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阶段检测4(附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阶段检测4(附答案)

1 阶段检测四 金属和金属材料 溶液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Na:23 Al:27 Mg:24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分,共 45分) 1.食品包装袋中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 A.导电性 B.抗腐蚀性 C.导热性 D.延展性 2.焊锡是锡铅合金,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强度 B.降低熔点 C.增加延展性 D.增强抗腐蚀性 3.把金属镍(Ni)、锰(Mn)分别放入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如下表: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Mg Ni Mn Cu B.Cu Ni Mn Mg C.Cu Mn Ni Mg D.Mg Mn Ni Cu 4.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钢是很纯的铁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xH2O C.隔绝空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 D.被腐蚀的铁制品应该加以回收 5.将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土 B.氢气 C.蔗糖 D.汽油 6.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 7.如图所示装置,将 X滴加到 Y中,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则 X、Y对应的 试剂组可能是( )。 8.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A所示。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 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 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9.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任何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溶剂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10.将少量的生石灰加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溶液的温度升高,再恢复到室温(不 考虑水的蒸发)。下列四位同学对变化后溶液的分析错误的是( )。 11.如图,一木块漂浮于 X中,向 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 Y后最终木块上浮。 则 X与 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序号 X Y ① 水 食盐 ② 氢氧化钙溶液 二氧化碳 ③ 稀硫酸 镁粉 ④ 硫酸铜溶液 铁粉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将质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下图所 示,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铝粉、铁粉和硫酸反应后均有剩余 B.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C.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 D.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 13.往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 3 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滤渣中一定有 Fe 粉 B.滤渣中一定有 Cu粉 C.滤液中一定有 Fe2+ D.滤液中一定有 Ag+ 、Cu2+ 14.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 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 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泼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泼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 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l2+2NaBr===2NaCl+Br2;Br2+2KI===2KBr+I2; I2+Na2S===2NaI+S↓ 由此可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Cl2+2NaI===2NaCl+I2 B.I2+2KBr===2KI+Br2 C.Br2+Na2S===2NaBr+S↓ D.Cl2+K2S===2KCl+S↓ 15.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 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个小题,共 23分) 16.(5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金属以 矿物形式存在,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①工业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使用过的菜刀、铁锅等铁制品,清洗后需要及时擦干放置,可以减少____________ 对铁锈蚀的影响。 (3)将一定量的锌加入到稀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渣和滤液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17.(6分)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34 g 氯化钾溶解在 100 g 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 为________ g。 (2)相同条件下,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__________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有关; 此外,你认为固体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__________条件有关。 (3)在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到 试管外壁________;用 X固体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实验,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 X 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 18.(3分)(1)盛夏,当天气又闷又热时,大气压较低,鱼池中常常出现鱼儿“浮头”现 象(鱼缺氧,浮上水面呼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化氢(HCl)气体和空气在 0℃、101 kPa时的密度分别为 1.629 g·L-1和 1.293 g·L-1,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氯化氢约 500体积。根据氯化氢的上述性质,实验室收集氯化 氢最好采用__________法,判断集气瓶中集满氯化氢气体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4 (1)A中的试管________(填“能”或“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 (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 A中试管内试剂改为Mg和稀盐酸,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与上图 相同的现象。 (4)在 A、B、C 中 Ca(OH)2 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 ___(用 A、B、C 和 “>”“<”或“=”表示)。 20.(5分)某小组收集到一些生锈的废铁屑样品,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已知:甲、丙 含有相同的-2价原子团,乙为气态化合物,A、C为气体。 (1)下列与铁屑生锈有关的物质是________。 A.水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2)样品与乙的高温反应是炼铁的主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若丙溶液为蓝色,则 D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3价铁盐溶液可与铁单质反应生成+2价亚铁盐溶液。请你推测样品与过量甲 溶液可能发生____________个反应,其中既不属于置换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2个小题,共 10分) 21.(3分)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其应用十分广泛。 (1)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下列________有关。 甲.金属的活动性 乙.金属的导电性 丙.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 (2)相同的铁栏杆,为什么安装在南方沿海地区比安装在北方更容易生锈? (3)写出用盐酸清洗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的化学方程式。 22.(7分)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某市具有 较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1)目 前海水淡化普遍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的方 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 种新型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 (3)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 ①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下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t1℃时,MgCl2、 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 5 ②将粗盐提纯可以得到纯净的 NaCl。欲用纯净的 NaCl配制 100 g 0.9%的生理盐水,需 要 NaCl的质量为__________ g。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低于 0.9%,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 写一个)。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 2个小题,共 16分) 23.(7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 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 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验证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________(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下表“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对比结论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 力打磨 3次,将其浸入硫 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 取出。 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 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 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 现象不明显。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①____________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 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 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 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 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 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②________;现象四与现象三 对比,说明:③__________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9 分)我国某地区有一种“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说法,这里的“碱”是指 Na2CO3,“盐”是指 NaCl。这样捞得的“碱”中含有少量 NaCl。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 解释捞碱、晒盐的原理和测定“碱”样品中 Na2CO3的含量进行了以下探究。 6 [查阅资料] Na2CO3和 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根据图示回答:①t1 ℃时 Na2CO3的溶解度为________ g;t2 ℃时 Na2CO3的溶解度 ________(填“>”“=”或“<”)NaCl的溶解度。 ②“冬天捞碱”的原因是由于 Na2CO3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________(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 ③“夏天晒盐”是利用________(填字母)的方法,使 NaCl晶体析出。 A.利用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 B.升高温度,使 NaCl的溶解度增大 [实验步骤] 第一步:称取 34.6 g“碱”样品。 第二步:将该样品放入 13 0 g稀盐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2HCl===2NaCl+H2O+CO2↑ 第三步:完全反应后,称得溶液的总质量为 151.4 g,经计算可知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 质量为 13.2 g。 [数据分析] (2)试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①Na2CO3 的相对分子质量。②34.6 g“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③“碱”样品中 Na2CO3的纯度。 [继续探究] (3)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NaCl的质量分数。 五、计算题(6分) 25.(6 分)为了测定某粉末状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洋洋同学取一定质 量的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 40 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 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10 8.45 7.80 7.80 (1)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锌的质量列出求解第二次生成氢气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用 36.5%的浓盐酸配制 40 g上述稀盐酸,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 (5)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7 参考答案 1.D 铝制成铝箔是因为铝有良好的延展性。 2.B 焊锡熔化时,在被焊金属不熔化的条件下能润浸被焊金属表面,并在接触面处 形成合金层而与被焊金属连接到一起,所以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熔点。 3.D 由金属 Ni和Mn 都不与MgCl2反应知:Mg 比 Ni和Mn 都活泼,再由Mn 能置 换出 Ni盐中 Ni知:Mn比 Ni活泼,最后由 Ni、Mn两种金属都能置换出 CuSO4中 Cu 知: Ni、Mn比 Cu 活泼,综上所述知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为Mg>Mn>Ni>Cu。 4.A 钢是含有少量碳及其他金属的铁。 5.C 泥土放入水中得到的是悬浊液,氢气难溶于水,汽油放入水中,得到的是乳浊 液,蔗糖放入水中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6.B 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将油污分散成小油滴均匀分散在水中,随水 流走。 7.B 要使 U形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则广口瓶中气体压强要降低,气体体积收缩。 B中 NH4NO3溶于水吸热,气体体积收缩,故 U形管液面左高右低,故 B正确;A中 NaCl 溶于水温度不变,故 U 形管内液面不变;C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 高;D中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8.A 随温度的降低,甲溶解度减小,乙溶解度增大。所以甲试管中有晶体析出,而 乙试管中原试管底部的固体会继续溶解,导致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9.C 糖、盐水溶液中的溶质有糖和盐两种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 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 Ca(OH)2的饱和溶液,通常是稀溶液,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可 形成很浓的溶液。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溶质溶解量随溶剂量增加而增加。 10.D 生石灰加入饱和石灰水中,发生反应 CaO+H2O===Ca(OH)2,反应消耗掉原 饱和石灰水中的一部分水,B正确;反应后恢复到室温,即加生石灰前后,饱和石灰 水的 温度没有变化,因此溶质的溶解度不变,也就意味着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A正确;溶质的 质量分数不变,仍为饱和溶液,D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一部分溶剂被消耗,那么,必 然有一部分溶质从溶液中析出,C正确。 11.B 木块上浮,说明溶液的密度变大,在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的前提下,当溶液 质量变大时,溶液的密度变大。①食盐溶于水,溶液的密度变大;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 反应产生沉淀,溶液质量变小;③镁与稀硫酸反应,每反应 24份质量的镁就会产生 2份质 量的氢气,溶液质量变大;④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得到 64份质量的铜,所以溶液质量变小。 12.C 由图像知,最终反应生成 H2质量相同,而 H2是由硫酸中的氢元素而来,说明 硫酸反应完,因为生成相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铝质量少,所以铁完全反应时,铝粉一定 剩余,选项 C正确,还有另外一种符合图像的情况是:H2SO4反应完,Fe、Al都有剩余。 13.C 根据优先反应原理,铁粉先与 AgNO3反应,AgNO3完全反应后,铁粉再与 Cu (NO3)2反应,根据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产生气泡,推断滤渣中一定没有 Fe 粉,一定有 Ag,可能有 Cu;滤液中一定有 Fe2+,若 AgNO3和 Cu(NO3)2全部反应,则滤液中没有 Ag+和 Cu2+。 14.B 由题中信息知 Cl2、Br2、I2、S四种物质的活泼性顺序为 Cl2>Br2>I2>S,而活 泼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可以把活泼性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反应 A、C、 D均可发生,只有 B不能发生,故 B错误。 15.D 引起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因素有:一是溶剂多于计算的理论值;二是溶 质少于计算的理论值。A中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量偏多,B中烧杯中原来就有少量水, 也会使溶剂量增多,而 C中 NaCl不纯,则会使 NaCl的量少于理论值。故 A、B、C均能使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已配好的溶液,即使有少量溶液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会改变。 16.答案:(1)铝(Al) Fe2O3和 Al2O3 (2)①Fe2O3+3CO===== 高温 2Fe+3CO2 ②水 (3)铁、铜、硫酸锌 8 解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赤铁矿和铝土矿的主要成分的类别都属于 氧化物;(2)①找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完成;②擦干放 置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对铁锈蚀的影响;(3)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 定有铁,可能有锌,因滤渣中一定有铁,则滤液中铜离子一定被全部置换出,即滤渣中一定 有铁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锌。 17.答案:(1)34 (2)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 温度 (3)发烫(或发热或有热 感) 硝酸铵(或 NH4NO3) 解析:(1)由题意可知,20℃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34 g;(2)由题意可知,物质的溶解 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还与外界的温度有关;(3)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会感到试管外壁发烫,NH4NO3固体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会感到试管壁变冷。 18.答案:(1)天气闷热时(气温高、气压低),水中氧气含量降低 (2)向上排空气 集气瓶口上方产生大量白雾 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气压的降低而减小。HCl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 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 HCl极易溶于水,所以 HCl 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的小液滴,使我们看到白雾。 19.答案:(1)不能 (2)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使 Ca(OH)2析出 (3)会 (4)A=C>B 解析:(1)A中试管内装的是水,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不能把水 加入到浓硫酸中;(2)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使饱和石灰水的温度升高,而熟石 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会有溶质析出;(3)若更换 A中的试剂为 Mg 和 稀盐酸,二者反应为放热反应,也会使 B中溶液变浑浊;(4)A和 C均为室温条件,所以 饱和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中温度较高,有溶质析出,饱和石灰水中溶质含量相对 减少,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 A、C溶液的小,则 A、B、C中 Ca(OH)2溶液的质量分 数的大小关系是 A=C>B。 20.答案:(1)AB (2)Fe2O3+3CO===== 高温 2Fe+3CO2 (3)Fe+CuSO4===Cu+FeSO4 (4)3 Fe2O3+3H2SO4===Fe2(SO4)3+3H2O 解析:(1)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3)丙溶液为蓝色,可以推测 出丙溶液为 CuSO4溶液。由(2)中的方程式,高温炼铁的生成物为 Fe 和 CO2,已知生成 物为 C和 D,且 C为气体,则 C为 CO2,D为 Fe。D与丙的反应,即 Fe 与 CuSO4的反应。 (4)生锈的废铁屑样品,里面含有 Fe2O3与 Fe,与过量的甲溶液生成 A和 B,生成物 A为 气体,可以推出甲为一种酸,和 Fe 反应生成氢气 A。甲、丙含有相同的-2价原子团,已 知丙为 CuSO4,则甲为 H2SO4。此时溶液中可能发生以下几个反应:Fe2O3+3H2SO4===Fe2 (SO4)3+3H2O,Fe+H2SO4===FeSO4+H2↑,已知+3价铁盐溶液可与铁单质反应生成+ 2价亚铁盐溶液,还可能存在着反应:Fe2(SO4)3+Fe===3FeSO4。这三个反应中,既不属 于置换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只有 Fe2O3+3H2SO4===Fe2(SO4)3+3H2O。 21.答案:(1)甲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南方沿海地区的空气湿度较大且温度要高一些。 (3)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1)金属越活泼,开发和利用的时间越晚;(2)铁生锈的条件是有水和氧气存在, 在南方沿海地区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所以铁栏杆更易生锈;(3)盐酸与 Fe2O3反应生成 FeCl3和 H2O。 22.答案:(1)多级闪急蒸馏法(或蒸馏法) 加热蒸发后无残留物(或液体不导电、 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可燃冰(或天然气水合物) (3)①MgCl2 ②0.9 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答出前三种即可) 称量氯 化钠时操作错误,如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未放纸片等;用量筒量取水时错误,如取水时仰视读 数等;氯化钠中混有杂质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9 解析:(1)海水淡化常用的方法是蒸馏法或多级闪急蒸馏法;证明淡水的方法可用加热 蒸发无晶体析出或者利用纯水不导电或利用 AgNO3溶液证明无 Cl-等;(2)海底中被誉为 “21世纪能源”的是可燃冰;(3)①t1℃时MgCl2的溶解度最大,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最大;②需 NaCl质量:100 g×0.9%=0.9 g;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 滴管;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低于 0.9%,其原因是:称量 NaCl质量小了;量取水量多了; NaCl中混有杂质等。 23.答案:(1)稀盐酸或稀硫酸 (2)氯离子对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或氯离子促使反应进行) (3)①A ②B ③AC (4)证实氧化膜对反应的影响 (5)在溶液中,铝比铜活泼,每 2个铝原子失去 6个电子,变成 2个铝离子;每 3个 铜离子得到 6个电子,变成 3个铜原子 解析:(1)金属氧化物能够与酸发生反应; (2)未打磨的铝片表面有一层保护膜,当加入 CuCl2溶液时迅速反应,说明了 Cl-对氧 化物有较强的破坏性等; (3)仔细比较现象一和二知:粗砂纸打磨的均匀程度不一样,带来的结果就不一样; 而现象三和一分别选用了细砂纸和粗砂纸;现象四与三都选用了细砂纸但打磨的时间不一 样,用力程度也不一样; (4)以上几个实验都是为了不同程度地破坏氧化膜; (5)由图示知:在溶液中 Al的活动性比 Cu强。 24.答案:(1)①a = ②减小 ③A (2)解:①23×2+12+3×16=106。 ②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x,氯化钠的质量为 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13.2 g 106 44 = x 13.2 g ,x=31.8 g; 117 44 = y 13.2 g ,y=35.1 g。 ③Na2CO3的纯度: 31.8 g 34.6 g ×100%≈91.9%。 答:①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6; ②34.6 g“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31.8 g; ③“碱”样品中 Na2CO3的纯度为 91.9%。 (3)解:氯化钠的总质量为:35.1 g+34.6 g-31.8 g=37.9 g,(37.9 g÷151.4 g) ×100%≈25.0%。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5.0%。 25.答案:(1)Zn+2HCl===ZnCl2+H2↑ (2)65 2 = 0.65 g x (或 65 2 = 9.10 g-8.45 g x 或 2 65 = x 0.65 g ) (3)7.3% (4)8 g (5)80% 解析:(1)黄铜中加入盐酸时其中的锌与盐酸反应,而铜不反应;(2)第二次,固体质 量减少的量(9.10 g-8.45 g)为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由此可求出生成氢气的质量;(3)设 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x,则有 Zn + 2HCl===ZnCl2+H2↑ 65 73 9.10 g-8.45 g x 65 73 = (9.10-8.45) g x x=0.73 g 10 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0.73 g 10 g ×100%=7.3%。 (4)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浓盐酸的质量为 x,则 x×36.5%=40 g×7.3% x =8 g; (5)剩余固体的质量 7.80 g为黄铜中铜的质量; 由第一次到第二次固体质量减少量 9.10 g-8.45 g=0.65 g,第二次到第三次固体质量减 少量 8.45 g-7.80 g=0.65 g,知:当第一次加入 10 g稀盐酸时减少固体的质量也是 0.65 g, 即黄铜样品的质量为:9.10 g+0.65 g=9.75 g,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7.8 g 9.75 g ×100%= 8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