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课件(共17张PPT)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 学习成果展示 你会翻译吗? 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 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 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学习成果展示 你会翻译吗? ⒉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 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⒊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 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 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 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学习成果展示 你会翻译吗?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 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 会导致灭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 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研读课文:探究一 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开篇列举了哪些事例?他们有什么共 同的特点?其作用是什么?运用了论证方 法? 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 终有所作为。 作用: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困境出人 才的道理,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论点) 探究二: 人才的造就需要历经磨练,在孟子看 来,他们需要经历什么磨练,这些磨练 有什么好处? 思想上:苦其心志 行为上:行拂乱其所为 生活上: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受磨练的益处是: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探究三: 仅仅依靠客观环境的磨难,人才就 能造就吗?还要靠什么? 不能。还要靠人自己,在困境中不断 奋发。 探究四: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忘”,这一句说的是亡国的道理, 怎样理解? 从反面论述了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 探究四: 无敌国外患是好事,为什么也会导致 亡国?能举例说吗? 因为以为无“敌国外患”,就放松了警 惕,就会给人可乘之机。比如吴国打败 了越国后,吴王夫差放松了警惕,后来 被越国灭了。 学一学写法 本文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困境中造就的。但前 些日子网络上发了一篇帖子叫做《寒门再难 出贵子》,意思是说在当下我们这个社会里 面寒门的小孩他想要出人头地想要成功比我 们父辈的那一代更难了,这个帖子引起了特 别广泛的讨论,你们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中考链接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D2. 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A3. 面是对文章的理 ,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 如何造就人才;如何 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 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C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 译文: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译文: A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 B项“而”: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转折 C项“之”: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 D项“于”:介词,“给”; 介词,表比较, “比” 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