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二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中图版选修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二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中图版选修5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阶段验收评估(二)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读下图,回答 1~2 题。 1.上海地区出现图中的天气系统时( ) A.该系统给上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B.上海阴雨连绵 C.伏旱天气 D.连续性降水天气 2.该天气系统的位置和强弱异常时( ) A.该天气系统位置偏南时,我国北方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B.该天气系统位置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易发生干旱灾害 C.当该天气系统北跃时间提前,我国南方会发生洪涝灾害 D.当该天气系统姗姗来迟时,雨带就会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 解析:1.C 2.D 第 1 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上海受到高气压的控制,天气晴朗,出 现伏旱天气。第 2 题,当该天气系统提前进入北方时,北方就会发生洪涝、南方就会发生干 旱;反之,北方就会发生干旱,南方就会发生洪涝。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四个聚落的航空照片,框线内为居民密集区。读图,回答 3~4 题。 3.图中不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洪灾的聚落是( ) A.甲 B.乙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C.丙 D.丁 4.应对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在较陡山体凹坡处建临时躲避棚 B.逃生时向沟岸两侧山坡跑 C.顺沟谷方向上游或下游逃生 D.加强泥石流沟谷下游的检测工作 解析:3.C 4.B 图中甲、乙、丁聚落位于山谷出口处,且山地坡度陡峻,易发生洪灾 和泥石流。丙聚落位于山上较平缓处,河谷位于聚落下方,排水较好,洪灾和泥石流危害较 小。泥石流发生时逃生路线应向沟岸两侧山坡高处跑。 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读 图,完成 5~7 题。 5.图中最低温的成因主要是( ) A.该处为封闭的盆地地形 B.地势高 C.夏季风不能影响 D.太阳辐射少 6.同时受暴雨、洪涝、风沙、春旱影响的地区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7.华北平原暴雨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降水多 B.降水集中、洼地积水 C.人口稠密 D.经济发达 解析:5.B 6.C 7.B 第 5 题,读图可知,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其 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第 6 题,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蒸发 旺盛,易发生春旱,加上大风天气多,易形成风沙天气。第 7 题,夏季暴雨集中,加上地势 低平,洼地较多,易出现洪涝灾害。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 8~9 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8.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寒潮、台风、沙尘暴 C.干热风、暴雪、沙尘暴 D.干热风、寒潮、冻害 9.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准噶尔盆地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解析:8.A 9.C 该地区冬季风强盛,距冬季风源地近,易发生寒潮天气;降水总量少, 变率大,春季灌溉用水多,易发生春旱;接近沙源地,多沙尘暴天气;加上该地人口、城市 密集,植被覆盖率低,可判定该地为华北地区。 我国曾在不少地区建有虫神庙。它是一种可以反映当时自然环境的文化景观,下图是中 国虫神庙分布图。读图完成 10~11 题。 10.我国蝗虫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 A.南方湿润地区 B.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C.东北湿润、半湿润区 D.青藏干旱、半干旱区 11.根据以上结论,该区蝗灾集中的原因是( ) ①降水多,有利于蝗虫繁殖 ②降水少,地表干旱,可使土壤中虫卵存活率提高 ③植 被覆盖率高,为蝗虫提供充足的食物 ④生态环境脆弱,蝗虫缺乏天敌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10.B 11.B 第 10 题,通过读图并与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进行对照即可 得出结论。第 11 题,蝗虫繁殖需要干旱环境;生态脆弱区的蝗虫天敌虽少,但蝗虫的食物 也相对较少,不利于蝗虫大规模聚集。 (浙江高考)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 (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 4,如图甲。读图甲、 图乙,完成 12~13 题。 12.图乙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 A.a B.b C.c D.d 13.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 解析:12.A 13.D 本题组借助数字化信息考查泥石流发生条件。第 12 题,结合题干 信息材料,分析表 2 数字可知河道位置如图 a 所示,由表 3 的地势起伏可判断河流的流向。 第 13 题,判断泥石流易发生地区,可由泥石流发生的三个条件及表格说明判断。把每个区 域的三个数字相加。其水越大表明该处越易发生泥石流,对比各区域可以得出戊和辛区域易 发生泥石流。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 也十分艰巨。读图,回答 14~15 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14.图中 a、b、c、d 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a B.b C.c D.d 15.与东南部相比,西北部牧业灾害风险更大、灾情更重,是因为西北部地区( ) ①草原面积广阔,经济落后 ②经营粗放,靠天养畜 ③自然灾害种类多样 ④农业受灾体脆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14.B 15.A 第 14 题,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被覆盖 较差、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原因,水土流失最严重。第 15 题,西北部牧业主要受雪灾、旱 灾等的影响,灾情主要表现为牧畜掉膘或死亡。我国西北部草原面积广阔,主要靠天养畜, 与东南部的舍饲、半舍饲和高密度养畜相比,灾害风险更大,灾情更重。 二、综合题(共 70 分) 16.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5 分) (1)说出我国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并分析其气候成因。(6 分)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指出人类活 动的表现,并提出减轻其危害的措施。(9 分) 解析:泥石流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 文气象、暴雨等;人为因素如乱砍滥伐森林和不当的开挖、堆积等。其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 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其预防措施需针对其成因而采取。 答案:(1)西南地区。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2)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植树造林;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 被,保持生态平衡;可建设一些护坡工程。 1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 85 种为气象灾 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 50%左右。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1)图中 A、B、C 是我国三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8 分) (2)我国①②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简要分析造成两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7 分) 解析:第(1)题,A 为华北平原,多春旱;B 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C 为华南一带, 易形成冬旱。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及农业生产特点分析成因。第(2)题,结合两地的地形地 质条件,分析地表水缺乏的原因。 答案:(1)A 地主要为春旱。原因: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升温较快造成蒸发量大, 形成春旱。B 地主要为伏旱( 7 、 8 月份)。原因:该地在 7、 8 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C 地主要为冬旱。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降水 少,且此地区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形成冬旱。 (2)①地石灰岩广泛分布,形成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透比较严重。②为 海南岛,中部为山地,中央高四周低,河流径流快,而且河流比较短,使当地地表水缺乏。 18.下图示意中国 1951~1981 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 题。(10 分) (1)判断 1951~1981 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 1976 年寒潮频次 高的原因。(6 分) (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4 分)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温度距平高,寒潮频次低,温度距平低,寒潮频次高, 两者呈负相关。图中显示:1976 年温度距平很低,即地表温度很低,亚欧大陆形成强冷高 压,因此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第(2)题,春季是我国大多数地区农作物的播种或 返青季节,秋季则是晚秋作物生长或作物收获季节,一旦遇有寒潮,作物就会遭受冻害,因 此春季和秋季是寒潮对我国危害的主要季节。 答案:(1)关系: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原因:温度低的年份,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2)春季和秋季。原因:春季主要为播种或返青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 冻减产。 19.(全国乙卷)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 6 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 300 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 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10 分) 解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分析,要抓住“夏秋”“沟谷有厚 度达 300 多米的堆积物”“河谷狭窄”等关键信息。“夏秋”——气温高,冰川融水多,西 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形成泥石流的水源特别丰富;“沟谷有厚度达 300 多米的堆积 物”——泥石流物质来源丰富;“河谷狭窄”——流速快,泥石流能量集中;冰川末端伸入 森林带——落差大。 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 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 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20.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图中反映了近几十年我国旱情在不同区域、 不同季节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1)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6 分) (2)“四季无寒暑”是⑤区气候的写照,试分析其原因。(4 分) 解析:第(1)题,②区位于华北平原,春季夏季风还未影响本区,因此降水少;而春季 气温回升快,土壤蒸发旺盛,造成②区春旱严重。夏秋季节,③区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降水少,形成伏旱。第(2)题,由于该地地势较高,纬度较低, 冬季风影响弱,气温高;夏季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故气温年较差小。 答案: (1)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2)冬季风因地形的阻挡难以到达,气温比同纬度气温高;夏季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8 低,全年温差小。 2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导致海水异 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 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气旋风暴潮两大类。甲图和乙图都是 以某海湾为中心,并且两海湾都是风暴潮的易发区。 (1)简析①、②两海湾风暴潮的主要类型及风暴潮多发季节的不同。(4 分) (2)为了预防和减轻风暴潮造成的严重损失,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6 分) 解析: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 强度大、破坏力强。为预防和减轻风暴潮造成的损失,要加强防御。 答案:(1)①海湾风暴潮的类型为台风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②海湾风暴潮的类 型为温带风暴潮,多发生在春秋季节。 (2)建立海洋环境灾害监测网络,加强海洋灾害的预警和预报;加固海堤、营造沿海防 护林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