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练习:散文部分 第2单元 心灵的独白 素质升级检测 Word版含解析
- 1 -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 150 分,测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30 分,每小题 3 分) 一、(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 是一个文明的符号,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 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 5 个世纪。现存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独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 古文字体系________了下来,这对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意义重大。 120 年前,当爱国学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时,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大批甲骨被西方列强________,流亡海外。甲骨的发现、挖掘与研究浸透着一大批学者的血 泪。120 年后,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 遗产走向海外,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________”。( )。今年正值甲骨文发现 120 周 年,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名为“________”的甲骨文文化展。一方面,通过“契文重光”“契 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近一百九十件甲骨、青铜、玉石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共同 讲述那段甲骨被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 越成就;另一方面,通过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让文物 “活”起来,让甲骨文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构筑民族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C ) A.延续 横征暴敛 信使 证古泽今 B.保留 巧取豪夺 纽带 震古烁今 C.延续 巧取豪夺 信使 证古泽今 D.保留 横征暴敛 纽带 震古烁今 【解析】 第一处,保留:保存不变。延续: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主语是 “古文字体系”,它并非保存不变的,所以选“延续”较好,这里指延长下去,没有中断或 消亡;第二处,巧取豪夺: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 物。横征暴敛:指向人民强行征收苛捐杂税,进行残酷剥削。联系上文是形容“西方列强”, 应选“巧取豪夺”;第三处,信使: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纽带:指起 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文中加上引号,表特殊意义,联系上文,“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 走向海外,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强调甲骨文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应选“信使”;第 四处,证古泽今:指见证古代、泽被今世。震古烁今: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 绩伟大。联系下文,形容的是“甲骨文文化展”,且甲骨文作为文字,是真实可信的历史证 明,应选“证古泽今”。故选 C。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片片甲骨,是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的见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 B.由这片片甲骨,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得以见证,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也被昭示 - 2 - C.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和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都在这片片甲骨中得以彰显 D.这片片甲骨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 【解析】 题中,联系上文,“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走向海外”,主语是“甲骨文”, 根据主语保持一致原则,排除 BC;从句式结构保持对称角度,“是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的见证” 是判断句,“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是动宾结构,前后两句句式不协调,排除 A 项。 故选 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展览叙事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把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给人民群众感悟 B.通过让文物“活”起来的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 C.为了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展览叙 事 D.展览叙事让文物“活”起来,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 【解析】 A 项,“把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给人民群众感悟”错,“文化基因”与“感 悟”搭配不当,故排除;B 项,“通过让文物‘活’起来的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 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两个分句都是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不能充当主语,该句缺少主语, 故排除;C 项,“为了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让文物‘活’起来,通 过展览叙事”,三个分句都是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不能充当主语,该句缺少主语,故排除。 故选 D。 4.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有时也泛指北方。杜甫《咏怀古迹》中有“一去紫台连朔 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名句。 B.公车,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臣民上 书、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C.科举,指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官吏的一种制度,始于隋唐,废止于明代。 D.书院,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场所。如丽正书 院、东林书院等。 【解析】 “废止于明代”错,科举废止于清光绪年间。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雅乐,原是周代统治阶级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充满仪式感的音乐舞蹈来彰显至 高无上的王权。雅乐在历朝历代被不断补充与丰富,作为皇家重要仪式中的一部分而留存下 来。 近年来,国内掀起复古热潮,流行音乐领域的“中国风”,街头的汉服装束,均体现着 一种时尚文化的新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对于汉文化的详尽解读方式,极致地体现出东方 文明的源远流长。而“新雅乐”的诞生,秉承了“中正和平之性,翩翩君子之风”的儒家哲 学思想,以具象的文化形态体现出典雅、淡雅、雅正的审美诉求,并将“以礼塑身,以乐兴 - 3 - 国”作为终极艺术使命。“新雅乐”在艺术创作视野中严格遵循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所在, 用声音与舞蹈重温昔日的良辰美景。 “新雅乐”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韵味。古典诗词文化与乐舞文化在“新雅乐”中得到了 良好的传承与创新拓展。《礼记·乐记》有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在古典雅乐的精神指向中,“诗、乐、舞”三位一体,密不可分。这也使古典文集《诗经》 和《楚辞》中收录的文本大多可以入乐表演。当代“新雅乐”受其启发,作曲家林海依古词 填曲创作《关雎》,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文重现于世,追忆周代社会风俗景象。“新 雅乐”敏锐察觉到书法与水墨的文化要素,在《墨香》等舞蹈的编创中,舞者一袭素衣,甩 着水袖,以优雅的舞姿在行云流水间诠释着书法独到的抑扬顿挫之感。现代感十足的编曲方 式用古琴和钟磬等古乐配器奏出,在歌声与音乐旋律的交相辉映中体现中国文化的“天人合 一”。 从唱腔特性来看,古人曾形容雅乐之声“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又有《乐记·师乙篇》 中讲到的“累累乎端如贯珠”,虽只有寥寥数句,但足见雅乐演唱时声音洪亮、气息连贯、 以美至归的特点。当代歌者经过科学的发声系统训练,在演唱能力方面驾轻就熟,针对古典 雅乐对于歌唱审美的要求,在声音塑造上体现“圆、润、糯”的特点,体现出与中国古典美 学如出一辙的含蓄、柔美、空灵、醇厚。 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新雅乐”抛弃了礼乐制度在政治和思想层面的捆绑之后,将所有 精力都投入到对意境美的追求上。作为一种艺术,自身对审美观的独到见解和追求,是其不 断发展并在全社会范围内辐射延续的基础。“新雅乐”亦如此。雅乐文化在沉睡中被唤醒, 历经追溯、复原、创新、重塑。“新雅乐”之“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鲜明的文化特征 钩沉历史,将“形式美”与“内涵美”融会贯通,传递着“以礼修身,以乐感人”的优秀品 格。 (摘编自罗丽《“新雅乐”:是重现,更是重生》, 选自《光明日报》2019.11)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周王朝的礼乐制度“礼崩乐坏”,但雅乐音声并未消亡,而是作为皇家仪式留存千年。 B.秉承“新雅乐”的创作方法,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极致地体现出汉文化的源远流长。 C.当代新雅乐受到诗、歌、舞三位一体关系的启发,用音乐舞蹈重现了《关雎》诗文之 美。 D.“新雅乐”自身对审美有独到见解和追求,是其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得到延续和发展 的基础。 【解析】 B 项,“秉承‘新雅乐’的创作方法”错,原文“近年来,国内掀起复古热潮, 流行音乐领域的‘中国风’,街头的汉服装束,均体现着一种时尚文化的新貌。北京奥运会 开幕式上对于汉文化的详尽解读方式,极致地体现出东方文明的源远流长”,可知北京奥运 会开幕式一例是用来表明国内复古热潮的兴起,并非“秉承‘新雅乐’的创作方法”。故选 B。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4 - A.文章从雅乐、新雅乐的发展沿革入笔,引出对新雅乐文化的内涵的阐述。 B.文章从新雅乐的文化韵味等三个方面,论证了新雅乐对于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有 重要意义。 C.文章在论证新雅乐的唱腔特性时,将古今雅乐进行了对比。 D.由文章严密的论证,可以得出新雅乐是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优质载体的结论。 【解析】 C 项,“将古今雅乐进行了对比”错,原文“当代歌者经过科学的发声系统训 练,在演唱能力方面驾轻就熟,针对古典雅乐对于歌唱审美的要求,在声音塑造上体现‘圆、 润、糯’的特点,体现出与中国古典美学如出一辙的含蓄、柔美、空灵、醇厚”,可知并未 将古今雅乐进行了对比。故选 C。 7.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新雅乐在艺术创作中遵循古典文化的精粹,以“雅”为律,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韵味。 B.新雅乐“圆、润、糯”的唱腔特点,含蓄、柔美、空灵、醇厚,符合古典雅乐的审美 要求。 C.新雅乐将形式美与内涵美融合,摆脱了礼乐制度中的束缚,使古典诗乐文化焕然重生。 D.新雅乐融合了诗词文化、书法文化,也必然能将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一唤醒。 【解析】 D 项,“也必然能将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一唤醒”错,于文无据,原文第三段 论述“新雅乐”融合传统文化中的韵味,“古典诗词文化与乐舞文化在‘新雅乐’中得到了 良好的传承与创新拓展”“‘新雅乐’敏锐察觉到书法与水墨的文化要素”,只提到了与诗 词文化、乐舞文化、书法文化的融合,并未提到“唤醒中国其他传统文化”。故选 D。 三、(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 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 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 不类人所出入,则曰:“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 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 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 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 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 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 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 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 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 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 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元祐初,复天 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 - 5 - (《宋史·杨绘传》,有删节)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 用巩/私也 B.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 用巩/私也 C.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 用巩/私也 D.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 用巩/私也 【解析】 三处地方断句时需注意:“名器视如己物”“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 越”“用巩,私也”。“时”是“当时”,指曾公亮“官越”的同时,“巩父易占亦官越”。 断句时,要注意“一句一意、一事一断”的原则,断完句之后再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翻译一 下,看看语意是否贯通。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 B.卿,在古代可以用来代表“你”,但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为“经筵”。 D.致仕,指官员退休或辞职归家。致仕约起源于周代,西汉以后逐渐形成制度。 【解析】 “卿”字用为第二人称“你”时,表尊敬或爱意,不仅仅“只用于君称臣、 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还可以用于朋友、夫妻之间,表示爱称。如:成语“卿卿我我”; 卫人谓之庆卿——《史记·刺客列传》;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孔雀东南飞》。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杨绘聪明能干。少年杨绘以爱读书名闻西州,为官后表现出极强的办事能力,如为开 封推官时,他的办事效率比其他官员都高。 B.杨绘很有个性。与宰相曾公亮产生矛盾之后,皇帝解除了他的谏官职务,对他失去信 任,贬他为侍读,杨绘拒绝了这一任命。 C.杨绘坚持己见。杨绘认为王安石实施的“免役法”有十大危害,他顶住压力坚持自己 的反对意见,却因此被降职。 D.杨绘仕途坎坷。虽然才华出众,却因年少而不被当权者重用;后来又分别因为反对曾 公亮和王安石而被罢官。 【解析】 错在“对他失去信任”。由皇帝对滕甫的一番话可以看出,解除他的谏官职 务,并不是对他失去了信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帝诏甫曰:“绘……朕一见许其忠荩, 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 6 -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5 分) 译文:(杨绘)于是把当地耍猴的叫到公堂(法庭)里来盘问,一(讯)问,他们就招供了,兴 元府的人都佩服他(断案)英明(或“聪明”)。 (2)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5 分) 译文:朝廷中央机构里的官员,都是朝廷向来用俸禄供养的人,你却不派遣他们,难道 只能派这些宦官吗? 【参考译文】 杨绘,字元素,是绵竹人。年轻就机敏出众,读书时一目五行,名声遍闻西州。进士考 试时考了第一等,做了荆南通判。做了开封推官,遇到事情解决起来都很顺利,一下子就解 决了,众官吏都怕整天时间不够,而杨绘未到中午一概能把问题解决。宋仁宗爱惜他的才能, 想把他破格任为侍从官员,但主管官员见杨绘年少,就没有任用他。因为母亲年龄大了,就 请求出任眉州知州,迁任兴元府。府中小吏请求捉拿打洞穿墙偷盗库中丝绢的盗贼,杨绘前 往查看,发现现场踪迹不像是人出入留下的,就说:“我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就叫来耍猴 的人在庭堂中审问,一审讯就完全认罪,府衙中的人都叹服他的神明。神宗皇帝即位,诏任 他为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皇帝曾下诏派遣宦官王中正、李舜举等人出使陕西,杨绘 说:“陛下刚刚即位,天下都擦亮眼睛来关注着您的初期执政。馆阁、台省中的官员(人才济 济),朝廷平素所供养这么多官员不派遣,难道独独派遣宦官吗?”曾公亮请求让他的儿子做 登闻鼓院判官,与他关系深厚的曾巩做史官。杨绘争辩说:“曾公亮主持国事,把朝廷官员 的职位看成自己家里的东西。从前曾公亮在越地做官时,霸占民田,被郡守依法惩办,当时 曾巩的父亲曾易占也在越地做官,曾多方包庇他。现在任用曾巩,是为了报私情啊。”皇帝 为此搁置下了那份任命。杨绘也被解除了谏官的职务,改任侍读职务,杨绘坚决拒绝赴任, 滕甫把杨绘的态度告诉了皇帝。皇帝诏见滕甫说:“杨绘抗命不受的心意孤高深远,他在朝 中行事孤立无援,却不畏权势,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没有不去做的。我一见就很赞许他的忠诚, 把他提拔安置在言官的位置上,我对他信任也算深厚了。今日免除他谏官的职务,是因为很 难处理他与宰相并立于朝堂的轻重问题,姑且令他稍微回避一下,你一定向他说明白我的意 思。”杨绘说:“谏官的话不能被采纳就该离开,御前讲席也不是我姑息停留之地。”最终 也没有接受侍读的职务。没过一个月,又开始做谏院的官职,做了御史中丞。当时王安石当 权,贤士多辞职离任。杨绘说:“老练成熟的人,不可不爱惜他们。当今旧臣多托病请求离 去,范镇六十三、吕诲五十八、欧阳修六十五都辞职回乡,陛下难道不考虑其中缘故吗?” 免役法推行后,杨绘上书陈说它的十大要害。王安石让曾布上奏章解释他的改革学说,杨绘 固执地坚持以前的观点,于是被罢为侍读学士、亳州知州。元祐初年,又任天章阁待制。去 世时,六十二岁。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8 分)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 7 -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B )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 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 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 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 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借详细描绘池州的美好风光,又 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解析】 C 项,“风雨不动安如山”是杜甫的诗句;D 项,诗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 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 薮,以致供不应求;E 项,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且并未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 分) 【答案】__杨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 赞美);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 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池州州民浑然 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而徒生的寂寞苍茫之感。__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离骚》中以芰荷为衣、以芙蓉为裳的屈原,表明自己并不在意他人的不解而只在意 自身品行高洁的两句是“__不吾知其亦已兮__,__苟余情其信芳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音时而宛转流畅、顺滑自然,时而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两 句是“__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__”。 (3)士人以仁为己任,责任重大;死而后已,道路遥远。因此,《论语》中曾子对士人提出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要求。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4~16 题。 拣麦穗 张 洁 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 - 8 - 了。”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哈?”我大言不惭地说:“我 要备嫁妆哩!”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 的眼睛:“你要嫁谁嘛!” 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嘠嘎地叫着。 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 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 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 “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长在 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 “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 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 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 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 “你家住哪哒呢?” “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哪哒,就歇在哪哒!” 我犯愁了:“等我长大,去哪哒寻你呀!” “你莫愁,等你长大,我来接你!” 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还乐呵呵地对我说:“看看我的 小媳妇来呀!”我呢,也学着大姑娘的样子要我娘找块碎布,给我剪了个烟荷包,还让我娘 在布上描了花。 我缝呀,绣呀……烟荷包缝好了,我娘笑得个前仰后合,说那不是烟荷包,皱皱巴巴, 倒像个猪肚子。我让我娘给我收了起来,我说了,等我出嫁的时候,我要送给我男人。 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让 人害臊的话。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了。不过他还是常带些小礼物给我。我知道,他 真疼我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 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 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那棵柿子树的顶梢 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 - 9 - 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 下来。 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 汉。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 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 的老汉。 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我是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 疼爱的小女孩吧? 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 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1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 分)( A ) A.文章通过“贼眉贼眼”“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等 语句,含蓄地嘲讽了好事、爱逗乐的二姨。 B.小时候的“我”扬言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只不过是想天天吃到美味的灶糖,令人捧 腹的言行很符合孩子幼稚天真的特点。 C.文章语言口语化,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你拣麦穗做哈”“婆姨”“你家住哪 哒呢”等,亲切自然,鲜活真实。 D.文章卒章显志,表达了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念,凸显了老人“朴素地疼爱”的珍贵价 值,也隐含着生命孤独的淡淡哀愁。 【解析】 没有嘲讽,更没有“含蓄”嘲讽,而是表现二姨的爽朗、风趣、活泼;二姨 也非好事。 15.文章两次提到柿子树上的小火柿子,有何用意?(7 分) 【答案】 __①第一次突出小火柿子生命力的顽强,表现“我”等待“老汉”时对“老 汉”健康平安的祈盼;②第二次以“孤零零”突出听闻老人去世消息后的伤感失落,以“喜 盈盈”反衬“我”的悲痛;③两次对小火柿子的描写,都表现出“我”对“老汉”的依恋、 关切;④用鲜艳的意象表现朴素的人情美,让人印象深刻。__ 16.文章标题为“拣麦穗”,但文章主体在讲述“我”与“老汉”的故事。这样设置是 否文不对题?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8 分) 【答案】 __不矛盾。①文章开篇以“拣麦穗”的玩笑话引出“我”和老汉的故事,使 行文更为自然、流畅;②从开篇跟着大姐姐拣麦穗到后文“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变化,暗 示了“我”和老汉的感情越加深厚;③麦穗是苦难年代的珍贵之物,象征着“我”和老汉之 间的质朴、真诚的关爱,拣麦穗实则是珍藏美好的人情;④以“拣麦穗”为题来表现我与老 汉交往中的美好人情,意蕴深厚,耐人回味。__ 六、(15 分) 17.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 10 - 过 50 个字。(4 分) 昆虫是什么时候开始传播花粉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给出的答案是:一 亿年前。近日,该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们与美国学者合作,发现了一枚为被子植物传粉的昆 虫标本。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古生物学家们认为, 该发现直接将昆虫传播花粉的历史向前推进了 5000 万年。 【答案】 __中美合作发现,昆虫开始传播花粉是在一亿年前,该发现将昆虫传播花粉 的历史向前推进了 5000 万年。__ 18.下面是某校“清明游学”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 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5 分) 【答案】 __清明游学活动前期要做好宣传发动、制定方案、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准备工 作;活动实施过程主要包括科技体验、缅怀英烈和郊游;事后要做好总结,可以采用征文、 知识竞赛等形式。__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一些有关筷子的习俗至今流传,比如,__①__。首先,要会摆放筷子。筷子要整齐地摆 放在进食者的右手边,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也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 桌外摆放。其次,__②__。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 嫌疑;__③__,这样容易被认为笨拙,也显得缺乏教养。在举筷夹菜时,不要乱翻后再夹菜, 更不要伸筷过长而到别人面前的碗盘中夹菜。 【答案】 __①筷子的摆放和使用要有讲究__②使用筷子也有讲究__③但也不可取位过 低__ 七、(60 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有一对母女相依为命。一天,女儿上学前提醒久病在床的母亲要按时服药。放学后,母 亲敷衍女儿说吃过药了。女儿将药瓶中的药物倒出来一粒粒数过之后,责怪道:“还是 21 粒, 您根本没吃。”母亲一愣之后紧紧拥住女儿,泪水夺眶而出…… 生活就是这样,最感人的故事往往很平凡。 材料中说“最感人的故事往往很平凡”,这能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材料的含意 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 11 -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打开思路,关键在于能合理运用虚实相生法。 作文虚实相生法中的实写,是对描写对象做如实具体的描摹,或直接正面地加以叙述。 虚写则是不直言其事,而是间接地从其他方面进行叙写,或烘托,或暗示,让读者去联想和 想象,进而补充和丰富描写对象。有时,虚写还指除叙述描写性文字以外的文字,如议论抒 情。落实到具体的写作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该实写的地方实写,该虚写的地方虚写,虚实 相生,相辅相成。 一、虚实结合往往表现为具象与抽象的结合。平凡的故事,常常就是最宝贵的东西。实 写这些看似“平凡”的默默无闻的小事,却能穿透人心、震撼灵魂。材料中女儿数药,是实, 看似“平凡”,却深含着母女深情,将抽象的爱母之情具体化了,你会发现平凡的色彩也可 以如此悦目,平凡的人生也值得你去自豪。 二、虚实结合还可以表现为景与情的交融。困境中的一弯浅浅微笑,身体不适时的一声 问候,赛场上的一声“加油”,甚至于一个弯腰,一声问候,一杯茶,一个眼神等等都会如 闪电,照出心灵的纯洁、善良与崇高。抓住一个具体的景写出感人的情,让人的美好心灵, 在细小而平淡的事情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佳作赏读】 甘于平凡 朱双喜 平凡的沙子中蕴含着宝贵的黄金,平凡的泥土里培养出鲜活的生命。平凡的事业后矗立 着壮丽的人生。我们不必去羡慕明星的集万宠于一身,不必去渴望政治家的纵横捭阖,不必 去刻意追求荣华富贵。平凡的人生,也有一番别开生面的景象。我们要甘于平凡。 因为平凡,所以我们可以过轻松悠闲的生活。不用经历明星的绯闻与曝光,不用体会政 坛的钩心斗角,更不用沦入商海的沉浮。虽然,这平凡的生活会让我们没有了展现自我魅力 的机会,没有了大权在握高高在上的感觉,没有了锦衣玉食的物质条件。但我们仍可在平凡 的生活中找出自己价值。每天在家中仍可一展歌喉,在家人面前展现亲情的魅力;在棋场上 施展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伟略。 因为平凡,我们才可以过得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没有了明星陨落、明日黄花的失落感。 虽无高高在上、一呼百应的气魄,但也少了后日“门前冷落车马稀”的那份悲凉,多了一份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趣。 因为平凡,我们更深切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平平凡凡才是真。曾经有个名人许愿说: 让我平平凡凡地过上一天。很显然,他不是平凡的人。因此,活在平凡的生活中的人,我们 应该珍惜这身边的光景。平凡使我们拥有了平凡的乐趣。但平凡绝不意味着低等,也不意味 着贫瘠,从“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得到更多的是生活的真谛。 当然,甘于平凡并非是让我们安于天命,自生自灭,没有了进取之心。古人语:达者, 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人生在世,干一番大事业,流芳百世是每个人的梦想。甘于平 凡并非是叫人抛掉理想,碌碌过一生,而是让人要尊重客观实际,学会苦中作乐。因为伟人 毕竟少数,相对而言的平凡的人就数不胜数。伟人总是在平凡的人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 12 - 去开创他们的事业。而平凡的人也并非就是沉默的、无声无息的。在社会上像雷锋、李素丽、 孔繁森、陈金水,他们平凡的事业后面照样矗立着壮丽的人生。 平凡不是一种消极的宿命论,甘于平凡恰是一种正视生活、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甘 于平凡,它教会了我们:融入银河,就要与明月为伴照亮长空;没入草莽,就要与春风合力 染绿大地。平凡的生活给世界注入了温馨与和谐,给人生带来欢乐和活力。 【名师点评】 “甘于平凡并非是让我们安于天命,自生自灭,没有了进取之心”。“甘于平凡恰是一 种正视生活、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们不断地奋斗,一步步向着自己 的目标前进。在这过程中,也许会有伤感,会有失落,也遭受过打击,遇到过挫折,但我们 不会退缩,我们会在艰难中负重前行,不屈不挠;我们会用自己的双手去书写一个别样的、 让人感动、让人振奋的人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