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说课稿 粤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说课稿 粤教版

1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二氧 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 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第五单元《燃料》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而其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知识点 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方法、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以及性质,在此之前,我们 学习了氢气、碳,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化石燃料,可见本 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首先) (1)、知识与技能(要求)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以及) 2)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方法、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以及)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第三部分)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具的准备(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 点制定如下) 1)教学重点: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方法、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4,(第四部分)学生情况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 具备了简单的化学思维,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整本教材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但是他们对于 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以及对于实验的观察描述,判断总结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本节课的学 习,要注重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二个方面) 二、教法分析、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引入法、实验探究法以及问题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于学法,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所以本节课我制定的学法是,小组合作讨论,提 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利用生活 素材和实验探究的现象及结论,用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学生合作学习, 完成实验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第三个方面) 三、教学过程(我将它分为六个环节,首先第一个环节)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识 课程的开始,我会先向同学们创设一个情景:最近天气比较热,长时间的干燥和高温让 大家焦躁不安,也对我们的农作物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人工降雨在这时就显得异常重要,接 着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人工降雨用的是什么物质?其实,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 呼吸着大自然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 O2,与此同时也在释放着 CO2 那么,在实验室我们又 是怎样制取 CO2 的呢?CO2 它又有哪些性质呢?通过该问题调动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 2 时也自然的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接着第二个环节) 2,实验探究,(讲解新课)探究新知识 化学是离不开实验的,在本节课,我将和学生一起按照书本 136 和 138 页的探究活动来 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 实验探究完成之后,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及结论,接着提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 然后结合实验现象及结论,进一步仔细深刻的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第三个环节) 3,联系生活,扩展新知识 在此时,我会将生活中,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实际例子,给学生提出来,与学生进行讨 论,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我将给大家解释“温室效应”“碳酸饮料”“灭火器的工作原理”等一系列与生活 密切联系的知识。(第四环节) 4,交流收获,优化新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让他们彼此交流,从而提高学生 的总结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针对上面问题,并予以及时的解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第五环节) 5,课堂练习,巩固新知识 课堂练习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 练习,建立起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特别选择了几 道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最后一环节) 6,课程总结以及作业布置 我会根据学生对上面问题的回答情况,再具体全面的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再一次 全面回忆本节课的知识。课后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所以我将给他们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 (第四个方面) 四、板书设计 对于一节完整的教学课程,板书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可以明确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 所以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我将通过板书表达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易懂、也便于学 生将来进行复习。(展示自己的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一、原理 1、原料:大理石、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CO2 +H2O 2、 CaCO3+2HCl=CaCl2+ CO2 +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CaCO3+H2SO4=CaSO4+H2O+CO2 二、装置 △ 固+固 1、发生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固+液 反应的条件) 向上排空气法 排空气法 2、收集装置(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3 三、实验步骤 1、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 装药 3、验 检验 通入石灰水,如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 CO2 4、收 验满后将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已收满 四、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 (原理、操作、经济、环保、安全) 2、确定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 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3、确定该气体的检验方法 五、教学反思 当然,完成教学后我还将进行教学反思:我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方向,我所 设计的探究活动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我自己的教学过程还存在哪些不足等, 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优化。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为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