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五)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上高二中 2020 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五)语文 本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以前的中国和宋以后的中国有一个不同,那就是从“贵族—士族”社会,变成了平民 社会。 在宋代以前,虽然中国人经常抱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是确实贵族有种。 高门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于被剥削的命运。除了起兵造反,或者疆场 立功,一个人很难突破玻璃天花板,从底层社会爬到上层社会。直至唐代,门阀观念的影响 仍然十分严重。而到了宋代,这一切变了。“贫富无定势”“富儿更替做”(宋代谚语)。下 层社会的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所谓“朝为田含郎,暮登 天子堂”,火箭式升入最高层,“骤得富贵”。 富家大族的传递因此变得极为困难,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富不过三代”“朝廷无世臣无 百年之家”。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界限。郑樵说:“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 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通志·氏族略》)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开始融合,开创了 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这一切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从中唐到五代一百多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天翻地覆, 那些从汉代传到唐代的相沿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终于被毁灭了。特别是 五代的极度混乱,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贫富 易位。无数个积累了几百年建起的藏书楼被一把火烧掉,相守了无数世代的大家族分崩离析, 原来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或死或逃或成为乞丐奴仆,士族阶层连同他们创造的士族文化在整体 上被毁灭了,社会成了一锅原子粥。 第二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科举制的成熟。虽然科举发明于隋,实行于唐,但科举在隋 唐两代都没能成为入仕的最主要途径。况且隋唐两代教育并不普及,只有上层社会才能获得 较好的教育环境,因此中举者也都是士族,因此,唐代基本还是一个半世袭的士族社会。 而到了宋代,科举制才真正成为入仕的最主要渠道。宋朝皇帝们的制度设计,是使全社 会通过文字而不是刀枪进行竞争。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其他功名利禄之途关闭,只留下 科举这一扇门。他们不仅废除了唐代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而且打破了唐代科举考试 的门第限制,让所有人都能走进考场。在宋代,只要不是残疾之人,皆可应举,甚至以屠牛 - 2 - 为业者,也能赴试。对于那些拿不起路费的穷人家孩子,国家还给他们应试补贴。 从上古到中古,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是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即使是最开明的唐代也 是如此。然而有唐到宋,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控制显著松弛,宋太祖于乾德三年颁布诏令废除 夜禁,里坊制也名存实亡。宋代城镇里面基本可以随处开设商铺,因此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 商业街,小商贩也可在各处叫卖,城市景观较以前大变。《清明上河图》就是里坊制消亡以后 城市面貌的反映。 这些现象都显示,从唐到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进步:由等级森严、阶层固化 的不自由的社会,向一个更自由、更平等因而也更合理的社会转变。 (选编自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平民的盛世:宋代》)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以前的老百姓想要进入上层社会,只能选择起兵造反或是疆场立功的道路。 B. 从中唐开始的战乱最终导致传承多代的世家分崩离析,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 C. 在宋代,社会上下阶层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主要体现在科举、婚姻等诸多方面。 D. 宋代的平民社会比“贵族—士族”社会更自由和平等,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宋代成为平民社会的两个原因:长期战乱和科举制成熟。 B. 文章将唐朱两代科举进行了比较,突出了宋代科举是入仕最主要的制度性渠道。 C. 文中引用宋代的谚语,是为了证明在宋代社会,门阀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D. 文中“原子粥”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士族和士族文化整体毁灭后的社会混乱局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富不过三代”是说富贵家族传家不超过三代,其财富都转移到了平民手中。 B. 里坊制有利于国家对城市的管制,体现了国家对城市平民生活的严格控制。 C. 宋代重视科举教育,不提倡武力,因此宋代的城市比唐代更自由、更繁荣。 D. 宋代以前包括唐朝都是属于世袭的贵族社会,宋以后才真正进入了平民社会。 【答案】1. A 2. A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 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 细致、准确。 - 3 - A 项,“只能选择起兵造反或是疆场立功的道路”绝对化。原文说,“除了起兵造反,或者疆 场立功,一个人很难突破玻璃天花板,从底层社会爬到上层社会”,原文说“很难”,并不 完全没有可能。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项,“文章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宋代成为平民社会的两个原因”以偏概全。除了这两个原因之 外,还有其他原因,“有唐到宋,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控制显著松弛”。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 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 项,“其财富都转移到了平民手中”推断错误,原文只是说“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界限”, 并未对富家的财富转移对象进行分析。 C 项,“宋代重视科举教育,不提倡武力,因此宋代的城市比唐代更自由、更繁荣”以偏概全。 原文说“这些现象都显示,从唐到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进步:由等级森严、阶层 固化的不自由的社会,向一个更自由、更平等因而也更合理的社会转变”,造成这种结果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D 项,“宋代以前包括唐朝都是属于世袭的贵族社会”错误。原文说,“唐代基本还是一个半 世袭的士族社会”,注意原文中的“半”字。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 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 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 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 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 4 - 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应用示范》(以下简称《应用示范》日前在天 津公布。 《应用示范》针对居家、社区和旅居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研究健康养老服务资源优化 配置新模式,整合覆盖保险、支付、教育、文娱、信息服务等第三方服务资源,研发包括健 康养老跨界服务集成、信用评估和养老数据分析等 3 个“健康养老十”平台,并在北京、天 津等地区,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式和旅居式养老为辅的健康养老跨界融合服务模式。 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健康养老+”平台将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老年人健康状态动态 演化规律,为老年人在生理健康监测、心理健康监测与干预、个性化生活照料、紧急状况检 测与紧急救助、位置服务、行为识别、意图识别、诈骗防范等诸多方面提供支持。 “健康养老+”平台以“养老智能卡”作为推广介质,连接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各方面,形 成特大城市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平台将同时与医保、社保等打通,为老年人提 供一体化服务。 (摘编自《未来 3 年京津老年人将“尝鲜”养老新模式》) 材料二: 中经国富养老问题专家表示,作为新兴业态,智慧养老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 面临诸多挑战。 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智慧养老概念模糊,市场对于用户的培养不足。一方面智慧养老 面的用户主体为“40 后”“50 后”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家庭并不具备网络环境,自身实操能 力不足;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上的智慧养老产品简单地将智慧养老与互联网养老画等号,产 品操作繁杂不接地气,这使得很多高科技养老产品难以推广。这些问题使得智慧养老的试点 存在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观众却不买单”的情况,除了少部分居家场景的产品及服务 外,如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驿站等模式,并不被老人买账。 中经国富养老问题专家表示,就目前而言,智慧养老更多的是一种发展趋势。老年人更 需要一种面向社区、面向家庭,能够提供综合性、专属定制化养老服务的机构。但从长远来 看,智慧养老潜力巨大,前景看好。未来“80 后”90 后”将会展现出与当前老年群体不一样 的特点,对于智慧养老产品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自主性。智慧养老将为养老发展带来难以 - 5 - 想象的未来,而我们相信这个未来并不遥远。 (摘编自《中经国富:智慧养老大势所趋,解决“智慧”痛点仍是挑战》) 材料三: 项目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平台发布高龄老人服务需求,志愿者从平台发现这些需求,然后 对接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一名志愿者为 70 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凡是服务时间 2 年以上的,其服务时长就会被储存在“时间银行”信息平台个人账户中,等他(她)自己到 70 岁之后,就可以从“时间银行”提取相应时长的养老服务。 日前,浙江苍南启动“时间银行”养老服务试点项目,“有精力的低龄老人也可以成为 志愿者参与服务高龄老人”,苍南县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余珍芳说,他(她)们通过 “现在存时间,未来取服务”的方式,等自己 70 岁后就能享受相应时长的公益养老服务,养 老服务内容包括送餐、看护、陪伴、助行、助医、代办等,这样可以激励身体健康、生活有 空闲的低龄老人加入到“互助养老”志愿者队伍中来,弥补当前养老服务供给的不足,还能 促进形成邻里守望的和谐氛围。 (摘编自《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苍南试点“时间银行”项目》)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天津公布的《应用示范》针对居家、社区和旅居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研究健康养老服 务资源优化配置新模式。 B. 很多老人家庭不具备网络环境,老人自身实操能力不足,产品操作繁杂不接地气,这是日 前智慧养老中存在的几个主客观问题。 C. 智慧养老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培养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观众却 不买单”是市场培育不足的后果的表现。 D. 三则材料,前两则都是围绕智慧养老的成与败、利与弊的问题展开,第三则材料则报道另 一种不同的养老方式,三则材料形成互补。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健康养老+”是一-种智慧型养老,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为各种养老服务提供依据和支 持,连接健康养老跨界服务的各方面。 B. 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的养老服务,通过“时间银行”存储,若干年后可以置换成自己所 需要的、不同于自己曾经提供的服务。 C. 低龄老人成为志愿者参与服务高龄老人,这种模式以“时间银行”为基础和中介,解决了 无儿无女、经济能力不足的老人的养老问题。 - 6 - D. 未来“80 后”“90 后”将能更好地适应智慧养老,并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这将给智慧 养老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6. 试比较材料一、二的“智慧养老”模式和材料三“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异同点。 【答案】4. D 5. C 6. (一)不同点:“智慧养老”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掌握老人的各种情况,并据此提供相应的 服务,甚至是跨界服务;“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则是将自己的服务存储起来,将来“取出来” 使用,是“自给”式的服务。(二)相同点:都利用了智能管理系统,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 前养老服务供给的不足的问题。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 D 项,“前两则都是围绕智慧养老的成与败、利与弊的问题展开” 表述错误,细读三则材料 可知:前两则材料都只谈到了“利”,没有谈到“弊”的问题。而且选项中“成与败”的提 法也不妥,前两则材料也谈到了不足和面临的挑战,但这并不一定是“失败”。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列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 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 C 项,“可以解决无儿无女、经济能力不足的老人的养老问题”表述不正确,从材料三中“这 样可以激励身体健康、生活有空闲的低龄老人加入到‘互助养老’志愿者队伍中来,弥补当 前养老服务供给的不足,还能促进形成邻里守望的和谐氛围”等文字可知,这种模式只是能 一定程度上缓解、弥补了服务供给的不足,但不能说是“解决了……养老问题”。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 目要求,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信 - 7 - 息,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分析整合,回答问题。本题要求比较材料一、二的“智慧养老” 模式和材料三“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异同点。题目已经指出答题区域是材料一、材料二和 材料三,要求比较“异同点”,作答时要从两个方面组织答案,一个是相同点,一个是不同 点。仔细阅读三则材料,可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筛选出“《应用示范》针对居家、社区和旅 居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研究健康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新模式,整合覆盖保险、支付、教 育、文娱、信息服务等第三方服务资源,研发包括健康养老跨界服务集成、信用评估和养老 数据分析等 3 个‘健康养老十’平台,并在北京、天津等地区,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 式和旅居式养老为辅的健康养老跨界融合服务模式”“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健康养老+’ 平台将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老年人健康状态动态演化规律,为老年人在生理健康监测、心 理健康监测与干预、个性化生活照料、紧急状况检测与紧急救助、位置服务、行为识别、意 图识别、诈骗防范等诸多方面提供支持”“‘健康养老+’平台以‘养老智能卡’作为推广介 质,连接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各方面,形成特大城市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平台将 同时与医保、社保等打通,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服务”,材料三中筛选出“项目工作人员通 过信息平台发布高龄老人服务需求,志愿者从平台发现这些需求,然后对接高龄老人提供养 老服务。一名志愿者为 70 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凡是服务时间 2 年以上的,其服务 时长就会被储存在“时间银行”信息平台个人账户中,等他(她)自己到 70 岁之后,就可以从 ‘时间银行’提取相应时长的养老服务”“苍南县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余珍芳说, 他(她)们通过‘现在存时间,未来取服务’的方式,等自己 70 岁后就能享受相应时长的公益 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内容包括送餐、看护、陪伴、助行、助医、代办等,这样可以激励身体 健康、生活有空闲的低龄老人加入到“互助养老”志愿者队伍中来,弥补当前养老服务供给 的不足,还能促进形成邻里守望的和谐氛围”,根据对这些信息分析整合,分条概括智慧养 老”模式和“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异同点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 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 - 8 - 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 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俘(节选) 韩少功 一九三四年,我们独立师在沙寨一仗,一番激战,最终吃掉了老蒋的一个旅,敌旅长赵 汉生来不及自杀,被我师生俘。亏了红军的不杀俘虏政策,他被交给我们连收押。 他很怪。戴着一副眼镜,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在牢房里出操,原地跑步,俯卧撑…… 接下来,盘腿闭目,叽里咕噜念念有词。 我以为他癫了,忙去告诉师长罗东。师长就跟着我到牢房外听了一阵。 “没什么,他在背总理遗训。” “好多之乎者也呢。” “那是背唐诗。” “唐诗? 师长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唐诗,师长也哼了几句。我知道,师长读过不少书,行李里一大 半是书,大家都说他有孔明之才。 我有了主意,“我们连正少个文书,留了他也好。” “文书?大材小用了。他洋墨水都喝过的。你晓得什么!”师长因为有事,匆勾走了。我 身后传来怯生生的声音:“长官……请问,刚才是谁在此吟诗? ” “我们师长。” “罗东?” “你也叫他的大名?大胆!” 他摇摇头,“可惜呀。当年在广州,我拜读过他的文章。北伐时攻打岳州,他率部为我 解过围。他可是个文武双全的将才…… 几天后, 发生了所谓“抢粮事件”。其实,说抢真冤枉。我们在一些寨子里筹粮,都是 给了大洋的。只是个别人动作语气粗鲁一些了……我是后来听说的。 师长闻讯赶来,脸色铁青一到就命令集合。 全连排好了队列。一看师长脸色,就知道大事不妙,一个个都屏声敛气的。 - 9 - 师长两手一叉腰:“抢了粮的,给我站出来!” 没有人动。师长盯住我的脸,“你这个连长不错啊。” 我急急地分辩:“报告师长,我们给了钱的,没有抢!” “胡说!明火执仗,不由分说,这不是抢?” 我委屈地大喊:“揭不开锅了,你要我这个连长怎么当?” “当不了就说当不了。要当,就给我正正派派地当。我要的是红军连长,不是山大王!” 结果是,我被推进禁闭室。更气人的是,我与赵汉生关在一起。 赵汉生很奇怪,扶扶眼镜问是怎么回事。见我懒得理,又缩回墙角不再言语。 大概三更了,月光飘流在山谷中,照得房门口两块破瓷片发亮。我被摇醒了,睁眼一看, 只见一张长脸,还有眼镜片被月光映出的光点。 “兄弟,醒醒……”是赵汉生。 我翻了个身,不想理他。 他做了个示意轻声的动作,轻声说起来:“你是堂堂红军长官,为了弟兄们吃饭,竟然横 遭禁罚,大祸临头,我看着都愤愤不平。你也是七尺汉子一条,难道就这样逆来顺受?” “什么意思?” “只要你同意,我们今晚就……”他比比画画起来:“这墙我看过了,是土砖墙,尿湿就 可以挖穿。你知道哨位、口令,熟悉地形和情况。引个路,怎么样?汉生不才,但重情重义, 决不会亏待你。” 我明白了。 他把头凑得更近:“你仔细想想吧……” 我一耳光把他打得飞了出去,大概眼镜也不知去了哪里。“狗杂种,主意打到你爷爷头 上来了?我能往哪里去?我一家八口被你们杀了七口,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我不跟着红军,有 什么活路?” 我不记得还骂了些什么,只记得我扑过去,两只拳头擂鼓一般,把他一顿痛打猛拯,一 边打还一边骂:“看你跑,看你跑,看你不老实……”直打得哨兵慌慌地跑来拉动枪栓。 师长来了。 他让哨兵开了门。“赵先生这些天委屈了,我们吃糠菜,没法给你白米饭。等条件好了, 我请你下馆子。” 被我打得缩在墙角的赵汉生受宠若惊:“不敢不敢。” “今天想不想走盘棋?” - 10 - “你知道我会下棋?” “你公文包里不是有棋么?”师长与赵汉生说到棋,似乎是老朋友,越说气氛越轻松了。 看着他们在地坪里坐下,叭叭叭摆开棋局,我忍不住插进去嘟哝:“师长……” 师长懒得看我。 我结结巴巴地说:“师长,我想通了,我们错了。都怪我野性子没改。” 赵汉生笑着看了我一-眼,“这位兄弟虽是个粗人,对贵军倒是忠心耿耿。罗先生治军有 方啊。” 师长冲着他一笑,“他昨天打了你一顿,你不生气?” “各为其主么,不打倒是不义了。就凭他这顿拳脚,要是在我的手下,我会给他记功的。” “好,”师长盯了我一-眼,“看来你们不打不相识。今天呢,我给赵先生一个面子,处 罚暂免,责令你戴罪立功,怎么祥?”见我眉开眼笑跳了起来,又大声喝住:“你把人家眼镜 打坏了,不想个办法?” 我费了好大的劲,给赵汉生找来一副眼镜。我去送眼镜的时候,师长正与他一边下棋一 边聊天,不过话题似乎与象棋没什么关系。 师长说:“你们口口声声奉行三民主义,口口声声剿匪安民,事实不是很清楚吗?谁在安 民?谁在祸民? ” 赵汉生脸色微红地分辩:“国军中确有害群之马。鄙人对国军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 一直痛心疾首。” 师长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军人自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前途为重,不然就 是军阀,就是盲人瞎马。志士仁人从来郁胸怀天下,仁义之师从来是顺从民意,除奸革弊。 你既为总理信徒,岂能不明是非,不从真理? ” 赵汉生这一回没有言语。 师长一个沉底炮,贏了最后一盘,三打两胜,然后休战。临走前,他叫来警卫员,取来 一包卤水豆干和两块肥皂给赵汉生。我看得出,这时,赵汉生眼里隐隐透出慌乱和感动。 (节选自韩少功小说集《同志时代》) 7. 下列对木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一段寥寥数笔,简洁明了,清晰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说明了小说中 相关人物的身份及其相互关系。 B. 赵汉生战败后被生俘收押,一方面与红军不杀战俘政策有关,同时也表明了师长罗东与赵 汉生素有交情,不忍将其杀害。 - 11 - C. 为解决连队士兵吃饭问题,“我”带领士兵到一些寨子通过购买的形式筹粮,达反映了红 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 D. 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同时“我”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是一个线索式的 人物,串联起小说的基本情节。 8. 本文善于设置悬念,请找出三例并作简要分析。 9. 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多面的,而非简单地以好坏来论断。请选取小说中的一个人 物,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7. B 8. 赵汉生兵败被俘后的行为“很怪”,“叽里咕噜念念有词……我以为他 癫了”,他念的是什么,到底癫了没有,使人好奇,产生了阅读兴趣;后文写明他念的是总 理遗训,他并没有癫。 师长对赵汉生有所了解,了解有多少,但师长因事走开并未详细谈及,让读者顿生好奇;后 文写明师长连赵汉生会下棋等都知道。 赵汉生被我痛打顿,哨兵拉响了枪栓,师长来了会怎么处理,设置了悬念,让读者产生阅读 兴趣,后文写了师长巧妙的处理办法,请赵“下馆子”,邀赵下棋,顺势进行批驳和劝说。 9. 示例 1:赵汉生 优点: 有军人风范/硬气自律:战败欲自杀,硬气;虽被俘但不忘军人身份。不忘锻炼,自律。有学 识修养:喝过洋墨水,被俘后还在吟诵唐诗,语言谈吐有文化性养。 胸怀开阔:虽被“我"痛打一顿,但肯定、赏识我的忠义行为。 有正义感:对国民党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痛心疾首。 有理想追求:狱中也在背诵总理遗训。 缺点: 不明大是大非:对国民党的腐败本质认识不清,他率军与红军作战,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有心机:被俘后仍打算策反“我”,准备逃跑。 示例 2:“我” 优点: 忠于革命/意志坚心:面对赵汉生的策反,毫不动摇。 体恤士兵:为解决士兵的吃饭问题,设法筹粮。 性格直率:对师长的责问回答直爽,对自已被牵连表示不满。 承认错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 - 12 - 缺点: 行事鲁莽:面对赵汉生的策反,冲动之下,挥拳将赵汉生打了一顿。 治军不严:身为连长,部下在筹粮时出现不当言行。 示例 3:师长罗东 能文能武:会写文章,会带兵。 治军严明:抢粮事件,严惩不意。 晓之以理:对赵汉生的糊涂。严厉指出。 动之以情:对赵汉生的吃、用给予关怀;用下棋、找眼镜拉近与赵汉生的距离。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 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 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 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 下列对木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B 项,无中生有。“表明了师长罗东与赵汉生素有交情”错误,依据文中相关内容,尽管师长 罗东和赵汉生之前互相有所了解,但说“素有交情”没有依据。且根据红军不杀俘虏政策, 罗师长的不杀也不是因为“不忍”。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情节结构和思路流程的能力。作为叙事一种文体,小说往往长于通过 设置悬念来吸引读者,给人一种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感觉。题干要求找出文中的三处悬念 并作简要分析。比如:赵汉生,这个被我军俘虏了的旅长,文章直接写道“他很怪。戴着一 副眼镜,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在牢房里出操,原地跑步,俯卧撑……接下来,盘腿闭目, 叽里咕噜念念有词。”行为习惯古怪,还念念有词,都以为他疯了。读到这里,读者不由得 想读下去,了解一下:他到底癫没有?结果是他没有癫,他在背唐诗和总理遗训之类。而赵 汉生最早被揭穿“没有癫”的是我们的师长,说明我们的师长对赵汉生了解甚多,比如他喝 过洋墨水之类,还会下棋,我们正准备探过究竟为什么师长对一个敌俘知道的这么清楚,结 果师长有事情离开了,就又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故事后文补充介绍:师长知道赵汉生会下棋, 而且还和他下了一盘。另外的悬念,是当“我”与赵汉生关在一起,他叫我越狱,被我痛打 - 13 - 了一顿之后,读者都非常期待处理的结果。结果师长叫我,赔偿赵汉生的眼镜,并请赵汉生 吃饭,让读者既感觉到意外,又在情理之中。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探究相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 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 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 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题干提醒学生: 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多面的,而非简单地以好坏来论断。要求选取小说中的一个人 物,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比如,赵汉生,作为国民党的军官,被我军俘虏后,继续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坚守“三民主义”的理想信念;被“我”打之后,却以惜才爱才的姿态对待, 肯定“我”的忠心之类,看出是一个心胸比较大度的人。但是他的问题在于对国民党腐败的 本质看不清,还准备“策反”我方人员,一同越狱。这样刻画人物形象就不是单一的“好坏” 来界定,这说明的是人性的复杂和多变,也说明了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再如:“我”,革命信仰坚定,体恤下属,但是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治军不严等等。总之, 要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更要多元化、多层面地把握人的复杂性,不能简单用“好坏”来 界定。 【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 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 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 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 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 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 - 14 - 宣受禅..,进爵为王。天保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 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睿对 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 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 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 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邺,拜尚书令。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 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 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 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 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 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 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 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 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 望/军营甚整 B.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 以望军营/甚整 C.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 望/军营甚整 D.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 以望军营/甚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古人要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 崩是古代帝王或王后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 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世王朝也有以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 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 袭。 - 15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睿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 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以致骨瘦如柴。 B. 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 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C. 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 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D. 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 对太后求情和家人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2)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答案】10. C 11. D 12. A 13. (1)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 感到很安心。 (2)国家的事情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我宁可用死来侍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 灭亡。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 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六军”“军营”作 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 AD;“并令”主语和前面不一致,前面断开;“登故北城”是 “望”的方式,不要断开,排除 B。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D 项,爵位可是世袭,或降等世袭。故选 D。 【12 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 - 16 - 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A 项,“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 斋,以致骨瘦如柴”错误,“长斋,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故选 A。 【13 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 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新迁:刚迁居来的老百;量:酌量;安:感到很安心;当: 应当;以:用;效:效忠;事:侍奉:死:用死。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 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 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 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 高睿阅读《孝经》,每当读到“帮助并侍奉父亲”时,就会流泪感慨。高睿十岁时母亲去世, 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高睿为此而深哀痛绝,三天不吃不喝。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 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神武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等到高睿成年,即将 成婚,他的脸上还带有悲戚的表情。他勉励自己勤奋学习,经常到深夜才休息。文宣帝接受 禅让后,高睿的爵位升为王。天保六年,诏令高睿领兵监修长城,当时是六月,高睿在途中 舍弃车盖和扇子,亲自与士兵民夫同劳苦。定州先前时常冷藏冰块,长史宋钦道认为高睿冒 着炎热,派人倍道兼程给高睿送来冰块,对值盛夏,所有人都认为冰块来得很及时。高睿面 对冰块感慨地说:“全军都在喝温水,我怎能忍心独自享用冰块呢?”最后直到冰块融化成 水,高睿也没有尝一口,士兵民夫很受感动。天保八年,授任高睿为都督、北朔州刺史。高 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 高睿在没有水的地方祈祷后挖井,泉水汹涌而出,至今还被称为赵郡王泉。后来高睿陪侍酒 宴,皇帝从容地对常山王高演等人说:“自古以来也有像他这样的长史吗?”孝昭帝临终, 高睿事先接受顾命,在邺城奉迎武成帝,投任为尚书令。河清三年,北周军队和突厥人到达 并州,武成帝穿上军服,准备让宫女们躲避起来,高睿勒住马进行规劝,于是才停止。皇帝 亲自统率部队,把全军的进退,一并交给高睿指挥调度,并让段孝先统领。皇帝与宫女穿上 红色的铠甲,登上从前的北城墙观望,军营非常整齐。突厥人责怪北周人道:“你们说北齐 动乱,因此我们前来攻伐;现在从北齐人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他们意志坚如铁,我们怎么能抵 挡呢?”于是返回。于是朝廷认为高睿能干,加授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授任他为太尉,监 管五种礼仪。高睿晚年由于酒色的缘故受到和士开的陷害。武成帝去世,高睿与冯翊王高润 - 17 - 等人启奏后主道:“和士开不适宜仍然留在宫廷内。”并且入宫启奏太后,于是外放和士开 为兖州刺史。太后准备把和士开再挽留一百天,高睿严肃地表示不同意。早晨高睿准备到朝 廷,他的妻子和儿女都加以劝阻。高睿说:“国家的事情最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 我宁可用死来事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高睿入朝拜见太后,太后再次重申上次 的话,高睿坚持己见更加坚定。他走出朝廷到了永巷,被抓住送到华林园,在雀离佛院被刘 桃枝用杖击杀,当时高睿三十六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羌村三首(其一)(节选)① 杜甫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渔翁(节选)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注释】①本诗写与安史之乱中,诗人历尽艰险,终于返家之时。②欸乃:象声词,一说指 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14.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诗描写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归客不远千里赶回家,却遭遇妻子责怪的微妙场景, 用语直白而深情。 B. 杜诗“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这两句是上两句的说明,“偶然”二字含有极丰富的 内容和无限的感慨。 C. 柳诗的一二句描写了从夜到拂晓的景象。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 晨起汲水燃竹。 D. 柳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境 界奇妙动人。 15. 苏东坡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柳诗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 水绿”与杜诗中“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都体现了“反常”,请比较分析二者的“反常” - 18 - 之处。 【答案】14. A 15. ①柳诗写景反常:清晨烟销日出,却“不见人”,渔翁“欸乃一声”, 山水竟然变绿了,造景反常,富有情趣,营造出悠远飘逸的意境。②杜诗写人反常:抓住“怪” 这一心理细节,描写妻子看见诗人回到家,不是喜悦,而是感到奇怪,待惊魂既定,才悲喜 交集,不觉流下泪来,突出世道动荡。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 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 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 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 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 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 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A 项,“却遭遇妻子责怪的微妙场景”说法错误。“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是夫妻刚见面 时的特写镜头。当丈夫突然出现在眼前时,不免惊疑发愣。待情绪稍稍平静后,才明白眼前 所见为真,一时间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这一“反常合道”的生活细部描写,将乱世中 夫妻团聚的场面写得逼真感人。因此,并不是“责怪”,而是对我的归来感到“奇怪”。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古代诗歌的内容和比较鉴赏诗歌的能力。分析古代诗歌内容时,首先是要整体 感知全诗,要大致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所写对象、诗人情感这几个大方向;其次是要将诗 人在诗歌中表达的内容简单地整理一下,看看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可以作几个层次的分类; 再次是联系诗歌的题目和给出的注释、诗人的生平经历等具体地分析题目指定的诗句内容。 分析时,既要符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又要能深入地体验到诗人此时的思想情感。答 题时,一是要答出诗句的内容理解,二是要答出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比较鉴赏诗歌时, 首先要通读全诗,把握大意,尤其要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作手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 景知识(含注释);其次是要准确审题,找准异同,要结合题干中给出的比较角度(形象、语 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来寻求诗词的相同点和差异性;最后,是全面作答,点面结合。 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 19 - 本题中,柳诗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是写景。这两句是说,太阳出来云雾 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不 见人”,这就是“反常”。然而随“烟销日出”,忽闻橹桨“欸乃一声”,绿水青山顿现原 貌。这也是反常。“烟销日出不见人”能够传达出一种惊异感;而与青山绿水中间闻橹桨欸 乃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也似乎为之绿得更可爱了。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 寥得有几分神秘、悠远飘逸的境界,富有情趣。杜诗中“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是写人, 写出了丈夫突然出现在眼前时,妻子不免惊疑发愣。待情绪稍稍平静后,才明白眼前所见为 真,一时间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夫妻乍见时,妻子本该喜悦而不当惊怪,但妻子却“怪 我在”,这是反常。表现出了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亲人忽然出现, 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认,乃至发愣(“怪我在”)。直到“惊定”,才流下泪来。这反常的 情态,曲折反映出那个非常时代的影子,突出了世道的动荡。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 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 和 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 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 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 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慨叹世人投机取巧,任意胡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为琵琶女出场设伏,也与下文“终岁不闻丝竹 声”遥相呼应:两人因为“_____________”的相似遭遇产生了情感共鸣。 (3)《游山西村》中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表现民风质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 (1). 固时俗之工巧兮 (2). 偭规矩而改错 (3). 举酒欲饮无管弦 (4). 同是天涯沦落人 (5). 箫鼓追随春社近 (6). 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 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 - 20 - 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偭”“错”“沦”“箫”等字,默写时要写 准确。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 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 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 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 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 “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百年杏园里的一树树杏花,开得盛意恣肆,粉白娇嫩的花儿,如纱般轻柔,似雪般剔透, 亲亲热热地簇拥在一起呢喃细语。( ),如片片白云 飘过。那一株株杏树干,已呈 暗紫色,高大粗壮的树干,布满沟壑的树皮,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而旁逸斜出的枝条恣 意地昭示着它们顽强的生命力。 远处山坡上的杏树林也在充分展示着盎然生机, ,自由舒展,或孤然傲立,或抱 团簇拥,或遥相呼应。山上的杏花如云霞般 在那张嫩绿的“大地毯”上,轻盈的花朵 随风轻轻摇曳着。也有的花瓣在山风的低语中漫天飞舞,薄如蝉翼的花瓣飘飘似雪,旋转着 从空中飘落。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伊宁的杏花是那么的清澈明净,那么的令人 ,而那 一树树灿若云霞的杏花早已深深地定格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会从枝头飞起的花瓣在轻风吹来时如满树粉蝶般微微颤动 B. 轻风吹来,花瓣微微颤动,犹如满树粉蝶,会从枝头飞起 C. 轻风吹来,花瓣会从枝头飞起,犹如满树粉蝶,微微颤动 D. 轻风吹来,花瓣犹如满树粉蝶,微微颤动,会从枝头飞起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倏然 层层叠叠 飘零 心驰神往 B. 悠然 层层叠叠 飘零 怦然心动 C. 悠然 错落有致 飘落 怦然心动 - 21 - D. 倏然 错落有致 飘落 心驰神往 19. 对文段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拟人 比喻 对偶 B. 比喻 排比 借代 C. 借代 拟人 对偶 D. 对偶 比喻 互文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 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 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A 项是一个长句,与语境句式不协调。A 项和 C 项均以“微微颤动”结尾,与后面的“飘过无 法对应。D 项“微微颤动”置于“粉蝶”和“飞起”中间不合适,“粉蝶”和“飞起”紧紧相 连更为连贯。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 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词语来 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第一处,“倏然”形容速度极快,与云飘的情景不符。“悠然”是安闲自在之状,与云飘情 景符合。 第二处,“层层叠叠”与后面的“或孤然傲立,或抱团簇拥,或遥相呼应”的情景不符,而 “错落有致”则可以显示这种布局之美。 第三处,“飘零”指自空中飘落,含伤感之意,“飘落”则是中性词。结合语境及“山上的 杏花如云霞般”可知,这里并无“伤感”之意,应选“飘落”。 第四处,“心驰神往”指十分向往,它应用在与所向往之物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与语境不 合。“怦然心动”则是看到后心生喜爱之意。而这里就是表达“伊宁的杏花”令人喜爱,所 以选“怦然心动”。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应对这类问题,关键要在平时对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积累,作答时结合 - 22 - 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簇拥在一起呢喃细语”是拟人。“如纱般轻柔,似雪般剔透”是对偶,“杏花如云霞”是 比喻,“或孤然傲立,或抱团簇拥,或遥相呼应”是排比。文段中没有借代和互文。 故选 A。 【点睛】成语辨析的技巧:1.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的含义,分析 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2.看对象,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与 人,有的适用与物。3.看褒贬,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4.看 语体,有的成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5.看功能,近义成语语法功能不同,不可互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①_____________。汉乐府诗《孔崔东南飞》 中“自可断来信”中的“信”,就是说媒的使者。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 ②________________。如上下款的称呼怎么写,开头结尾的致故祝颂之辞辞怎么写,如何写 抬头,哪里有空格等。上款写受书人,下款写作书人,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 的书札,③__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就是这样。 【答案】 (1). ①“信”指使者 (2). ②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 (3). ③却先 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或:却在开头就写明作书人和受书人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所给语段主要讲的是古代“书”“信”的区别、书信的格式、明清以来书信 和汉魏六朝书信的区别。通读语段,可知第①处的句子和前一句是并列关系,前一句解释了 “书”,此处肯定解释“信”,根据后面举的例子,可以确定“信”的古代含义应该指“使 者”。第②处后面有“如”,说明该处是总括句,下一句是解释句,解释的是书信的格式。 由此可以确定第②处当是说书信有固定的格式。第③处和后面的例子与分号前的句子形成对 立关系,说明汉魏魏六朝的书札格式和明清以来的格式是不同的,具体的不同之处就在“先 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或“开头就写明作书人和受书人”。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自然之友国际基金会是一个积极倡导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机构。最近,该机构拍摄了“大 自然在说话”系列影片(《海洋》《雨林》《刺猬》《企鹅》。 请你从“海洋”“雨林”“刺猬”“企鹅”中选择一个对象,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段文字, - 23 - 突出所选对象对人类的意义,呼吁人类不要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不超过 70 字。 所选对象:________ 70 【答案】参考示例: 海洋:我是海洋,我覆盖了地球大部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来自于我。人类也不例外。 请你们不要随意抛洒垃圾,否则你们美丽的家园将失去美丽。 雨林:人类需要我这片雨林做什么呢?我有求必应。我慷慨大方。现在一切不复返。人类总得 呼吸吧,而我制造了氧气。人类,你想明白了吗? 刺猬:我虽然全身长满尖刺,却无法保护自己。我最喜欢的食物是白蚁、昆虫、老鼠和蛇, 为什么我也被用来满足人类的口欲呢?人类啊,别用刺扎我的心啊。 企鹅:我一袭黑白相间的礼服,如今变得污脏不堪。温室效应,蚕食了我们南极的家园。人 类啊,保护好环境吧,我的家园毁环了。你们不也一样会受到损害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 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 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 简明,合理,得体。本题的审题重点是从“海洋”“雨林”“刺猬”“企鹅”中选择一个对 象,不能另起炉灶。要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段文字,突出所选对象对人类的意义,呼吁人 类不要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比如选择“海洋”抓的是它的覆盖面积之广和对地球上生命的意 义。再如“刺猬”,虽然浑身长刺,形象不好看,但它是有益的动物,专吃白蚁、老鼠等有 害生物。一定要写出它对人类的意义,同时要用拟人的手法和第一人称来写,然后是对人类 发出呼告。 四、写作(60 分) - 24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 ——《礼记·礼运》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早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 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 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 的考验。” ——习近平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面对世界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 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近年来,国际频发的重大突发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 内容拟写篇文章,向(环球时报)编辑部投稿,呼吁各国就“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这一主 题达成共识。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同心圆,爱之链 “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 ,串一个同心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共处一个世界,你、他、他,我们手拉手,便结成一条爱之链。 新冠肺炎如同恶魔般席卷全球,给各国带来无数灾难,面对这一重大突发事件,任何国 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不仅是肺炎,面对世界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我们应携手面对, 我们是同心圆,传递着爱之链。 同心圆,让我们密不可分,坚不可摧。 《流浪地球》中“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而随着事态的演变,直到这场灾难 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们才恍然大悟。如今的新冠肺炎亦是如此,当疫情露出苗头,黑暗即 将来临时,每个人都将其置之脑后。等到它危急全球时才追悔莫及。我们生在同一个地球村, 倘若将地球看作一个圆,我们便是这一个个同心圆,无论大小,无论成色。若有一个圆消失, 那么其它的圆也会受到影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知道我们共处同一个地球,那么无论面 - 25 - 对何种灾难的侵袭,我们定当坚不可摧。因此我们要爱其身更要爱其人,共同面对所有的困 难,将这同心圆越做越大。 爱之链,让我们携手共进,传递美好。 《礼记•礼运》曾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说法,从古至今,无论遇到战争还是危 机,我们总能看到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中国亚丁湾和索马里护航编队支援非洲各国,维护和 平;日本、巴基斯坦在疫情的紧急关头,给中国送来物资;各国人民互帮互助,形成一条爱 之链。每个国家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互助也是其中一项。面临着 重大的突发事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肩负起重任,每个人都应怀有一颗爱之心去帮助在痛 苦中挣扎的人。如同著名小说《爱之链》中所描述的一般,将美好的接力棒不断地传递下去, 这样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它会洋溢着温暖。而你我便是守护笑容的重要一环,让我们携手 共进,传递着爱之链。 新时代领路人说道:“这样的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密 不可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而你我都身处其中。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吧! 为了国家,为了世界,一同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 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连成同心圆。这个同心圆,亦是爱之链,更是国之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如何“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 件”,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 意作文。 【审题】从材料的内容来看,材料一指向个人层面,可以理解为,个人与集体祸福与共,每 个人都要控制私欲,尽力承担公众事务。材料二指向自然生态层面,人与自然休戚相关,人 们要共同应对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守护我们的家园。材料三主要指向国际层面,国与国之间, 是合作共赢而非相互敌对的关系,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国家之间要互通信息,守望相助。 整体立意时,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出发,从材料给出的不同角度来分析人 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荣辱与共,福祸相依。在灾难面前,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以此呼吁各国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 26 - 本题要求考生就近年来国际频发的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思考,给《环球时报》编辑部投稿, 呼吁各国就“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这一主题达成共识。这里包含三大任务指令:一是内 容指令——必须联系近年来国际频发的重大突发事件来写自己的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或方案;二是体式指令——给《环球时报》编辑部投稿,一定要了解该报的办报宗旨与接稿 偏好,写作时必须使用符合“投稿”和“呼吁”这一双重情境的得体语言和言说方式;三是 对象指令——呼吁各国就“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这一主题达成共识,言说对象为“世界 各国”,而不是编辑部的编辑。三大指令不能混淆,且在行文中要一一落实。 本题要求考生站在全球的高度,结合流浪地球和全球抗击疫情的事实,充分认识到应对重大 突发事件,需要凝聚世界共识和人类力量,充分体现当代青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 下展现出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发展意识,同时应告诫青年学子:面对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 全问题带来的考验,人类命运愈发休戚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愈发凸显出其现实意义 和时代价值。 参考立意: 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共建人类美好家园;把孤岛连成大陆,把地球变成村庄;守望相助,共 克时艰——写给各国政府首脑的倡议书;同在一片屋檐下,正是共担风雨时;携手栉风沐雨, 共看明月一乡;本是同舟共济时,岂能各扫门前雪等。 行文结构: 巧用比喻拟题,如“孤岛连成大陆,携手共迎未来”。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面对纷繁 杂乱的世界局势,各国应共行艰难曲折之路,携手共进”。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 孤岛连成大陆,需要我们珍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携手迎接未来,需要我们满怀希望,却负 重前行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退群利己非长久,携手共进乃正道”“只有 我们深悟命运共同体的真义,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将孤岛连成大陆,才能共享未来的黎 明”等。 素材: 1.当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内目睹燃烧的亚马逊雨林,他看到的是地球母亲的哭泣;当人类疫 情爆发而居家隔离时,我们感受到的是全球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里,任 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唯有将一个个孤岛连成大陆,方可在携手共进中迎来美好的 未来。 2.何为携手共进?古有《礼记》提出“天下为公”,强调私己不如济世;今有热门影片《流 浪地球》感叹每一个灾难,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以我观之,若只顾个人需求,以致“小我” - 27 - 横行,哪来大道之行的康庄盛世?若不相向而行,拒绝强力合作,哪来命运共同体的牢不可 破?故曰:面对纷繁杂乱的世界局势,各国应深谙休戚与共之道,共行艰难曲折之路,方可 谓真正的携手共进。 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在《离骚》的古雅声韵中,各国已携手同行百年。 我们为奥运五环的闪光照亮紫禁城而备受鼓舞,亦因巴黎圣母院的尖塔被大火吞噬而伤心流 泪,我们称抗击疫情的医护者为英雄,亦把“9•11”救援前线的纽约消防局视为楷模。正是 这些人类共通的情感,催促着各国放下矛盾与分歧,感召着不同信仰汇聚成河,共同涌向人 类大同的一泻汪洋! 4.携手迎接未来,需要我们满怀希望,却负重前行。“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是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无数仁人志士满怀“欲回天地”之志,更 有“相信未来”的希望。诚然,当代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大,悲观情绪横行,保护主义抬头, 但不可否认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依旧在逆风之中高奏凯歌,在狂浪暗礁间中流击 水,不仅稳住本国疫情,更向弱者伸出援手。所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我与你就行驶 在前往未来的航线上。 5.试想,风浪再高,雷雨再大,固然可以吞噬孤岛,但当乌云散去,连片的大陆之上依旧会 鸟语花香。所以请允许我奉劝个别国家:退群利己非长久,携手共进乃正道! 6.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 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 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 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 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 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 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 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 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 空间。 - 28 - - 2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