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绝密★启用前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 10 月阶段性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以来,家庭在社会治理中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受到普遍关注。十九届四中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并强调“注重发挥 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历史上,家教是促成社会主流价值观社 会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对基层社会治理起着助益作用,也形成了一些宝贵的历史经验。 如今,吸收借鉴古代家教在传承主流价值观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更好发挥家教在基层社会治 理中的作用十分有意义。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家庭内部施教,最主要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家训大 都是训主结合个人成长生活经历对人伦亲情、世道人心、社会变化做的深入阐述,说理透彻 明了,读来亲切可感。历史上的很多家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 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训专著,内容十分 广泛。从中可以看出,文人士大夫著训立说的主要用意和家教的基本内容,也为后世家训树 立了样本。清人王钺曾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 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整体看来,《颜氏家训》体现了进德修业的 理念、知行结合的家教方法、重教崇化的价值诉求,对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古人认为,“不学礼,无以立。”把学礼、尊礼看作人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托。家礼是传 - 2 - 统中国人优良教养的载体,我们常说一个人教养好,是与家庭范围内遵礼行礼分不开的。家 礼的内容不单涉及家庭成员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且还对家庭生活中的婚、丧、祭等事宜的 具体开展、实施做出了仪式化的要求,说明了相关的程式和具体操作规仪,这也是家礼中最 主要的内容。古人制定家礼,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落实“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和“纪纲人道 之始终”,即夯实人伦亲情。古人认为要使人伦亲情和谐有序,就需从家庭生活中的点滴言 谈举止入手,通过时常练习行为规仪,方能做到临事自然应对。对整个社会而言,千千万万 家庭遵行家礼,有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 古代家礼文献中,朱熹所著的《朱子家礼》久负盛名,将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礼教做 了全面总结和说明,是家礼教育的集大成,影响早已超出家庭。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古人制度化的家教方式,是硬性的伦理规范。在古代,制 定家规的人多半是文人士大夫、饱学之士、士绅乡贤,他们大都是社会的精英,也都受过主 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他们在制定家规时,自然都遵循传统的纲常伦理,将社会主流价值观 融入家规的制定当中,这使得“家法必遵国宪,方为大公”成了家规的显著特点。实际上, 这种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的做法,也起到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的作用。 家规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性的规定,以教育家庭成员改过迁 善,起到警示作用。“不孝不悌者,众执于祠,切责之,痛责之。”家规影响所及是细致入 微的,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企及的作用,较为直接地将社会主流价值观下潜到千家万 户。 历史上,有“江南第一家”之称的义门郑氏,其《郑氏家规》被视为古代家规典范。该 家规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了具体的惩戒措施,即便是一家之长,违背规定也不能例外。该 家规还特地要求入仕为官的子弟“须奉公勤政,毋蹈贪黩”,规定了义学的设置等相关事项, 十分重视对子弟的教育。正因此,郑氏一门在家规的约束下,取得了突出的治家成效,屡屡 受到表彰,其家规也影响深远,为后来的家规或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借鉴。 (摘编自王永祥《家教传承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历史经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一般在训主家庭内部施教,其他家庭不可抄袭。 B. 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家训专著,《颜氏家训》因为清人王钺的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 C. 古代家礼既有对个体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也包括了一些重大事宜仪式化的要求。 D. 为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家规的制定者会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人家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 A. 文章从家训、家礼、家规三个角度由古至今加以论述,层层深入,构成了递进式结构。 B. 文章二、三两段围绕家训的特点,探讨了家训对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促进作用问题。 C. 文章论证时以《颜氏家训》《朱子家礼》《郑氏家规》的巨大影响作为论据,颇具说服力。 D. 文章从历史出发,旨在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显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训、家礼、家规不仅对古人治家有帮助,对古代基层社会治理也起了有益的作用。 B. 遵行家礼既是个人教养的体现,也有助于夯实人伦亲情,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 C. 家规大都由家族中受过主流价值观教育熏陶的精英人物制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D. 家规能直接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因而比法律、道德对家庭成员的作用更大。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 A 项,从文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 册”可知,“其他家庭不可抄袭”错。 B 项,“《颜氏家训》因为清人王钺的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于文无据,文中引用清人王钺的 话“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 奉为明训,不独颜氏”只能表明他对《颜氏家训》的推崇。 D 项,“家规的制定者会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是因为他们“受过主流价 值观的教育熏陶”,并非是“为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 项,“由古至今加以论述”“层层深入,构成了递进式结构”均分析错误。文章主体部分分 别写了“家训”“家礼”和“家规”,这是并列式关系,且举例有《颜氏家训》《朱子家礼》 《郑氏家规》,看不出是“由古至今”。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D 项,“因而比法律、道德对家庭成员的作用更大”错,原文只是说“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 - 4 - 不能企及的作用”,家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是互补关系。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 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 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实施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摘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 意见》) 材料二: 传统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推动社会前进的、需要继承和弘扬的精华,也有过时的、不适 应时代发展的、阻碍前进的糟粕。哪些传统文化可学,进而“学什么”,需要教育部门深思。 相关部门应对传统文化深入甄别和筛选,通过顶层设计,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相互衔接 的大课程观下的课程体系,将符合时代潮流和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教育重点。书 本之外,除了古文经典,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书法、国画、中医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 中,着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及其习俗、传统礼仪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立体 化认识和感知度,有序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下好“三步棋”》) 材料三: 时代在前进、在变化,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应该怎么进行?佛学经典中有一句话,叫做 “契理契机”,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传播传统文化要“契理”,“理”就是传统文化根本的道理和精神,这是我们要传播的。 “机”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根机,一个是时机。我们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 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孔子有一句话,叫做“有教无类”,“类”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 质的差别。人的根机不同,教育的方法就要不一样,这就叫做“因材施教”。所以,传统文 化教育要“契机”,既要有教无类,还要因材施教,这两方面结合一起,才能够适合听课人 - 5 - 本身。契机的“机”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指时代、环境。时代变了,我们传播传统文化 也应该有新的方式,不能够因循守旧。一味守旧不能契合这个时代,是没有意义的。 (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契理契机”》 材料四: 近年来,每逢传统节日,中小学都会布置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如春节写春联等。可是, 不少学生和家长是把这当作“作业”来完成,而不是去体验传统文化。之所以如此,有两方 面原因,一是学校对传统文化活动的考查、评价,基本都要求学生写作文或者写报告。因此, 不少上网搜集资料,做 PPT,这和社会实践变成盖章实践一样,沦为了走形式。二是有家长认 为,学生花时间去体验传统文化,是浪费时间,甚至有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体验” 作业。有媒体爆出,一些上购买手工作业,原因是孩子没有及时完成。有家长还抱怨,现在 的传统节日氛围已经很淡,学生没什么好体验的。 (摘编自《社会齐发力文化深扎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不能因循守旧,要有创新思维,否则谈不上创造中 华文化新辉煌。 B. 当前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相关部门要明确教育重点,选择符合时代潮流和核心价值观的传 统文化内容。 C. 强调传统文化教育要“契机”,既要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也要求教育工作者 能够与时俱进。 D. 近年来,过传统节日时,面对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中小学生都选择应付了事,责任要归 咎于学校和家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兼而有之,我们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弃若敝屣,应批判地继 承。 B. 倡导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中医药等内容融人教学之中,体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革 新。 C. 孔子“有教无类”中“类”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也包含社会地位和阶级成分的 不同。 D. 中小学在传统节日布置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虽然效果不佳,但也体现了学校重视传统文 化。 - 6 - 6. 结合材料,谈谈当下应如何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答案】4. D 5. C 6. ①相关部门亟须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确立合适、健康的课程内容;②教育工作者亟待转变 观念,使传统文化教育“契理契机”﹔③学校有待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考查、评价体系,学 生、家长也需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④国家不仅要颁布相关文件,还应努力营造传统文化 氛围。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 项,“面对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中小学生都选择应付了事”中“都”表述太绝对,错误。 原文材料四“不少学生和家长是把这当作‘作业’来完成,而不是去体验传统文化”。 故选 D。 2.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章内容的能力。 C 项,“‘孔子有教无类’中‘类’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也包含社会地位和阶级成 分的不同”错误,原文材料三第三段“‘类’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强调“主 要”。 故选 C。 3.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探究的能力。 如何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多方面的共同责任。材料一是从国家政策的宏观要求上谈; 材料二从教育部门要下好三步棋,建立良好的课程体系;材料三主要讲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 “契理契机”;材料四分析目前学校传统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回答时,结合四则材料的四个 点回答,①国家不仅要颁布相关文件,还应努力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②相关部门亟须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确立合适、健康的课程内容, 相关部门应对传统文化深入甄别和筛选,通过顶层设计,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相互衔接 的大课程观下的课程体系。③教育工作者亟待转变观念,使传统文化教育“契理契机”。④ 学校有待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考查、评价体系,学生、家长也需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菊花 黄菊花 肖复兴 玉生下楼送走“大了”,又仔细看了看楼门对面用帆布扎起的一座临时大棚,棚子里挤 - 7 - 满了亲朋好友和单位送来的花圈和花篮。门右侧贴着的一张门报,白纸黑字,上面写着“申 家丧事,恕报不周”八个字。这一切都是“大了”一手经办的,办得很是仔细,周到。 已经很多年了,这座城市各家办丧事的时候,都要找一位“大了”。“大了”从头到尾 帮助你把丧事料理清爽,包括最后葬礼的司仪主持。一条龙服务,“大了”的“了”,就是 了结一切的意思。 父亲死得突然,多亏了这位老同学“大了”,帮了玉生不少忙。 玉生上楼的时候,没有注意有一位和他年龄相仿的女士,跟着一起上了楼。玉生的姐姐 开的房门,一眼看见了这位女士,叫了声:申姐。进了屋,这位申姐没有坐,沉着脸,对姐 姐说了句:你别忙乎了,我就问你一句话,当初你找我租房的时候,说是就你兄弟一个人住, 可没说还有一位老爷子吧? 玉生明白了,是房东。 连续两天了,申姐接到了好几位老街坊的电话,关心地问她家老爷子丧事的情况。这让 她很奇怪,自己的老爷子活得好好的,怎么突如其来来了这样的事?她以为是人家弄错了, 或者是谁有意在编排她。可人家说你家楼门口明明贴着门报,上面写着“申家丧事,恕报不 周”呀。她今天过来一看,还真的是这样。哪个房东愿意让家里变成灵堂,变得乱糟糟的, 散不掉的烧纸、香灰和来苏水味儿?心里充塞着晦气,怒气冲冲上了楼。 你们立马搬家,丧事爱到哪儿办到哪儿办去。 一下子,房间的空气紧张得有些让玉生窒息,只有遗像上的老爷子还在抿着嘴角徽微笑 着。这时候,门敲响了,玉生转身开门,是“大了”。他不知道房间里刚才发生的事情,进 门就对玉生说:我走在半路上忽然想到,你这屋里缺个金山银山,得摆在老爷子遗像两边, 等火化那一天,搬到火葬场一起火化,为的是让老爷子到了阴间有钱花。你买一盆白菊花, 一盆黄菊花,就代表金山银山了。 看见玉生点了点头,“大了”转身告辞了。 申姐对姐姐说了句:你们赶紧想法子,我晚上再来,等你回话。说完,紧跟在“大了” 的后面,一起出了客厅,“砰”的一声,使劲甩上了房门。 玉生一晚上都忐忑不安。第二天,玉生的心小把紧攥着,只要有敲门声,就紧张,生怕 一开门见到的是申姐,那可怎么办? 晚饭过后不久,门敲响了。姐姐在家,玉生装作上厕所没听见敲门声,他不想自己去开 门,怕见到申姐。姐姐开的门,来的人是“大了”,一手抱着一盆菊花,一盆白的,一盆黄 的。姐姐和玉生都不住拍自己的脑门,竟然把“大了”嘱咐的金山银山的事情,忘得一千二 - 8 - 净,这一整天,申姐就像魔影一样步步紧随,脑子里光想着申姐了。 玉生连忙向“大了”道谢,“大了”说:你别谢我,这花可不是我给你买的,我可不能 掠人之美,是房东送你们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她不是要赶我们赶紧搬家吗,怎么想起来送我们菊花呢?玉生和姐 姐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 “大了”告诉他们,昨天和申姐一起下楼,他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他向申姐说了 玉生这些年的生活经历,对老爷子的愧疚,是可想而知的,想为老爷子最后尽孝也是应当应 分的事情。老爷子突然离去,对他的惩罚够大的了,您就高抬贵手,别再给我这个老同学这 碗苦汤里添卤了。人家申姐听完我的话,只说了句,都不容易。我就知道,你们遇见好人了。 是好人,好人!玉生和姐姐都忍不住连声附和着。 人家申姐刚才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忙把花给你们送来,她还说:住我的房子,就是缘分, 不是亲戚也是朋友,我听你说了,他还缺个祭祀的金山银山,就我送吧。谁家都会有生老病 死,也算我的一份心意。 送“大了”下楼的时候,月亮很亮很圆,难得没有雾霾的好天气。望着“大了”骑远的 背影,玉生转过身看了看门前的花篮,才发现门旁的门报已经换了,上面写着“申玉生家丧 事,恕报种种不周”,还是毛笔手写,柳体楷书。他不知道是“大了”什么时候给换的,心 里禁不住打起一个热浪头。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以“白菊花黄菊花”为题,既扣住了申玉生为父亲办丧事这一情节,又设置了悬 念,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大了”叮嘱玉生买一盆白菊花,一盆黄菊花,代表金山银山,让老爷子到阴间有钱花, 作者借这一情节批判了封建迷信活动。 C. 申姐从前面的让姐弟俩赶快搬家,到后来的主动送两盆菊花给他们,这一逆转让姐弟俩一 头雾水,也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 D. 小说从门报写起,又以修改后的门报收尾,前应后呼,结构紧凑;“心里禁不住打起一个 热浪头”暗含了“他”对“大了”的感激。 8. 作者是如何使“申姐”的形象鲜活起来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9. “大了”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欲扬先抑(答“对比手法”,分析合理亦可)。开始写申姐得知租房的 - 9 - 玉生在自己家办丧事,怒气冲冲,这是抑;后来写其了解情况后,允许对方在家中办丧事, 并送了白菊花、黄菊花,表现其善良、宽容,这是扬。②肖像、语言和动作描写。如申姐和 玉生姐弟俩理论时“阴沉沉的脸”、“你们立马搬家,丧事爱到哪儿办到哪儿办去”等语言、 “使劲甩上了房门”的动作,表现了申姐当时的恼怒和不留情面。③侧面描写。以“大了” 的话“你们遇见好人了”,以及玉生姐弟附和的话侧面表现人物。 9. ①作为小说的线索,借助他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②作为热心人,他为朋友父亲料理丧事, 通过他表现了对乐于助人者的赞扬;③作为观察者,通过他展示了申姐善良、宽容的品格。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小说内容,分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 项,“作者借这一情节批判了封建迷信活动”分析错误,从原文“我走在半路上忽然想到, 你这屋里缺个金山银山,得摆在老爷子遗像两边,等火化那一天,搬到火葬场一起火化,为 的是让老爷子到了阴间有钱花。你买一盆白菊花,一盆黄菊花,就代表金山银山了”可知“金 山银山”是当地的风俗,作者写这一情节是为下文申姐态度的转变作铺垫。所以选项分析错 误。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小说塑造人物方法的能力。 从前文的“她今天过来一看,还真的是这样。哪个房东愿意让家里变成灵堂,变得乱糟糟的, 散不掉的烧纸、香灰和来苏水味儿?心里充塞着晦气,怒气冲冲上了楼”“你们立马搬家, 丧事爱到哪儿办到哪儿办去”和后文的“人家申姐刚才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忙把花给你们送 来,她还说:住我的房子,就是缘分,不是亲戚也是朋友,我听你说了,他还缺个祭祀的金 山银山,就我送吧。谁家都会有生老病死,也算我的一份心意”可得出作者运用欲扬先抑法 表现了申姐的善良、宽容; 通过对申姐的“沉着脸”的肖像描写,“你们立马搬家,丧事爱到哪儿办到哪儿办去”“你 们赶紧想法子,我晚上再来,等你回话”的语言描写以及“使劲甩上了房门”的动作描写表 现了申姐当时的恼怒和不留情面;通过“大了”的话“你们遇见好人了”,以及玉生姐弟附 和的话“是好人,好人!”侧面表现出人物善良、宽容、善解人意的形象特点。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在文章中作用的能力。 - 10 - 本文中的“大了”是文章中的次要人物,从小说结构上看,小说通过写“大了”帮同学玉生 料理父亲的丧事,“大了”偶遇申姐,然后帮助玉生和姐姐化解与申姐的矛盾,可知小说是 借助“大了”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的,“大了”是小说的线索;从小说主题上看,小说通过 写“大了”为朋友父亲料理丧事,表现了他的助人为乐,体现了作者对这类乐于助人者的赞 扬;从小说内容上看,从“‘大了’告诉他们,昨天和申姐一起下楼”一段和“人家申姐刚 才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忙把花给你们送来”一段内容描写可知小说通过“大了”展示了申姐 善良、宽容的品格。 【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 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 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1)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 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 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亲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2)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 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 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3)借助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 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 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 表达技巧。(4)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 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 扬州,辟从事。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 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 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 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 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 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若不能用玉,可用白旋 珠。”成帝于是始下太常..改之。先是,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欲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 和独上疏以为“周保佑圣躬,不遗其勋,第舍供给拟于戚属,恩泽所加已为过隆。若假名号, - 11 - 记籍未见明比,惟汉灵帝以乳母赵娆为平氏君,此末代之私恩,非先代之令典。且君举必书, 将轨物垂则。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帝从之。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 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①,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 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故不得不体国徇义。 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 服阕,然后视职。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 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 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 [注]①练:是练祭的简称,出自《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 B. 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 C. 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 D. 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总角,我国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B. 江表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从中原地区看,地处长江之外。“表”有“外来”之意。 C. 太常是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本名奉常,汉更名为太常,历代沿用之。 D. “夺服”在文中指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与“夺情”意义相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和机智过人,委婉唤醒王导。为了弄醒说话间就睡着了的王导,他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 颂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 顾和晓以利害,以理劝谏皇帝。成帝因保姆周氏有保护养育的功劳,想赐其名号,顾和则 认为恩泽过重,不合法规,不能作为典范准则,成帝最终作罢。 C. 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 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 顾和为人刚正,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为庶母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规制,就 毅然上奏,向皇帝陈述自己的观点,要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2 - (1)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 (2)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你资质优异出众,机警有锋芒,不仅是东南地区的俊才,实在是天下的俊杰。 (2)顾和迁任尚书仆射,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去早 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达到这样的程度。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八部从事”是专有名词,不能分开,排除 A;“之” 是谓语动词,由“八部从事”发出,不能断开,排除 D;“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中, “诸从事”是本句的主语,归为本句,排除 C。 本句译为:不久王导派八部从事到衙署去,顾和作为使者下去巡察回来,与其他部从事一同 参见,诸从事都议论二千石官长的得失,只有顾和不说话。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 项,“‘夺服’在文中指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与‘夺情’意义相近” 理解错误。文中的“夺服”指责令“除去丧服”,而非为国之需要,而夺去尽孝之情的“夺 情”。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 C 项,“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理解错误。原文中顾和的话只是托词,他的 真实意图是想要服丧满期。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关键点: (1)“珪璋”,古代用于朝聘、祭祀,文中用来比喻人品高洁;“锋”,比喻说话或文章的 - 13 - 锋芒;“美”,形容词用作名词,俊杰; (2)“敕喻”,以敕书晓谕;“听”,允许;“见”,表被动。 参考译文: 顾和,字君孝,是侍中顾众的同族兄弟之子。顾和两岁时父亲去世,童年就很有德操, 同族的叔父顾荣很器重他。王导主政扬州时,征用顾和为从事。顾和曾去见王导,王导正困 倦,说话间就睡着了。顾和想把他弄醒,于是对同座的人说:“从前常听同族里的叔父元公 说过王公协同辅位中宗、保全江南的事,王公身体有小不适,令人焦虑。”王导醒了,对顾 和说:“你资质优异出众,机警有锋芒,不仅是东南地区的俊才,实在是天下的俊杰。”于 是顾和就出名了。不久王导派八部从事到衙署去,顾和作为使者下去巡察回来,与其他部从 事一同参见,诸从事都议论二千石官长的得失,只有顾和不说话,王导问顾和:“你听到了 什么?”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为什么要收集传言,把严苛作为处理政 务的原则呢?”王导赞叹表扬了顾和。当初,晋朝中兴,国都东迁,旧的典章制度有许多缺 失,晋成帝的冕上的旒用翡翠珊瑚以及杂珠等装饰。顾和奏道:“旧冕有十二旒,都用玉珠, 现在用杂珠等,不合于礼,如果不能用玉,可以用白旋珠。”于是晋成帝才下令让太常去改。 在此之前,晋成帝因保姆周氏有保护养育的功劳,想赐给她名号,朝廷内外都遵旨。只有顾 和上疏认为“周氏保佑圣身,她的功劳没被遗忘,宅第供给等都与亲属相当,给予的恩泽已 经过于隆厚了,如果赐给名号,史籍中没有明文记载,只有汉灵帝封乳母赵娆为平氏君,但 这是末代帝王的私恩,不是古代的好法规,再说君王的举止必须记载下来,作为典范准则。 记下来而不效法,后代看什么呢?”晋成帝听从了他的意见。顾和迁任尚书仆射,以母亲年 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去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达到 这样的程度,不久,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以孝闻名。练祭过后,卫将军褚衰上疏推荐顾和, 起任为尚书令。顾和对亲近之人说:“古代有人脱去丧服去服从君命,大概是因为才干足以处 理时务,所以不得不体恤国家顺从大义,我在平常日子里尚且不如别人,何况现在心中混乱, 我用什么来对事情有万分之一的补益呢?”皇帝又下诏书,顾和十余次上表疏,于是不出任 职务,服丧期满,然后才去处理职事。当时江夏公卫崇为庶母服丧三年,顾和就上奏道:“礼 是用来规范事体促成教化的,所有当君王的无不崇尚正礼昭明根本,江夏公卫崇本来是远一 层的亲属,却在守孝时行重礼,违反礼度,放纵私情,如不纠正,就无法治理事物,可令太 常让他们都除去丧服。”诏书同意。永和七年,因病重辞职。当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 14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判命坡① 范成大 钻天岭上已飞魂,判命坡前更骇闻。 侧足三分垂坏磴,举头一握到孤云。 微生敢列千金子,后福犹几万石君②。 早晚北窗③寻噩梦,故应含笑老榆枌④。 [注]①本诗是淳熙二年作者入蜀途经归州时作。判命坡,归州东部山岭名。②万石君:西汉 石奋及其四子的俸禄都有“二千石”,世称“万石君”。③北窗:语出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④榆枌:即枌榆,因协韵而 倒置。汉高祖刘邦为丰邑枌榆乡人,后人因以枌榆指故乡。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并未直接描写判命坡的陡峭,而是以钻天岭令人魂飞魄散侧面烘托判命坡的高峻难 攀。 B. 颔联写悬崖绝壁难以通过,伸手可握天上的云,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极言路途艰险、心情 紧张。 C. 颈联诗人自嘲命薄,只能铤而走险,表明若此次大难不死,将来定仕途顺利、飞黄腾达的 决心。 D. 本诗用语朴素自然,不见刻意经营之迹,但写景逼肖,写情有味,由景及情,可见诗人功 力之深。 15. 本诗表达出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答案】14. C 15. ①前两联通过写判命坡的高峻难攀、惊险骇人之状,即兴抒情,流露出 不胜仕途奔波、羁旅行役的烦恼。②尾联设想归隐之后,高卧北窗之下,想起今天过判命坡 的“噩梦”般的情景,定会坚定终老故乡的决心,表现了对终老故乡的期待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的能力。 C 项,“表明若此次大难不死,将来定仕途顺利、飞黄腾达的决心”,错误。从尾联来看作者 有归隐故乡之意,所以这一联是作者自谦、自嘲之语,诗人自谦命薄,不贵重,所以无法惜 - 15 - 身,只能铤而走险,来走这艰难的蜀道,自嘲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联先写走到判命坡前看到山的感受,过钻天岭时胆战心惊,魂不附体;看到判命坡,更是 让诗人惊骇不已,还没开始登判命坡,就已经充满恐怖了,可见其山之险。颔联写登山的感 受,悬崖绝壁,只可侧着脚通过,一不小心踩着坏石头,石头立刻就滚下万丈深渊,而山势 陡峭,高耸入云,一伸手就可以触到天上的云朵。可见山势的险峻,蜀道的险恶。这两联通 过写判命坡的高峻难攀、惊险骇人之状,流露出不胜仕途奔波、羁旅行役的烦恼。 颈联诗人自谦命薄,不贵重,所以无法惜身,只能铤而走险,来走这艰难的蜀道,自嘲大难 不死必有后福。前面从不同的侧面描写判命坡的险峻后,尾联诗人荡开一笔,写自己归隐故 乡,再来谈起这一番经历,当一笑了之了吧。从诗人运用的“北窗”“榆枌”两个典故可以 看出诗人对终老故乡的期待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小物有小物的凭借,大物有大物的凭借。如果“____________”, 就只能拿芥草作舟;而蜩与学鸠不理解,所以质疑大鹏的行为“____________”。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词人的 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游后意犹未尽之 意,一个与农民亲密无间的热爱家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 (1).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 起舞弄清影 (4). 何似在人间 (5). 从今若许闲乘月 (6). 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 注意“坳、奚、拄、叩”的写法。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类试题分为两类:衔接型和理解型。衔接型默写需要熟练背诵课程标 准所要求背诵的篇目,尤其要注意给下句补写上句的题,容易出现思维短路;理解型默写要 在熟练背诵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古诗文所写的内容,只有理解了诗文的内容才能准确回答理 解型默写题。在解答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字、别字,要书写规范、清晰。 - 16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3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为英文,介绍给世界。在确定英 文版书名时,这位在江苏度过人生最重要年华的美国女作家把书名译为“四海之内皆兄 弟”(All Men Are Brothers),引得汉学家们 。的确,梁山上的好汉来 自 ,而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他们个个都是“山东大汉”。《水浒传》明确交代 了大部分好汉们的出身和籍贯,山东人固然最多,但也有十多位来自今长三角地区的人。 ( )。比如,“南京人”石秀正直刚烈,尚义任侠。在祝家庄,他充当斥候,英 勇机智,探听盘陀路的秘密;在大名府,他跳楼劫法场,孤身营救卢俊义。石秀有血性、重 义气、敢担当,契合了 南京人的集体性格。此外,“白净俊俏”的郑天寿,骁 勇善战的项充和李衮,也反映了施耐庵眼中的苏州人和徐州人的不同面貌。 的好汉是《水浒传》最为吸引人的看点,但随着情节的转换,空间的演进, 也次第描写了大宋帝国不同地区的山川胜迹和民俗风物的古朴,犹如展开了一幅“清明上河 图”。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击节叫好 五湖四海 古往今来 快意恩仇 B. 击节叫好 三江五湖 古今中外 除暴安民 C. 拍手称快 五湖四海 古今中外 快意恩仇 D. 拍手称快 三江五湖 古往今来 除暴安民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较于山东人,施耐庵因为曾在长三角地区生活过,所以更加广泛了解长三角地区百姓的 性格 B. 施耐庵了解各地百姓的性格,这从他作品中刻画的人物身上可以看出,因为他曾流浪于全 国各地 C. 施耐庵对于江南和江北百姓性格的熟悉反映在《水浒传》中,因为他曾在江南和江北都生 活过 D. 施耐庵在江南和江北都生活过,广泛了解不同地区的百姓性格,这种熟悉亦反映在《水浒 传》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随着情节的演进,空间的转换,也次第描写了大宋帝国不同地区的山川胜迹和民俗风物 - 17 - 的古朴 B. 但随着情节的演进,空间的转换,施耐庵也次第描写了大宋帝国不同地区的山川胜迹和民 俗风物 C. 但随着情节的转换,空间的演进,施耐庵也次第描写了大宋帝国不同地区的山川胜迹和民 俗风物 D. 但随着情节的演进,空间的转换,施耐庵也次第描写了大宋帝国不同地区的山川胜迹和民 俗风物的古朴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击节叫好:打着拍子叫好,形容对别人的诗文或艺术等的极为赞赏。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 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这里指赛珍珠将《水浒传》的英文名字定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引得汉学家们叫好,应选“击节叫好”。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三江五湖:一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二指江河 湖泊的泛称。这里说的是梁山好汉来自哪里,应选“五湖四海”; 古往今来:从古代到现在。古今中外: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 间广阔。这里指石秀的性格契合从过去到现在南京人的集体性格,应选“古往今来”; 快意恩仇: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除暴安民:铲除暴徒,安抚人民。这里指梁山好汉畅快 地生活,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应选“快意恩仇”。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 由括号前面“山东人固然最多,但也有十多位来自今长三角地区的人”和括号后面列举的 “南京人”石秀、“白净俊俏”的郑天寿、骁勇善战的项充和李衮等可知,此处主要强调施 耐庵熟悉江南江北的百姓性格,所以在《水浒传》中有体现。“这种熟悉亦反映在《水浒传》 中”与后面内容衔接更紧密,选择 D 项。 故选 D。 【19 题详解】 - 18 -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错误:一是搭配不当,“情节”与“演进”搭配,“空间”与“转换” 搭配;二是成分残缺,在“也次第描写了”前加“施耐庵”;三是成分赘余,删去“的古朴”。 都修改对的是 B 项。 故选 B。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科学减肥是在保证合理营养成分、基础代谢的情况下,减掉多余脂肪。人体必需的营养 素有 40 余种,①______。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每个成年人平均每天应摄入 12 种以上 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其中,碳水化合物占 55%~65%,脂肪占 20%~30%,蛋白质占 10%~15%。 代餐食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全面的。②______,很可能造成营养不良, 引发相关疾病。专家建议,③______,但要搭配其他食物,做到营养充足、保持正常代谢, 确保减肥不减健康。 【答案】 (1). 来自于多种食物 (2). 假如长时间单独食用代餐食品 (3). 代餐食品可 以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 这段文字是关于合理减肥的。第一空,结合前文“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 40 余种”,以及后文 “每个成年人平均每天应摄入 12 种以上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可知这里应当填写的是营 养来自食物,可填写:来自于多种食物; 第二空,结合前文“代餐食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全面的”,以及后文 “很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引发相关疾病”,可知这里应当是说长期吃代餐,可填写:假如长 时间单独食用代餐食品。 第三空,前面说“专家建议”,后面说“但要搭配其他食物,做到营养充足、保持正常代谢, 确保减肥不减健康”,可知这里是说怎样正确吃代餐,可填写:代餐食品可以吃。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80 个字。 联合国将于 2020 年 9 月 30 日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中国外交部和生态环境部于 9 月 21 日联合发布了峰会中方立场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从生态文明思想、国 内政策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全社会广泛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 19 - 方面系统阐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成就和立场主张。立场文件指出,作为《生物多样 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东道国,中国将积极筹备大会,并愿与各国一道,推动达成 平衡务实的大会成果,携手共建一个充满生机、清洁美丽的世界。 【答案】2020 年 9 月 21 日,中方发布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中方立场文件,系统阐述了我国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成就和立场主张,并表明愿推动大会达成平衡务实成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能力。 这段新闻共有三个句子。第一个句子是事件的背景,可以不压缩此句内容。第二句是主要事 件。需要压缩出时间“9 月 21 日”,可在前面加上“2020 年”;事件“中国外交部和生态环 境部联合发布了峰会中方立场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文件名称可以 删掉,主语压缩为“中方”,谓语是“发布”,宾语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中方立场文 件”;文件内容“从生态文明思想、国内政策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全社会广泛参与、全 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系统阐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成就和立场 主张”,可见“从生态文明思想、国内政策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全社会广泛参与、全球 生物多样性治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删掉。第三句是表达中国的态度和愿望,可压缩 为“并表明愿推动大会达成平衡务实成果”。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中国是最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国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 的领导和指挥下,全国人民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沉着应战,用 1 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 情蔓延势头,用 2 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 3 个月左右的 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 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截至 9 月底,中国向 34 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 向 150 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提供 280 多批抗疫援助,同 180 多个国家举办专题视频会,为人 类大家庭团结“战疫”作出重大贡献。 ②根据法国公共卫生署 9 月 19 日公布的数据,截至当天 14 时,法国 24 小时新增新冠肺 炎确诊病例 13498 例,单日新增病例数不仅再创新高,且连续两日超过 1.3 万例。 ③在标榜为“自由的灯塔”“人权的卫士”的美国,10 月 1 日,一重要领导人新冠病毒 检测结果呈阳性。 ④印度 10 月 2 日单日新增 81484 人,疫情还在持续暴发。 - 20 -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感想,请写一篇演讲稿或发言稿在班会上交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同呼吸共命运,人类携手大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同呼吸共命运,人类携手大同》。 约翰•邓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叫做地球;有一个共同 的名字,叫做人类。 从贝加尔湖畔,到尼罗河边,从密西西比河以东,到多瑙河以西,从珠穆朗玛峰,到安 第斯山脉,从非洲草原,到欧洲平原,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遍及人类的脚步,闪耀人类 的光芒。这是全世界的收获,也是全人类的幸福!但,挑战与危机如影随形,天灾与人祸纷 至沓来。 当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续上涨,低陆城市岌岌可危时,当山火、地震、海啸云集而 来日时,当全球空气和水污染加剧,资源日益枯竭时,当恐怖主义横行,战争杀戮肆虐泛滥 时……我想,不会有一个国家能幸免于难!而且,如今没有一个国家能独自处理好所有的危机 和挑战,无论是 2008 年的金融危机,还是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亦或是此刻全球气候、 卫生、安全等危机重重,紧靠一个或几个国家,妄想解决所有问题,无异于天方夜谭!曾经、 现在乃至未来,应对、解决问题的主体应该是、也必须是所有国家和所有民众! 唇亡齿寒,巢倾卵破。某些国家仍执迷不悟,沉醉于单边主义带来的“财源滚滚”,奉 行所谓的独立和自由,将自己幻化成一座孤岛,妄想着与外界隔离,认为团结一心都是在为 别国谋福利,此举实为无知、短视和倒退! 须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亚马逊雨林中的蝴蝶扇动下翅膀,远隔千里的大洋 彼岸可能迎来一场随风。六大洲在几万年前,也曾紧紧相连。而联合国的成立,G20 峰会的举 办,一带一路的重启等,都是为了让这个美丽的家园更加团结。在全球化联系如此紧密的今 天,一件高端商品的完成需要多个国家的相互协作,一次未知领域的探索更是需要全世界的 通力合作,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世界轻易分割! 清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每个国家既是单独的个体,也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 只有汇入整体的洪流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和更强的力量,这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 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兼收并蓄的气度,来消除与他国的隔阂,与世界携手共 - 21 - 进!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分国别,不论肤色,我们都深刻认识到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西方伟大的智者拉封丹曾大声疾呼: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所以,我们应 注坚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全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然的手中, 更掌握在们自己手中,唯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型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写一篇演讲稿或发言稿在班会上交流。可把 材料内容概括为两个方面:是介绍中国高效抗疫情况和中国为全球“战疫”作出了贡献,二 是明确当前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题目考查考生对现实的思考能力,可写的点非常多,既 可以围绕中国与国外抗疫,写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可以分析致使中外疫情结果不同的原因; 还可以从核心价值观的诸多点出发,围绕当前疫情,对“民主与自由”“民主与法制”等进 行辩证分析等。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演讲稿或发言稿的格式,如开篇的称呼要顶格,要点明演 讲的话题,中间的演讲要观点明确,语言富有激情。 【立意】1.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携手共克时艰; 2.中国愿意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4.同呼吁共命运心连心,共创世界美好之未来。 5.自由是有边界的,正确认识自由; 6.人们都向往自由,但自由并不完美; 7.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等。 【素材】1.中国人风雨兼程,自力更生,创造了诸多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我们能为共和国 70 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能为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自豪……这种底气与豪气来自中国历史的积 淀与文化自信,来自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自中国人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砥 砺前行…… 2.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无论是小到人际关系处理、 思维突破,还是大到国与国交流合作、开放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句话都给我们很 多有益的启示。 - 22 - 3.《十九大报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 清洁美丽的世界。” 4.有人曾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在二十一世纪的风起云涌中,此言得到了最 好的印证。无论是叙利亚硝烟弥漫的夜空,抑或中美贸易战下的人心惶惶,国与国之间的冲 突隔阂正将世界分离成一个个孤独的岛屿,和平与共享的呼声又让它们挣扎靠近,一言以蔽 之:天下为公,方能牵手大同!天下为公,牵手大同,愿倡导睦邻、命运与共,将持久和平 永驻人间。 5.演员叶璇在高铁上阻止一名大声外放手机音乐的老人,被对方反怼,她将此视频发布在微博 上引发网友关注。日前,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人员接到新京报记者反映后坦言, 乘客在高铁上有此行为只能由工作人员帮助进行劝阻,确实尚无强制性规定,会将此建议向 相关部门反映,加强管理工作。 6.现在,很多人对自由都有一种很奇葩的认识,无论在公共场所做什么损害公共秩序和他人利 益的事,面对别人的规劝,总有无知者无畏的人振振有词地说,我爱干什么干什么,这是我 的自由。那种态度和语气,仿佛自己损害别人利益是理所应当的,别人稍加反抗,那就是对 自己极大的冒犯。对于这样的人,实在是没有什么道理好讲,在很多时候,只有靠强制手段 才能够解决。 7.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的枷锁是什么?那就 是别人的自由,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尊重和捍卫他人的自由,那他就不配拥有自由。因为他为 所欲为的所谓自由,对于别人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种灾难。 【结构】例文《同呼吸共命运,人类携手大同》,首先点明发言内容:同呼吸,共命运。文章 开头,引用约翰•邓恩曾的话“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说明人类和世界是一个整体,紧扣主题。 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以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先肯定全人类的成就并提出 人类面对的共同危机,例如从“从贝加尔湖畔,到尼罗河边……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遍 及人类的脚步,闪耀人类的光芒”说明“世界的收获即是人类的幸福”;接着从反面进行举 例和论证,“当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续上涨”“山火、地震、海啸云集而来”“全球空 气和水污染加剧,资源日益枯竭”“恐怖主义”“金融危机”“新冠病毒”等等,挑战与危 机如影随形,天灾与人祸纷至沓来,没有一个国家能独自处理好所有的危机和挑战;再深入 论证构建“命运共同体”可有效抵御灾难、解除危机、让本国变得更加强大的必要性与迫切 性,辅之以古今中外众多名人已有的对于人类团结的认知,由此提出论证“曾经、现在乃至 - 23 - 未来,应对、解决问题的主体应该是、也必须是所有国家和所有民众!”然后以“某些国家 仍执迷不悟,沉醉于单边主义,奉行所谓的独立和自由”的无知行为表达其危害性,侧面阐 明世界的进步来自于所有人类的共同努力,同时表明中国的态度“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包 容的胸怀、兼收并蓄的气度,来消除与他国的隔阂,与世界携手共进!”第三步,回应开头, 总结全文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而是以呼吁结尾,紧扣标题和文章中心。全文有理有 据,用语得体,气势轩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