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6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共68张PPT)
鲁迅 1、识记积累有关生字、词和文学文体常识。 2、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 记叙的感情色彩。 3、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4、通过朗读和品味,体会作者对美好往事的 怀念之情。 学习目标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 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 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 《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野草》和杂文集《热风》 《坟》《且介亭杂文》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自《朝花夕拾》。 走近作者 《朝花夕拾》是 一部散文集,共搜集 了10篇文章,大部分 多是作者回忆自己童 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作文章时鲁迅已经 40多岁了,这部散文 集题名为《朝花夕 拾》,意思是早上的 花到晚上才拾取,晚 年了,回忆起少年时 代的事。 背 景 资 料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 日。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 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 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 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 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文章最初发表在1926年10 月10日《莽原》半月刊上,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 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文章 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中。 菜畦( ) 桑椹( ) 油蛉( ) 缠络( ) 斑蝥( ) 蟋蟀( ) 珊瑚( ) 确凿( ) 收敛( ) 脑髓( ) 鉴赏( ) 觅食( ) 倜傥( ) 罕至( ) 攒成( ) qí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字音: shèn línɡ chán luò máo shuài shān hú záo liǎn suǐ jiàn mì hǎn cuántì tǎnɡ 确凿: 轻捷: 缠络: 高枕而卧: 人迹罕至: 质朴: 渊博: 词语解释 2.说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 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 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默读指导: 1.默读课文,不要出声,一气呵成地读 完全文; 2.边读边思考,通过抓住标题、开头、 结尾和关键点,迅速理解文章大意。 ①“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 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 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 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②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 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 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 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9:告别百草 园去书塾读 书。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 趣生活。 10—24:回忆在三味书 屋读书的经历。 过渡 承上启下 阅读第1段,思考下列问题: 第1段中的“似乎”和“确凿”矛盾吗? 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不矛盾。“似乎”表示 不确定,“确凿” 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 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 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时的生活,又 都历历在目。 三个方面: Ø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 Ø神奇的传说(第3-6段); Ø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 百 草 园 我 的 乐 园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体 现在哪几个方面? 2.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 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 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等。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有……。 有趣的动植物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 百 草 园 景 物 ( 顺 序 ) 整 体 局 部 不必说: 也不必说: 鸣蝉、黄蜂、叫天子 (动物、动态)——由高到低 单是: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动物、动态)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植物、静态) 菜畦、石井栏、皂荚、桑椹 (植物、静态)——由低到高 色: 形: 声: 味: 碧绿、紫红、黄蜂、菜花 长吟、低唱、弹琴 又酸又甜 迷人 景物 何首乌和木莲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整体 局部写作顺序 先静物 后动物 先动物 后静物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鸣蝉 叫天子 黄蜂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覆盆子 ︷ ︷ 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紫红的桑椹 高大的皂荚树 轻捷的叫天子肥胖的黄蜂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斑 蝥 覆盆子 像人形的何首乌根 木莲藤 第2自然段是全文的精彩之笔,不仅形、 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而且 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 花和蜂的“黄”是写____,“肥胖”“高大”“臃 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____,这两者 都从___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 琴”,是从______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 是______,所以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这里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 菜花是________的,蝉鸣在________,蟋蟀到 ______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 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颜色 形状 视 听觉 味觉 春末 盛夏 秋天 从 百 草 园 到 三 味 书 屋 百 草 园 美丽的 神秘的 诱人的 色: 形: 声: 味: 碧绿、紫红 高大、肥胖、 臃肿、轻捷 长吟、低唱、弹琴 又酸又甜 迷人 景物 由赤练蛇 联想 美女蛇 奇妙 故事 有趣 活动 捕鸟(扫、露、支、撒、 系、牵、看、拉、 罩)(详写) 热 爱 自 然 乐 趣 无 穷 (乐园) 4.“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 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 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一一历数儿时趣 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 趣。 ☆“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 是……就……”,作者强调的是哪 部分内容,并用这句式仿写一段话。 例:不必说明媚妍丽的漓江,惟妙惟肖 的象鼻山;也不必说流光溢彩的两江四 湖;单是满城的桂花飘香,就值得您到 桂林来游览一番了。 说一说:第4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 笔?可以删去吗? 不是闲笔,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 事看似“闲笔”,实则独具匠心。这个故事 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 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 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 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因此,写“美女蛇” 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 限情趣的乐园。从记叙顺序看属于插叙。 神奇的传说 阅读第七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 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看 罩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 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阅读第七段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 作用。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看 罩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生动、真切地写 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 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 情,不点乐源,却乐在其中。 2.想一想:作者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 意义? 前面写了春、夏、 秋的景物,这里再单 写冬天的捕鸟活动, 正好构成一幅百草园 四季图。 春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夏 鸣蝉 黄蜂 叫天子冬 秋 油蛉 何首乌 蟋蟀 木莲 蜈蚣 覆盆子 斑蝥 冬 捕鸟 我的乐园 ( 也 不 必 说 ) ( 单 是 ) ( 不 必 说 )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 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 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 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 子们和木莲们!…… 拟人 怎么理解三个“也许……”句? 写出了“我”对被送到私塾读书的原因 的猜测,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 又无限依恋的情感。 1.请同学们默读第9自然段,感受作者的 情感。 德文中的“再见”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Auf Wiedersehen”,一般用于 较正式的场合;一种是“Ade”,多用于儿童 之间的告别 Ade表现了此时此刻的眷恋、惜别之情, 符合“我”的年龄特征,这是“再见、别了” 之类的词所不能比拟的。 说一说:这一段中“Ade”一词如何理解?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重点了分析了百草园的有趣生 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 活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得不告别百草 园去书塾读书。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又将如 何?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本堂课的学习。 这 是 鲁 迅 上 学 的 私 塾 这 是 鲁 迅 当 初 上 学 时 的 座 位 •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三 种味道。这里是用三种味道的食物比喻 古代的三类书,即经书、史书和诸子百 家的书。 • 三味书屋对联:上联 至乐无声唯 孝悌”,下联 太羹有味是诗书”。意 思是最好的音乐是无声的“孝”、“悌” 两种道德,而最美味的菜肴应当首推诗 书了。 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 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三 味 书 屋 环 境 点拨: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 三味书屋的生 活枯燥无味吗?有 哪些趣事呢? 1、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 2、折腊梅花 3、寻蝉蜕 4、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 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 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 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 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 感兴趣。 鲁迅的塾师寿镜吾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 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 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 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 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 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 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 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 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文章中怎样写先生? 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 的问题。 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 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三是不太束缚学生。 3.请你结合原文说说三味书屋的老师是一 个什么样的老师。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 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外貌 品质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 质朴、博学的人。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 不常用。 也有罚跪的规则, 但也不常用,普通 总不过瞪几眼。 对老 先生充 满着恭 敬、敬 佩。 说明先生比 较开明,他 对学生是严 而不厉,甚 至是严而可 亲。 4.童年的鲁迅对他的老师是什么态度?请 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1、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 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 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 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 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 应予否定。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 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 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 感枯燥。但也应看到, 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 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 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三 味 书 屋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 严而可亲可敬 学习内容: 书屋环境:清新淡雅,感到新鲜 脱离实际、单调枯燥 读书生活:有趣、寻找读书 外的乐趣 求知中 不乏乐 趣 5.刚才我们分析了三味书屋的具体情况, 那么作者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感情?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 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 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 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 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 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 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 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 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 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 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 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 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 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 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课堂检测 攒动( ) 确凿( ) 菜畦( ) 桑椹( ) 书塾( ) 蝉蜕( ) cuán záo qí shèn shú tuì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课堂检测 (1)宿儒( ) A.年老的 B.旧的 C.过夜 (2)人迹罕至( )A.稀少 B.没有 C.不 多 (3)人声鼎沸( )A.开水 B.水开 C.沸腾 A A B 2.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课堂检测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 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C.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D.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 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 里去了。 B 【解析】B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都 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3.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是( ) 课堂检测 (1)A.宿儒 B.蜡梅 C.渊博 D.盔甲( ) (2)A.闰土 B.麻雀 C.书塾 D.高兴( ) (3)A.脊梁 B.缠络 C.蜈蚣 D.后面( ) (4)A.先生 B.指甲 C.文章 D.因为( ) C D B D 4.指出下列各组词中不是名词的一个,将序号 填在括号内。 课堂检测 A.本文采取了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从动到静、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 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B.“百草园”部分是本文阅读重点,作者主要对百草园的景物及与之有关的 生动有趣的园中生活、神话传说等进行描述,突出了“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 园”这一主题。 C.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用“单是……就……”写 局部“泥墙根一带”。“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态事物,“也不必说”由高 到低写动态事物。 D.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不是直 接写,而是写园中不适宜拍雪人、塑雪罗汉,语言简练,却把儿童爱玩的心理 写出来了。 A 【解析】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 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做了有层次的描述。 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 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 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完后极随意地掏 出一大把钱给他——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 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 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细活”地做。不 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 发师,一个子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不解:“先生,您上回那样给 ,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你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 马虎虎地给点;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 师听了大窘…… 拓展探究 鲁迅趣事 理 发 趣 事 拓展探究 鲁迅趣事 鲁迅晚年来到上海专事写作,50多岁仍 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静更深鲁迅在写作,外 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 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香烟罐 ,对着可恶的猫发射香烟。 烟 罐 驱 猫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