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3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综合检测卷(一)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读以下两幅景观图,回答 1~2 题。 1.河道形成“井”字形,有河有街必有桥,因桥成市,因桥成街,桥桥相望,桥桥相连…… 桥下流水潺潺,两岸院墙斑驳,一叶轻舟,徜徉在小河之上;听一曲吴歌小调,与身着蓝印 花布的船娘聊聊家常,江南古镇的独特韵味悄悄流淌……结合材料和左图,该景观位于下列 哪个地区( ) A.黄淮海平原 B.三江平原 C.成都平原 D.长江三角洲 2.右图为“我国某地的景观图”。该图所在省级行政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下列关于该河 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网密集,支流少 B.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流量季节变化大 C.其水文特征与尼罗河相似 D.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答案 1.D 2.D 解析 第 1 题,左图显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说明该区域降水丰富,地势低平,结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合图示反映南方沿河设城的景观,故判断为长三角。第 2 题,右图反映新疆的坎儿井,我国 最大的内流河指塔里木河,由于位于干旱地区,故降水少,河流补给主要来自冰川融水,河 流流量受气温影响,故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 下面三幅图中,图甲为南疆公路旁的草方格沙障,图乙为行走在沙丘上的驼队,图丙为兰州 郊区种植白兰瓜的砂田(含砂砾层)。读图文信息,回答 3~4 题。 3.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 A.三地年降水量均小于 200mm B.三地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图乙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D.图乙中盛行风向为北风 4.下列关于图示景观,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从而保护公路不被风沙侵袭 B.图乙中的驼队沿等高线行走,虽线路较长,但省力且视野开阔,安全性好 C.图丙中的砂砾层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水的渗透能力和增大昼夜温差 D.三地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答案 3.B 4.B 解析 第 3 题,这三地都处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三地年降水量从图中 不好判断,但兰州郊区的年降水量应大于 200 mm,图乙主要表现为风力的沉积作用,从图乙 新月形沙丘的形态可以判断,当地盛行偏西风。第 4 题,图乙中的驼队是沿沙丘的脊线行走, 并非沿等高线行走。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解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 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 5~6 题。 5.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区位指数由东部向西部递减 B.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C.乙地区区位指数小于 10 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较恶劣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6.甲地区区位指数大于 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能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5.A 6.B 解析 第 5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京、津、沪、粤及台、港、澳的区位指数大于 40,中东部 大多数省区的区位指数为 20~40,西部省区的区位指数一般小于 20。第 6 题,广东省位于我 国南方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水平较高,区位指数大于 40。珠江三角 洲工业区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并不属于老工业基地。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据此回答 7~8 题。 7.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 A.①② B.④② C.③① D.③④ 8.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答案 7.C 8.D 解析 第 7 题,该区域③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高,工业化水平最低;①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 高,城市化水平最高。第 8 题,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 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 9~10 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9.图中 A 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图中 B 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答案 9.C 10.D 解析 第 9 题,读图可知,A 地区是宁夏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由于地处干旱地 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加上长期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了土地盐碱化。第 10 题,B 处土 地退化、沙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表现为过牧、过垦。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读 图,完成 11~12 题。 1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12.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答案 11.B 12.C 解析 第 11 题,风沙灾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区,没有大面积湿地,有大面积湿地,也不会有风 沙灾害,①错。模拟的土壤、芦苇的湿地环境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②③对。湿 地没有塑造地貌的功能,④错。所以 B 对。A、C、D 错。第 12 题,如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 统实验,没有了植物的阻挡,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出水口水流速度会加快,流出水量增加, 含沙量增加,A、B 错。C 对。出水量大,泥沙流出多,有机质也会流失,含量减少,D 错。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村庄引水渠示意图”。读图,回答 13~14 题。 13.河水可自流入村的线路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该村庄常年引用河水发展农业生产,将导致河流下游( ) A.水土流失加剧 B.水量急剧减少 C.水体净化能力下降 D.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 13.D 14.C 解析 第 13 题,由等高线弯曲的方向可以判断,该村东南高西北低,河流由东南向西北流, 所以河水可自流入村的线路是④。第 14 题,水土流失主要是陡坡地形、植被破坏、降水强度 大引发的,引用河水不会引起水土流失加剧,A 错;该村庄常年引用河水发展农业生产,将 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但不是急剧,B 错;下游水量减少,河水净化能力下降,C 正确;水位 的季节变化是由于雨水季节变化导致的,不是引用河水产生的,D 错。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下面两图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 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 15~16 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15.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增加 B.土地荒漠化加剧 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多发 16.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错误的是( ) 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 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C.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 D.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答案 15.B 16.D 解析 第 15 题,Ⅰ区域位于Ⅱ地的上游,上游旱地增加必然要增加对河流水的使用量,从而 导致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对干旱区来说,水量的减少会加重土地荒漠化。第 16 题,上游大 力发展灌溉农业,会使下游水量减少,从而加重下游的土地荒漠化,使下游生态环境和人居 环境受到较大影响,不利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读“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 17~18 题。 17.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 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 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18.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答案 17.B 18.D 解析 第 17 题,甲地位于东北地区,热量不足;丙地位于江淮地区,河网密布,土地集中性 不好;甲、乙两地光、水条件不同。第 18 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长 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蔬菜和花卉等种植 面积上升),其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不断下降。 读“北京市住宅开发适宜性评价图”,完成 19~20 题。 19.编制评价图时考虑的因素有( ) ①地形 ②科技水平 ③矿产地 ④交通条件 ⑤人口密度 ⑥公共服务设施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④⑥ 20.对北京市住宅开发适宜性分析主要应用( ) 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答案 19.C 20.B 解析 第 19 题,住宅区的开发与科技、矿产地关系不大。第 20 题,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分析 处理的功能。 二、综合题(共 5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3 分) 材料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直到十五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8 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 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 6 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 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 63 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 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储量丰富。 材料二 “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 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材料三 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 (1)据图说明两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不同。 (2)新疆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3)喀什地区发展“红色产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什么? (4)简述深圳和喀什两特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答案 (1)新疆地区城市多分布在绿洲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地 区。 (2)土地荒漠化。 资源、能源缺乏。 (3)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4)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丰富;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等。喀 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南亚和西亚的枢纽位置等。 解析 第(1)题,新疆气候干旱,水分是影响其城市分布的最大因素;沿河设市是我国南方地 区城市分布的普遍规律。第(2)题,新疆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是其最主要的环境问题;资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9 能源缺乏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第(3)题,新疆地处内陆,晴天多,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第(4)题,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就能够分析出深圳和喀什两 特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 1/3,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 北方土石山区,截至 2007 年底,全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 7.8 万平方千米,其中综 合治理面积 4.5 万平方千米,实施封育保护 3.3 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系统示意图。 (1)分析黄土高原为什么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试分析其原因。 (3)比较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在地理背景上的异同。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黄土高原 南方低山丘陵 答案 (1)自然因素:土质疏松,易被侵蚀;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工程建设破坏植被。 (2)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量较高,单位面积土地水土 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比较大。 ②一旦表层较薄的土层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几乎不可能。 ③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3)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0 黄土高原 土壤抗侵蚀能力差,降水集中,多 暴雨,人地关系紧张,开发历史悠 久,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开矿后未 及时复垦 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难, 常规能源丰富 南方低山丘陵 生物资源丰富,植被生长快, 常规能源短缺 解析 第(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可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第(2)题,可从单位 面积生产能力、破坏后的恢复以及对下游地区的危害程度具体分析。第(3)题,黄土高原和南 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有共性也有差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 分)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的河流,在我国的河段叫澜沧江,下游叫湄公河。我国境内的 澜沧江流域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 (1)简述图示区域水能丰富的原因。若在该河上修建大型水库,其综合效益有哪些? (2)制约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简要分析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方向。 (4)澜沧江流域在综合开发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1)原因:流域内降水丰沛,河流众多,流量大;地形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效益:改善航运条件;提高发电能力;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2)交通不便、资金缺乏、人口文化素质低。 (3)对澜沧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发展航运,实现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国家间的水陆 联运;开展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转口贸易;促进西双版纳热带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4)防治水土流失,避免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环境与 经济协调发展,注意国家间的协调与协作。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抓住以下几点: (1)澜沧江流经我国西南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加上流域内落差大, 水能资源丰富;大型水库的修建,可对径流进行调节,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方面产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1 生综合效益。 (2)结合该河流域自然与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其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3)开发方向主要从水能、航运、边贸、旅游等方面分析。 (4)该流域上、中游山高谷深,如开发不当会导致水土流失;该区生态脆弱,生态平衡易被破 坏。 2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一 解放前,中国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 “西大荒”变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 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 (1)从地形类型看,“南大荒”属于____________,“北大荒”属于________________。从农 业 发 展 限 制 性 条 件 看 , “ 北 大 荒 ” 主 要 是 ________________ , “ 西 大 荒 ” 主 要 是 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答案 (1)低山丘陵 平原 热量条件不足 水源条件不足 (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 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3)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 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解析 第(1)(2)题,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三大荒”农业生产的地形与气候条 件。“南大荒”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地形起伏较大。“西大荒”地处西北内陆, 面积广阔,气候干旱,光照充足,但水源缺乏。“北大荒”地处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2 肥沃,但纬度高,热量不足。第(3)题,“北大荒”粮食生产属商品谷物农业类型,结合自然、 社会经济等优势条件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