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重点句子赏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重点句子赏析

1 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句子赏析 课文 1 草原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直接写草原的景色,突出了草原的碧绿、辽阔,小丘的线条柔美。“这种境界,既使人 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了作者的感受。这 样写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其好处就是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使文章内容 丰富,感情浓烈。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望着一 望无际的草原,互相倾诉着离别之情。这句话也是全文的中心句。从草原上主人热情隆重的远迎 客人,主客热情洋溢的会见,主人盛情友好的款待,以及主客联欢、深情话别依依不舍的情景中 体会到“蒙汉情深”。 课文 2 丁香结 1.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从“香气直透 毫端”可以看出这里的积雪指的是“丁香”。 2.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 回头望。 这句话把“小花”比作“星星”,“探、窥”二字赋予丁香花人的情感。因此这句话运用了比 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丁香花的可爱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课文 5 七律·长征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对偶、夸张。意思: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 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在红军眼中, 连绵的“五岭”只是细浪,高大的“乌蒙”只是泥丸,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艺术化的缩小, 这样写表现出这些艰难险阻根本压不垮中国工农红军,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大而无畏的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万水千山”概括了长征途中的种种艰 辛,“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战士们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 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 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暖”字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愉悦心情;“寒”字突出了红军战 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与悲壮。 课文 6 狼牙山五壮士 1.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 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斩钉截铁”“走”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 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队交给的任务!“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 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 死亡,表现了他们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 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 玉动作和语言,“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直 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2 课文 7 开国大典 1.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这句话简单介绍了会场的设置与布局情况,显得热烈、庄严。 课文 9 竹节人 1.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作者连用五个连续的短句,五个连续的感叹号,营造了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烘托出孩子们 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斗竹节人投入、痴迷、喜爱的感情。 2.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屏风” 指的是课本,“秘密”指的是“我”和同桌用课本遮挡玩竹节人。3.“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 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 用夸张的手法幽默地写出了桌面上的裂缝之大。 课文 10 宇宙生命之谜 1.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 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2.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一直”与第 1 自然段的“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相呼应,既写出了人们的执着,也表现了科学家们不畏艰险、坚持探索的科学精神。 课文 12 桥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句话中从神态、语言、动作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 倒。 这里连用两个短句,突出了雨来势汹汹的特点,渲染了紧张、危险的环境气氛。 3.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洪水在路面上肆意奔流,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人们在灾难面 前慌不择路。 4.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桥窄!”说明情况危急,是危机处理的前提。“排成一队,不要挤!”是危急情况下的撤离方 式。“党员排在后面!”是撤离时的补充要求。 课文 13 穷人 1.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省略句表示数目的递增 2.“不, 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 在床前。表示桑娜心理活动断断续续、忐忑不安 3.“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 补补……”表示桑娜内心不安,心中还想着孩子的事,所以说话结结巴巴。4.“还好,总算活着 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意思转折或语意跳跃。 课文 14 在柏林 1. 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句话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健壮的 男子大多上了战场或已战死,也为后文战争夺走老兵的三个儿子埋下伏笔,同时也反映了侵略别 人的德国战争中伤亡巨大,预示着德国必然战败。2.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因为老兵的话 引起了大家深深的思考,人们被战争的罪恶深深震撼,悲哀的气氛也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愤慨。 3 课文 15 夏天里的成长 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 的长。 生物在夏天成长的共同特点是非常迅速,从“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 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这句话说明了这一特点。 2.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 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这句话写“看见”“听见”了植物的生长,短短“一天”“一夜”的生长,更突出了植物长得 飞快的特点。 3.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这句话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植物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才出现的“苞蕾”“鲜花”“小果实” 几种生长状态浓缩在“昨天”“今天”“明天”这三个较短的时间段里,巧妙地写出了植物生长迅 速的特点。 4.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几天不见”“长满”“变成”形象地表现出苔藓、草坪菜畦短短的时间里生长的状态,生动、 形象。 5.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 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也要及时长,尽力长,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 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课文 16 盼 1.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递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 的新雨衣。 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件新雨衣的喜爱之情,为后文埋下伏笔。 2.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 “立刻”说明“我”的心情十分迫切。“怎么?”表现出一副吃惊的样子,问号把情感表达得 更强烈。 3.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窗外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我”更想穿上淡绿色的雨衣了。 4.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 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赋予其中,“烤”表面上写出不下雨的原因是太阳太 毒辣,把天烤得太干,不长云彩不下雨,暗含作者对太阳的不满,有丝丝埋怨。 5.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 美的事呢! “我”盼望变天已经盼了很久了,“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放慢脚步表 现了“我”希望看到雨滴,盼望雨滴洒落下来,表现了“我”盼雨的急切心情。 课文 18 只有一个地球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繁衍的地方,地 球与世间万物是不可分割的,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 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矿物资源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地球上矿物资源生成非常 4 不易,而且是有限的,提醒我们珍惜资源,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会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 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以前是可以再生的,但 由于人类的破坏,变成不能再生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4.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说明即使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能实现,也没有多 少人能够去火星或月球上居住。 5.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 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 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结尾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同时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呼吁人类保护 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 课文 19 青山不老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 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 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 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 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 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 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 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 尝不是如此?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 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 变老的。 5.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 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 青山必将长青。 课文 20 三黑和土地 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 水里。 这句话统领全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农民面对土地的那种迫切的心情和扑进土 地怀抱的激动地举止表现出来。 2.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給 细细打碎。 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手法。先概括写出三黑翻地,然后围绕这一层意思,运用简洁 的语言从不同角度表现三黑翻地的样子,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热爱之情。 5 3.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这句话表现了三黑渴望丰收,他似乎看到了成片绽放的荞麦花,强调土地是农民的希望。 4.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 儿也叫得更欢。 呼应开头,突出翻身的人儿无比喜悦。 课文 22 月光曲 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 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她十分理解哥哥说的“音乐会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 话中含有的不安和痛楚之意,她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这“随便说说”,让我们感受 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 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是啊,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 多么奢侈而又无望的事啊! 2.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句子中的 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 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梦寐以 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 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 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 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清幽”,秀丽、幽静。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 得诗情画意。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 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 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4.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 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 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霎时间”,极短的时间。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 音乐轻幽、舒缓。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 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乐骤然响起。浪花“涌过来”,气势 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 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 技艺。 5.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 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脸上是“恬静” 的,心里是舒适、安逸的。“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 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波涛汹涌”,波浪猛烈地向 上涌。“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 这正是兄妹俩所向往的情景。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音乐,真的是具有震 6 撼人心的力量。 课文 23 京剧趣谈 1.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 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演员运用马鞭的表演自由形象地写了出来。 2.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 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这是神态描写,这里描写观众的紧张神态,是对舞台上演员表演的激烈打斗场面的烘托,衬 托出表演的精彩,引人入胜,为下文的“静”作铺垫。 3.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 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说明这时候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有表现力,人们的情绪已经与京剧表演中传达的情感相融相 通,突出了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课文 24 少年闰土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 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是当地的风俗,人们认为用圈子套住孩子,孩子就不会死。 这虽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说明闰土的父亲很疼爱他。 2.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 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这句话中破折号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无端”一词是“没有理由,没有根据”的意思。 3.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 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 “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如许”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我”向来不知道许 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 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4.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 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写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的知识丰富、见多识广。而“我”和“我” 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更 广阔更生动的外面世界,闰土知道的事,“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通过如此鲜明的对比, 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出“我”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课文 25 好的故事 1.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 以至于无穷。 通过想象,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一天云锦”“万颗奔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梦 境的幻化无穷,充满生机,以及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2.(红锦)带织人狗中,狗织人白云中,白云织人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突出地表现了梦境中“美的人和美 的事”虚虚实实、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3.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 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运用通感,将“我”在梦境中的感受形象地转化为视觉体验,生动地写出了梦的美好,表达 了作者的憧憬之情。“碎影”这正是含蓄地控诉了反动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对人民理想的扼杀, 7 抒发了作者深沉的忧愤。 4.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井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 漾。 “倒影”表现了水面平静,倒影着河岸的各种景物;“夹带”写出了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泛起点 点光芒;“荡漾”表面上是水面精致的变化,更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萦绕心头。 课文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 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 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 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 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 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 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4.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 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 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 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 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 同情。 课文 27 有的人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第一个“有的人”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压迫者;第二个“有的人”指的是一生为 人民、甘愿当人民牛马的人。 2.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两句诗对比了两种行为的不同结局,前一句表达了作者的鄙视,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赞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