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1 第三单元测评 (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 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 “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 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 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 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 而更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 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 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 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 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 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 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 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 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 消息,死者为尘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2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 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 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编自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文中提及《出塞》,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 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答案 B 解析 A 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的说法错误,因果倒置;C 项, 文中提及《出塞》是为了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D 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 杜甫的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答案 C 解析 C 项,文章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而是并列,从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 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 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3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 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答案 A 解析 A 项,“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 材料一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网进行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19 年春节 档调查”结果显示,科幻片《流浪地球》以 85.6 分获档期满意度冠军。 “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这个听起来既疯狂又炫酷的“末日 故事”,来自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作品,构成了电影《流浪地球》的基本内核。导演郭帆的团队 非常成功地把这个小说里面的中国内核,幻化成了电影里面观众看到的那份具有强共鸣、强共情的 中国式故事和情感。在《流浪地球》的出品方之一、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看来,“中国科幻 影片和好莱坞科幻影片的最大差异,取决于有没有一个中国的内核,而这个内核实际上就是中国的 人物、中国的故事和中国的情感”。 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表示:“《流浪地球》在制作上显示出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成熟度,内 容上体现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忧思和责任的担当,是一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型升级 的代表性作品。” 《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看到了发展的空间与希望,看到了与好莱坞大片竞争的力 量与勇气。某影评人表示:“国产科幻片可从《流浪地球》中获得大量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以 前国产电影都是‘土味儿科幻’,今后可以把格局打开,营造宏大的史诗效果。” (摘编自牛梦笛《春节档电影:高质量成就好作品》, 《光明日报》2019 年 2 月 12 日) 材料二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2 月 4 日刊登题为《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的文章, 作者为史蒂文·李·迈耶斯。文章摘编如下: 4 中国是太空探索的后来者,同样,在电影业中,该国也是科幻片的后来者。这种局面即将发生改 变。 中国首部以太空为背景的大片——《流浪地球》,2 月 5 日上映,外界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电影制 作新时代的到来。 据报道,这部电影的预算接近 5 000 万美元,以美国好莱坞的标准来看不算高,但在中国已经可 以说是大手笔。7 000 多人参与了制作。其中大部分场景拍摄于由房地产和娱乐业巨头大连万达集 团投资 80 亿美元在海滨城市青岛建设的东方影都。 郭帆说:“我真心希望这部电影至少不要赔钱。只要这部片子不赔钱,我们就可以继续制作更 多科幻电影。” 刘慈欣小说的流行可能会对此有所帮助。最近的两部好莱坞电影《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 也有助于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两部影片都包含了重要的情节转折,正面展现了中国的太空计划,在 中国受到普遍欢迎。 (摘编自孙之冰《美媒:中国电影业加入“太空竞赛” <流浪地球>只是开端》,参考消息网 2019 年 2 月 11 日) 材料三 今天再谈论科幻电影,为了与之前的国产电影区分,人们往往会加上一个限定词“硬 核”。够不够“硬核”,成为评价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其实,“中国硬核电影科幻元年”的提出, 并非简单的噱头和炒作,而是各方面条件成熟后的“呼之欲出”。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迅猛发展,过去引为笑谈的简陋特效逐渐成为历史。而中国电影视效公 司对视效数据库的建设和制片体制中“后期前置”逐渐普及,使中国电影工业已经具备摄制比肩准 一线大片的硬实力和先进的摄制流程。而从人文思想演变角度来看,一战后,西方世界对技术进步 所导致的对人类的“反噬”和伤害的思考一直贯穿于其科幻电影创作之中,“废土”与“末世”构 成很多科幻电影的主场景。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管是“两弹一星” 研制成功,还是“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我们对科技进步主要持“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 乐观精神。因此,在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作家的成功实践基础上,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有可能站在 “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 (摘编自张成《科幻成为中国故事创作新天地》, 5 《人民日报》2019 年 2 月 15 日) 4.下列关于科幻电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的科幻电影可向《流浪地球》学习,寻求可借鉴的经验,改变“土味儿科幻”的传统形象,营 造宏大的史诗效果。 B.中国的科幻电影起步比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看到了发 展的空间与希望。 C.当前世界科幻电影的制作标准由美国好莱坞确定,其对资金投入、技术制作、拍摄场景等要素有 着明确的要求。 D.一战后西方科幻电影一直在关注技术进步对人类的影响,很多科幻电影的主场景由“废土”与 “末世”构成。 答案 C 解析 C 项,“世界科幻电影的制作标准由美国好莱坞确定”无中生有,也无“明确的要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讲述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暂时不可能发生的“末日故事”,这个故事是很好 的科幻电影素材。 B.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对电影《流浪地球》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它是一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向 电影强国转型升级的代表性作品。 C.电影《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都包含了重要的情节转折,正面展现了中国的太空计划,在中 国受到普遍欢迎。 D.简陋特效已从中国电影中完全消失,说明中国电影工业在拍摄理念、制作技术上已达世界先进水 平。 答案 D 解析 D 项,“简陋特效已从中国电影中完全消失”分析错误,原文中只是说,简陋特效“逐渐成为历 史”,并未完全消失。 6.今天人们评价中国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有哪些?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6 分) 6 参考答案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物、故事、情感;一流的技术标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思想;强大的摄 制实力。(答对 3 个要点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方向;然后确定答案所在的区域,借助文中关键词句概括 作答。结合材料一“中国科幻影片和好莱坞科幻影片的最大差异,取决于有没有一个中国的内核, 而这个内核实际上就是中国的人物、中国的故事和中国的情感”的信息,可以概括出“具有中国特 色的人物、故事、情感”;结合材料三“为了与之前的国产电影区分,人们往往会加上一个限定词 ‘硬核’。够不够‘硬核’,成为评价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而中国电影视效公司对视效数据 库的建设和制片体制中‘后期前置’逐渐普及,使中国电影工业已经具备摄制比肩准一线大片的硬 实力和先进的摄制流程”,可以概括出“一流的技术标准”“强大的摄制实力”;结合材料三“而 从人文思想演变角度……中国经验 和中国故事”,可以概括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思想”。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 在母语的屋檐下 彭 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我们把盏竟夜长谈,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 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甚至忆起 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景,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 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 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 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 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 解的程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而今 7 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没有历史文化为 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它们宜 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 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 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犹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 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 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昼夜 不舍的流水,远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成地上的云团;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 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 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的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而一个个方块汉 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 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 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屋门到外面玩,追着 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 周没有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过了好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 一颗悬空的心倏地落地了。 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一个 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官秩加 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故乡的语言,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至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 感。 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 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但一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般的窒息。被拘 8 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 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己母语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以诗歌为证,《鲁拜集》中波斯大诗 人伽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里汉代中国人对生命短暂的感喟,贯串了相通的哲学 追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对心上人劳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 名恋人的无题七律,或者隽永清新,或者婉转迷离,各有一种入骨的缠绵,让不同的语言彼此尊重,在 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 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点,他可以走向天高 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原点。 (原载《光明日报》,有改动)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中引用英语 mother tongue,是为了引出“妈妈的舌头”这一形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 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 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C.文中列举“昼夜不舍的流水”“远古沉默的荒野”“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等意象,意在说明, 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的内在情韵。 D.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引经据典,华美而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 答案 B 解析 B 项,原文中说“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也 就是说诗歌是“宜于意会,难以言传”的。 8.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 分) 参考答案①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强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②结构 上,呼应题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议论。 9 解析作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就内容上来说,这一经历是一种比喻,就像 “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一句所 说。从结构上来说,该段中的“屋檐”一词恰到好处地呼应了标题,而且引出下文的议论。 9.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 分) 参考答案①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②母语最早打通人与世界的联系。③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 物。④母语包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⑤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感。⑥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 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目要求概括母语的多重意义,而且提示我们要从全文考虑。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找准答题区间,进行归纳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0~13 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 吏部率 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 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 院学士,寻掌院事,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注】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 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 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 治斋词迎帝意。寻进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欲因鸾以 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 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 书舍人;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10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者。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动 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 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阶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 密传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自《明史·徐阶传》,有删改) 注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B.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C.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D.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答案 B 解析“上尊”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 A、D 两项。“推”的宾语应该是“吏部尚书”,“不听”的 主语应该是“上”,由此排除 C 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进士第三,在文中是指在科举会试考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赐进士出身。 B.服除,在文中指除去丧服,守丧期满。丧服有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C.故事,在文中是指先例、旧例,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意思相同。 D.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 答案 A 解析文中“进士第三”是指在“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比如皇帝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晋爵; 所进言都被采纳。 11 B.徐阶做事有主见。仇鸾被诛,当时商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 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且更加 精心写斋词迎和帝意。杨继盛一案,又使严嵩害怕而罢手。 D.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他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 曾借独对皇帝的机会诋毁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又想借仇鸾事件做文章,都没有成功。 答案 D 解析原文表达的是严嵩置夏言于死地,又因夏言曾举荐过徐阶,所以对徐阶忌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阶与鸾尝同直,欲因鸾以倾阶。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参考答案(1)严嵩认为徐阶与仇鸾曾经一起值班,打算以仇鸾事打倒徐阶。 (2)徐阶告诫陆炳说:“如果不谨慎,一旦涉及皇子,宗庙社稷怎么办!” 参考译文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徐阶嘉靖二年考取进士第三名,性情聪颖机敏,有权术谋 略。 皇太子出宫廷到封地,任命徐阶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遭逢母亲丧事归乡。守丧期 满,(徐阶)被提拔为国子祭酒,不久调任吏部。按旧规定,吏部总是大门紧闭,接见下层官吏不多言 语。徐阶屈尊礼遇他们,每次接见座谈的时间都很长,咨询边塞腹地等重要事情,官吏的表现和老百 姓的疾苦。他们都高兴自己得到徐阶重视,愿意为其所用。尚书熊浃、周用都看重徐阶。周用死后, 闻渊接替他,以前辈自居,做事独断。徐阶不乐意,恳请将自己调出吏部以回避他。(徐阶)被任命兼 任翰林院学士,不久主管翰林院事务,晋升礼部尚书。 皇帝明察徐阶勤于职守,加之唯独他所撰写的青词合乎圣意,召他值宿无逸殿,赐给他飞鱼服以 及宫廷的珍贵食物、美酒没有一天是空着的。朝廷推举徐阶为吏部尚书,皇帝没有同意,不想徐阶 离开他身边。 严嵩依仗恩宠滥用权力,猜忌加害同僚。既然仇视夏言,置其于死地,而夏言曾推荐过徐阶,严 嵩因而猜忌他。一天皇帝单独召对严嵩,谈及徐阶。严嵩缓缓地说:“徐阶缺的不是才干,仅多有二 12 心罢了。”大概因为他曾奏请册立太子吧。徐阶岌岌可危,考虑到不能与其对抗,于是谨慎对付严 嵩,而且更加精心地撰写斋词迎合皇帝心意。不久晋升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秘密上书 告发咸宁侯仇鸾罪状。严嵩认为徐阶与仇鸾曾经一起值班,打算以仇鸾事打倒徐阶。等到听说仇鸾 的罪行是徐阶告发的,才愕然停止对徐阶的攻击,但对徐阶猜忌得更厉害了。 皇帝诛杀仇鸾后,更重视徐阶,屡次同他谋划边疆事务。当时商议减去仇鸾所增加的卫兵,徐阶 说:“不能减。京营长期衰弱的原因,兵不在疲乏而在于无用的多,应当精简淘汰,拿他们的粮饷作 为奖赏的花费。”(皇帝)都听从了徐阶的意见。徐阶一品三年满期,功勋有加,任柱国;满六年,任 用其子为中书舍人;九年,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被打入锦衣卫的牢狱,严嵩嘱托陆炳追查主谋。徐阶告诫陆炳说:“如果不谨慎,一旦涉 及皇子,宗庙社稷怎么办!”又说了令人害怕的话劝阻严嵩:“皇上只有两个儿子,必定不忍心开罪 于皇子,以此来向您道歉,所惩处的只是左右朝臣。您为什么要公开同宫邸结仇怨呢。”严嵩闻言 惊恐,才算了结。倭寇践踏东南地方,皇帝几次询问徐阶,他竭力主张发兵。徐阶又考虑到边关士卒 艰苦饥饿,奏请征收京都辖区的麦子数十万石,自居庸关输往宣府,从紫荆关输往大同。皇帝很高兴, 密传诏令实施这个方案。 万历十一年,徐阶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文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 14~15 题。 和子由四首 送 春 苏 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难以挽回,抱负无法施展,只好以写诗来消磨时光。 13 B.颔联“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B 项,“形成了对比”分析错误,没有对比关系。 15.本诗颔联和颈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6 分) 参考答案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忘却烦恼、泯除机心的愿望。(2 分)颔联下句描写黄蜂在蜜 熟之际也不采蜜,以黄蜂之懒,间接写出自己的心灰意懒。(2 分)颈联上句描写芍药、樱桃花凋零, 表明春色不再,表达伤春伤己之情。(2 分) 解析此题根据“病客”“惟思睡”“两忘机”可以分析出诗人年老力衰,青春不再,内心处于一种 空灵的状态。分析情景关系时抓住“蜜熟黄蜂”“芍药樱桃”等意象,突出芍药、樱桃花凋谢,春 色不再,凸显出诗人的伤春之悲和无奈之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赤壁赋》中经过交流,主客都消除了烦恼,沉浸在清风明月之中。其中描写忘记空间时间 的句子是:“ , 。” (2)周敦颐《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两句是 “ , ”。 (3)《阿房宫赋》总结了秦朝统治者亡国的历史教训,其中“ ”写出了 统治者掠夺财宝时不放过一丝一毫,“ ”写出了统治者对财宝的大肆挥霍。 答案(1)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2)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 如泥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7~19 题。 以前作者写文章都提倡简练,避免 。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 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 14 自有它的好处:( )。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 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 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一部《水浒》, 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 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败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 没、人迹罕至的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 是令人 。金圣叹难怪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 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 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 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金圣叹难怪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B.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由不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虎不来也要大哭。” C.金圣叹难怪读到这里,由不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虎不来也要大哭。” D.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答案 D 解析画线语句的问题主要是语序不当。这句话是说《水浒》中关于武松打虎的环境描写给金圣叹 的感觉,把“金圣叹难怪读到这里”改为“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其他地方没有问题,故选 D 项。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穷形尽相地描摹物态,细致入微地刻画心理 B.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C.描摹物态,能使细致入微;刻画心理,求其穷形尽相 D.穷形尽相地刻画心理,细致入微地描摹物态 答案 B 解析仔细阅读语段和选项,比较“穷形尽相地描摹物态”和“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的句式,后 者与语段的整体形式最为搭配,故排除 A、D 两项。再看选项 B、C,“描摹物态”,就要求描摹出物 15 体的形态,故其后为“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刻画出的心理要做到细致入微,所以其后跟 “能使细致入微”。故选 B 项。 19.依次填入上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A.烦冗拖沓 飘飘洒洒 忐忑不安 纷纷扬扬 B.长篇大论 洋洋洒洒 忐忑不安 沸沸扬扬 C.烦冗拖沓 洋洋洒洒 毛骨悚然 纷纷扬扬 D.长篇大论 飘飘洒洒 毛骨悚然 沸沸扬扬 答案 C 解析“烦冗拖沓”指写文章烦琐冗长。“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此处是 形容写文章不简洁,烦琐庞杂,选用“烦冗拖沓”。“飘飘洒洒”,飘舞着落下来;(姿态)自然,不呆 板。“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此处是说《水浒》 规模大,内容丰富,用“洋洋洒洒”更合适。“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毛骨悚然”,形容很 害怕的样子。根据语境,选用“毛骨悚然”。“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此处描写的对象是“漫天大雪”,应选“纷 纷扬扬”。 20.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 分) 情境一 有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 情境二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 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三 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银 装素裹,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 电台新闻广播稿:5 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 回住地。 参考答案①“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②“笑纳”改为“收下”。③“光顾”改为“游览”。 ④“豪雨”改为“暴雨”。⑤“可望”改为“有望”。(广播应避免谐音)(每点 1 分,共 5 分) 1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 合考虑。“乔迁”,祝贺别人迁居或升官的话,不能用于自己搬家;“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 自己的礼物,不合语境内容;“光顾”,敬辞,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不合语境;“豪 雨”“可望”和“好雨”“渴望”谐音,不符合电台新闻广播稿的要求。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 分) 示例 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奉劝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 材料 主见 全面 坚持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墙头上草顺风倒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曝十寒 人云亦云 兼听则明 见异思迁 随波逐流 偏信则暗 参考答案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奉劝我们做事要注重全面。 一曝十寒,见异思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奉劝我们做事要学会坚持。 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墙头上草顺风倒,奉劝我们做事应有自己的主见。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续写能力。就本题而言,解答时先要对材料中的词语意思进行理解归类,然后再 比对示例句子,分析其句间关系,最后参照示例作答即可。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近几年,有几档电视节目亮相荧屏,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和喜爱。比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 会》,以弘扬中国古代诗歌为内容。还有《朗读者》和《见字如面》,前者将个人访谈、背景故事 与传世佳作的朗读结合,后者将古今名人书信的朗读与背景分析结合,都是为了用文化感染人、鼓 舞人、教育人。 此外,北京卫视推出的《非凡匠心》以寻访国宝级文化与技艺为内容,旨在推动文化和技艺的 传承。央视的新闻专题片《大国工匠》既展示了工匠们的成果,也歌颂了工匠精神,给为了实现中 国梦默默地劳作着、探索着的匠人们一个大大的赞。 请就这些电视节目深受欢迎、广受好评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7 写作提示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实际生活,把握材料的同时也要拓宽对材 料的理解,这样才能使作文有深度。例如本题就可以通过写自己了解的电视文化,深入地说一说对 文化的理解。参考立意:①当前社会依然需要高尚、高洁和高雅,需要用传统文化重铸国民的灵魂; ②要坚定文化自信,守护民族精神之源;③重拾书本,重视阅读,在忙碌中感受宁静,接受真善美对精 神的陶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