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2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网与新浪网络新闻专题比较分析 ——以“神舟九号”专题为例 材料一 人民网将神九新闻专题名为“神舟九号全景报道”,新浪专题则为“神舟九号——首次 载人交会对接天宫一号”,二者相较,人民网“全景”两字着力体现报道的全面、深入,意 境更胜一筹。 专题主页色彩方面,人民网以白色为底色,加以主色天蓝色。蓝色作内容为神九升空专 题页面的主色,可谓锦上添花之笔。新浪神九升空专题主页为蓝紫色,且底色里夹杂闪烁星 辰,亦有太空之意。网页感官层面上人民网与新浪都将网页色彩的运用与专题内容紧密结合, 简单用色之中不乏深层用意,且兼顾视觉冲击力。 材料二: 神九专题主页感官方面人民网与新浪不相上下,都注重网页的简洁,但简洁中不乏冲击 力。但在栏目设置方面,二者差异渐现。 人民网神舟九专题的栏目设置较少,内容分明,从主要新闻、今日看点到幕后英雄、幕 后故事一应俱全,就栏目板块看,科班出身的人民网注重新闻及新闻报道的专业性与全面性。 新浪的神九专题栏目繁杂,栏目设置较为重复。由独家策划——寄向太空的微祝福等栏目板 块看出,商业起家的新浪在报道新闻时重趣味性。 神九升空新闻专题中,人民网和新浪不约而同采用 3D 动画技术为网友解释说明神九升空 过程、自动交接手动交接程序及航天员的任务状态等。如泛义把 3D 动画也看成新闻报道中的 一部分,这种新的报道形式可列于解释性报道之类别。部分 3D 动画能由网友点击鼠标进行操 作,富有半体验式意义,帮助网友更充分认知和理解神九升空。 材料三: 互联网为媒体发展提供了空前广袤的土地。相比广播、报纸、电视的传播渠道与信息载 体的单一性,互联网可兼容声音、文字、图片和影像。报道新闻时,各大网站既能进行文字、 图片报道,又能进行视频报道,甚至可选择音频报道。就信息与受众的传发、接收方式而言, - 2 - 互联网涉猎新闻报道的所有类型,囊括文字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的全领域。 材料四: 与受众的良好互动是媒体了解受众心态、赢得受众信任、树立自家威信并维持受众忠诚 度的不二法宝。 就神九新闻专题的报道而言,在互动性设置方面新浪做得比人民网好。新浪每条新闻后 紧跟“我要评论”环节,网友可进行评论,也可将新闻分享到新浪微博、QQ 空间、人人网、 MSN 等平台。 较之新浪,人民网则一条新闻结束后紧随大量“相关新闻”,“我要留言”环节往往在 大量相关新闻的后面,因与网友所读的新闻相离甚远而易被忽视。分享链接方面,人民网的 视频新闻有新浪微博、QQ 空间、人人网等分享环节,但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部分都没出现分 享环节。 互动性是人民网在神九新闻专题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然而人民网肩负着引导舆论的重任。 我国网络新闻业的主要力量——传媒网站具有“阵地”意识,这是我国网络新闻业发展的又 一特点,这同外国那些作为私营企业的传媒公司创办的网站一味只想扩大市场、赢得“眼球” 和经济效益的情况迥然不同。今后的新闻专题报道中,人民网应更注重微博方面的策划,借 力新浪微博,辅之人民微博,抓住网络舆论中心,甚至可在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时尝试利用微 博,让网友加入新闻写作者、传播者的行列,调动网友积极性,实现与网民的充分互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民网——主页感官层面上——网页色彩运用和专题内容结合——有深层用意和视觉冲 击力 B. 人民网——采用 3D 动画技术——为网友解释说明神九升空过程等环节——更好的帮助网 友了解神九升空 C. 新浪网——新闻后紧跟“我要评论”——网友评论——或将新闻内容分享到新浪微博、QQ 空间等平台 D. 人民网——新闻后紧跟“我要留言”——网友评论——或将新闻内容分享到新浪微博、QQ 空间等平台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民网与新浪网在网页感官上,几乎没有相似的地方,人民网缺乏视觉冲击。 B. 人民网和新浪网在神九专题栏目的设置上各有特点,各有侧重。 C. 网友点击鼠标操作部分 3D 动画,有一定程度的半体验式意义,更好认知和理解神九升空。 - 3 - D. 相比报纸、电视,互联网的兼容性更具优势,互联网为媒体发展提供了广袤的土地。 3. 和新浪网相比,人民网有哪些突出的优点?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1. D 2. A 3. ①专题名称更全面,深入,更有意境。 ②专题栏目设置简洁,清晰,栏目版块注重报道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③新闻类型中文字新闻和视频新闻比新浪网多。 ④肩负着引导舆论的重任,具有“阵地”意识,注重社会效益。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 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 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 括。 D 项,“紧跟”不对;人民网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部分都没出现分享环节。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仔细地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 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 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A 项,“几乎没有相似的地方,人民网缺乏视觉冲击”说法不对。由原文“网页感官层面上人 民网与新浪都将网页色彩的运用与专题内容紧密结合,简单用色之中不乏深层用意,且兼顾 视觉冲击力”可知,“人民网缺乏视觉冲击”的说法错误。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合和理解、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 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题干是“和新 浪网相比,人民网有哪些突出的优点?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首先确定答题区间。由原文 “人民网将神九新闻专题名为‘神舟九号全景报道’,新浪专题则为‘神舟九号——首次载 人交会对接天宫一号’,二者相较,人民网‘全景’两字着力体现报道的全面、深入,意境 - 4 - 更胜一筹”可推断出,人民网的专题名称更全面,深入,更有意境;由原文“人民网神舟九 专题的栏目设置较少,内容分明,从主要新闻、今日看点到幕后英雄、幕后故事一应俱全, 就栏目板块看,科班出身的人民网注重新闻及新闻报道的专业性与全面性”可推知,人民网 专题栏目设置简洁,清晰,栏目版块注重报道的专业性和全面性;由原文“较之新浪,人民 网则一条新闻结束后紧随大量‘相关新闻’”“分享链接方面,人民网的视频新闻有新浪微 博、QQ 空间、人人网等分享环节”可推知,人民网新闻类型中文字新闻和视频新闻比新浪网 多;由原文“人民网肩负着引导舆论的重任。我国网络新闻业的主要力量——传媒网站具有 ‘阵地’意识,这是我国网络新闻业发展的又一特点,这同外国那些作为私营企业的传媒公 司创办的网站一味只想扩大市场、赢得“眼球”和经济效益的情况迥然不同”可推知,人民 网肩负着引导舆论的重任,具有“阵地”意识,注重社会效益。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 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一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 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 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 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东润自传 ①1896 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 一定的波折。21 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 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②1929 年 4 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 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 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③大约是 1939 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 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 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 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④《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 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 《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 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 5 - ⑤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 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 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⑥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 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 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 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⑦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 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 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 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⑧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 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 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 的范本。 ⑨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 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 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⑩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 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 1940 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 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 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 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 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 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 物。 (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 - 6 - 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 B. 朱东润虽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 《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 C. 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 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D. 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加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 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5. 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答案】4. C 5. 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②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 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③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 践,如给张居正写传。 6. ①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②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 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③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语言平白如话。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 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 A 项,“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分析不全面。从原文“可是这一项 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朱东润更多是因为兴趣献 身传记文学,这一事件只不过触发他的兴趣; B 项,“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错误。原文第⑨段是说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并不 是“拒绝”; D 项,“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错误,于 文无据,文中没有提到相关信息。 故选 C。 【5 题详解】 - 7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 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 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对朱东润传记文学观形成的过程进行分析,要结合朱东润在理论研究方面的努力和具体实践。 朱东润对一些传记作品的阅读和比较,如根据原文第④段对古代传记文学作品的分析,第⑧ 段和第⑨段对外国传记文学作品的分析等;对传记文学理论的研究,如原文第四段对法国评 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的阅读:进行的传记文学的创作实践等,如原文最后一段写在研 读各种传记为范本的基础上给张居正左传等,都应该成为本题的筛选点。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整理出文章的思路。 本文作为一篇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偏重学术经历,介绍了自己的传记文 学观及其形成过程。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将自己的生平与学术结合起来,尤其是对为张居正 写传原因的解说,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自己家庭的情况,更是呈现出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 在行文方面,语言平易自然,穿插“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我写谁 呢”等口语,语言平白如话。 【点睛】筛选井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 选和整合的基础。要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需要分清内容的主次,准确地抓住主要内容,抓 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容易归纳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乾隆丙子,湖州徐翼伸之叔岳刘民牧作长洲主簿,居前宗伯孙公岳颁赐第。翼伸归湖之 便访焉。天暑,浴于书斋,月色微明,觉窗外有气喷入,如晓行臭雾中,几上鸡毛帚,盘旋 不已。徐拍床喝之,见床上所挂浴布与茶杯飞出窗棂外。窗外有黄杨树,杯触树碎,声铿然。 徐大骇,唤家奴出现,见黑影一团,绕瓦有声,良久始息。 徐坐床上,片时帚又动。徐起,以手握帚,非平时故物,湿软如妇人乱发,恶臭不可近, 冷气自手贯,臂直达于肩。徐强忍持之。墙角有声,如出瓮中者,初似鹦鹉学语,继似小儿 啼音,称:“我姓吴,名中,从洪泽湖来,被雷惊故匿于此,求恩人放归。”徐问:“现在 吴门大瘟, 汝得非瘟鬼否?”日:“是也。”徐日:“是瘟鬼, 则我愈不放汝,以免汝去 害人。”鬼曰:“避瘟有方, 敢献方以乞恩。”徐令数药名而手录之,录毕,不胜其臭,且 - 8 - 臂冷不可耐。欲放之,又惧为祟。家奴在旁,各持坛罐,请纳帚而封焉。徐从之,封投太湖。 得处方后,即予苏州太守赵文山,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卷七·瘟鬼》) 相关链接一-: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乱定之后,孓遗之 民,稍稍复集,扫除胔①骼,经营苫盖。时则又有大疫,疫之将作,其家之鼠,无故自毙,人 不及见,久而腐烂,人闻其臭,鲜不疾者。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 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疫起乡间,延及城市,一家有病者,则其左右十数 家即迁移避之,踣于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阖门同尽,比户皆空,小村聚中,绝无 人迹。 (俞樾《曲园笔记》) 相关链接二: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 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②四或阖 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 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 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曹植《说疫气》) (注)①街:zì带有腐肉的尸骨:也指整个尸体。②汉末这次瘟疫造成至少 3000 万(一说 5000 万)人死亡。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于此疫。 7. 对下列各词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录毕,不胜.其臭 胜:忍受 B. 踣.于道者无算 踣:走路 C. 夫罹.此者 罹:遭遇 D. 悉被褐茹.藿之子 茹:吃 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白如麻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B.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C.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D.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9 - A. 乾隆丙子年间,湖州徐翼伸妻子的叔父刘民牧作长洲主簿,住在以前礼部孙公岳的赏赐宅 第,徐回湖州拜访他。 B. 瘟鬼吴中,因为避雷而躲在徐翼伸的居处,并化身为鸡毛帚,被徐翼伸捉住,并被逼令说 出了针对瘟疫的救治药方。 C. 同治年间的疫病,先是家中老鼠无缘无故死掉,死鼠腐败后散发的气味会让人染上疾疫, 但并没有人传人的迹象。 D. 曹植认为瘟疫的产生与爆发不过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普通百姓如果借“悬符”来 避瘟疫,就太可笑了。 1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 (2)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答案】7. B 8. B 9. C 10. (1)疫病都是突然而起,有的人第二天死掉,有的人当天就死了,医生们都没有办法。 (2)至于(那些)住在华堂高屋,穿得好、吃得好的权贵富豪的人家,像这样得病的人很少。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 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B 项,“踣于道者无算”是说“倒在路旁的人数不胜数”,“踣”:跌倒。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地方, 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误。 “同治之初”是表示时间的状语,和后面内容应该断开,排除 A 项、C 项; “滇中大乱”是说“云南大乱”。“贼”是“所到之处”的主语,应该和前面的“滇中大乱” 断开,排除 D 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同治初年,云南大乱,贼人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盈野,通都大邑, 都成了废墟”。 - 10 -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 较分析。 C 项,“并没有人传人的迹象”在原文中是没有依据的:材料二说这次瘟疫“一家有病者,则 其左右十数家即迁移避之,踣于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可见人传人是造成如此后果的 主要原因。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或”,代词,有的人;“逾日”,明天,第二天;“即日”,当天;“束手”, 没有办法;“处方”,开药方。 第二句中,“若夫”,至于;“殿处鼎食,重貂累蓐”代指权贵富豪之家;“若”,像;“是”, 代词,这样;“鲜”,少。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乾隆丙子年间(1756 年),湖州的徐翼伸妻子的叔叔刘民牧,担任了长洲的主簿,住在以 前的宗伯孙公岳获颁的宅子里。徐翼伸回到湖州便去拜访他。那天,天气很热,月色朦胧, 徐翼伸就在书斋里沐浴。忽然间,他觉得窗外似乎有一股白气喷进来,就像是白天行走在大 雾之中,而且很是腥臭。白气很大,把桌子上的鸡毛帚都吹到半空盘旋起来。徐某赶紧猛的 一拍床板,大喝一声,只见床头搭着的浴布和茶杯都飞到窗外去了。窗外有一棵黄杨树,杯 子撞碎在树上,声音很清脆。徐某吓死了,赶紧招呼家奴出去看看怎么回事,结果只看到一 团黑影飘来飘去,在屋檐上的瓦片上绕来绕去,还发出恐怖的声音来,折腾了好久才算平息。 - 11 - 徐某当然就睡不着啦,坐在床上发愣。一会儿之后,鸡毛帚又轻轻的飘了起来。徐某坐 起来,顺手抓住鸡毛帚,才发现已经不是平时那个鸡毛帚了。鸡毛帚又湿又软,就像是刚洗 过头的妇女的长发,而且恶臭难闻。片刻间,一股冷气顺着他抓住鸡毛帚的那只手一路袭来, 先是手臂,然后是肩膀,冷得发抖。徐某强忍住寒冷,抓着鸡毛帚不敢松手。墙角忽然传来 一阵怪声,就像是人躲在大水缸里说话那样瓮声瓮气的,刚开始像是鹦鹉学舌,后来就像是 小孩的哭闹声,听来是说:“我姓吴,名叫吴中,是从洪泽湖来的,因为被雷吓到了,所以 藏匿在这里,求您开恩放我回去。”徐某就问“现在吴家闹瘟疫,你是否就是瘟鬼啊?”回 答说:“是的。”徐某说:“既然是瘟鬼,我当然更不能放你走啦,以免你再去害人。”鬼 回答说:“要避免瘟疫也有办法的啊,我愿意献出药方来,求您开恩。”徐某就让几个药师 把鬼说的药方记录了下来。记录完毕,实在忍受不了那种腥臭味,况且胳膊也已经被冻僵了。 想要放它吧,又怕它继续害人。家奴在一旁的,手上拿着坛坛罐罐的,就说要不把鸡毛帚封 在坛子里吧。徐某就同意了,把鸡毛帚封在一个坛子里,然后投到了太湖之中。徐翼伸得到 处方后,立即给了苏州太守赵文山,赵文山用这个药方来治疗瘟疫患者,没有救活不了的。 [相关链接一] 同治初年,云南大乱,贼人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盈野,通都大邑,都成了废墟。 乱定之后,流民渐渐聚集,收拾荒野残骨,也只是简单掩埋了事。很快就来了瘟疫。瘟疫将 要发作时,他家的老鼠无缘无故先死,人并不能看见。时间久了就腐烂,闻到这个臭味,没 有不病的。疫病都是突然而起,或者第二天死,或者当天死,医生们都没有办法。那些得以 存活的人,千分之一二罢了。瘟疫一般从乡间发起,延及城市。一家有病,则左右邻舍数十 家都搬家躲避,倒在路旁的人数不胜数,可终究不能躲开瘟疫。甚至有全家死光、举户皆空、 一个村子绝无人迹的。 [相关链接二]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 年),疠气流行,家家户户都有人染病的哀嚎痛哭之声。有的全 家死去,有的整个家族不复保全(整个家族死亡)。有的人就认为,瘟疫,是鬼神作祟造成的。 染上这次瘟疫的人,全是穿粗布衣、吃粗劣饭食、住藤屋草房的穷苦人而已。至于像那些住 华堂高屋的权贵富豪,穿的好,吃的好的人家,得病的人很少。这不过是天气阴阳失去调节, 冷热错位,所以才产生瘟疫,有些愚昧的人竟然通过迷信方法贴符咒来镇伏瘟疫,这也太可 笑了。 三、诗歌鉴赏(15 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 12 -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 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 “鼓角”是军中用来发号施令的,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 D. 作者听到野外传来的哀哭声,也听到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族的歌谣,反映了人民的深重苦 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 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 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 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 错误,“霁” 指雨雪停止,云雾散开,天色放晴,所以不是 “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 C 项,“鼓角连响五遍”错误,“五更”不是“五遍”,是接近天明的意思。五更天是后半夜 3 时至 5 时。古代把晚上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 为五更。 D 项,“也听到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族的歌谣,反映了人民的深重苦难”错误,“夷歌”暗指 自己衰老多病仍流落异乡,歌声使他倍感悲伤,不能反映人民的深重苦难,反应“人民的深 重苦难”的是“野外传来的哀哭声”。 故选 A。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 13 -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A. 首联紧扣题目,点明题意,但又蕴含着奔忙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 B. 颔联中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淡淡的流连欢悦之情溢于言表。 C. 颈联是用典抒情,用西汉时的贾谊被贬长沙和初唐时的褚遂良被贬潭州来抒发情怀。 D. 这首诗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的艺术意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 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 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 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淡淡的流连欢悦之情溢于言表”错误。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 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 之情溢于言表,是反衬了凄凉冷落的气氛。 故选 B。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送瘟神 毛泽东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 14 -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注: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 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虫的猖狂肆虏和疫区广 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B.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地”、“巡天”,正如作者的想象飞腾。从 全诗的结构来说,这两句是一个转折点,一个关键,同时也是一个飞跃。 C.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红雨”指桃花,这句话是用比喻手法,把千百 万群众的高涨热情,比作到处掀起的红色高潮。 D. 本诗思想深刻,意气豪迈。作为人民领袖的诗人高瞻远瞩,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 久的历史,也表现了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感情。 14. 从表现手法上,哪些地方体现了伟人是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气质?请结合全诗进行简析。 【答案】13. C 14. ①诗人的内心世界随着神奇的想象、多变的画面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 第一首,颈联通过“坐地”“巡天”的超凡想象,道出人民寻求解脱灾祸的强烈呼声。第二 首颈联歌颂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力。以高妙的艺术手腕,概括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雄 伟场面,渗透了诗人“力拔山兮”的伟岸精神和自力更生的进取意识,体现了诗人“人定胜 天”的思想。②既有理想,又有现实;既有科学,又有神话;既有对旧时代人民苦难生活的 叹息,又有为新时代人民壮举的喝彩。尾联引出了神话传说,人间天上浑然一体,极大地开 拓了诗词包容的时空领域和思想蕴含。③情致高昂,想象丰富。诗人的才情得到了极致的展 现,诗作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第二首颔联景物完全化为了情思,自然景物变得 通人心、随人意,人与美丽的景色交融一体。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 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 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 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 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C 项,“‘红雨’指桃花,这句话是用比喻手法”分析错误。桃花乱落像红雨,作者认为这是 - 15 - 随着人们的心意翻成红色的波浪,这是象征手法,象征在千百万群众的要求下,到处掀起红 色的高潮。 故选 C。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 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 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很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正侧面相结合等。学生要对每一种手法都了解掌握,才能够正确加 以判断。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也是独具匠心、字斟句酌的。全诗虽分两首,实为一体,前一首写旧社 会,后一首写新社会,起到了鲜明的对比的作用。但两首诗的组织又如一首词的上、下片, 一气呵成,既不能分割,更不容倒置。两诗多处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的气质,结合诗句分析 如下: ①第一首,颈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通过“坐地”“巡天”的超凡想象, 道出人民寻求解脱灾祸的强烈呼声。第二首颈联“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歌 颂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力。诗人的内心世界随着神奇的想象、多变的画面得到了多方面 的展示。 ②本诗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意气豪迈。这不仅由于作为人民领袖的诗人高瞻远瞩,思路开阔, 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诗人具有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对 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感情。本诗是毛泽东伟大人格和气魄的体现,也只有毛泽东才能谱写这 样气壮山河的诗篇。 ③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每句诗都是富有形象的,有意境的,不仅像“千村 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和“春风杨柳万千条”这样的诗句意象鲜明,蕴义深厚,耐 人寻味,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诗人竟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引人 入胜且富有哲理的诗句,来表示岁月的流逝,其想象力之丰富,真是超越古今,实为“神思”。 【点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 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结 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 明);③分析运用的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 主旨)。 - 16 - 诗歌赏析: 背景: 血吸虫病曾一度肆虐于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对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构成了毁灭性的 威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十分关心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曾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 虫病”的号召。在人民政府极有成效的组织、领导下,疫区群众结合农村建设,开展了大规 模的血防工作,在血吸虫病的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其中成绩最突出的是江西省 余江县。《送瘟神》二首,就是毛泽东同志看了 1958 年 6 月 30 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所载 《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通讯后而作。诗人多年的愿望终 于实现了,不由得感慨万千,“浮想联翩”,以致“夜不能寐”、“欣然命笔”。 逐段分析: 第一首,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虫的猖狂肆虏和疫区 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绿水青山”,本是适合人们居住的美好环境, 却“枉自多”,即再多也无用,再美好也无用,因为在瘟神肆虐下,对于贫病交迫的疫区人 民来说,“绿水青山”也显得无足轻重了。这句写出了疫区劳动人民的无限辛酸,也寄托着 作者的无限感慨。“华佗无奈小虫何”,是说不仅在漫长的旧时代,在统治者只知对劳动人 民进行压榨,而不管劳动人民死活的情况下,一些想救死扶伤的像华佗那样的名医,对血吸 虫也束手无策,徒唤奈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具体的描绘了血吸虫病 危害下疫区的凄惨景象:荒草丛生,秽污遍野,人们死的死,逃的逃,一片萧条冷落,人们 能听到的似乎只有鬼的哀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人运用唯物主义宇 宙观,弛骋想象,恢宏而形象地展示了悠悠岁月的流逝,“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诗人“遥看一千河”,自然会“浮想” 起那位住在银河边的牛郎,再想象牛郎作为古代传说中的劳动人民,也一定关怀着他曾生活 过的大地上乡亲们的疾苦;在牛郎的时代,中国已有“瘟神”肆虐,因而设想“牛郎欲问瘟神 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这是诗人的回答,如果牛郎“欲问瘟神事”,那只能告诉他: 尽管千百年岁月如流水般消逝了,但人们依然在遭受“瘟神”的折磨!“悲欢”,在这儿是偏 义复词,其意在“悲”。 第二首写新社会,写广大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时大举填壕平沟,消灭钉螺的 动人情景。在今天看来,1958 年的“大跃进”,虽然从发动和领导的机关来说,犯有“左” 倾错误,而且愈演愈烈,但在其初期,广大人民群众为振兴中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冲天干 - 17 - 劲,却仍是值得肯定的。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前一句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 象,它既是写景,又象征着当时全国人民奋发有为的动人气概。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中国 六亿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的 光辉思想。“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具 体地描绘“六亿神州”奋起治山理水,改造大自然的情况。前两句写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威 力,能使“河水让路,高山低头”;后两句则形象地描绘出在全国范围内广大人民群众治山 理水的景象和英雄气概,展示出他们同大自然作斗争的雄伟壮阔场面。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 也包含了消灭血吸虫的内容。“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两句点明题意,总 结全诗。前一句语调轻松,含幽默调侃意味,流露出诗人对中国人民终于“送”走了"瘟神" 的衷心喜悦。后一句,并非写实,而是借用传统的民间习俗,表示如何“送”。字里行间, 也渲染出对“瘟神”的鄙视和嘲讽。 思想表达: 本诗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意气豪迈。这不仅由于作为人民领袖的诗人高瞻远瞩,思路开 阔,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诗人具有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 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感情。因而,一旦获悉“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这样旷古未有的喜讯, 便激动万分,诗思潮涌,从而使诗篇洋溢着风发的意气,卓厉的豪情。诗如其人。本诗是毛 泽东伟大人格和气魄的体现,也只有毛泽东才能谱写这样气壮山河的诗篇。 表现手法: 本诗在艺术上也是独具匠心、字斟句酌的。如全诗的构成就恰到好处,诗前配有小序, 点出主题和写作过程,对诗篇正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诗虽分两首,实为一体,前一首 写旧社会,后一首写新社会,起到了鲜明的对比的作用。但两首诗的组织又如一首词的上、 下片,一气呵成,既不能分割,更不容倒置。这种诗体,古人称为“连章体”,最适合表现 本诗的内容。毛泽东同志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这是一条真理。 诗要用形象思维,首先体现在要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都具有鲜明的形象 性。《送瘟神》二首,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说,每句诗都是富有形象的,有意境的,不仅 像“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和“春风杨柳万千条”这样的诗句意象鲜明,蕴义 深厚,耐人寻味,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诗人竟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样引人入胜且富有哲理的诗句,来表示岁月的流逝,其想象力之丰富,真是超越古今,实 为“神思”。 - 18 - 四、情景默写(12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形象地阐述了何为“小年”。 (4)李白的《蜀道难》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5)在《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起笔便抒发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 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一句化用宝玉埋在地下时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 见得分明的典故。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酒酒祭莫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 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桑之落矣 (2). 其黄而陨 (3). 故不积跬步 (4). 无以至千里 (5). 朝菌不知晦朔 (6). 蟪蛄不知春秋 (7). 剑阁峥嵘而崔嵬 (8). 千古江山 (9).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0). 蓝田日暖玉生烟 (11). 人生如梦 (12). 一尊还 酹江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 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陨”“跬”“晦”“蟪蛄”“嵬”“酹”。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 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 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 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 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 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语言运用及基础(27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 - 19 - 和排放。然而,当资本纷纷相中这块热土,一股脑儿涌入,共享单车也就火过了头, 乱 象丛生( );单车数量骤增,管理却跟不上,难以约束用户,也无力调度和维护,这又加 剧了堆积和毁弃问题。 共享单车乱象该怎么治?专家介绍,北京建设电子围栏,上海划出专门区域,杭州发动 环卫工人、市政养护员、停车收费员等多支队伍以规范单车停放;南京、成都、昆明等地或 实行总量控制,或实行配额管理。专家们还呼吁,政府和企业应携手打造用户信用体系,敦 促使用者将单车停放好、爱护好。共享单车具有公共性,使用者、管理者多,难免各行其是、 各“甩”其责。把规则立起来,各方才能有所 ,避免造成破窗效应。 然而,规则有 。如果一种新鲜事物方兴未艾,很难立出合理的规矩,因为无 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测;等充分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要总结经验教训,汇聚 众智,凝聚各方意见,建立规则。当然,规则应该有一定弹性,也需要 ,根据情 况的发展,再进行补充、修正。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以致 遵守 修正性 与时俱进 B. 以至 遵循 修正性 随机应变 C. 以致 遵循 滞后性 与时俱进 D. 以至 遵守 滞后性 随机应变 17.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造成了“单车围城”,企业圈地,无限投放 B. 造成了“单车围城”,无限投放,企业圈地 C. 无限投放,企业圈地,造成了“单车围城” D. 企业圈地,无限投放,造成了“单车围城” 18. 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 排放。 B. 共享单车优点突出,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 排放。 C. 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优点 突出。 D. 共享单车优点突出,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 - 20 - 排放。 【答案】16. C 17. D 18. B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以至”与“以致”的意义、用法不同,“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亦作“以 至于”,表示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 到深,有时也用于相反的方向,有“直到”“直至”的意思;“以致”有“因而造成”、“致 使”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 局;语境后面说“乱象丛生”,这是不好的结果,用“以致”,排除 B 项、D 项; 第二处,“遵守”与¨遵循”的区别为①意思不同:“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遵 循”,遵照;②侧重点不同,“遵守”,遵守纪律遵守规则遵守诺言,“遵循”,遵循是依 旧已知的东西进行创造活动;此空前有“有所”一词,所以使用“遵循”更好; 第三空,“滞后性”,(事物)落在形势发展的后面;“修正性”指改正;根据后面“很难立 出合理的规矩……等充分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可知,应是强调规则的“滞后”,应该选择 “滞后性”,所以排除 A 项、B 项; 第四空,“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不断前进;“随机应变”,随着情况 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第四空前面的主语是规则,所以不能使用“随机应变”,应为“与 时俱进”。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分析四个选项可知,这四个选项主要是语序不同,选项中四个句子,只有“企业圈地”中有 主语“企业”,所以应放在最前面,这就排除 ABC 三项; 造成“单车围城”是结果,结合“单车数量骤增,管理却跟不上,难以约束用户,也无力调 度和维护,这又加剧了堆积和毁弃问题”分析,“单车围城”是“企业圈地”“无限投放” 的结果,应该放在最后面。 - 21 -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对文中画线语句语病修改 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 排放”,画线句有两处语病:第一个是搭配不当,“缓解……难题”搭配不当,应改为“解 决……难题”,排除 C 项、D 项;第二个是语序不当,“优点突出”是对各优点的总结,应放 在最前面或最后面,排除 A 项。 故选 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 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 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 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 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 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 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下列对《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中的古代女子的妆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 小山:唐代女子好画“小山眉”,过了一夜眉黛深浅不匀,如山峰重叠之状。 B. 贴金:唐代女子好在额部涂上黄色,谓之“贴金”,过夜后其色有明有暗。 C. 蛾眉:飞蛾触须般细又弯的眉毛。多指美人之眉。《离骚》里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的 诗句。 D. 花面:指花和女子的容颜,“花面交相映”化用了唐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 - 22 - 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 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 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 B 项,“贴金:唐代女子好在额部涂上黄色,谓之‘贴金’,过夜后其色有明有暗”错误,“贴 金”说的是古代的衣饰,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唐代女子在额 部涂上黄色,谓之“额黄”。 故选 B。 【点睛】文化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 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2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 150 篇,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C.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是伯、仲、叔、季。 D.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 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 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 B 项,“全书共 150 篇”错误,《史记》共 130 篇。 故选 B。 2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跽”:两膝据地,挺直腰股,表示庄敬。由于上身显长,所以叫长跪。 B. “黄昏”:指晚饭后的一段时间,相当于 19 至 21 时。 C. “白”:元杂剧术语。指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的舞台指示。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为《诗》,因其共收录了 305 篇,故而又称 为《诗三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 - 23 - 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 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 C 项,“白”即宾白,是元杂剧中说出来的台词,语言相对较为俚俗、朴素。而剧本中关于动 作、表情的舞台指示叫“科介”或“科”。 故选 C。 【点睛】解答识记文化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化常识,平时注意分类整理 记忆。 2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B. 巡按: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巡按御史”的简称,负责考核吏治等事务。 C. 太傅:东宫官职,负责教育太子,一般作为实权性的官衔赐给重臣肱骨。 D. 盐引: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官盐的凭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 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 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 C 项,“一般作为实权性的官衔赐给重臣肱骨”表述错误,太傅(太子太保)有衔无职,一般 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和近臣。选项应把“实权性”改成“荣誉性”。 故选 C。 23.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惜 B. 耿耿..星河欲曙天,耿耿:烦躁不安 C. 雪肤花貌参差..是,参差:长短、高低不齐 D. 珠箔银屏迤逦..开,迤逦:曲折绵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 析词义。 - 24 - A 项,“可怜光彩生门户”中,可怜:可爱,可羡; B 项,“耿耿星河欲曙天”中,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 C 项,“雪肤花貌参差是”中,参差:差不多。 故选 D。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 战败而.亡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这里主要考查“而”的用法。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 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 最后进行比较并根据要求选出答案。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和其 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B、C 三项中,“而”均是连词,表转折,译为“但、却”。 D 项,“而”是连词,连接两个动词“战败”和“亡”,表顺承。 故选 D。 六、写作(5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大量以戏虐口吻议论国人或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国式 xx”,如“中国 式过马路”、“中国式插队”、“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思维”等 等,于戏虐中表达着自嘲和质疑,于调侃中彰显着反省与担忧。另一方面,“中国速度”、 “中国改革”、“中国力量”、“中国信心”、“中国创造”、“中国梦”、“最美中国式” 正式变成先进、正能量、国家魅力的代名词,为世界所接受,成为各国的标杆。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点赞,中国力量! C919 光荣首飞、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天舟一号遨游太空、量子计算机惊艳问世、 可燃冰试采成功……近年来,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频频亮相。如果把视野打开,近年来 中国重大创新成果的名单会拉得更长:“中国天眼”、“墨子号”、“蛟龙号”、天宫二号…… 让我们不由得为中国力量点赞! - 25 - 当自主创新的高度一次次被刷新,中国人的科技自信心一次次被点燃。如果说以移动支 付、共享交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创新更多归类为“模式创新”的话,那么以人工智能、航空 航天、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硬科技则更多聚焦尖端核心科技的创新。这种“比高科技还高级” 的科技,不仅“硬”在技术的高壁垒和原创性上,更“硬”在其激活创新活力、塑造经济面 貌的价值和能力上。这种“硬”塑造了让世界瞩目的中国力量。 我们感受到中国力量的同时,也要为这些高科技成就取得付出艰辛劳动的科学家们致以 崇高的敬意。“前半生是言行无忌的孙悟空,后半生是一心护法的孙行者”,南仁东以他2 2年的坚守,呕心沥血终于建成了中国天眼,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 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推动中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的研发,正是他们以自己 默默无闻的扎实苦干,孜孜以求的探索追求,支撑起了中国力量的坚强脊梁!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支撑起中国力量美丽天空的更多的是平凡朴 素的普通人。正是由于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奉献,书写下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我们 看到了走进田间地头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看到了筑起了全世界最大人工林的塞罕坝三代人, 这些朴实、真实、平凡的人身上写满自信和光荣,也为中国力量添枝加叶,增砖添瓦。 当然,在感受中国力量的同时,我们也要有清醒地认识,拒绝盲目自大。面对竞争日益 激烈的国际科技发展新态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他人手中, 原始创新能力仍然亟待提高,某些不合理的科技体制机制仍然制约着创新活力的释放,许多 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研发能力仍然需要增强……补足短板,敢碰重大科技命题,才能让中国力 量更大更强。 所以,我们每个人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不是看客,而是见证者和参与者。为 中国力量点赞的同时,更要为中国力量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媒体热点 词汇,一类是戏虐中表达着自嘲和质疑,于调侃中彰显着反省与担忧的种种“中国式 xx”, 一类是代表先进、正能量、国家魅力的代名词,为世界所接受,成为各国的标杆的“最美中 国式”。这里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成就放在一起,让学生感悟认识,并让考生从这些材 料中找到触动心灵的点,进行立意构思,没有多大的难度。这是对学生形成中的价值观的直 接考察,它实际上要求学生要关注现实,关注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并同时体察发展中的各种 问题,并且对此有一个客观公正理性的认识和把握,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可偏执一 面,缺乏全局观念。所以立意上可以选择材料给出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现象,或赞或批。现象 - 26 - 之间自由组合,有机关联。 参考立意: 从中国创造看中国力量 为中国式反思 为最美中国骄傲 厉害了,我的国 为中国力量点赞 素材: 中国速度震惊世界。男子接力世界见证中国队奇迹。2008 年北京奥运会,男子 4 × 100 米的 决赛道上,第一次有了中国队的身影,他们穿着红色的战袍,像一匹匹奔腾的战马,向全世 界传递着中国速度。 7 年后,依旧是在鸟巢,世界见证了九道奇迹,见证了一个击败了美 国梦之队的中国队,见证了四个年轻的小伙子,他们用恣意的青春、狂野的脚步、不信邪的 精神,创造了中国田径史上最伟大的一枚银牌。29 日,在 2015 田径世锦赛男子 4× 100 米 决赛中,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 38 秒 01 获得第三名!但随后原本 获得第二名的美国队被判犯规,中国获得银牌!博尔特领衔的牙买加队以 37 秒 36 获得冠军, 实现四连冠。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中国制造 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 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此后,“中国制造 2025”一直是贯穿国 务院工作部署的关键词之一。2015 年 5 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 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 造强国战略第一个 10 年的行动纲领。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 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促进消费品工业迈向中高端。今年 7 月,李克 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创建“中国制造 2025”国家级示范区,加快制造业转 型升级。联合国两位高级官员近日撰文称赞,《中国制造 2025》路线图正在引导中国的工业现 代化进程。《福布斯》杂志认为,实施“中国制造 2025”将助力中国制造业保持国际竞争力。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称,得益于智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的领军者”。 硬科技重新定义中国力量。纳米机器人“钻进”眼球帮助修复眼球损伤;智能灰尘“飘进” - 27 - 化学工厂不间断检测任何微量的化学物质泄漏;3D 打印“植进”我们的生活圈打印衣服、食 物甚至机器……在日前举行的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上,这些颇具科幻感的创新给人带来极大 震撼。如果说以移动支付、共享交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创新更多归类为“模式创新”的话, 那么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硬科技则更多聚焦尖端核心科技的创新。 这种“比高科技还高级”的科技,不仅“硬”在技术的高壁垒和原创性上,更“硬”在其激 活创新活力、塑造经济面貌的价值和能力上。互联网渗透率几近饱和,人口红利逐步消失, 创新亟须开拓新的主战场。审视国内发展语境,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未变,从要素驱动转向 创新驱动的路径未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在对发展质量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科技创新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环视全球,更觉发展硬科技的鼓点紧迫。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前 夜,德国人有雄心勃勃的“工业 4.0”计划,欧盟力推“2020 计划”,毫不示弱的美国同样 对科技制高点志在必得。在这场新的竞逐中,中国非但不能缺位,而且要勇立潮头。因为一 步的错失,失去的可能就是整个时代。历史一再启示,在人类现代化历程中,科技创新绝对 是一个决定性变量。抓准硬科技的机会窗口,新经济之门将在创新的带动下打开,实现产业 转型升级和格局调整,积蓄发展新动力,展现发展新前景。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国的“硬” 竞争力,硬科技的发展还深刻塑造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深刻影响中国科技的 持续发展能力和全球影响力。国产大飞机试飞、高铁走向全球、空间站时代开启……一个个 点连缀而成的线,标定了中国科技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背后,则是更为关键 的“基座”工程:科技创新的观念水位抬升、科技创新文化土壤培厚、激发创新的制度日趋 完善,等等。也由此,有国际媒体作出“创新势头在地理上正向东方转移”的判断。而这, 正是我们眼下讨论中国硬科技发展的现实语境。有科技人士指出:“在硬科技领域,中国终 将领跑全世界。”从赶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这样的目标设定或许有人觉得乐观,但并非痴人 说梦。过去几十年中国科技的巨大腾飞,证明了我们创新发展逻辑及道路的正确性。实现硬 科技的中国领跑,需要我们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创新自信,保有只争朝夕的斗志。实现 更多先发先至甚至是后发先至的创新突破,也需要我们继续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做文章、 做大文章、做好文章,把准脉搏、找准切点,在激励政策、生态优化、人才培育等方面做好 支撑。科技领域有两个最大的壁垒,一是时间,二是认知。率先走上快跑道的中国硬科技, 将撬起中国未来,重新定义“中国力量”。 中国式教育。在最应该玩耍的时候做题,在最应该精进的时候 Dota。缺乏独立人格,缺少批 评性思维。除了学校保安,没人会问“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中国的教育有不 - 28 - 少弊端,但优点也是不少的。1. 在学生期间,灌输了大量各方面的知识,为日后发展打下基 础。 古语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的时候要好好学习,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之所以出现“应试教育”,不是教育本身的错,而是社会上急功近利不良风气的体现。 当都是中国人在一起竞争是,基础扎实还体现不出来。但是,看看美国生活的中国人就知道 了。第一代移民,靠着多方面知识,总能立住脚,拿高薪。而第二代,接受了美国教育,就 基本上成绩平平了。2. 培养了学生刻苦的品质,意志力。中国学生能吃苦,在同样的条件下, 比外国学生更能适应高强度的学习压力。3. 资源利用最大化,用目前的较少的师资就达到了 全民教育。教育投入少不是教育制度的错。举例来说,美国一个教授带 2 到 4 个学生,而中 国一个教授有带到 10 个到 50 个学生的。中国要是有钱,当然可以多聘几个老师,做到每个 学生因材施教,但我们没钱,老师少而学生多,为了保证人人有书念,就不得不采用统一的 管理模式。这一点,比较一下建国前后中国人文盲比例,中国和印度文盲比例就知道了。至 于“诺贝尔奖都拿不到”,不是我们教育体制的错,是科研体制的问题。我们教育出了人才, 但没有让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1.我们基础太差。平均科研水平还不行。 2.没钱,科研投入太少。我们国家教授申请 10 万元都困难,而国外动不动就是几百万的经费。 没钱做实验,是出不来科研成果的。 科技驱动和创新的傲人成绩让中国科技走在世界前列,日新月异的发展缩影印证着中国不断 前行的脚印。这部纪录片的上映,尽展大国雄姿,尽现中国智造,尽显家国情怀。 精准视角尽展大国雄姿。从壮观恢弘的大规模航拍镜头拉开序幕到凝集着匠心精神的中国智 造闪亮荧屏,国家科技实力的真实写照与科研领域的累累硕果都在通过影像的方式表达,无 论是科研前线和奋斗一线的拓荒者,还是一个个大国重器的傲人成就,镜头下的大国雄姿, 以带给观众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传递中国力量。该影片以精准的视角、恢弘的表达,将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大银幕上。 镜头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内在逻辑,展现了圆梦工程、创新驱动、协 调发展、绿色中国、共享小康、开放中国等几个方面。新理念、新成就、新思路、新未来, 综合国力的飞速提升、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万家灯火的点点星光、匠心独运的时代鸿篇……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如今的强起来,历史性的飞跃证明着大国雄姿的征途。 大国重器尽现中国智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期待许久,然而《厉害了,我 的国》中哪一个大国重器不是“中国智造”?飞驰的复兴号列车、独创地深海利器“蓝鲸 2 号”、自行设计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国产的 C919 大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 - 29 - 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 30%,成为 拉动全球经济的第一引擎。中国用行动向世界证明,也在用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为世界提供 “中国智慧”。 真实写照尽显家国情怀。影片聚焦百姓生活,用镜头纪录了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奉献,也同 样显示了时代人对于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和使命,影片中既有走进田间地头扎根基层的扶贫干 部,也有筑起了全世界最大人工林的坝上三代人,有享受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居民, 也有科研的拓荒者在追求技术突破路上的一次次试验……中国故事,就这样在一个个朴实、 真实、平凡的人身上透射着家国情怀,不同于院线上映的其他电影,这部纪录片,观众既是 看客,也是这部影片的“主角”,更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个体,带给每个人的除了对国家 的自豪和骄傲,更有挥之不去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影像,一个时代的镜像,该影片给观众带来的不止于“视觉”的观影,更有透过影像折射的 背后故事和这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万家灯火的点点星光,国泰民安的崭新时代,一辈辈人、 一代代人的家国相依,他们也在用实际行动反复诉说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镜头 通过写实的手法,让这种家国情怀在每个人心中生根,每个人都深知傲人成绩的背后是多少 人匠心精神和实干创业的付出,每个人都深知家国情怀的背后是多少人的投入和灌注,每个 人都深知,大国自信的背后是多少人的“中国梦”在奔小康的路上稳步实现。 影片的燃,是每个观众在新时期、新时代干事创业的责任使命和对未来坦途的信心百倍;影片 的燃,更是直抵每个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认同。 近来,“厉害了我的国!”这一网络流行语接连刷屏。对于中国近期在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出 现“井喷”态势,国人用这一流行语表达欣喜振奋之情。 C919 首飞、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快递小哥”天舟一号上太空送货加油、量子计算机问世、 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一时间频频亮相。如果把视野打开,近年来中 国重大创新成果的名单会拉得更长:“中国天眼”、“墨子号”、“蛟龙号”、天宫二号…… 当自主创新的进度条一次次被刷新,中国人的科技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厉害了,我的国!” 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飞天梦、航空梦、量子计算梦等科技梦想,都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看到,老一辈 - 30 - 科学家苦心孤诣,让中国人有了不少可以载入史册的圆梦故事,“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 胰岛素”“杂交水稻”“青蒿素治疟疾”等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让中国人树立科技自信。 我们也看到,新一代人奋发图强,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载人航天、 月球探测、“蛟龙”号探海等科技进展,让中国人的科技自信更加坚定。 科技领域不断突破,见证着中国人甘于奉献、敢于攻关的无畏精神。从冒着狂沙烈日在人迹 罕见的大漠中风餐露宿,到在现代化的实验室里为科技突破而奉献青春,不论科研环境如何 变化,中国科研人员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意志从未改变。艰苦的付出必有回报,如今的中 国,正在某些科技领域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更多的事实,讲述着中国人重视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风貌。2015 年,中国受理的专 利申请突破百万,排名全球第一;近年来中国高质量论文量猛增;在世界上研发投入最多的 2500 家企业中,中国占 300 余家…… 在树立“科技自信”的同时,我们也要拒绝盲目自大。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发展新 态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他人手中,原始创新能力仍然亟 待提高,某些不合理的科技体制机制仍然制约着创新活力的释放,许多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研 发能力仍然需要增强……补足短板,敢碰重大科技命题,正成为新时代中国科研领域重要命 题。 原本遥不可及的宇宙太空和深邃海底,已被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化为咫尺。但中国人的梦想 不会止步于此,而是向着更深、更远、更高、更广的领域迈进。我的国,一定会更厉害! 南仁东(1945 年 2 月—2017 年 9 月 15 日),男,满族,群众,吉林辽源人,中国天文学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曾任 FAST 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 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 科学技术工作。2017 年 5 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1]2017 年 7 月,入选为 2017 年中国科 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1963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后在日本国立天文台任 客座教授,1982 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工作。1994 年起,一直负责 FAST 的选址、 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负责编订 FAST 科 学目标,全面指导 FAST 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2016 年 9 月 25 日,其主持的 FAST 落成启用。 - 31 - 2017 年 9 月 15 日晚,因病逝世,享年 72 岁。[2]2018 年 12 月 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 予南仁东改革先锋称号,并颁发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 人”。 本文写作时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根据各人特长去构思即可,但是一定要注 意文体意识,不要写成四不像。下面以议论文展示写作示例:首先是“引”,引用材料,开 门见山的出中心观点“点赞,中国力量!”;然后摆事实,具体事例展示中国力量的各个领 域的体现;接下来指出中国力量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作和普通劳动者的默默付出;再 从反面论证面对中国力量的崛起,也要有清醒地认识;最后再一次呼告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 中国力力量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照应题目和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 3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