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3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讲含解析
专题 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 讲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与常识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与常识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 考点一: 准确断句 【真题导航】 1、【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 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 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 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 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 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 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 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 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 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 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 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 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 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 /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 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 /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 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 条件。接着通过找一些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最后反复诵读、推断。 即可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动词断句,这个 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谢弘微)幼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 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知人之名,见到他后认为他很特别,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沉 稳聪明早慧,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人材,有一个像这样的儿子,也就足够了”。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先断易,再断难。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 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 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 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答案】B 【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考文化知识,关键是懂文化知识。可采取课内知识回顾法来判断对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 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 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 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 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B 项细节错误,原文是“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 约言服之”,不是“极有文才口才”,而是“言辞简约”。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准确全面 地把握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然后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 找出错论。本题设计人物与事件出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5 分)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5 分) 【答案】(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 礼。(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文翻译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最基本的方法就 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 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但特殊句 式一定要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 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 名。 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 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后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 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也就足够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产业 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 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 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 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 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他的妻子晋陵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 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 有账册记载。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 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 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 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举止必定遵 循礼度,事奉继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礼。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文学。谢弘微 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 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长时间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 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 当时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 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元嘉九年,东乡君薨,留下资财非常多, 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 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 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皇上为此十分痛 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2、【2017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 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 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 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 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 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 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 养母邪?”自后少进 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 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 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 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 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 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 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 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 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 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 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 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 D.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A 项,“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的意思是堂舅 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所以“奇”,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以……为奇、认为…… 不一般、惊奇。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主要考查平时课内识记常用的文言实词的意义 和用法,然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文言实词的意义主要靠上下语境进行推断。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良乃.入,具告沛公 D.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答案】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高中阶段主要有 18 个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它们需要考生平时在学习 中认真识记、辨析,并能灵活运用,在文言文阅读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在文 本的上下语境进行推断。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 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 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 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 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答案】B 【解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句意思为: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 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 为谢贞说法。然后寻找句子一些特定的名词、动词进行推断。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 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另外 要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 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 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 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 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答案】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要认真阅读题干要求,然后将题中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 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 的意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 钦重之,弗之罪也。(6 分)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4 分) 【答案】(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 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的九世孙。父亲谢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谢贞自幼聪敏,有卓绝的品性。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风眩病折磨,每次发病就一两天不能 吃饭。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饭,常常是这样,亲戚没有不对此感到惊奇的。 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和《孝经》,谢贞读完就能背诵。八岁时,谢贞曾经写作了《春 日闲居》一诗,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对亲戚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大器。” 十三岁时,谢贞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尤其擅长《左氏传》,工于草隶虫篆。十四岁时, 遭逢父亲去世,谢贞号哭跌倒在地上,昏倒而后又苏醒的情况有多次。当初,父亲谢蔺因母 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 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禅师于是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没有兄弟,就极须爱护自己,如果哀伤 过度损害身体,谁来赡养你的母亲呢?”从这以后谢贞才稍微吃一点稠粥。 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亲属散亡,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暠逃难逃难,贞母出家在宣明 寺。及高祖即位,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等到始兴王叔陵 担任扬州刺史时,征召谢贞做主簿。谢贞揣度叔陵将会有叛逆之心,于是就自动疏远他,每 当有宴会交游,总是以患病为借口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钦佩看重他,没有怪罪他。不 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作乱,叔陵府中的属官先后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没有获罪。 陈后主于是下诏让谢贞入宫担任中宫管记一职。府长史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 谢贞为他撰写辞让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后主曾经趁着宴席的机会问 周确:“你的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后主就赐给谢贞 一百石米。 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朝廷下诏让他回来任原职。谢贞多次上奏坚 决推辞,朝廷答复说:“查看了奏章,详情俱悉, 虽然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 守丧的礼节有理由改变,你可以立即回官府任职。”谢贞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到官 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 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看望谢贞,见到他瘦骨伶仃,两人泪流 不能自抑,哀怜着默默而出。吏部尚书姚察与谢贞友善,及贞病重,前去探望,询问以后事。 谢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这夜死了。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 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命题思路】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常考考点,一般为单独高师,试题有选择题的形式,也有主观题的形 式。选择题是选取文中语句进行断句,选出正确的答案,一般为 1 题,3 分,主观题形式是选 取文第 I 卷文言文阅读中语句或另外选取古籍中的经典文段让学生断句,一般为 6 分左右。 文言文断句在今后的高考中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将有许多省份步入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因 此,在复习中,文言文断句不可忽视。 【考点精析】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 字词句及古代历史代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 重要标志。最近几年全国多个省市高考考查了文言文断句,应引起考生足够重视。 【方法技巧】 1.熟悉高考,把握规律。 历年高考文言文断句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 的研究,可以了解高考常考文言文断句类题目的类型及命题规律,在备考中有效提高复习的 效率。 2.用好课本,做好能力迁移。 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课本文言文的复习却 很重要,课本文言文是文言知识的载体,高考命题取材于课外,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 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因此课本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 才能“得益于课外”。 3.增强自信,用读现代文的方法读文言文,培养语感,正确断句。 要把文言文当做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而不是一堆古汉语的材料,这样有 助于培养阅读的语感,提高断句正确率。 4.掌握文言文断句技巧: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 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 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清、敬 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 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 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 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 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 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 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能力迁移】 1、(17 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符彦卿字冠侯,陈州宛丘人。父存审,后唐宣武军节度.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兼中书令。 彦卿年十三,能骑射。事庄宗于太原,以谨愿称,出入卧内,及长,以为亲从指挥使。入汴, 迁散员指挥使。郭从谦之乱,庄宗左右皆引去,惟彦卿力战,射杀十数人,俄矢集乘舆,遂 恸哭而去。 晋天福初,授同州节度。兄彦饶亦镇滑台。俄而彦饶叛,彦卿上表待罪,乞归田里,晋 祖释不问。改左羽林统军,俄兼领右羽林,改镇部延。 少帝幼与彦卿狎,即位,召还,出镇河阳三城。辽人南侵,诏彦卿率所部拒战澶渊。契 丹骑兵数万围高行周于铁丘,诸将莫敢当其锋,彦卿独引数百骑击之,辽人遁去,行周得免。 开运二年,与杜重威、李守贞经略北鄙。契丹主率众十余万围晋师于阳城,军中乏水, 凿井辄坏,争绞泥吮之,人马多渴死。时晋师居下风,将战,弓弩莫施。彦卿谓张彦泽、皇 甫遇曰:“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彦泽等然之。遂潜兵尾其后顺风击之契 丹大败其主乘橐驼以遁获其器甲旗仗数万以归少帝嘉之改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 为左右所间,会再出师河朔,彦卿不预,易其行伍,配以赢师数千,戍荆州口。及杜重 威以大军降于滹水,急诏彦卿与高行周领禁兵屯澶渊。会彦泽引辽兵入汴,彦卿与行周遂归 辽。辽主以阳城之败诘彦卿,彦卿对曰:“臣事晋王,不敢爱死,今日之事,死生唯命。” 辽主笑而释之。 会徐、宋寇盗蜂起,辽主即遣彦卿归镇。行次甬桥,贼魁李仁恕拥众数万攻徐州。彦卿 领数十骑遽至城下,仁恕遣其徒执彦卿马,请随入城。俄顷,彦卿子昭序自城中遣军校陈守 习缒而出,大呼贼中日:“相公当为国讨贼,何故自入虎口,乃助贼攻城?我虽父子,今为 仇敌,当死战,城不可入。”贼惶愧罗拜彦卿前,乞免罪,彦卿为设誓,乃解去。 太祖即位,加守太师。建隆四年春,来朝,赐袭衣、玉带。宴射于金凤园,太祖七发皆 中的,彦卿 贡名马称贺。 开宝二年六月,移凤翔节度,被病肩舆赴镇。八年六月,卒,年七十八。丧事官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潜兵尾其/后顺风击之/契丹大败/其主乘橐驼以遁/获其器甲旗仗数万/以归少 帝/嘉之/改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 B.遂潜兵尾其/后顺风击之契丹/大败/其主乘橐驼以遁/获其器甲/旗仗数万以归少 帝/嘉之/改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 C.遂潜兵尾其后/顺风击之契丹/大败其主/乘橐驼以遁/获其器甲旗仗数万以归/少 帝嘉之/改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 D.遂潜兵尾其后/顺页风击之/契丹大败/其主乘橐驼以遁/获其器甲旗仗数万以归/ 少帝嘉之/改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 【答案】D 【解析】“其后”补充“尾”,“契丹”“其主”“少帝”做后句的主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 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 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 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其后”补充“尾”,“契丹”“其主”“少 帝”做后句的主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羽林”,又称羽林卫,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并且历史悠久的皇帝禁军。不同的历史 时期,其隶属系统、机构统领、职能权力和地位都不一样。 B.“迁散员指挥使”、“加守太师”中的“迁”和“加”都是指古代官员职位的变动, 不同的是在文中前者表示降低官职,后者表示提升官职。 C.“玉带”,通常是指用玉装饰的皮革制的腰带。在古代,玉带既是身份等级的昭示物, 又是帝王重要奖赏物,同时也是边国异族世家的进奉物。 D.“肩舆”,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即轿子,东晋及南朝时即盛行。清代有所谓“八 抬大轿”,用八个人抬,这是官员中高等级别官员乘坐的。 【答案】B 【解析】“迁”又是表示“升职”,此题就是“升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彦卿十三岁便善骑射,侍奉庄宗谨慎诚实,受到庄宗器重,常出入内室,成年之后 被任命为亲从指挥使。 B.兄长叛变,符彦卿上表请求治罪,晋祖没有怪罪于他,还将符彦卿改任左羽林统军, 不久兼任右羽林统军。 C.符彦卿被离间,第二次出师河朔,主动改编军队,带领数千疲弱之卒,戍守荆州口, 随后又被急召,屯守澶渊。 D.李仁恕围攻徐州时派兵牵住符彦卿的马,想随之进城,彦卿之子符昭序大义凛然,誓 死护城,贼人惶恐求饶。 【答案】C 【解析】原文“彦卿不预,易其行伍,配以赢师数千”,“主动改编军队”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契丹骑兵数万围高行周于铁丘,诸将莫敢当其锋,彦卿独引数百骑击之,辽人遁去, 行周得免。 (2)彦卿对日:“臣事晋王,不敢爱死,今日之事,死生唯命。” 【答案】(1)数万契丹骑兵在铁丘包围了高行周,众将无人能抵挡住敌人的锐气,彦卿独自 率领几百骑兵迎击敌军,辽人逃离,高行周才得以免难。(“当”、“引”、“免”) (2)彦卿回答说:“我侍奉晋王,不敢吝惜生命,如今的情形,是生是死由你决定。”(第 一个“事”、“爱”、“唯命”) 参考译文: 符彦卿字冠侯,是陈州宛丘人。父亲叫存审,是后唐宣武军节度使、蕃汉马步军都总管 兼中书令。符彦卿十三岁时,就能骑马射箭。在太原事奉庄宗,以诚实着称,出入内宫,等 到成年,任用为亲从指挥使。进入汴,升任散员指挥使。郭从谦之乱,庄宗周围的人都逃散, 只有彦卿奋力作战,射死了十来个人,很快乱箭集射庄宗所乘的车子,才痛哭着离开。 晋天福初年,授同州节度使。兄长彦饶也授予节镇滑臺。不久彦饶反叛,彦卿上表待罪, 请求返回乡里,后晋高祖石敬瑭没有追问。改任左羽林统军,不久兼领右羽林,改节镇鄘延。 少帝石重贵年幼时与彦卿非常亲昵,即位后,召回朝廷,离开京都节镇河阳三城。辽人 南侵,诏令彦卿率所辖人马在澶渊抵抗。契丹骑兵数万在铁丘围困高行周,诸将没有人敢抵 挡他们的鋭气,彦卿独自带领数百骑兵去袭击他们,辽兵逃走,行周得免于难。又协助李守 贞讨伐平定青州杨光远,改节镇许州,封祁国公。 开运二年,与杜重威、李守贞谋划攻打契丹。契丹主率十余万人马在阳城包围晋军,军 中缺水,一凿井就会坍塌,争着绞泥水来吸吮,人马渴死很多。当时晋军处于逆风,即将作 战,弓箭无法施展。彦卿对张彦泽、圣甫遇説:“与其束手就擒,不如死战,倒也未必会死。” 彦泽等也认爲是这样。于是暗中派兵跟在他们后面,顺风攻打敌人,契丹大败,契丹主帅坐 骆驼逃走,缴获他们的兵器铠甲、旗帜仪仗数万返回。少帝嘉奖他,改任武宁军节度使、同 平章事。 被周围的人所离间,第二次出师河朔,彦卿没有参加,更换他的队伍,把数千老弱士兵 配备给他,守卫荆州口。杜重威率大军在滹水投降,急忙诏令彦卿与高行周率领禁军驻兵澶 渊。彦泽引导辽兵进入汴,彦卿与行周归附辽国。辽主用阳城的失败责问彦卿,彦卿回答説: “臣爲晋王做事,不能贪生怕死,今天的事,死生由你。”辽主笑着释放了他。 徐州、宋州强盗蜂起,辽主派遣彦卿返回节镇。途中暂驻甬桥,贼首李仁恕以数万人马 攻打徐州。彦卿带领几十人骑马突然到达城下,仁恕派遣他的人拉住彦卿的马,请求跟随他 入城。很快,彦卿之子昭序从城中派军校陈守习放绳子出城,向贼军中大声呼喊説:“相公 应当爲国家讨伐贼寇,爲什麽自入虎口,帮助贼兵攻城?我们虽然是父子,现在成了仇敌, 应当拼死作战,城不能进。”贼军惊恐惭愧围成一片,在彦卿面前下拜,请求免罪,彦卿与 他们立下誓言,解围离去。 宋太祖即位,加守太师。建隆四年春,前来朝见,赏赐全套衣服、玉带。在金凤园宴会 习射,太祖七发全部射中,彦卿进献名马祝贺。 开宝二年六月,调任凤翔节度使,因患病乘坐便轿前往。免去他的节度使之职。八年六 月,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丧事由官府供给费用。 2、(17 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 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 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 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 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 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 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 州地, 东入蓟、昌,西掠忻、代。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 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 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 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 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日:“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 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 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崇古广 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 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 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十五年,三封告成。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裹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 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B.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 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C.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 /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D.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 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答案】D 【解析】“靖江”做后句的地点定语,“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两个事件 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 尚书、侍郎之下。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 便宜行事的凭据。 C.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 臣子女的制度。 D.互市是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 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答案】C 【解析】“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入仕权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崇古通晓军事,保护一方平安。他任宁夏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组织抵 抗防守,收纳投降归附盗寇,屡次出兵直捣敌巢,使敌寇不敢残害宇夏。 B.王崇古善于用人,具有战略意识。他统辖陕西等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分别授权 给赵岢、雷龙等大将,这些大将各自独立作战,灵活机动。 C.王崇古巧抓时机,促使事况转变。当把汉那吉来降,他认识到这是处理蒙汉关系的契 机,厚待把汗,让其穿绯袍束金带,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D.王崇古重视贸易,稳定发展边境。他广招商贩,听任贸易,数千里边地不动兵兴武, 每年节省了很多费用,出现了数千里军民安居乐业的现象。 【答案】B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 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 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 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 题选项 B 事件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2)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答案】(1)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同的人, 全部进行安抚。 (2)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 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劳”“自拔”“存抚”“诣”“罗拜”“休息”的翻译。 参考译文 :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任安庆、汝宁二府知府。调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 港攻击倭寇,在靖江追上并歼灭了他们。跟随巡托曹邦辅在浒墅作战。不久,与俞大猷一起 追倭寇出海。他积功升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嘉靖四十三年,他改任右佥都御吏, 任宁夏巡抚。王崇古喜欢谈论军事,完全知晓各边关的险要关隘,亲身参加部队作战,修治 进攻和防御设施,接爱投降和归附的人,多次出兵直捣敌人的巢穴。敌寇屡屡残害其他的边 镇,唯独宁夏完好。隆庆初年,他被加封为右副都御史。吉囊的儿子吉能占据河套做了西部 边疆各部落的首领,向南骚扰河、湟番族,周围四镇都遭侵犯。这年冬天,王崇古升任兵部 右侍郎,统辖陵西、延、宁、甘肃地区的军务王崇古上奏请求给四填发放旗牌,使扼按大臣 能够按军法督察战事,他还根据地图画出防区,分别交给大将赵岢、雷龙等。他屡次立功, 吉能侵犯边关,雷龙等人从花马池、长城关出兵与他们作战,大败他们。吉囊的弟弟俺答收 留了叛贼赵全等人,占据古丰州地方,向东攻八蓟、昌地区,向西劫掠忻、代地区。隆庆四 年正月,诏令王崇古总督宜、大、山西地区的军务。王崇古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境,却放出 一向通敌的人深入敌营充当间谍。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 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回来的人接连不断。这年冬天,把汉那吉来投降。把 汉那吉是俺答第三个儿子铁背台吉的儿子。王崇古考虑可以趁此制服俺答,铲除赵全等人, 便将把汉等人留在大同,慰问安抚备至。俺答当时正在辅掠西部少数民族,听到事变急忙回 师,急切地索要把汉,派使者刺探。王崇古让把汉穿绯袍束金带接见使者。俺答很高兴,屏 退随从对他讲:“我不作乱,祸乱是赵全等人所为。希望天子分封我为王,永远为北方首领, 各部落谁敢生祸乱。即使我不幸死去,我的孙子应当世袭封爵,他接受了朝廷的厚恩,怎敢 辜负呢?”于是派遣使者,并请求互市通商。王崇古将这件事上报,皇帝全部答复可以。俺 答就绑缚了赵全等十多人献给朝廷,王崇古也派使者将把汉送回。王崇古广泛地招集商贩, 听任他们做生意。布匹丝绸、豆子米粮、皮革远从江、淮、湖广密集到了边塞附近。王崇古 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 境安宁。东起延、永地区,西到嘉峪关七填,故千里地区的军民安居乐业,不动兵兴武,每 年节右十分之七的费用。诏令晋升他为太子太保。万历十五年,三次封贡都成功了。又过了 两年,王崇古去世。封赠为太保,谥号襄毅。 3、(17 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 5 月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父椿,避乱往依济南张荣,因家焉。彧幼颖悟好学,荣 守济南,辟为掾,升左右司知事,寻迁郎中..,进参议官。 中统二年,彧与荣孙宏入朝,因言益都李璮反状已露,宜先其未发制之,未报。明年春, 璮果反。时诸郡不为兵备,璮即袭据济南。彧弃家从荣,招集散亡。迎诸王哈必赤进兵讨之。 秋七月,捕得生口,言城中粮尽势蹙,彧乃昏夜请见王曰:“闻王陛辞时,面受诏曰:‘发 兵诛璮耳,毋及无辜。'今旦夕城且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 矣。”王曰:“汝言城破,解阴阳..耶?”彧曰:“以人事知之,若待城破言于王,晚矣。” 王悟。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彧以功授大都 督府参议,改知滨州。 时行营军士多占民田为牧地,纵牛马坏民禾稼桑枣,彧言于中书,遣官分画疆畔,捕其 强猾不法者置之法。乃课民种桑,岁余,新桑遍野,人名为太守桑。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 请留,马为之不行。 至元五年,召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金虎符..,改信州路...总管。 后累迁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归济南,寻擢燕南河 北道提刑按察使。三十年二月,以疾卒,年七十六。子迪吉。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四》) (1)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B.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C.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D.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答案】D 【解析】“ 出降”作前句的谓语,“城中”作后句的主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 B.“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概念之一,此处指星相、占卜、相宅等方术。 C.“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 D.“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宋元时行政区划名。 【答案】A 【解析】“郎中”本是官职名,战国始有,唐末五代后民间也尊称医生为郎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姜彧幼年即聪明好学,因避乱随父亲移居济南,济南太守张荣对他非常欣赏,征召他 担任自己官署的属员。 B.姜彧政治观察力很敏锐,曾与张荣的孙子张宏一道向朝廷进言益都李璮有谋反的迹象, 后来李璮果然谋反。 C.哈必赤进兵讨伐李璮时,姜彧及时提醒他记住皇帝不要伤及无辜百姓的告诫,使济南 百姓避免了一场灾难。 D.担任滨州知府时,因为督促农民种植桑树,一年多以后新成活的桑树漫山遍野,姜彧 被当地人称为“太守桑”。 【答案】D 【解析】当地人是把新种植的桑树称为“太守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旦夕城且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矣。 (2)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 【答案】 (1)如今城池很快就将被攻破,大王应该早点告诉诸位将领分别把守好城门,不要让士兵放 任,如果不这样,城中(恐怕)就没有活人了。(“旦夕”“且”“谕”“噍类”,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2)等到(姜彧)升任东平府判官,老百姓挡住道路请求他继续留 任,马因此无法前行。(“及”“迁”“遮”“不行”,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 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旦 夕”“且”“谕”“噍类”“及”“迁”“遮”“不行”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 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 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姜彧,字文卿,是莱州莱阳人。父亲姜椿,因躲避战乱前往依靠济南张荣,于是在那里 安了家。姜或小时候就聪颖好学,张荣任济南守官,任命他为掾吏,升任左右司知事,不久 升迁为郎中,晋职参议官。 中统二年,姜彧与张荣的孙子张宏进入朝廷,就上书说益都的李璮谋反的迹象已经显露 出来,应当在他还没有发动的时候先制止他,奏书上呈后没有得到答复。第二年春天,李璮 果然造反。当时各郡没有做军事准备,李璮就袭击占领了济南。姜彧抛弃了家小跟随张荣, 招集流散逃亡的士兵。迎接诸王哈必赤进兵讨伐李璮。秋季七月,捕获到俘虏,俘虏说城中 的粮食已经用尽,形势紧张,于是姜彧在傍晚请求见王,说:“我听说大王在朝廷辞别皇帝 时,当面受到诏命说:‘出兵是为了诛杀李璮,不要牵连无辜之人。’如今城池很快就将被 攻破,大王应该早点告诉诸位将领分别把守好城门,不要让士兵放任,如果不这样,城中(恐 怕)就没有活人了。”大王说:“你说城就要攻破,难道你会阴阳占卜吗?”姜彧说:“我 是从人事上来推测这件事的,假若我等城破了再向你说这些话,那就晚了。”王明白了。第 二天叛军打开城门出来投降,王向诸军下令,有敢擅自进入城中的以军法论处,李璮被擒获 了,而城中仍然像原来一样秩序井然。姜彧因功授任大都督府参议,改知任滨州。 时行营军士中很多人夺占民田,改为牧地,放纵牛马弄坏百姓庄稼和桑田枣林,姜彧将 这种情况上报给中书省,然后派遣官员划分界限,逮捕了那些强悍狡猾不守法的人,将他们 依法处置了。于是就鼓励百姓种桑,一年多的时间,那里就新桑遍野,人们称之为太守桑。 等到(姜彧)升任东平府判官,老百姓挡住道路请求他继续留任,马因此无法前行。 至元五年,朝廷将他召回京师任命为治书侍御史,又出任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 予金虎符,改任信州路总管。后几经升迁为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又被任命为 行台御史中丞。 后来他因为年老多病回到济南,不久提升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至元三十年二月, 因病疾去世,享年七十六岁。他的儿子叫姜迪吉。 4、(17 届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池,字和中,自言晋安平献王孚后,征东大将军阳葬安邑澜洄曲,后魏析安邑置夏 县,遂为县人。池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时议者以蒲坂、窦津、大 阳路官运盐回远闻,乃开口道,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咸以为便。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 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举进士..,当试殿庭而报 母亡,友匿其书。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因语其友,而 友止以母疾告,遂号恸而归。后中第,授永宁主簿。历建德、郫县尉。蜀人妄言戍兵叛,蛮 将入寇,富人争瘗金银逃山谷间。令闾丘梦松假他事上府,主簿称疾不出,池摄县事。会上. 元.张灯,乃纵民游观,凡三夕,民心遂安。枢密使曹利用奏为群牧判官,辞不就,朝廷固授 之。利用尝委括大臣所负进马价,池曰:“令之不行,由上犯之。公所负尚多,不先输,何 以趣他人。”利用惊曰:“吏绐我已输矣。”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 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会诏百官转对,池言:“唐 制门下省...,诏书之出,有不便者得以封还。今门下虽有封驳之名,而诏书一切自中书以下, 非所以防过举也。”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劾池决事不当十余条,及稽留德音,降知虢州。初, 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出所卖过半;又越州通判载私 物盗税,乃从革之姻,遣人私请。或谓池可举劾以报仇,池曰:“吾不为也。”人称其长者。 徙知晋州,卒。子旦、光,从子..里。光自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 尽没/入河众乃服/ B.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 尽没入河/众乃服/ C.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 尽没入河/众乃服/ D.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 尽没/入河众乃服/ 【答案】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 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 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 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乡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B.上元,节日名。正月是农历的元月,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C.门下省,官署名。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后与尚书省、中书省合成“三 省”。 D.从子,侄儿。古时统指血缘隔得更远的子侄辈,后来人们将亲兄弟之子称为“从子”。 【答案】A 【解析】本题是一道古代文化常识识记类试题,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多积累。A.进士,古代 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乡试中选者始得参与。“贡试中选者 才能参加殿试考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池生性淡薄,孝心可嘉。他早年把数十万家资让给各位叔伯,长大后也不讲究吃 住,举进士时母亲去世,号恸而归。 B.司马池为官有方,处事得当。蜀人妄传谣言,导致富人逃到山谷,县令、主簿都借故 推脱,他主政县事,安抚民心。 C.司马池为人正直,直言敢谏。曹利用被贬官,只有他敢于直言;应对诏问,直陈部门 之间配合不当,有违古制。 D.司马池心胸坦荡,宽容大度。他被江钧、张从革以处事不当为由弹劾而遭降职,后来 他并未因此报复。 【答案】A 【解析】A.司马池生性淡薄,孝心可嘉。他早年把数十万家资让给各位叔伯,长大后也不讲 究吃住,举进士时母亲去世,号恸而归。时间的错位,原文是母亲先去世,他之后才考 取进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 (2)利用惊曰:“吏绐我已输矣。”亟命送官。 【答案】 (1)司马池心里十分不安,晚上也睡不着,说:“我的母亲向来多病,家里怎么会没有异常 之事呢?”(“心动”“素”“岂无……乎”各 1 分,大意 2 分;其中“心动”译为“内 心悸动、异动”亦可) (2)曹利用惊讶地说:“官员骗我说已给我送了。”于是赶紧下令将它送交朝廷。 (“给”“输”“亟”各 1 分,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司马池,字和中,自己说是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裔。因征东大将军司马阳葬于安邑澜 洄曲,后魏分为安邑置夏县人。司马池即为夏县人。司马池早年丧父,家资数十万,他全部 让给各位叔伯,而自己则奋力读书。当时有人报告皇上说蒲坂、窦津、大阳路官运盐来回路 程太远,朝廷于是开辟山含口道,从闻喜越山抵达垣曲,大家都认为山含口道开通后方便了。 唯司马池对人说“:以前的人为什么舍近求远走迂回之路,一定是走现在这条路有不方便的 地方。”众人听后大不以为然。不久,山洪暴发,盐车人马全部都被淹入河中,于是大家都 很佩服司马池。考进士,正当要举行殿试时,突然有信报司马池母亲死了。朋友为了不影响 他的考试,将报丧信藏起来没有告诉他。司马池心里十分不安,晚上也睡不着。说“:我的 母亲素来多病,家里怎么会没有异常之事呢?”于是就与自己的朋友谈,朋友只告诉他母亲 病了,司马池闻言号恸大哭着跑回去了。后来考中进士第,授永宁主簿。历任建德、郫县县 尉。蜀人妄传戍兵叛乱,蛮族将会入侵。于是富人争相将金银埋藏后逃到山谷间躲起来。县 令闾丘梦松亦假借有别的事情不去县府上班,主簿也有病不出门。留下司马池管理县中事务。 在元宵灯会,司马池让老百姓尽情游观,一连进行了三个晚上,于是民心安定下来。枢密使 曹利用上奏要司马池任群牧判官,司马池辞谢不就,但朝廷还是授给了他。曹利用曾经委托 他负责征大臣们所欠的进马费用。司马池说:“命令不实行,是因为上级违犯了它。你所欠 的马费还很多,不先送,怎么去催促他人呢?”曹利用惊讶地说“:官员骗我说已给我送了。” 于是赶紧下令将其送给朝廷。数日之中各位负责者都完成了任务。后来曹利用被贬官,他的 同党害怕治罪,因而反过来又讲他坏话的人很多,唯独司马池在朝廷赞扬他,并说曹利用是 冤枉的,朝廷最终没有问罪。正值皇帝下诏百官轮流应对。司马池说“:唐朝之制,凡皇帝 诏书制定以后如有不方便的地方,门下省即负责封还不下发。现在门下省虽仍有封驳之名, 但一有诏书出来中书省一律下达。这样就不能避免皇帝的失误了。”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弹 劾司马池处事不当有十余条,以及他不将皇帝的命令传达下去的过错。遂降知虢州。当初, 转运使已经上奏弹劾司马池时,正碰上有个官吏偷盗官府银器案,犯人被带上镣铐投进州监 狱,审讯时犯人自己陈述是为江钧掌管私人钱柜的。官府银器已经被他拿出卖掉的超过了半 数。后又发现有越州通判私载个人货物、偷税之事。因与张从革有姻亲关系,曾派人私下去 拜见他。有人说这下司马池可以弹劾江钧,向张从革报仇了。但司马池说:“我不做。”故 大家都称赞他有长者风度。后升任知晋州。死于此任。有子司马旦、司马光,另有养子司马 里。司马光自己另有传。 考点二: 文化常识 【真题导航】 1、【2017 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 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 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 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 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 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 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 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 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 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 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 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 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 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 /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 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答案】A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作为文言断句题,考生应依据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抓住句中断句的 标志。比如句首词“夫”“若夫”“然则”“然而”等,句末语气词“矣”“也”“焉”“邪” 等,表对话的词语“云”“曰”“谓”等,固定句式或短语“何以”“是以”“是故”“所以” 等,对称的句式、顶真的手法等,专有名词、一般名词及代词等。比如本题中就可以借 助表对话的词语“云”以及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进行选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知识的把握情况。B 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 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 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 然后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 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 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 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 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答案】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可以在第一遍阅读完文本后,再带着选项进行第二遍阅读, 此时便要依据时间、年号国号、地点、官职等找到对应的句子,比如本题中的“邓奉”“怀 令”“平原太守”等内容。最后把选项的内容与文中句子进行比对即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答案】 (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第(1)句中,“奉”,奉行;“枉”,违犯;“更”,再;“道”, 说说;“它”,其他;“欲”,要求;“复”,再。第(2)句中,省略主语“蝗虫”;“界”, 地域;“辄”,就;“岁屡”,连年;“歌”,歌颂。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如 下分析: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 做实词翻译),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 译。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当时十五 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前去寻仇。可是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 抗。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 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 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讲信义很 有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满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任命 他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而李氏终于投降。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 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赵憙一向和邓奉 交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皇上怀疑这件事。 等邓奉失败,皇上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找憙真是有道德的人。”后来拜任怀县县 令。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又奸又猾,成为百姓的祸患。赵憙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 人的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审讯李子春,他两个孙子自杀了。京城中替 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这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 什么。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 一命。”皇上说:“官吏守法,法律不可不遵。再说说别的要求吧。”赵王不再说话。这一 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 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称“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 附近的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部搬迁到颍川、陈留。于是推荐提拔有善 行的人,诛杀铲除坏人。后来青州受大面积蝗灾,蝗虫侵入平原境内就死,连年丰收,百姓 都歌颂他。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爵位为关内侯。当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 贡,皇上命令赵憙主管边疆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建初五年,赵憙病重,皇上亲自前去探 视。等他去世,皇上前去祭吊。这一年他八十四岁。谧号正侯。 2、【2017 年高考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 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 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 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 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 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 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 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 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 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 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 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 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 /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 /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 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答案】D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 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 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 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初”表时间,单独断开,“选者”作 后句的主语,在前面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答案】C 【解析】C 项“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他们职位一般,故选 C。 【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 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 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近侍”职位并不 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 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 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 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 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答案】A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 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 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 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 理。如此题选项 A“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事件错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答案】 (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 愧不能回答。 (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大肆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上奏皇帝要开掘了司 马光的坟墓。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申饬”“岂”“对”“为”“同肆”“罗织”“发”和句式“何以……为” 的翻译。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 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申饬” “岂”“对”“为”“同肆”“罗织”“发”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 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何以……为”的翻译。还要注意翻 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 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 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 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 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 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 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 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 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 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 神宗称赞他,第二年,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 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 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 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征召担任 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 一样。”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询问枢 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 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挖司马光的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 墓,不是高尚品德的人所做的事。”担任颍昌府知府,又调任到大名府,在大名府六年,多次 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命题思路】 2017 年新考纲中明确加入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要求,要求考生要加 强对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古诗文的积累,融汇历史知识,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脉络有 基本的了解。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不仅是考纲中的基本要求,也是每年文言文试题中的常 见内容,一般单独设题。 【考点精析】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 断地发展演变,这就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从高考命题特点来看,常考知识点大致可分为姓 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罚、古代音乐、古 籍注释体例知识八个方面。 【方法技巧】 一、常考知识点梳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 断地发展演变,这就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从高考命题特点来看,常考知识点大致可分为以 下八个方面。 1.姓名和称谓 (1)人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①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 天祥自序其诗”。 ②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③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2)谦称、敬称、贱称 如,谦称可以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 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 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 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敬称可以称字、号,官职等。 (3)名、字、号。 称字,如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 生,李白号青莲居士。 (4)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微号。 如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 征士,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5)年龄称谓。如,总角、始龀、束发等。 (6)作品命名。如以书斋命名,以官职命名等。 2.官职和科举 (1)官职:如郎中、太史令等;有关官职升降的词语,如擢、黜、除等。 (2)科举:如察举、征辟、孝廉、乡试、会试、会元等。 3.地理常识 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山川关隘名、城市村镇名等。 如: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 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 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 之间。”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 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 子翼相见。” 4.宗法和礼俗 包括宗法、礼俗、尊卑、忌讳、避讳等。如春节、元宵、太牢、少牢等。 5.服饰和器物 如,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 裳等。 6.历法和刑罚:如干支纪年等。 7.古代音乐 包括音乐知识和古代名曲,如,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 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8.古籍注释体例知识,如传、诂、疏。 二、复习策略 1.熟悉高考,把握规律。 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识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 考题)的研究,可以了解高考常考文化常识类试题命题特点以及高频考点,可以有效提高复 习的效率。 2.高度重视,化整为零。 文化常识记忆作为一种语言积累,需要循序渐进,长时间进行。有计划地每天背诵一部 分,天长日久,积沙成塔,记住的常识也便越来越多。那种以为单靠高考前一时半刻突击便 可即时奏效的想法是幼稚的,也是不足取的。 3.回归课本,适当拓展。 从多年高考命题来看,考查的文化常识还是以课文为主,由于高考的竞争性和选拔性, 命题也必然涉及到一些课外知识,而这些课外知识又往往是课内知识的迁移或延伸,考题还 没有出现过特别艰深、冷僻的偏题、怪题。 4.分门别类,准确记忆。 文化常识内容繁多,涉及的时空广,分门别类的去记忆,容易提高准确率。近年高考语 文涉及到的文化常识有:姓名称谓、官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器物、历法和刑 罚、古代音乐知识以及古籍注释体例知识等。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清晰准确的记忆,如果记 忆模糊或似是而非,答题时就无所适从。 5.了解干扰手段和错误设置点。 如混淆朝代,说错国别,将作品颠三倒四、张冠李戴、归错类别等等。高考选择题常见 的错误点有如下五个方面:①对时代的错误判断,②对作家作品的错误配对,③对文学体裁 的错误表述,④对作家主张的错误归类,⑤古代地理类常识错误,⑥古代官职类常识错误, ⑦古代朝代类常识错误,⑧古代年龄类常识错误。 6.掌握正确阅读方法,结合语境理解答题。 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文化常识 注重记忆,但因为是在语境中考查,考生在解答时就可以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得出答案,这 样可有有效减小试题的难度。 【能力迁移】 1、(17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谢让字仲和,颍昌人。让幼颖悟好学,及壮,推择为吏。擢南台御史。劾江浙省臣听诏 不恭及不法事,帝遣使杂问,既款服,诏令让与俱来,人皆危之,让恬然若无事者,台纲以 之益振。大德间,诏立陕西行御史台,以让为都事,凡御史封章及文移,其可否一决于让。 入为中书省右司都事,迁户部员外郎。时东胜、云、丰等州民饥,乞籴邻郡,宪司惧其贩鬻 为利,闭其籴,事闻于朝。让设法立禁,闭籴者有罪,三州之民赖以全活者甚众。至大元年, 转户部侍郎。时京仓主计吏以仓廪多罅漏惟久雨米坏请覆糠粃其上因揉诸米中以给内外工人 及宿卫者让察其奸以藁秸易之奸弊悉除仁宗即位,加让正议大夫。初,尚书省柄臣构杀留守 郑阿尔思兰,籍其家,中外冤之;尚书省罢,未有直其冤者。让明其事,以所籍赀产给还之。 有旨:六部事疑不决者,须让共议,而后上闻。刑部有案,让未署字,而误用印,吏惧,遂 私效让署。事觉,度无损于事,且怜吏以罪废,遂视之曰:“吾署也。”其宽厚多类此。让 上言:“古今有天下者,皆有律以辅治。堂堂圣朝,讵可无法以准之,使吏任其情、民罹其 毒乎!”帝嘉纳之。乃命中书省纂集典章,以让精律学,使为校正官,赐青鼠裘一袭、侍宴 服六袭。二年,朝廷以吏多滞事,责曹案不如程者。令下,让曰:“刑狱非钱谷、铨选之比, 宽以岁月,尚虑失实,岂可律以常法乎!”乃入白于宰相,曰:“尚书言是也。”由是刑曹 独得不责稽违。四年十月,卒于官,年六十有六。 (节选自《元史·谢让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京仓主计吏/以仓廪多罅漏/惟久雨米坏/请覆糠粃/其上因揉诸米中/以给内外工人 及宿卫者/让察其奸/以藁秸易之/奸弊悉除/ B.时京仓主计吏/以仓廪多罅漏/惟久雨米坏/请覆糠粃其上/因揉诸米中/以给内外工人 及宿卫者/让察其奸/以藁秸易之/奸弊悉除/ C.时京仓主计吏/以仓廪多罅漏/惟久雨米坏/请覆糠粃其上/因揉诸米中/以给内外工人/ 及宿卫者让察其奸/以藁秸易之/奸弊悉除/ D.时京仓主计吏/以仓廪多罅漏/惟久雨米坏/请覆糠粃/其上因揉诸米中/以给内外工人/ 及宿卫者让察其奸/以藁秸易之/奸弊悉除/ 【答案】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唐宋时,与郎中通称郎官,皆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直 至明清,各部仍设有郎中、员外郎、主事。 B.“律学”于此处是指中国古代研究、注释法律的学问。始于西汉,原为经学的一个分 支。因古代法律多称“律”而得名。 C.“铨选”是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吏部主管官员的任免、升降、调动。各级职官 均由吏部按照规定铨选举官。 D.“刑曹”是指分管刑事的官署或属官。“曹”有等辈、群类之义,后引申成分科治事 的官署和部门,比如兵曹、功曹等。 【答案】C 【解析】C 项错误,并非各级职官均由吏部铨选,如六部最高级职官就由皇帝任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让一身正气。担任南台御史时,皇帝让他与被他审理过的江浙省臣一同入朝,众人 为此担忧,他却能仪态安闲,如若无事。 B.谢让正直敢言。郑阿尔思兰遭遇冤屈被诛杀抄家,尚书省罢免了权臣,却无人敢为郑 伸冤,谢让明正其冤,把抄没的家产归还他家。 C.谢让深受皇帝信任。他的建议多为皇帝采纳,皇帝甚至下令六部凡有疑而不决的事情 都要让他参与商议,再上报朝廷。 D.谢让宽厚待人。下属官员私自模仿谢让笔迹签署的事情被发现后,他认为对事情没有 影响且担心该官员被免职,便说是自己签的字。 【答案】B 【解析】B 项错误,原文“尚书省罢”是尚书省被撤销之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让设法立禁,闭籴者有罪,三州之民赖以全活者甚众。 (2)堂堂圣朝,讵可无法以准之,使吏任其情、民罹其毒乎! 【答案】 (1)谢让为此设立了法禁,规定禁止从邻郡买粮食者有罪,这使三州的很多人民因此而得以 保全生命。 (2)堂堂圣朝,怎么能没有法律来作为治理的准则,使官吏任其性情,人民遭受他们的毒害! 点睛:文言文翻译关键字的判断尤为重要,主要抓住其中的重点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等方面考虑,还要注意与所学课文内容联系,做到知识迁移。 参考译文: 谢让字仲和,颍昌人。谢让自幼聪颖敏悟好学,及其成年,被推选为吏。谢让被选拔为 南台御史。弹劾江浙省臣听诏不恭以及违法之事,皇帝派遣使臣与他共同审理此案。所弹劾 之人服认其罪以后,又诏令谢让与省臣一同入朝,众人都为他感到担心,而谢让仪态安闲, 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御史台纪纲因此更加振兴。大德年间,诏令设立陕西行御史台,以谢让 为都事,凡御史奏章及公文,其可否全由谢让决定。又召入朝为中书省右司都事,升任户部 员外郎。当时东胜、云、丰等州的百姓饥荒,乞求在邻郡买入粮食。宪司担心这样会造成贩 卖牟利的结局,禁止买卖。将此事上报给朝廷后,谢让为此设立了法禁,规定禁止从邻郡买 粮食者有罪,这使三州的很多人民因此而得以保全生命。至大元年,改任户部侍郎。当时京 仓的主吏,因为仓廪多有漏洞,思虑久雨则米坏,请其上覆盖糠秕,因而把糠秕混杂入米中, 供给内外工匠及宿卫者。谢让察知其中有奸诈,以藁秸代替糠秕,奸弊全被革除。仁宗即位, 谢让进级为正议大夫。起先,尚书省权臣编造罪状诛杀留守郑阿尔思兰,抄没了其家资,朝 内外都认为是冤枉;尚书省被撤销之后,没有人出面平反他的冤屈;谢让明正其冤,把所抄 没的资产归还其家。有旨:凡是六部之中有疑而不决之事,必须与谢让共同商议,然后再上 报。刑部有一案件,谢让还未签署,就因疏忽先盖上了印,吏惊恐,于是私自模仿谢让笔迹 签署。此事被发觉以后,他考虑到对事情并没有损害,并且怜惜此吏会因此而被废黜,于是 察看说:这是我签署的。他为人宽厚大多类此。谢让上奏章说:古今统治天下者,皆有法律 辅助治理。堂堂圣朝,怎么能没有法律来作为治理的准则,使官吏任其性情,人民遭受他们 的毒害!皇帝赞赏地接受了他的意见。于是命中书省纂集典章,因为谢让精通法律之学,就 委派他任校正官,赏赐给他青鼠裘衣一套,侍宴服六套。皇庆二年,因为有许多官吏办事迟 误,朝廷责令各部清查不如期办完的案件。命令下达后,谢让说: “刑狱之事,不是钱谷、 考核选举之事可比,虽宽限时间,尚且担心其中会有失实之处岂能用一般的常法来要求呢! 于是他入见宰相告知此意,宰相说:“尚书所言是正确的。因此唯独刑部能够不责查迟误。” 四年(1317)十月,死在任上,终年六十六岁。 2、(17 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姜公辅,爱州日南人。第进士,补校书郎,以制策异等授右拾遗,为翰林学士....。岁满当 迁,上书以母老赖禄而养,求兼京兆户曹参军事。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 之。 朱滔助田悦也,以蜜裹书间道邀泚,太原马燧获之,泚不知也,召还京师。公辅谏曰: “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不从。俄而泾师乱,帝自苑门出,公 辅叩马谏曰:“泚尝帅泾原,得士心,向以滔叛夺之兵,居常怫郁不自聊,请驰骑捕取以从, 无为群凶得之。”帝仓卒不及听。既行,欲驻凤翔倚张镒。公辅曰:“镒虽信臣,然文吏也, 所领皆朱泚部曲,渔阳突骑,泚若立,泾军且有变,非万全策也。”帝遂之奉天。不数日, 凤翔果乱,杀镒。帝在奉天,有言泚反者,请为守备。卢杞曰:“泚忠正笃实,奈何言其叛, 伤大臣心!请百口保之。”帝知群臣多劝泚奉迎乘舆者...,乃诏诸道兵距城一舍..止。公辅曰: “王者不严羽卫,无以重威灵。今禁旅单寡而士马处外,为陛下危之。”帝曰:“善。”悉 内诸军。泚兵果至,如所言,乃擢公辅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 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帝怒,谓翰林学士陆贽曰:“唐安之葬,不欲事茔垅,令 累甓为浮图..,费甚寡约,不容宰相关预,苟欲指朕过尔!”贽曰:“公辅官谏议,职宰相, 献替固其分。本立辅臣,朝夕纳诲,微而弼之,乃其所也。”帝曰:“不然,朕以公辅才不 足以相,而又自求解,朕既许之,内知且罢,故卖直售名尔。”遂下迁太子左庶子,以母丧 解。复为右庶子。 (选自《新唐书》列传七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 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B.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 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C.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 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D.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 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需懂得语法“甚”一般只能做状语、补语, 不能作修饰“诏”的定语,故不可再“甚”前断开,排除 C.D 两项。另外,需要理解文 段的大意,平定的是叛贼,要归葬的是迁徒中去世的公主,所以“贼”与“主”之间应 断开,排除 B 项。答案为 A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学士:指古代最高学府的太学生,一般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 B.乘舆者:指皇帝。“乘舆”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或皇帝所用的器物。 C.一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就是“三十里”的意思。 D.浮图:初为佛与佛教徒的称呼,后又指佛教建筑,逐渐也指称一般的高塔。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 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 A 项,表述错误,“指古代最高学府的太学生”错, 它仅是一种古代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姜公辅很有才华。姜公辅在回答皇帝的策问时表现十分突出,每次向皇帝汇报事情都 详细透彻,很得皇帝的器重。 B.姜公辅很有主见。皇帝在奉天的时候,有传闻说朱泚反叛,卢杞等大臣认为传闻不实, 姜公辅不人云亦云,建议皇帝做好部署,防患未然。 C.姜公辅有先见之明。泾师叛乱,皇帝仓皇出逃,想到凤翔驻扎依靠张镒,姜公辅认为 这不是万全之策,之后凤翔果然叛乱,张镒被杀。 D.姜公辅敢于直谏。虽然姜公辅进谏,皇帝都不听从,但他之后遇事依然坚持提出谏言, 以致因公主丧葬之事触怒皇帝而被降职。 【答案】D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 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 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 (2)本立辅臣,朝夕纳诲,微而弼之,乃其所也。 【答案】 (1)陛下如果不能真诚地对待朱泚,就不 如诛杀了他,不要养虎给自己留下祸患。(“坦 怀”“诒”) (2)本来设立宰相一职,就是让他早晚进献善言,有小过错就辅助您,这是他的职责。 (“微”“所”)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 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 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 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 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 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 查仔细。 参考译文: 姜公辅,爱州日南人。进士及第,补授校书郎,凭借制策优等被授予右拾遗,担任翰林 学士。一年期满应当变动官职,姜公辅上书朝廷,以母亲年老需依靠自己的俸禄赡养为由, 请求兼任京兆户曹参军事。公辅有优异的才华,每次到朝廷面进皇帝,陈述奏章详细透彻, 德宗很器重他。 朱滔帮助田悦,用蜂蜜裹信经小路送去邀请朱泚,太原马燧截获了它,朱泚不知道这事, 被征召回京城。公辅进谏说:“陛下如果不能真诚地对待朱泚,就不如诛杀他,养虎不要给 自己留下祸害。”皇帝没有听从他的进谏。不久泾师叛乱,皇帝从苑门出征,公辅拉着皇帝 的马进谏说:“朱泚曾统帅泾原,很得士兵的心,以前因为朱滔叛乱夺了他的兵权,他平时 心情忧郁,感觉无聊,请骑快马去将他抓来,让他跟随您,不要让那些叛乱的人得到他。” 皇帝仓促之间来不及听取这意见。出行后,想驻扎在凤翔,依靠张镒。姜公辅说:“张镒虽 是值得信赖的大臣,但他是一个文官,所统领的都是朱泚的部下,就像渔阳突骑一样,朱泚 如果被拥立,泾原军队将会叛变,不是万全的计策。”皇帝于是到了奉天。没几天,凤翔果 真发生叛乱,张镒被杀。皇帝在奉天,有人说朱泚反叛,姜公辅请求担任守备。卢杞说:“朱 泚忠诚正直老实,怎么说他会反叛.这太伤害大臣的心了!请允许我以全家一百条人命为他做 担保。”皇帝知道群臣大多劝朱泚迎接皇帝,就下令各道的军队在距离城三十里的地方驻扎 下来。姜公辅说:“王者不整饬卫队和仪仗,就没有办法增加显赫的声威。现在禁军人少势 力单薄,却让士兵军马驻扎在城外,这是陛下把自己放在危险的境地。”皇帝说:“好。” 把各道军队全部迎入。朱泚的军队果然到来,正如姜公辅所说,于是提拔姜公辅为谏议大夫、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皇帝迁徙到梁,唐安公主在半路上去世了。公主本性仁爱孝顺,许诺下嫁给韦宥,因为 迁徙没有嫁成。皇帝非常悲伤,下令厚葬她。姜公辅进谏说:“平定叛乱后,公主必定要回 去安葬,现在走在路上,应该节俭,来振奋军心。”皇帝大怒,对翰林学士陆贽说:“唐安 公主的安葬,不要筑坟墓,叫人堆砖修塔,费用很少,不让宰相参与,他不过只想指责我的 过错罢了!”陆贽说:“姜公辅担任谏议官,执行宰相职务,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本来就是 他的职责。本来设立宰相一职,就是让他早晚进献善言,有小过错就辅助您,这是他的职责。” 皇帝说:“不是这样,我认为姜公辅的才华不足以担任宰相,并且(对我决定的事)又自行 解除,朕既然许诺他了,他心里知道就算了(却还要说出来),这是故意表现正直来求得名 声罢了。”于是姜公辅被降为太子左庶子,因为母亲的丧事而解职。后又担任右庶子。 3、(17 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 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曰:“性不喜嚣杂, 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尝监西京税院事,留守晏殊、夏竦皆谓曰:“子有清识雅度,文 约而理尽,卿相才也。”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 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尧俞言:“主 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海诸女乎?” 皇城逻卒吴清诬奏富民杀人,鞠治无状,有司须清辨,内侍主者不遣。尧俞言:“陛下 惜清,恐不复闻外事矣。臣以为不若使付外,暴其是非而行赏罚焉,则事之上闻者皆实,乃 所以广视听也。纵而不问,则谗者肆行,民无所措手足,尚欲求治,得乎?”内侍李允恭、朱 晦屈法任其子,赵继宠越次管当天章阁,蔡世宁掌内藏,而以珠私示内人。尧俞以为嬖宠恩 幸过失,当防之于渐,悉劾之。 前宰相蔡确坐诗诽傍,贬新州,宰执、侍从以下,罢者七八人,御史府为之一空。尧俞 曰:“确之党,其尤者固宜逐,其余可以一切置之。”且言:“以陛下盛德,而乃于此不能 平?愿听之如蚊虻之过耳,无使有纤微之忤,以奸太和之气。事至,以无心应之,圣人所以 养至诚而御遐福也。”. 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论事君前,略无回隐,退与人言,不复有 矜异色。初,自谏官..补郡,众疑法令有未安者,必有所不从,尧俞一切遵之,曰:“君子素 其位而行,谏官有言责也,为郡知守法而已。”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 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马光尝谓河南邵雍曰:“清、直、勇三德,人所 难兼,吾于钦之畏焉。”雍曰:“钦之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而能温,是为难尔。” (选自《宋史》,有删改) (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 /卒不辩。 B.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 /卒不辩。 C.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 /卒不辩。 D.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 卒不辩。 【答案】C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 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 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 反复、辨句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也指表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所取的与本名有意义关系的另一个名字,以表示其 德行。 B.未冠:尚未加冠。古礼男子年二十而加冠,未满二十岁则称为“未冠”。 C.仁宗:中国古代王朝君主的尊号,此处指宋仁宗赵祯。 D.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 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C 项“仁宗”是庙号而非尊号,庙号是最高统治 者死后追加的封号,尊号为皇帝在位时期,由臣下给予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尧俞年少时很好学,许多人都十分赞赏他,认为他有卿相之才。 B.傅尧俞清正廉明,皇城士兵吴清诬告他人杀人,他审讯后发觉不实,就要求有关官员 请吴清过去解释。 C.傅尧俞正直敢言,对内侍李允恭、朱晦、赵继宠等的违法行为都进行弹劾。 D.傅尧俞为人忠厚,心无城府,在皇帝面前讨论政事时,没有一丝一毫的回避隐瞒。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 项,吴清诬告他人杀人之事不是傅尧俞审讯的, 官员要吴清去解释也不是傅尧俞要求的。 (4)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②纵而不问,则谗者肆行,民无所措手足,尚欲求治,得乎? 【答案】 (1)公主依仗宠爱轻视她的丈夫,陛下为了她把李玮逐走且让奴仆回来, 很是违背礼仪, 被四方的人笑话,以后凭什么教诲其他众女儿呢? (2)纵而不问,则谗者肆行,民无所措手足,尚欲求治,得乎? (皇上)如果放纵而不过 问这事,进谗言的人就会肆意横 行,百姓就不知如何是好,尚且还想求得治理好国家, 行 吗? 参考译文: 傅尧俞,字钦之,本是郓州须城人,后迁徙到孟州济源。十岁就能写文章,等到考中进 士,还不到二十岁。石介每次拜访他,傅尧俞都在家中读书,石介说:“你年纪轻轻就科举 得中,却不知游玩以相娱乐,为什么呢?” 傅尧俞说:“我生性不喜欢喧闹嘈杂,并没有其 它原因。”石介大为叹息,认为他是个奇才。 傅尧俞任新息县知县,经多次升迁担任太常博士。宋仁宗嘉祜末年,任监察御史。衮国 公主下嫁给李玮,被家臣梁怀吉、张承照离间,与丈夫不和。仁宗将二人贬到外地,不久, 又将这两人召回公主家中,却把驸马李玮调到卫州做知州。傅尧俞说:“公主仗着陛下的宠 爱轻视自己的丈夫,陛下却为了公主而放逐李玮,并把两个家臣调回来,这很不合礼仪,会 被天下人耻笑,以后您将拿什么来教导其它的女儿呢?” 当时国家缺乏用度,谈论财政的人争相向皇上献上使国家富强的办法。傅尧俞上奏说: “如今经费开支不足,确实不能忽视,但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陛下自己应当节俭,削减费 用,为天下人做出榜样,不耽误农时,不损害商人,这样国家自然会富裕。否则,只想着改 革弊政,即使施行了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聚敛天下财富为自己所用,那么天下就危险了。 英宗即位后,傅尧俞转任殿中侍御史,又升任为起居舍人。英宗同皇太后同时处理政事, 后来英宗生病,(政事由皇太后一人处理)英宗的病痊愈以后,傅尧俞上书太后,请她将权 力交还给英宗。过了许久,傅尧俞听说内侍任守忠向太后进谗言,傅尧俞上疏太后说:“宫 外议论纷纷,传言您和皇上之间有隔阂。我认为最能取信于人的事,莫过于将天下交给别人, 也莫过于向天下人显示您的公心。何况皇上凭借着英明睿智的天资,通晓古今,怎能将天下 授予他人呢?”如果您能够驱逐那些进谗言的小人,那么母慈子孝的美名就会一并传扬了。 于是皇太后还政英宗,并且驱逐了进谗言的任守忠。 神宗即位后,傅尧俞调任庐州知州。熙宁三年被召回京城,宰相王安石和他原先就十分 要好,这时正要推行新法,他对傅尧俞说:“朝廷上下议论纷纷,我等你还京已等了很久了, (若能得到你的支持,)我将授予你待制、谏院等(更高)职务。”傅尧俞对他说:“新法 世人认为不合适,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应当赶紧讨论这件事。我平生不喜欢欺瞒,所以敢 于以实相告。”王安石为此而怨恨他,只任命他在昭文馆任职,并暂时代理盐铁副使,不久 又让他出任河北转运使,又改任江宁知府。之后先后到许州、河阳、徐州任职,两年之中在 各地辗转改任了六次。 宋哲宗即位,提拔傅尧俞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四年,任命他为中侍 郎。元祐六年,傅尧俞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哲宗和太皇太后驾临哭悼,太皇太后对辅佐的 大臣说:“傅侍郎清廉正直的气节,始终如一,真是金玉君子啊。我刚想任其为宰相,他却 突然去世了。”朝廷追赠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谥号“献简”。 4、(17 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须陀,弘农阌乡人也。性刚烈,有勇略。弱冠..从史万岁讨西爨,以功授仪同,赐物三 百段。炀帝嗣位..,汉王谅作乱并州,从杨素击平之,加开府。大业中,为齐郡丞。会兴辽东 之役,百姓失业,又属岁饥,谷米踊贵,须陀将开仓赈给,官属咸曰:“须待诏敕,不可擅 与。”须陀曰:“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 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先开仓而后上状,帝知之而不责也。 明年,贼帅王薄聚结亡命数万人,寇掠郡境。官军击之,多不利。须陀发兵拒之,薄遂 引军南,转掠鲁郡。须陀蹑之,及于岱山..之下。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 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须陀追之,至临邑,复破之,斩五 千余级,获六畜万计。时天下承平日久,多不习兵,须陀独勇决善战。又长于抚驭,得士卒 心,论者号为名将。薄复北战,连豆子贼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众十余万攻章丘。须陀 遣舟师断其津济,亲率马步二万袭击,大破之,贼徒散走。既至津梁,复为舟师所拒,前后 狼狈,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露布..以闻。帝大悦,优诏褒扬,令使者图画其形容而奏之。 其年,贼裴长才、石子河等众二万,奄至城下,纵兵大掠。须陀未暇集兵,亲率五骑与战。 贼竞赴之,围百余重,身中数创,勇气弥厉。会城中兵至,贼稍却,须陀督军复战,长才败 走。 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转荥阳通守。时李密说让取洛口仓, 让惮须陀,不敢进。密劝之,让遂与密率兵逼荥阳,须陀拒之。让惧而退,须陀乘之,逐北 十余里。时李密先伏数千人于林木间,邀击须陀军,遂败绩。密与让合军围之,须陀溃围辄 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陀跃马入救之。来往数四,众皆败散,乃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 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其所部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三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 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B.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 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C.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 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D.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 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答案】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因称男子年龄二 十岁左右为“弱冠”。 B.嗣位指继承君位,嗣即继承,接续,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C.岱山即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古称西岳,为五岳之一,又名岱宗,岱岳,古代帝 王常到此祭祀天地。 D.露布指檄文、捷报类军旅文书,泛指布告、通告;也指官府间不加缄封的文书。 【答案】C 【解析】C 项,岱山即泰山,古称东岳,西岳是华山。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须陀战功累累,多次因功加官受赏。他跟从史万岁讨伐西爨,凭军功拜任仪同将军; 随杨素平定汉王作乱,加任开府;击败王薄后,皇帝不但下诏赞美表扬,还命令使 者画出须陀相貌来进奏。 B.张须陀能心系百姓,冒死帮助百姓。他担任齐郡丞时,正遇上战争,致使百姓失业, 再加上饥荒,粮食价格飞涨。他不顾下属反对,不等皇帝下令就先开仓放粮,赈济 灾民,然后上表。 C.张须陀勇决善战,能以少胜多。他两次均击败王薄并俘获大量战利品,其中第二次率 两万骑兵步兵大败王薄十几万大军;在和裴长才的战斗中更是亲率五名骑兵打败了 对方两万兵众。 D.张须陀作为一名将领,能为下属拼命,很得军心。在荥阳之战中,他中了李密埋伏, 自己已突围而出,看到士兵不能全部冲出包围,又多次跃马进入包围解救他们,下 马战死后,士兵为他悲痛不已。 【答案】C 【解析】C 项,原文“会城中兵至,贼稍却,须陀督军复战,长才败走。”在和裴长才的交战 中,张须陀是先率五名骑兵与之交战但被重重围攻,后有援兵赶到,他率领军队又出战 才使对方败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 (2)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 【答案】 (1)现在皇上在远方,派遣使者来往,一定会拖延时间。老百姓已十分危急了,如果等到诏 令到达,将要饿倒在沟渠里了。 (2)不久率兵抗击东郡叛贼翟让,前后三十多次交战,每次都打败赶跑了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