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吴江平望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吴江平望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

- 1 -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19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 从前的小说叙述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 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 的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 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 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 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 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微善,真性情。单以真性 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 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 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重合,少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 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 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 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 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 观与男性观》)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 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 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 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 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 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 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 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 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 - 2 - 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 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 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医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 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 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 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 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 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 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 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 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 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 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 人三十种解读》)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还有 人以此相责,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 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 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 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 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 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 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 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 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 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 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 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 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 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 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 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 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 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 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 3 -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 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 源《探秘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B.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C.材料二曹雪芹设计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D.“冷香丸”对宝钗治疗内热外冷的分裂性格有益,对宝钗扭曲真实心性又有害。 2.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理由阐释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一项是 (3 分) ( ) 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C.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3.下列说法中,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 分)( )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D.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造 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6 分) 二、文言文阅读。(41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 分) 张士逊,字顺之,阴城人。淳化中举进士..,为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都, 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 令,笫一也。”改襄阳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 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 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 迁.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 - 4 - 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曹汭狱事起,宦 者罗崇勋、江德明方用事,因谮利用①。帝疑之,问执政,众顾望未有对者,士 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太后怒,将罢士逊。 明道初,复入相。明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是岁旱蝗 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隆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宝 元初,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近 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 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 士逊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尝请买城南官园,帝以赐士逊, 就第凡十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 有删节) 注:①利用:指曹利用,曹汭是其侄子。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 天变/帝慰勉之 B.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 天变/帝慰勉之 C.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 天变/帝慰勉之 D.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 天变/帝慰勉之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进士,指古代科举社会通过进士科考试被录取的人。其最早的意思是进受爵禄 之士。 B.一舍,是古代路程长度单位,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 不争高下。 C.迁,指古代官员的升职,如“左迁”。与职位调动有关的词还有“擢”“拔”“拜” “除”等。 D.致仕,之意是“还禄位于君”,是古代官员退休的委婉说法,类似的词还有“乞 骸骨”等。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张士逊为政有方,颇有官声。在射洪令任上,不仅深得民心,同时也深得知州 张雍好评。听说他要转任都县,射洪百姓拦道遮马不让走,足见他深受百姓爱戴。 B.张士逊处事知变,公私兼顾。黄河侵蚀棣州时,他接受朝廷诏令把州府迁往阳 信,并果断地将多余粮食无偿发放给贫苦百姓,政府和百姓都从中得到了方便。 C.张士逊心不藏私,正直敢言。曹利用受到其侄子曹汭的牵连而被宦官诬陷时, 面对皇帝问询,在其他执政大臣都不敢说话的情况下,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 5 - D.张士逊率直善言,应对有方。他从公心出发,盛赞仁宗发还宫女之举为“盛德 事”,坦然回答仁宗说君子也有结党现象,指出君子结党是为公。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4 分) (2)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4 分) 10.士逊称道:“这是有高尚品德的事。”为何有这样的称道?请简要概括。(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1 分)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 至忘寝食。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登乾道八年进士第。至行在..,士争 从之游。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 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丁母忧,服阙,改建宁崇安县。 少闻靖康..间事,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至是,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因轮对.., 遂陈五论,帝称善。未几,除将作监丞,为.给事中王信所驳,诏主管台州崇道观。 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 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 多所劝释。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皆素 知之。荆门为次边而无城。九渊以为:“郡为四集之地,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 则有背肋腹心之虞。”乃请于朝而城之,自是民无边忧。罢关市吏稽察而减民税, 商贾毕集,税入日增。逾年,政行令修,民俗为变,诸司交荐。丞相周必大尝称 荆门之政,以为躬行之效。绍熙三年卒,会葬者以千数,谥文安。初,九渊尝与 朱熹会鹅湖,论辨所学多不合。及熹守南康,九渊访之,熹与至白鹿洞,九渊为 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为切中学者隐微深之病。 (选自《宋史·陆九 渊传》,有删节) 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 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学者 之志,不可不辨也。诚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其于利欲之习,怛.焉 为之痛心疾首。专志乎义而日勉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由是而 进于场屋[注],其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学、胸中之蕴,而不诡.于圣人。由是而仕, 必皆供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不谓之君子乎! (节选自陆九渊《白鹿洞书院 讲义》,有删改) [注]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 - 6 -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至行在..,士争从之游 行在:旅途中居住的地方 ②少闻靖康..间事 靖康:北宋最后的年号名 ③因轮对..,遂陈五论 轮对:官员轮值上殿陈奏 ④为.给事中王信所驳 为:因为 ⑤怛.焉为之痛心疾首 怛:忧伤 ⑥而不诡.于圣人 诡:怪异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 多所劝释 B.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 多所劝释 C.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 多所劝释 D.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 多所劝释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陆九渊天资聪颖,勤于思考。他三四岁的时候,就提出天地的尽头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并 深入思考以至废寝忘食。 B.陆九渊关心国事,胸有大志。少年时就有为国报仇的理想,为官后曾寻访智者勇士,与他 们共商恢复中原的方略。 C.陆九渊治理有方,政绩显著。他修筑城池,消除边患,罢免稽察,关闭集市,减少税额, 荆地民风民俗为之改变。 D.陆九渊传道授业,受人景仰。他还乡讲学,求学的人很多,甚至有长者拄着拐杖来听,去 世后,数千人为他送葬。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5 分) (2)郡为四集之地,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肋腹心之虞。(4 分) 15.朱熹请陆九渊将讲稿写成《白鹿洞书院讲义》,作为学子必读之文。从节选内容看,怎样 做才能成为文中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君子呢?请简要概括。(3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4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以“ , ”两句,形象地描绘 - 7 - 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志得意满的形象。 (2)《阿房宫赋》用对偶句“ , ”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 剽掠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穷奢极欲的生活。 (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 ”两句,概括 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但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4)苏轼在《六国论》中以“ , ”两句,回忆 了先辈开辟事业的艰辛。 (5)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无数“逆行者”用大爱撑起生命的托付,为全社会树立起一座 座道德精神的丰碑。我们可以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 , ” 两句,来赞美他们可比日月的精神。 (6)《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 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 (7)《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 那个夏日的下午,正是我异常繁忙之时,前行的车突然被堵在半路上。此时 无事可做,只好定下心来,反正进退不得,又何必心烦气躁?眺望车外,两边都 是树。平时大概没有什么人会注意绿叶的,也只有此时此境的我,在暑热逼人时 又恰好身处冷气车厢,才会这么( ) 地欣赏起来。那一树树的叶子,繁茂而 细小,在风中翻腾起伏,日光照耀下,向阳处一闪一闪,仿佛千百面小镜在争艳 竞丽。平时路过多少次了,却总是视而不见,人啊!拥有的一切,既不懂得要如 何珍惜, ① ,总以为凡事都是必然的,今天有的,明天会照旧有;等到霎 那间失去了,才( )为何当初不曾好好把握。 这一片绿让我想起了年少时光。 ② :器具用坏修了又修;手表是要 戴一辈子的;衣服只有三两件,哥传弟,姐传妹。( ) 如此,日子还是过得 很开心。那时候,一个大杂院里住好几家人。院子中间是公用的空地,养鸡的养 鸡,养狗的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 种下的。公用厕所旁有一棵夹竹桃,叶子尖( ) 长,叶面深绿,叶背浅绿, 在晨曦夕照中摇曳生姿,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情趣。 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好整以暇 察觉 虽然 却 B.怡然自得 惊觉 虽然 而 C.怡然自得 察觉 尽管 却 D.好整以暇 惊觉 尽管 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 8 - ① ②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有人养鸡,有人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 了一些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不起眼的花花草草”,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 更好,为什么?(4 分) 20.下列文段在语言表达和标点符号使用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近期,气温回升,大风天气接连出现,防火防灾迫不及待。我省已将 4 月 3 日至 5 月 10 日定为火灾高风险期。此时段,将对全省林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一 切野外用火和森林火灾的发生,广大群众务必通过网络祭扫、鲜花祭祀的文明方 式祭奠缅怀亲人,降低传统祭祀方式引发山火的可能性。发现火情,请及时报警, 以防止火灾带来的各种损失,“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21.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何塞·马蒂 青年人选择职业和专业的方向,首先要选择国家急需的。只有把个人的前途 和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所作为,才会无愧于祖国和民族。 ——于敏 作为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你将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请结合上述材料,谈 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