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届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3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7届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3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第二讲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2-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作品的形象”是指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 思想感情的形象;它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具体的物,也可以是 一处景致、一个片段、一个画面、一种意境等。“作品的内涵”通 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主旨、写作意图或目的、 作者的情感倾向等。“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更多的是 通过对散文中的形象的分析来领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思想 价值,同时把握文章创造的某种意境以及作者寄托的情感与倾向。 -3-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花草堂 黄 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 《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 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 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 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 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 才华。 -4-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 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 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 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 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 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 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 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 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 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5-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 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 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 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 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 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 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 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 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洁净无尘。 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 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6-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 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 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 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 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 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 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 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 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 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 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 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7-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 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 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 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 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 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 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 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 月色,江路梅香…… -8-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 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 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 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 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 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 -9-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参考答案:①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②杜甫具有清 疏、朴实的精神气质。③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④杜甫热爱美 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⑤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 具有巨大成就。(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 -10-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文脉梳理文章开头写“我”在蜀道上重读《杜诗辑注》,给旅途平 添了无限趣味。接着写人们从杜甫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 的遗址,于是宋代便在成都的西郊建了一座祠堂,就是“浣花草堂”。 随后游赏了浣花草堂。再接着写“我”游祠堂的情况,先写了游踪,又 写了祠堂内的杜甫的像和陆游及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最后 写了草堂周边清幽的环境。文章最后两段写“我”的感受及对杜甫 的新认识、新体会。 -11-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教你审题审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新的认识”,明确“新的认 识”,不能只停留在杜甫的成就方面。本题的答案区间在第一段、 第八段、第九段和最后一段。由“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 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 可贵的才华”可以归纳杜甫的才华和创作态度;从杜甫的塑像可以 看出杜甫的清疏与朴实;作者肯定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由“他的 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说 明杜甫热爱自然、追求和平安静的生活。 -12-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区分形象,把握内涵 散文中的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两种。不同的形象有不 同的答题方法。 1.有关人物形象的题型 (1)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对于人物形象的鉴 赏: ①从叙事中加以分析概括。在阅读时要分析事件,理清情节,进 而从中概括人物形象。 ②从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方面概括人物的 思想性格、精神风貌。 ③要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去分析概括。 ④要分析作者带倾向性的议论,揣测作者的情感倾向,进而分析 概括。 -13-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2)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如果是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应从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主题的揭示 和对现实意义的启示两方面思考。 如果是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应从文章的结构形态、内容主旨, 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做多角度思考。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 做出总的概括评价,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从几个不同方面做具体分 析。或先对人物形象做具体分析,最后再用一句话做一个概括性总 结。 -14-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2.有关物象的题型 鉴赏作品物象一般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形象特征,包括外在形象 和内在形象(性格、精神品质);二是它与环境的关系。具体可从以 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作答: (1)抓住散文的类别特点,了解物象出现的场合。写景散文,需标 记景观,因为景观就是物象;状物散文,需标记事物。 (2)明确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 (3)联系外部环境,把握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明确 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4)进一步明确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说出它 在线索、情感、内容等方面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作用基 本同人物形象) -15-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提问方式:简要概括文中……描写的特征;分析文章中描绘…… 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文中所写的物象在文中 有……作用。 答题模式:物象类鉴赏试题要先对其特征进行概括,然后结合文 章内容对其象征意义做具体分析。概括景物特征时,要特别注意景 物与其所指向的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16-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始胡杨林 周 涛 进入到这一大片原始胡杨林里——哪怕是仅涉足于它的边缘,也 是相当费力的一件事。它具有所有的原始事物共有的那种远避、 拒绝的特性。它不想见谁,更不想被人探访和宣传,结果,这些特性 反而加强了它的神秘感和诱惑力。 有四台经过长距离奔波的汽车已经出现在它的一侧。那些汽车 风尘仆仆,披满了大戈壁的干燥的沙尘。车上的人已经看见了这一 片胡杨林,而且感到很近。 -17-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沿着汽车行来的方向,整片胡杨林的形势和布局可以看得很清 楚——这片坐落于北塔山一侧戈壁深处的原始自然林,呈现出大面 积的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颜色。它的生态形势正与北塔山 每年春夏雪水漫流而成的沟道相呼应,原因和结果就这样清晰地写 在北塔山下,证明着世间没有什么奇迹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在戈壁上,孤立的胡杨往往会成为一种景观,似乎隐藏着某种含 意、寓意或天意。百里空旷的大戈壁上,突兀地出现这样一个存在, 而且往往特别高大,周围连一棵矮树都不长,这很容易引起人的敬 畏,仿佛它不是一棵树,而是伟大和孤独。 但是要是不只是一棵树,而是片林子;不只是一片一般的林子,而 是漫进戈壁深处、接连远处地平线的大片原始胡杨林生长区域的 话,它带给人的就不仅仅是敬畏了。 -18-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那是宇宙洪荒的感觉,或许还应该是太空人初次踏上月球的感觉。 非常陌生,十分寂静,仿佛进入了一个你不应该进入的领域,你觉 得你在冒犯什么,随时都可能会有意料不到的奇怪事情发生。你将 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然后,你会很快发现“感到很近”是一种错觉。汽车在接近这片胡 杨林的时候,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容易。它看起来的确很近,近在眼 前,但是走过去很费力。汽车从几十厘米厚的浮土之上开过去,浮 土虚尘里掺杂了枯枝败叶。灌木根系在下面纵横交错,汽车轮下不 断发出压断枯树的脆响,秋黄的茅草凄然摇曳,芦苇丛丛或片片出 现,红柳茂盛,有时拥簇成阵,显示着荒原上独有的明艳和旺盛。 -19-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终于,四辆汽车进入了胡杨林边缘。要想进入它的腹地似乎是不 可能了,不过它的边缘已经足够让人领略。巨大的、苍迈的、奇形 怪状的各种形态,使无语的胡杨仿佛有形有灵,仿佛这些千年、百 年的原始胡杨除了不能移动、不能开口说话之外,一切都了然于心。 千年的修炼果然能使树木成精怪吗?不然为什么分明在树身之外 已然具有了别的生灵的样子?像龙蛇盘踞的,似鹰鹤独立的;还有的 像狗熊的背影,有的像骏马的惊立,有的干脆就是一只恐龙、一只 海龟、一只鳄鱼、一只巨蜥……当然,还像人,像僧侣入定,像剑客 远行,像几个人在一处密谋。 它给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给了我们相当广泛的猜测可能性, 实际上它仍然是胡杨,只不过是“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胡 杨。 -20-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是流水无形也无心造就的生命。是漠风有声也有意雕镂的塑像。 这些巨大的胡杨正在这片无人问津的荒原上空度岁月,纵有千姿百 态,无人观赏。时光的足迹留在它们身上,是树皮上的皱褶翘起来, 有人的一掌厚;树皮还是尘土已分辨不清,酥松如泥土了。不少高 大的胡杨中心已成空洞,但伸展向四方的枝叶依然绿意蓬勃。 它死了,它活着。 在它一身之上也许叠合了祖孙数十代,它这样延续,它这样存在, 它这样与漫长的时间对抗,以求不朽。 在处处衰朽的外貌下顽强地活着,在种种艰苦的压迫下扭曲地活 着,在时时寂寞的荒凉下勇敢地活着,最终,获得不朽,获得奇迹般的 伟大群体。 -21-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这,就是原始胡杨林。按《水浒传》里的话说,就是“前面兀地现 出一片猛恶林子”。 (选自《十月》1999年第4期) 文中的“原始胡杨林”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2-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参考答案:①胡杨的外形是“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②原 始胡杨是顽强、坚守、不屈的生命的象征;③作为群体的原始胡杨 林,是群体力量的象征;④是“伟大和孤独”的。 解析:从胡杨的外在形态上分析,可以直接从文章第九段找到胡杨 的外形是“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从文章第四段作者对胡 杨林的形容中可以找到胡杨林“是伟大和孤独”的;从象征层面来讲, 文章第十二、十五段分别可以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概括胡杨林 “顽强、坚守、不屈”“是群体力量的象征”的特点。 -23- 1 2 3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没有背影的父亲 对于母亲,我已经写得太多了,但是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 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溢于言表的缘故吧。“十一”黄金周原定 回家,我因故没能成行,他打电话来询问情况,说到表叔打他的儿子, 打得很凶,最后表弟赌气不去上学,甚至发誓不参加将至的中考。 听到他在电话里深深地叹气,我忽然感觉为人父者很难,难就难在 自己用心良苦,做儿女的却浑然不觉,实在悲哀。 -24- 1 2 3 4 和父亲通完了电话,我少年时的种种叛逆立刻浮现在脑海中。那 时我经常自以为是、自轻自贱、自我放逐,逃学,打架,用考试交白 卷来证明自己不把生活当回事。母亲娇惯我,而父亲却偏要管我, 于是我就以他为敌,时时处处对抗他,讽刺他,让他吃尽无法和我沟 通的苦头。可是父亲对我从不放弃,也不向外人甚至家人抱怨,他 总是面带着微笑,平静地接受亲友邻居对我的议论,虽然有的话很 难听,但他仍对我充满希望。似乎他对我的记忆就是一张破渔网, 有些东西想溜也溜不掉,有些却顺着破洞永远遗漏在时光的流水中。 -25- 1 2 3 4 中学的时候我们学了朱自清的《背影》,老师说你们也写一篇吧。 我努力搜寻我父亲的背影,但是很奇怪,脑海里竟然没有什么对他 背影的记忆,反倒是我经常给父亲以背影:陪我上学,他让我走在前 面,自己拎着包紧紧跟着,我偶尔回头,看到的是他沧桑的脸庞;寄宿 学校规定周三探望,才下楼梯我就看见他站在那棵熟悉的树下冲我 微笑,手里捧着母亲赶早熬制的鸡汤;我乘车外出,他从来都是车走 了好远还不肯离去…… -26- 1 2 3 4 记得初三时,我因为看不惯一个专门欺负弱者的家伙,打伤了对 方,被学校处分,还要赔偿对方不少医药费和营养费。父亲坚持要 我随他一起去对方家里道歉,母亲则嗔怪我太爱惹事,不让他们省 心,说着说着竟哭了起来。我本来就一肚子怨气,便赌气说我打伤 人不关他们的事,钱他们也不用赔,要杀要剐我顶着。说完便躺到 床上背对他们闭上眼,任凭母亲怎样劝我吃饭,我都不理不睬。不 知僵持了多久,忽然一双温暖的手抚摸我的脸庞,那么柔和,那么小 心翼翼,我睁开眼睛一看,竟是父亲。父亲缓缓地说:“知道你委屈, 但打伤了人总要对人家有个交代,否则咱不也成了欺负人了吗?我 不希望你变成和他一样的人。这个家有我在,出了天大的事也轮不 到要你顶。叫你去道歉是因为你是当事人,别人替不了你……”父 亲的话还没说完,我已如芒在背,一骨碌爬起来,说了声“您不用陪我 去”就直奔对方家。一路上我心里总觉得父亲在我身后,下意识地 一回头,果然看到了远处那熟悉的身影。 -27- 1 2 3 4 随着妹妹也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家里的开支日渐凶猛,外债也 多了起来,我甚至一度想弃学回家干点什么。父亲知道后,严肃地 对我说:“这不关你的事,你只管上好你的学,家里的事我有办法。” 父亲为了彻底打消我弃学的念头,竟然拾起了荒废多年的养蜂营生。 假期回家看到他日渐衰老的身体,我很担心,认为他一边要跑信用 社的业务,一边要侍弄那群躁动不安的蜜蜂,太累了。这其实只是 我当时的认识,忽视了他所受到的巨大折磨和委屈。母亲后来偷偷 告诉我,父亲因为忙,侍弄蜂箱时往往顾不得戴防护用具,一天总要 被蜂蜇上五六次;更使父亲难堪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公家人”(国 家干部),却还要养蜂,这在当时的老家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母亲的 话让我感到极大的惶恐和不安。 -28- 1 2 3 4 家乡四面临水,坐船跟吃饭一样稀松平常,我常常在江心眺望码 头,我知道,即使码头只站着一个人,那也一定是我父亲。记得有一 次老天突然变脸,下起暴雨,站在码头上的父亲也不躲,只披着一件 雨衣,任雨水从裤腿一直浸湿到膝盖。上岸后我埋怨他为什么不避 雨,他微笑着分辩说怕我找不到他会着急。他还说了些什么我都没 入耳,也无须听了,我懂他了,他之所以不以背影示我,是舍不得让我 离开他的视线。 -29- 1 2 3 4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的那段日子里,我一下子成了我们小村子 里的名人,溢美之词不断飘进父亲的耳朵,但他并不像母亲那样喜 不自禁,只是默默地收拾行囊,不顾我的劝阻,执意送我到学校报到。 我安顿好了之后,送他到车站。那次似乎是我第一次送他,也是我 第一次主动走在他后面。走在前面的父亲似乎很不踏实,不断地回 头看我,后来突然干脆转过身子对我说:“我今天还是不回去了吧。” 说着就径直往回走。那个晚上父亲睡在我的下铺,因为床上的被褥 只有一套,他就垫着过冬的棉袄盖着毛毯躺下了。那一晚父亲似乎 毫无睡意,不断找话题和我说话,从过去谈到现在,从现在又憧憬将 来。我在昏昏欲睡时听他还在讲,似乎要把一辈子的话一夜讲完。 吃过早饭,新生要到系里开会,他只好依依不舍地和我分手。父亲 的种种异常的表现,使我第一次意识到,我长大了,父亲变老了。 -30- 1 2 3 4 大学毕业前夕,父亲托亲戚在我家乡的城里给我联系了一个机关 单位,虽专业不对口,但待遇不错,离家又不远;而此时我心仪的一家 外地大企业也通知我去面试,且许诺半年后出国学习。听到消息的 父亲脸上掠过一丝失望。望着年迈的父亲,我决定第二天让父亲陪 我去那个机关单位接洽,我不能再让希望了一辈子的父亲失望了。 谁知第二天父亲却说我应该去那家大企业,并且已经谢绝了那个亲 戚。这就是我的父亲,一切替我着想的父亲。 -31- 1 2 3 4 前几天看到秦惑写的一句话:父亲是我的致命武器。一种刻骨铭 心的认同感油然而生。我的父亲于我,何尝不是这样!其实我和父 亲,都应该成为彼此的致命武器。这一点父亲做到了,他在我成长 的岁月里拼尽全力地托举我。我任性,他包容我;我逆反,他不嫌弃 我;我爬坡,他伸出有力的臂膀;我不理解他,他却努力理解我。而我 呢?想到自己,我就懊悔不已。我恨我少不更事,做了时间的刽子手, 助纣为虐,亲手谋杀了父亲的青春,缩短了他的壮年;我恨我书读得 太多,预想的前程太远,却把他撇在农村里受罪;我恨我选择了在异 地工作生活,在他需要我时却心甘情愿地接受儿子不在身边尽孝的 命运。我愿意为他祈祷,只希望他多活几年,让我有时间攒钱买房, 把他接到我的身边,直到他寿终正寝;我愿意亲口告诉他,如果有来 世,我还要做他的儿子,永远不离不弃;我甚至愿意他找个理由狠狠 地揍我一顿,以弥补我身为人子给他造成的痛楚。 (选自“当代优秀散文网”,有删改) -32- 1 2 3 4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篇写人叙事散文,重点写了在“我”成长过程中有关父亲的 几件事,有详有略,有叙有议,文辞质朴,感情真挚。 B.文中提到朱自清的《背影》,而作者却说自己“脑海里竟然没有 什么对他背影的记忆”,是因为作者认为父亲的爱不轻易溢于言表。 C.文中回忆的有关父亲的几件事,表达的思想内容一致,都是对父亲 舐犊情深的赞美,因此,顺序上应该可以随意调换。 D.从全文内容上看,本文的“背影”和课文《背影》中朱自清父亲的 背影有着不同的含义。 E.文章的结尾段很精彩,作者使用三组排比,把对父亲的赞美之情和 自己的愧疚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B项,原因表述不准确。C项,“顺序上应该可以随意调换”错,文中回忆的有 关父亲的几件事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答案解析 关闭 BC -33- 1 2 3 4 2.(考点题)结合全文,说说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参考答案:①爱自己的孩子。为子女的成长不辞辛苦,不顾及脸面, 费尽心血。②对子女充满希望。在儿子青春期叛逆时讲究教育方 法,不粗暴,无怨言,不放弃,循循善诱。③一切替子女着想。虽希望 儿子能留在身边,但为了他有更好的前途,默默接受儿子不在身边 尽孝的命运。 解析:理清文中回忆的有关父亲的几件事,从中理解概括父亲的舐 犊深情。 -34- 1 2 3 4 3.作者在父亲送自己去大学报到过程中,发现了父亲种种“异常的 表现”,从该段中任选两处父亲的异常表现,并分析父亲此时的心理。 参考答案:表现:①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他并不像母亲那样喜不 自禁。②执意送“我”到学校报到。③走在前面的父亲似乎很不踏 实,后来突然转身回学校。④那一晚父亲似乎毫无睡意,不断找话 题和“我”说话。 ①②表现的心理:父亲已渐渐步入老年阶段,产生了对儿子强烈 的依恋之情,知道儿子从此很可能就远离自己,有些难舍。③④表 现的心理:舍不得和儿子就此分别,想和他多待一些时间,多进行一 些交流。 解析:找到相应的语段,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分析父亲的心理。 -35- 1 2 3 4 4.文章末段说“其实我和父亲,都应该成为彼此的致命武器”,结合全 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文中所说的“致命武器”,指的是一种自己可以依赖的强有 力的力量,它在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我和父亲,都 应该成为彼此的致命武器”,是说父子间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互相支 持,帮助对方。作者这样说,主要是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因为这一点父亲做到了,而自己做得很差,应该忏悔。 解析:结合全文,抓住重点词语“致命武器”,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