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一中、竹山一中、房县一中三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十堰市 2020 春季高二年级南三县联考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 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 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 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 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 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 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 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 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 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 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 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 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 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 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 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 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 - 2 - 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 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 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 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 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 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 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 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 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 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 力。A 项范围扩大,原文是“一些非政府组织”,遗漏了“一些”。B 项,说法绝对,与气候 变化有关的国际、国内公平问题,不只是单一的“限制排放”问题。C 项,对象错误,不只“为 后代设定义务”,也要“为自己设定义务”。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首先浏 - 3 - 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 项,以偏概全,原文用大量 篇幅阐述的是“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选项表述为“代际公平”,二者取一。故选 C。 【3 题详解】 题干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 项,关系错误,不仅是“需求可 以得到保证”,还有“义务”需要分担。故选 B。 【点睛】1. 对照原文,内查语意。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 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对象、数量、范围、先后顺序等。 2. 本题重在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是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 (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 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 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3. 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 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 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天嚣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 随时都要散架。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 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 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 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 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 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他仍然充满希望 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 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 4 -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 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 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 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 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 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 弱者。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 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开啦! ”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终于脱离了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 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 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门终于关 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 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 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 还带着一片叶儿呢!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还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 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 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 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 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 - 5 - 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 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 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进 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 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 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5.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6.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 分析。 【答案】4. B 5. ①情节简洁,设置悬念,为下文开门的情节蓄势;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 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6. 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因救人而自救,尽 管是“谜”却足够“美好”;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 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 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 项,“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分析错误,“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 救助敲门人”并不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他们之所以能够调动起所有能量救助敲门 人,是因为他们意识到门外有一个需要救助的弱者,面对肆虐的风沙,他们不能见死不救, 正是这样的信念与意志,使得他们调动起所有的力量去救助了送瓜人。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情节安排技巧及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文本重要情节的作用:①在内容上 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②在形式上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 引人注意。 全文的情节围绕着“渴”来安排,最开始是科考队员受困受渴,他们希望有水可以送来,渴 望被救,最后因救助他人,得瓜解渴。“渴”这一中心就成为了小说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 6 - 从人物形象来说,受渴受困的科考队员在自身生命安全尚不被保障的时候,还去救助敲门人, 体现了他们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科考人员受困受渴,说明他们工作的地方环境艰苦,但他 们在这里进行着了不起的科考工作,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从文章主 旨来说,正是科考人员口渴,需要水,而被救助的人刚好有一个西瓜,科考人员因此得以解 渴的巧合,揭示了文章主旨——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结尾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 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结尾段落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 尾呼应,或与标题呼应;结尾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小说结尾的作用,要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章主旨、读者感受等角度入手分析。 从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送瓜人到底怎么来到这里,是一个未解之谜,虽然结构上不够完整, 但它给本文的故事情节留下了一个可以想象的缺口,引发读者的想象。从文章主旨来看,这 个“美好的谜”的美好在于虽然大家互不相识,甚至语言不通,但因为彼此帮助,就可以在 这风沙肆虐之地,延续生命,突出了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主旨。从读者的体验来看,惯 有的思维模式会引领读者想到后文会揭秘送瓜人是如何到来的,但结尾说因为语言不通,没 有人听懂,就变成了一个“美好的谜”,这就使得故事结尾出现了反转,既在意料之外,又 在情理之中,增强了小说的戏剧张力。 【点睛】小说中情节的作用方法指导: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G 背后的四大“黑科技” - 7 - 材料二: 5G“快”——在 5G 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分辨率达到 K 的电影理论上不超过 18 秒。《纽 约时报》 在展会上宣布建立一个 5G 新闻实验室,未来的新闻故事会根据时间、读者所在地提供交 互性、沉浸性的 3D 流媒体影像。业界人士认为,5G 将给近年来“只听雷声大,不见雨点来” 的“增强现实/混合现实”(AR/MR)技术带来新生。 5G“稳”——如果只是速度的提升,还谈不上质变。5G 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 即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稳定。医疗技术行业的 Medivis 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莫利在展会 上说,56 网络让医生在“混合现实”工具的帮助下完成精准的开颅手术,比“外科手术般的 精准”更精准。 5G 的技术要求之一是能够支持速度高达每小时 500 公里的设备,因此 5G 技术推动的产业 还包括无人驾驶汽车。例如,普通人踩刹车的反应速度大约是 0.4 秒,而无人车在 5G 场景下 的反应速度有望不到 1 毫秒,这无疑是无人驾驶可能最终获得使用者信任的基础之一。无人 驾驶因 5G 而更接近现实,这块巨大的蛋糕也吸引了众多企业。 - 8 - 5G“密”—5G 网络每平方公里可支持 100 万台设备,非常有助于物联网发展。今年展会 上,智慧城市成为一个新的产品类别,其底层技术就是物联网。展会主办方、美国消费技术 协会的市场研究业务负责人史蒂夫·柯尼格引用了业界常说的一句话——过去 30 年将人连接 起来,接下来 30 年会将物连接起来。 目前 5G 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甚至遭到淘汰, 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颠覆式创新。但可以肯定的是,5G 会引发一场大幅 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这也是各国推动部署 5G 的重要动力。 (新华社) 材料三: 业界人士认为,未来物联网无法避免使用 5G 公共网络的全球化应用,比如设备提供商对 工厂设备的远程维护,对交通网络的监控,对能源、水和燃气等基础设施网络的控制等等。 这些领域都需要数据与公共网络连接并通过其传输,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此外,也正是由于 5G 时代的工业生产将更依赖公共网络,网络服务的可靠性需要相应提 高。德国西门子公司数字和创新部门副总裁安德烈亚斯·克普克告诉记者,对于工业界来说, 最看重的其实并不是传输速度,而是可靠性和可连接设备的数量,因此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质 量必须值得信赖。 克普克说,虽然 5G 在技术上更先进,但技术更复杂,零部件也更多。此外,由于 56 网 络频率高、衰减快,为实现 5G 网络的覆盖,除了在室外建立基站,还要在室内安装相关设备。 因此,5G 通信还面临高带宽,低成本的需求挑战,这是时代发展下的客户所需。除了要满足 客户加密的需求外,未来,客户将需要更高的带宽需求。 而 5G 对网络切片技术的引入,也会使得网络边界变得模糊,原有的安全机制将难以为继。 而且,由于 56 运营商除了可以收集 56 手机信号强度外,还可以通过收集 WiFi、蓝牙等其他 信号的强度来定位,因此用户位置隐私相比过去也将面临更大威胁。 5G 安全面临的挑战中,除了新伤还有旧患,例如威胁移动通讯安全的伪基站等问题,依 然没有得到解决。 不过,对于 5G 的挑战和潜在风险,业界专家总体仍持乐观态度。德国博世公司通信和网 络技术部负责人安德烈亚斯·米勒认为,这些并不是大问题,因为新技术的问题总是会在使 用过程中逐渐解决。 (澎湃新闻) 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9 - A. 波束赋形能让电磁波指向它所提供服务的手机,而且能根据手机的移动而转变方向,使得 服务指向性更精准。 B. “毫米波”是一种频率高,波长短的无线电波。若我们的手机能够接收和“解读”这种电 波,网速就能提上去。 C. 5G 时代,同一基站下的两个用户,若互相通信,他们的数据传输将与基站无关,而是直接 从手机传输到手机。 D. “微基站”体积小,单个的覆盖面积比不上“宏基站”,但是多个共同作用能让用户获得 更好的上网体验。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5G 时代的工业生产将更依赖公共网络,对于工业界来说,传输速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网 络服务的可靠性,因此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质量必须值得信赖。 B. 有了 5G 网络的支持,物联网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而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 信,也会让未来城市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 C. 目前 5G 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但在各国大力支 持下,这些预想在未来某一天都将成为现实。 D. 5G 的技术要求之一是能够支持速度高达每小时 500 公里的设备,这让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 成为可能,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涉足无人驾驶汽车行业。 9. 结合材料概括 5G 网络的发展还面临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答案】7. C 8. B 9. ①设备需要跟进,能够接收和解读高频电波。②无法避免与公共网络联通,网络安全需要 加强。并要加强队用户隐私保护。③在工业生产中,需要提高网络服务的可靠性并增加可连 接设备的数量。④5G 频率高、衰减快,技术复杂,设备增多,还需考虑建设和维护成本。⑤ 满足客户高带宽,低成本的需求。⑥面临威胁移动通讯安全的伪基站也需要解决。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采用图文转换的方式命题,答题时注意图中信息和选 项的细微差别,题中 C 项,“与基站无关”错误,图中有“手机之间传输数据,只要‘只会’ 一下基站即可”,“只会”不是“无关”。故选 C。 【8 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 - 10 - 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题中 A 项,“传输 速度并不重要”错误,原文“最看重的其实并不是传输速度”,并不是“传输速度并不重 要”;C 项,“这些预想在未来某一天都将成为现实”错误,过于绝对,无中生有;D 项,“这 让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成为可能”文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故选 B。 【9 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 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 5G 网络的发展还面临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注意 根据图中的“只要能让我们的设备能接受和解读高频率电波”和文中的重点句子“这些领域 都需要数据与公共网络连接并通过其传输,网络安全至关重要”“此外,也正是由于 5G 时代 的工业生产将更依赖公共网络,网络服务的可靠性需要相应提高”“克普克说,虽然 5G 在技 术上更先进,但技术更复杂,零部件也更多。此外,由于 56 网络频率高、衰减快,为实现 5G 网络的覆盖,除了在室外建立基站,还要在室内安装相关设备”“5G 通信还面临高带宽,低 成本的需求挑战,这是时代发展下的客户所需”“5G 安全面临的挑战中,除了新伤还有旧患, 例如威胁移动通讯安全的伪基站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 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 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 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 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仲庵”。草场 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 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 “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 - 11 - 刘先生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 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 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 “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 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 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 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 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 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 “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 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 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 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 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 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 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 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 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2 -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答案】10. D 11. C 12. D 13. (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责,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2)愚人粗 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以对文言进行正确断句的能力。命题 者从文本中选取一段文字,取掉其已有人加过的标点,然后给出四个选项,要求判断断句的 正误。给文言断句本是难度较高的问题,但由于是单选题,且只有五处断句,其中动词同其 宾语的动宾关系也比较明显,所以难度不是很大。“纯礼字彝叟”是文言传记常见格式,讲 某人的名和字,加上四个选项断句情况完全相同,故知此处断句正确。“以父仲淹荫”的意 思是“因为父亲范仲淹的恩荫”,由此可知此处应断句,于是可排除 B 和 C。“永昭陵建”的 意思是“永昭陵修建”,这是一句话,应该断句,所以排除 A 项。由此得出答案是 D。 点睛:解答给文言断句的题目,最好能在初步理解该段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有时,若对该段 文言中有些词语不很理解,则要根据一些特殊虚词和句式,特别要根据文段中的动词及其宾 语进行断句。在考场上,最节省时间的方法是排谬法。须知,此类题目在设计时,由于只是 要求选出正确项,所以在三个错项中,只有一个错项设有两处断句错误,另两个错项一般只 有一处错误,所以运用排谬法能在较短时间选出正确答案。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命题者从文本选出四个词语,并对它 们加以解说。此类词语大多或在课本常见,或在现代生活中也有使用,加之只要求选出一个 错项,因此难度适中。A 项的“陵寝”出现在文本中“陵寝皆在邑境”一语,此外还有“知陵 台令”一语也有所涉及。由此可知此详解说正确。B 项的“株连”出现在文本中“命释其株连 者”一句,根据前文所讲范纯礼的宽容,可推断此项解说正确。C 项对“尹”的解说找不出错 误,但后面所举之“令尹”的例子则和学过的课文《屈原列传》相关内容不合,在课文中, “令尹”是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于是可知此项解说错误。D 项的“御名”出现在文本 中“诜诬其辄斥御名”一语,既然因为“辄斥御名”而罢官,便不难知道此项解说的正确性。 点睛:解答此题,如果碰上没有把握的词语,切记不能新生慌乱,很多时候,可根据平时生 活实际和对文本相关内的理解轻松判断正误。比如,对于本题中出现的四个概念,从上面的 - 13 - 解析就可以看出,大多是根据其出现的上下文进行分析推断而得出答案的。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综合考查筛选并整合文言文中的信息、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言文中 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者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四句话,对文 本所写人物作四方面的分析概括。因为只设计了一个错项,所以难度并不大。A 项内容涉及文 本中范纯礼所说的“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 常时用乎”一语,据此可知该项表述正确。B 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 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 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同时要注意前文的“以 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一语,对照可知此项表述正确。C 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自“以龙图阁直学 士知开封府”至“以不应为杖之,足矣”部分,对照可知此项表述正确。D 项内容涉及文本中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一句,由此句可知该项表述错误:是王诜设宴 款待辽使,并不是纯礼宴请辽使。 点睛:解答此题,一要在文本中找出正确的答题区间,然后根据文本对照各选项表述,辨识 其正误。二要了解此类题目的题干包括两部分内容:一般是第一句概括,后面的内容做具体 分析。从大多数情况看,前面概括的内容大都没错,多错在后面的分析部分,而且命题者喜 欢设置诸如张冠李戴、错乱时空、无中生有、偷梁换柱等陷阱,答题时要注意识别。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句子的能力。命题者所选取的两句,既有对文言实 词的理解(比如对务、去、村野、蔽、恐、辜等),也有对文言虚词的把握(比如对之、岂、 为、也、以等),还有对句式的把握等内容,考查较为全面,但由于都比较常见,所以难度并 不很大。第一句中,文言实词“务、去”和文言虚词“岂”是采分点,同时,全句的正确理 解翻译也是采分点。此句应翻译为:我正致力去除先前的苛严之政,还担忧未能尽除,哪里 还有宽政会成为祸患的呢。第二句中,文言实词“村野、蔽罪、辜”是采分点,同时,全句 的正确理解翻译也是采分点。此句应翻译为:愚钝之人粗鄙无知,如果以叛逆概括罪名,恐 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点睛:解答此题,重要的是找准命题者所设置的采分点。一般来说,命题者常在文言实词中 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和词语活用等以及特殊句式方面设置采分点,翻译时一定要 对这些词语加以特别注意。比如此题中,文言实词“务”就是个多义词,应译为“致力”; 而“村野”应译为“粗鄙”,切不要只照字面将其翻译为“乡村野外”。 - 14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 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A (2)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 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 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所选的诗歌材 料是一首七言古风,诗歌作者针对精卫填海这个古代神话中“精卫”这个人物展开议论,抒 发自己的情怀。对于阅读面广、知道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难度不大;但对于阅读面较窄、 不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则有一定难度。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前三项分别就诗歌的内 容进行赏析,后一项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其中,A 项说法涉及诗歌第一句,从诗的后两句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可看出作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中人物的赞美,可知该项 “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说法有误。 - 15 - 点睛:解答此题,要注意几方面的结合。一是诗句内容的正确理解,二是作者通过全诗所传 达出来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三是对诗歌各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正确分析,四是对相关 诗歌的正确理解和赏析。比如 D 项,就必须对白居易的《观刈麦》的语言特点有正确的把握。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设置开放性答案, 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张力。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变化,对一些古诗的解读是可以多元的, 此题可以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因此凡是能够言之成理的答案都可视为正确。这里 介绍两种观点:观点一:同意。原因有:(1)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精神的一 种自我抒发;(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 望子孙后代继承遗志,生命不息,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原因有:(1)这两句咏赞了 精卫坚忍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表达了作者的赞扬和崇敬。(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自我之身,成全精卫之志。 点睛:这是一道主观性答题的试题。组织答案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题目要求对“诗最 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这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答案要明白无误的表 达自己的观点,不能含糊;而且都要说出具体理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 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 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答案】 (1).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 (2)此先 汉所以兴隆也 (4).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 (3)小楼昨夜又东风 (6). 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背诵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中最容易写错的字有:“须臾”的“臾”, “博见”的“博”,“兴隆”的“隆”,“倾颓”等。此外,还要注意不要漏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1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 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 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 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 ____。对于动物究竟 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 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 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 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 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 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 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 ____ ___的故事出现。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 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 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 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迁徒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 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 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 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答案】16. B 17. B 18. C 【解析】 【16 题详解】 - 17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 非常壮大。第一处是形容动物迁徙的盛大场面,应使用“波澜壮阔”。“随波逐流”,随着 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随遇 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第二处, 是说动物对驻地的坚守和执着,应使用“随遇而安”。“宵衣旰食”意思是形容为处理国事 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全力以赴”,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第三 处,是说科学家全力探究动物迁徙路线问题,应使用“全力以赴”。“引人入胜”,指十分 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娓娓动听”,话说 得婉转生动,使人喜欢听。第四处是形容“故事”,应使用“引人入胜”。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 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 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 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 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它 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 参照”属于句式杂糅,该句把“通过……等参照”和“以……作为参照”两句杂糅,可以改 为“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排除 AB 两项;“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获 得方向”搭配不当,从语境来看,应是说动物迁徙辨别方向,与“方向”搭配的动词一般是 “辨别”。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言 表达的连贯性。“也就是说”说明括号中的内容其实是对前面句子的另一种说法,而括号前 面说“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 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括号后面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 过冬”,“它们”指代的内容应在前一句中,且从语言表达连贯的角度来看,BC 两项都以“方 - 18 - 向感”收尾,这与后一句中“它们……”不太连贯,故排除这两项;AD 两项的主要区别是被 动句和主动句,从语境来看,此处使用主动句语义更连贯,故排除 A 项,应选择 D 项。 19.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 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 请先生保重身体。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教书”改为“从教”; (2). ②“光临”改为“前往”或“参 加”; (3). ③“惠赠”改为“奉上”“奉送” 或“敬赠”; (4). ④“先睹为快” 改为“指正”或“斧正”; (5). ⑤“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 得体的能力。命题者设计了一封信的主要内容,有意在其中用错部分词语,然后在题干中指 出“有五处不得体”,答题时一要注意找出不得体之处,二要注意符合“五处”的要求。题 目切合生活实际,难度不大。“教书”属于口语,同前面的书面色彩较浓的“获悉”不对口 径,应改为书面语色彩较浓的“从教”或“执教”;“光临”是敬词,用在表述对对方的尊重, 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前往”或“参加”;“惠赠”也是敬词,不能用于己方,应改为表 示尊敬的“敬赠”或“奉上”;“先睹为快”只能用在表示自己希望能尽先之意,不能用于对 方,可改为使用敬词“斧正”或“指正”;“快来了”口语色彩较浓,宜改为同全文书面语体 一致的“将至”或“将临”。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弄懂语言场合。题干指出这是一封信,就已经在暗示应使用书面 语体,加之信一开头使用的“获悉”一词,更明确交代所用语体。又由“隆重庆贺先生”一 语可知这是一封写给尊长的信,更明确信中应对对方使用敬词,对己方使用谦辞。根据这个 标准,在信中不难找出答案。 20.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下面这个构思框架 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字。 - 19 - 【答案】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 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入会问 “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命题提供一个 框架图,答题前必须先读懂这个框架图的意思,弄明白题干对答题的要求。必须注意的是, 题干说的是“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要求“把这个构思框 架写成一段话”,因此答案除了必须符合题干明确提出的要求之外,在内容上还必须包括四 种反应及其应对方式。组织此题答案,应该要注意话语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因此,在开头必 须有一句话指出语境,后面的内容应该将框架图中所有的内容组织进去。比如下面的答案: 面对拒绝,有人会潇洒地说一句“算了”,然后彻底结束,换个想法;有人会怏怏地说“好 吧”,内心却深感郁闷,产生挫败感;有人则会反问“凭什么”,然后怀疑之,批判之;还 有一些人会追问“为什么”,然后不断地分析,勇敢地再尝试。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框架图内容。此图圆圈中的“拒绝”照应题干中的“被拒绝 后常见的四种反应”一语,而四个方框内写的则是四种反应的具体内容,因此答案必须将四 种反应完整的写进去,同时注意词语的准确和表达的清晰。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 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 “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 20 -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我的生活我做主 有一种看法说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假如我们是创造生活的“作 家”,我们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我们有如何对待我们的读者呢?一位伟人说: “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坐骑犹如 奴隶,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而骑师却能驾驭自己的生命,主宰自己的生活。因此,想要成 为生命的骑师,就要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就是不要让别人左右你的思想。法国作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 思想的芦苇。”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有思想,也会思考,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提高, 思想会越来越成熟 ,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思想,甚至会左右 我们的思想,使得我们不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沦为坐骑,因此,为了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 就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明确的判断力,不让别人左右你的思想。 生活没有彩排,每场都是现场直播。生命如此短暂而珍贵,因此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才不 会让生命留下遗憾,诗人汪国真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越来越多的人选 择行走,内心却毫无目的,凭借着无外乎是对远方的执着 ,内心的茫然折磨着他们,让他们 痛苦不堪。有的人就这样碌碌的过了一生,回过头来,才发现什么也没留下,徒留一声叹息 与满心的遗憾。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不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理想,才不会成为生命的奴 隶,才不会留下遗憾。 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并不是一味执着于自己的看法,对于别人友好的建议或想法要懂得接 受,融合,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主宰自己的生活。在这个个 性鲜明的时代 ,年轻 的人总是张扬地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唯恐别人不知道。殊不知,一 味的标榜自己的个性而忽视了别人友善的建议,不仅细想得不到提升,而且也会对生活观、 价值观的完善带来一定的阻碍,从而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体现,它需要我们要有理想,要有主见,要有破 釜沉舟的勇气,才能在生命的大潮中破浪前行,不留遗憾,坦然地活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 难与挑战,令人难以抉择,依然可以坚定的说:“我的生活我做主!” 【解析】 【详解】(一)审题: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 则。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 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审题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倾向性。本题先给了两种相对的观点,然后 - 21 - 用了类比手法。将考生类比“作家”,将考生的生活类比为“作品”,对于读者的类比题目 没有明说,需要考生化虚为实。其实读者可以是“别人”,包括家人、亲戚、朋友、同学等。 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种观点阐述应怎样对待“别人”,可以写倾听别人的意见,可以写坚持 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综合二者来写。 (二)立意:①我的生活我做主。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③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④听取他人意见,让人生更多彩。⑤心怀他人,生活更精彩。 (三)写作思路:本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最常见的结构模式是按照时 间、空间、逻辑顺序安排材料,顺着“起因-经过-结果”的思路写下去。这种结构最易安排, 但也最难出彩。其实一些简单的结构技巧,如设置悬念式、穿插回放式、欲扬先抑式、画面 组合式就可以让文章多姿多彩。写议论文要立好议论文的总体框架——基本结构是考场作文 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时间仓促,不可能反复琢磨,须以基本结构为依托,迅速立 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写出切合试题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 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开头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主题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 证,结尾归纳总结。立好议论文框架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引论-本论-结论齐全;二是层次分 明;三是衔接自然;四是首尾呼应。例文就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面展开论证的。 事理叙述清晰、完整,文风清新自然。行文如行云流水般涓涓而来,又如在读者身边娓娓道 来,给人以亲近贴切之感,使人为之折服。 - 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