,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主要是 为人民群众诉求提供便捷服务,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有利于推进政府治理能 力现代化,②④符合题意。 ①:规范政府及工作人员的行为不是该区网络理政的目的,①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并未涉及政府简政放权以转变自身职能,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6. 民法典的编纂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渐次推进、臻于至善的过程。2014 年 11 月,党的十 八届四中全会回应人民需求,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2017 年 3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通过了民法总则;2018 年 8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 了初次审议。最终于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法典》,并明确这部法律将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材料反映出( ) ①中国共产党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国家一切重大事务 ④坚持党的领导可以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方向保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材料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政治领导,编纂通过民法 典,这体现了党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保证社会主义的法治方向,①④ 符合题意。 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同时材料也没有体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②与题意无关。 ③:全国人大有权决定国家一切重大事务,③错误。 - 5 - 故本题选 B。 7. 新疆自治区某少数民族人大代表认真履职,主动与所在县乡的农户保持定期联系,收集民 意、反映民声,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积极呼吁关注农业生产、公益诉讼等问题,还就 加强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建议。该代表通过上述行为( ) ①积极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②了解反映基层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③行使了自治区人大代表的质询权④行使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从材料可以看出,该代表通过上述行为反映基层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行使宪 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努力为人民服务,①②符合题意。 ③: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 复,可见,材料没体人大代表行使质询权,③排除。 ④:民族自治权的行使主体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并不是该自治区某人大 代表行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8. 俗语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 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树立好家 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好家教、好家风的滋养与引导。这是因 为( ) ①家庭教育具有着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 ②家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③家庭教育可以反映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 ④传承家庭美德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①排除。 ②:之所以要重视家庭建设,树立好家风,是因为家庭文化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 和行为,②正确。 - 6 - ③:重视家风是因为好的家风会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不是因为家庭教育可以反映人们的精 神世界和思维方式,③排除。 ④:之所以重视家风,是因为传承家庭美德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④正确。 故本题选 D。 9. 湖南省委宣传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 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强调以“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组织中小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读红色图书、观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听红色故事,在润物无声中给中小学生以心灵 震撼、精神激励和思想启迪。开展这些活动( ) ①旨在提升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健全向上的人格 ②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可保证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增强文化自信 ④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开展“感悟红色文化”活动旨在提升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提升科学 文化素养,①错误。 ②④:读红色图书、观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听红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感悟红色文化” 活动,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础,②④正确。 ③:“可保证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夸大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意义,③错误。 故本题选 C。 10.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及 5G 技术广泛应用于远程会诊、疫苗检测、社区排查、体 温监测等领域,为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由此可见,人工智能 ( ) ①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检验自身认识是否符合实践需要 ②模拟人类思维,能够根据指令有效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 ③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够促进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 ④源于人类智慧,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7 -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工智能没有意识,不具有主动创造性,①错误。 ④:“源于人类智慧”错误,应该是源于实践,④排除。 ②③:人工智能及 5G 技术广泛应用于远程会诊、疫苗检测、社区排查、体温监测等领域,为 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说明人工智能模拟人类思维,能够根 据指令有效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够促进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 ②③正确。 故本题选 C。 11. 2020 年 5 月 27 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并进行峰顶测量,测量外业作业收官只 意味着取得了一手测量数据,珠峰究竟有多高,尚需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综合 计算在数据分析、处理基础上,还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反复验证,才能最终确定珠峰精确高度。 这一过程进一步佐证了( ) ①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②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③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的统一 ④经过精准测量和反复研究才能完成对事物的认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珠峰究竟有多高,尚需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综合计算在数据分 析、处理基础上,还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反复验证,才能最终确定珠峰精确高度。这一过程进 一步佐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是不同时期的实践水平是有限的,认识具有 反复性,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②③符合题意。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有利于推动认识的发展,①夸大了现代科技 手段的重要性,错误。 ④: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 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是不科学的,排除。 故本题选 C。 - 8 - 12. 春季是草原防火的关键期,新疆某县使出“生物防火”绝招:在草原里投放 1000 多头牛 把易燃的枯草和枯叶吃掉,不仅消除了火灾隐患,牛群饲草料也有了保障,牛粪还可以肥沃 土地,有助于草木生长。投放牛群开展“生物防火”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人类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事物之间的新联系 ②人类能认识事物固有联系并结合实际加以利用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人类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而不是“根据自身需要”, ①错误。 ②④:投放牛群开展“生物防火”表明人们利用了生态系统中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人类 能认识事物固有联系并结合实际加以利用,也表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 性实现,②④符合题意。 ③: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而不是“事 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③错误。 故本题选 D。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题~第 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了家底。系统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获得了极其宝 贵的海量数据。普查结果显示(以下统计数据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止),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53.3%,比 2013 年提高 6.4 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59%。 服务业法人单位和个体户分别达到 1716.1 万个和 5563.6 万个,占新增法人单位和个体户的 82.8%和 82.0%。服务业就业人员 3.59 亿人,占就业总数的 46.3%.平均每年增加 1260 万人。 与 2013 年相比,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 分别达到 32.8%和 21.2%,远超规模以上服务业 11.1%的年均增速。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企 业数量大幅增长,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达到 250.6 万个,较 2013 年增长 207.5%。服务进出口总额 5.24 万亿元,是 2013 年的 1.5 倍,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 14.7%。 - 9 - 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 68.1%,较 2013 年提升了 15.8 个百分点。服务业外商投资企业占 全部外商投资企业的 56.3%。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服务业提质增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①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新引擎,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 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促进协调发展。 ②服务业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有利于实现更高质量 的就业,释放发展潜力。 ③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服务业,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高服务业供给的质量和 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入融合,有利于夯实实体经济基础,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服务业 开放深入推进,有利于优化服务业贸易结构,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为背景材料,考查劳动者就业、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供给侧改革、对外开放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查学生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首先要注意考查的范围是经济生活,考查的设问要求是“分析我国服务业提质增效 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设问和要求,运用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第一,通过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得出服务业成为我国经 济发展的主动力和新引擎,进而得出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协调性的意义(学 生也可以回答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等知识点)。 第二,材料中有关法人单位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数据表明服务业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可以 得出其对就业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三,由创新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得出其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意义、对服务业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以及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意义。 第四,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数据表明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可以得出对夯实实体经济基 础的意义,对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意义(学生也可答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意义); 第五,服务业进出口数据以及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数据表明服务业融入全球经济,可以得出 对优化服务业贸易结构的意义和推动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的意义。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0 - 为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稳定农村社会发展,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2019 年 6 月,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强调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加强 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 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要抓实建强农 村基层党支部,用政策来引导鼓励党员干部到乡村去发挥作用,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 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的政治素质,提高农 村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要不断强基固本,夯实乡村振兴 基层基础,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筑基固本,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稳定农 村社会发展,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②中国 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办下发指导意见就加 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出总体目标,保障了乡村治理的政治方向。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基 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乡村治理。④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 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乡村善治之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乡村治理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要求为材料,《政治 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 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筑基固本,推 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 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试题设问指向的是乡村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的思路主要是: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 念上分析农村社会发展,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中国共 产党的指导思想上分析乡村治理的总体目标、乡村治理的政治方向。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上 - 11 - 分析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后落脚于乡村 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格局、乡村善治之路。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按以下方法予以解答 啊:一、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 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 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 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 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 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 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 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 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 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 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 年 5 月,第 72 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 一 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这是中国政府与中医专家历经十余年持续努 力所取得的宝贵成果。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多海外民众认为, 中医药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中医药振兴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但要真正将中医药发扬光大,仍然需要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努力答好时代考卷:守正是中医药 的命脉所在,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所在,擦亮中医药文化瑰宝,必须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 不离宗”的原则,把“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要求落到实处。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加 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 展好、利用好,书写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篇章。 (1)有人认为,随着中医药的对外传播和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我国中医药必将能书写出 新的篇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 12 - (2)结合材料并运用联系普遍性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如何做才能答好时代考 卷。 (3)中医药学是“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为中医药学“走出去”提出两条 方法论建议。 【答案】(1)中医药的对外传播和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有利于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 响力,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因此,该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中医药要书写出新的篇章, 必须服务于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实践;必须对传统中医药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必须与西医交流、互鉴、融合,从而实现新的发展。因此,该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新时代中医药工 作者要注重中医药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在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推 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关注中西医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借鉴西医的长处,推动 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大众传媒,传播针灸、推拿等富有特色的中医药技术;坚持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国外开展中医药学文化节活动,加强中西医药学的交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 一 11)》为话题设置试题 情境,以起源于中医药学的振兴与发展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 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随着中医药的对外传播和国际社会 对中医药的认可,我国中医药必将能书写出新的篇章。”这一观点加以分析。知识限定比较 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根据试题设问分析不同层次:第一层次:随着中医药的对外传播 和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对我国中医药发展的作用;第二层次:书写出我国中医药新的篇 章,除了中医药的对外传播和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还需要怎样? 第一层次,中医药的对外传播和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有利于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 响力,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第二层次,结合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西医交流、 互鉴与融合等方面分析。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联系普遍性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广大中医药工作者 - 13 - 如何做才能答好时代考卷。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联系普遍性的 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主干知识与试 题材料分析:从纵向上分析中医药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对中医药批判继承、大胆创新;从 横向上分析中西医的联系,学习西医长处,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为中医药学“走出去”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考生可从材料信息中 提炼。材料信息:“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 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因此方法论建议是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在国外开展中医药学文化节活动,加强中西医药学的交流;材料信息:“加快推进中医 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说明事物 是普遍联系的,因此方法论建议是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国外开展中医药学文化节活 动,加强中西医药学的交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 利用好,书写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篇章”,这需要保持传统中医药特色,因此方法论建议是坚 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富有特色的中医药技术。 【点睛】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四要素”: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 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 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错。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 索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 关知识点组织答案。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需要加强对 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 识点。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要正确运用政治术语答题;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 完整性。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防止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即“两张皮”现 象。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