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时巩固过关练五地壳的运动规律
课时巩固过关练 五 地壳的运动规律 (40 分钟,90 分:选择题 11 个小题,每题 4 分, 非选择题 2 个小题,共 46 分) (2016·河南八市联考)大瓦山位于我国四川省,横断山东侧,为世界第二大桌状山。桌状山常发育在近 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 平坡陡的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 叠的玄武岩。完成 1、2 题。 1.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 A.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抬升 B.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活动——地壳抬升——周边岩层被侵蚀、搬运 C.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地壳下陷——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D.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下沉——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 2.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 A.桌状山 B.丹霞地貌 C.雅丹地貌 D.喀斯特地貌 【解析】1 选 A,2 选 D。第 1 题,大瓦山下部石灰岩是沉积作用形成;是向斜山,说明有板块水平挤压;板块 挤压产生断层,岩浆沿断层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断块上升,并且覆盖上层的玄武岩不易被侵蚀,形成桌状 山。第 2 题,石灰岩是易溶岩石,如果位于上层,又处于水热丰富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溶蚀作用强烈,易 形成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由风力作用形成,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丹霞地貌是红色砂砾 岩经过长期的风化剥离以及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山峰和奇岩怪石的特殊地貌。 (2016·郑州一模)河南郭亮村位于太行山一处绝壁之巅。这里海拔 1 700 米,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岩 石以砂岩为主。图为郭亮村绝壁景观图。读图完成 3、4 题。 3.郭亮村绝壁岩层 ( ) A.具有层理构造 B.含有丰富的化石 C.由变质岩构成 D.由岩浆冷凝而成 4.郭亮村绝壁景观形成的过程大致为 ( ) A.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岩 B.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 C.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断裂抬升、固结成岩 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 【解析】3 选 A,4 选 D。第 3 题,材料中显示岩石以砂岩为主,砂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有层理构造,有化石, 但从图中只能看出水平层理结构,看不出化石;岩浆冷凝形成的是岩浆岩。第 4 题,砂岩是沉积岩,因此应先 是流水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受侵蚀一定会露出地表,而后断裂抬升、外力侵蚀。 【加固训练】 (2016·湖南联考)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 的地形。湿润地区丹霞地貌(下左图)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下右图)几乎是“全裸”的, 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回答(1)、(2)题。 (1)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 ) 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死亡 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 (2)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 ) A.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 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D.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 【解析】(1)选 C,(2)选 A。第(1)题,根据题目材料及图示,可以知道只露“腰身”是因为顶部和底部都有 植物生长,掩盖了地貌的其他部分。而“腰身”即中间部位,雨水冲刷不严重,因为地势陡峻,难以发育土壤 或土壤浅薄,难以生长植物,形成只露“腰身”的现象。第(2)题,“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应该是风化和侵 蚀作用的共同作用结果,仅有光照,无法拂去岩石表层碎屑,不足以形成“圆头圆脑”;球状风化是花岗岩地 貌景观;冰雪融水侵蚀会形成切割地貌,使地表崎岖。 (2016·淮北一模)长江流域面积广阔,地貌类型多样。图甲为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的金 沙江干热河谷景观,该地区森林覆盖率低。图乙为鄱阳湖附近区域图。据此完成 5~7 题。 5.图甲所示河谷中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炎热干燥,岩石物理风化严重 B.河谷多大风天气,风力搬运作用强烈 C.河流流速和流量减小,碎石大量沉积 D.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碎石堆积较多 6.金沙江干热河谷对长江三峡水库存在着较大的危害,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A.水土流失严重 B.碎石裸露面积广 C.河流流速较快 D.河水蒸发量巨大 7.形成乙图中鄱阳湖西侧山脉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沉积成山 D.断层成山 【解析】5 选 C,6 选 A,7 选 D。第 5 题,该区域虽然位于河谷,但整体海拔高,气候不是“炎热”;由于山脉 阻挡,河谷大风天气少;由于该区域降水少,滑坡和泥石流相对较少;图中显示该河谷坡度较为和缓,河流流 速和流量减小,碎石大量沉积。第 6 题,由图可知干热河谷地区地势相对和缓,河流流速较慢,因而碎石裸露 面积广,二者对下游地区的长江三峡水库基本没有影响;由于该区域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河水蒸发量不 是很大,而且金沙江河水蒸发量对长江三峡水库影响小;由材料可知金沙江干热河谷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 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在长江三峡水库泥沙淤积。第 7 题,从图中可看出该山地有温泉和自流泉,断 层线处岩石破碎,地下水出露形成泉,可知该山地最可能是断层成山。 8.(2016·陕西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 140 mm, 冬季盛行偏北风。 (1)说出 PQ、QR 两段河谷地形的差异,并指出产生差异的因素。 (2)说明 QR 河段沙洲形成过程。 (3)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 (4)有人提议在 R 处筑坝发电,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图中 PQ 段河谷狭窄,为峡谷地形;QR 河谷较宽阔,为宽谷地形。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是岩石硬度与河流流速。岩石坚硬,侵蚀慢,反之,侵蚀快。落差大,流速快,河道窄深,反之,河道宽浅。第(2) 题,沙洲的形成过程主要从沙的来源以及流水的沉积作用两个方面分析。图中 PQ 段位于河流上游,流速快, 侵蚀、搬运作用强,携带泥沙量大。在 QR 段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第(3)题,材料显示 该处盛行偏北风,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图中沙丘南侧为山 地,受山地阻挡,风速减小,沙沉积形成沙丘。第(4)题,赞成主要结合 R 的位置分析建设的有利条件,如工程 量、蓄水区域等;不赞成主要结合该地降水量,河流水量小,电站建设可能导致生态破坏,也可能诱发地质灾 害。 答案:(1)PQ 为峡谷,QR 为宽谷;岩石硬度;河流流速。 (2)PQ 段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力、搬运能力强,携带泥沙量大;QR 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 (3)(甲处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 力沉积形成沙丘。 (4)赞同。理由:R 处为峡谷,筑坝工程量小,上游为宽谷有利于储水。 不赞同。理由:水量小,可能导致生态破坏(或: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误区警示】同一外力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地貌不完全相同 (1)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 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 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下图为某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图示 ( ) A.甲岩石形成早于岩浆岩 B.乙处为向斜谷 C.丙断层形成于泥砂岩之前 D.丁为断块山 2.该地区 ( ) ①地形以山地为主 ②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③乙地适宜修水库 ④丙地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1 选 B,2 选 D。第 1 题,结合图示,甲岩石位于沉积岩层的最上层,故形成年代最晚;乙处岩层向下 弯曲,可判断为向斜,地表为谷地,故为向斜谷;丙断层附近泥砂岩也发生断裂,故断层形成于泥砂岩之后; 丁处为背斜山。第 2 题,该地区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下,地势起伏不大,主要以低矮的山地、丘陵为主。该地 区石灰岩广布,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易形成喀斯特地貌;丙地虽然为谷地,但地下多为石灰岩, 易形成地下溶洞,导致地表水下渗,故不宜修建水库;丙地有断层,且地势较低,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方法技巧】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方法 (1)看沉积岩: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 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如下图中从岩层 1 到岩层 4 年龄越来越老。 (2)看断层:断层形成晚于被断裂的岩层。如上图中断层形成晚于岩层 2、3、4。 (3)看岩浆岩: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切穿的岩层。 (4)看变质岩: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 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5)看侵蚀面:若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隆起后地层遭受外力 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 “巨人之路”位于北爱尔兰大西洋海岸,由数万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 道,被视为世界自然奇迹。据此完成 3、4 题。 3.该地区 ( ) A.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B.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C.岩石层理构造明显,多含有化石 D.地壳比较稳定,气象灾害多发 4.图中所示石柱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 A.岩浆喷发、冷却凝固、流水搬运、风力侵蚀 B.岩浆喷发、冷却凝固、海浪侵蚀、风化作用 C.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海浪侵蚀 D.固结成岩、断裂抬升、海浪侵蚀、风化作用 【解析】3 选 B,4 选 B。第 3 题,北爱尔兰位于大西洋,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沉积岩层理构 造明显,多含有化石;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第 4 题,材料显示石柱是由玄武岩组成,玄 武岩属于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后经海浪侵蚀、风化等作用形成。 【加固训练】 (2016·衡水一模)在蒙古语里,阿尔泰山意为“金山”,历来以富金藏宝而闻名,有着丰富的黄金、铁矿、 稀有金属及玉石;而这里的另一种“宝藏”——奇景迭出的花岗岩地貌,还不为很多人所知。其中最著名的 就是吉木乃“神石城”,一片造型奇特、规模宏大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区(如下图)。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阿尔泰山富金藏宝与该地多花岗岩有关 B.该处先后经历地壳上升-岩浆喷发-风化剥蚀 C.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遍布石臼和石穴 D.“像丰满圆润的肥羊”的石蛋,主要是化学风化形成 (2)该地额尔齐斯河峡谷长约 30 千米,峡谷两岸绝壁对峙、石峰兀立。在绝壁上有时还会看到犹如凝固的 瀑布一样的竖直沟槽,俨然如“石瀑布”奔流而下。有关“石瀑布”的主要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风力侵蚀、冰川刨蚀 B.冰川刨蚀、重力崩塌 C.流水冲刷、冰水冻融 D.化学溶蚀、风力侵蚀 【解析】(1)选 A,(2)选 C。第(1)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其成因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凝而成,后经 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故阿尔泰山富金藏宝与该地多花岗岩有关;该处先后经历岩浆喷发-地壳上升-风化剥 蚀;该地花岗岩地貌发育;“像丰满圆润的肥羊”的石蛋,主要是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第(2)题,据图分析,凝 固的瀑布一样的竖直沟槽与流水作用有关,故排除风力侵蚀;由该地的地理位置与海拔可知,该地区无冰川 分布,不存在冰川作用;该地昼夜温差较大,冰水冻融作用明显,夏季温度高冰雪融水较多,以流水冲刷为 主。 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 分) 材料一 2016 年 7 月 3 日上午,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完成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的吊装,历时 11 个月的主体工程正式完工。大窝凼 洼地,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较发育,是罗甸县大小井地下暗河的核心地段,是研究岩溶地区地 下暗河和岩溶漏斗发育的典型地区。 材料二 大窝凼地貌图及其所在地局部区域图。 (1)简述大窝凼从海底石灰岩形成天坑的地质过程,并分析在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射电望远镜项目选址该地的优势条件。 (3)图示地区除石灰岩外,花岗岩、大理岩等也分布广泛。推测该地花岗岩、大理岩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解析】第(1)题,海底沉积的石灰岩经地壳抬升至地表,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被流水溶蚀塌陷,而形 成天坑。喀斯特地貌对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主要从对水文、对土壤、对地形地势等角度分析。第(2)题, 从地形分析工程量小,从地貌分析不易积水,对设备腐蚀较少,从人烟稀少等分析无线电环境好。第(3)题,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可以分析其形成过程。 答案:(1)地壳隆升(或地壳抬升);流水溶蚀(或侵蚀),地面塌陷。 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势起伏较大。 (2)可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 便于排水;人口稀少(地处偏僻),无线电磁的干扰小(干扰信息小);位于高原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清洁或 大气透明度高);周围高山环绕,能有效屏蔽周围的人为电磁波干扰。 (3)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岩浆活动频繁,岩浆侵入形成众多的岩浆岩(花岗岩)。地质时期形成的石灰 岩,受岩浆的影响(温度、压力变化),发生变质作用成为大理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