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精准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5必修1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时间:5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16·山东济南质检)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下图为 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循环的过程 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C.如果⑤环节循环速度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受阻 [解析] ①、②、③反映了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循环的过程,故 A 项错误;④ 环节表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氧化物排放到大气圈中,会导致大气污染加重,故控制 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B 项正确;碳排放速度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 关,故 C 项错误;人类无法改变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故 D 项错误。 2.有关作用于⑤环节的人类活动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人工降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 C.发展火电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 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 [解析] 人工降雨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格局,故 A 项错误;建设水电站后会减少洪涝 灾害,故 B 项错误;发展火电会导致温室气体增多,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极冰融化,海平 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故 C 项正确;北京冬季燃煤取暖会导致大气污染,故 D 项错误。 (2017·安徽合肥一中等三校期末)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 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 3~4 题。 3.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C ) 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解析] 根据图文信息,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整个环境其他要 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C 项对。与区域性、开放性无 关,A、B 项错。差异性体现的是区域间环境的不同点,D 项错。 4.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有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C )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 [解析] 如果不加限制,该地区继续砍伐植被,会直接导致该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 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C 项对。区域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植被被破坏,蒸发量、降 水量、地下径流可能减少,A、B、D 项错。 (2016·潍坊二模)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 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读图,回答 5~6 题。 5.南半球缺失的植被类型序号及其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B ) A.⑨—海陆位置 B.⑨—海陆分布 C.⑧—海陆分布 D.⑧—地形 [解析] 图中①是热带雨林带、②是热带季雨林带、③是热带草原带、④是热带荒漠带、 ⑤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⑧是温带荒 漠带、⑨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由于相应纬度没有陆地分布而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南 美洲大陆南部东岸有巴塔哥尼亚沙漠,属于温带荒漠带。 6.关于北半球的植被类型⑥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农业类型主要为畜牧业 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C.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D.植被具有叶大、根深的特点 [解析] 依上题分析,⑥所在地区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无高温期而不适宜 发展种植业,多发展畜牧业。 (2017·长春二模)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 7~9 题。 7.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是( A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 据图中基带为落叶林可知该地是温带地区,山脉东侧山麓自然带是荒漠,应是 温带大陆性气候。 8.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 A.洋流 B.光照 C.热量 D.水分 [解析] 据图可知,山脉西侧是落叶林,东侧是荒漠,体现水分不同。 9.该山脉可能位于( C ) A.亚洲大陆东岸 B.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C.南美洲南部西岸 D.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解析] 根据大陆西岸是落叶林可确定山脉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为荒漠,为温 带大陆性气候,结合备选项可确定是南美洲南部西岸。 (2016·吉林六校联考)读“亚洲东部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 10~11 题。 10.P 自然带在大陆东岸比西岸分布的纬度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C ) A.大气环流 地形 B.太阳辐射 洋流 C.大气环流 洋流 D.太阳辐射 地形 [解析] 结合自然带分布规律,根据图可判断 E、F、P、H 自然带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P 自然带大陆东岸受冬季风和千岛寒 流影响,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因此,同纬度大陆东岸温度比大陆西岸 低,导致自然带分布位置不同。 11.南半球缺失的自然带有( B ) A.F、P B.P、H C.F、H D.E、F [解析] 受海陆分布影响,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二、综合题(共 56 分) 12.(2017·湖南长沙月考)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一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 100 毫米,蒸发 量却将近 2 000 毫米。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方向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出 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 材料二 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其南侧不远处有一个槽状盐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 厚厚的盐层。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判断理由。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 (3)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池盐层的形成过程。 (4)请你为当地百姓增加收入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量小;周边高大山脉较多,冰雪融水 补给湖泊。 (2)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芦苇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为飞鸟提供栖息地;鱼 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飞鸟和鱼群为芦苇提供肥料。 (3)博斯腾湖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 累形成盐层。 (4)发展多种经营,如渔业、旅游业等;延长产业链,对芦苇进行深加工。 [解析] 第(1)题,博斯腾湖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周围有高大山地,高山上 部有永久积雪和冰川,所以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成为其主要补给水源。第(2)题,地理环境各要 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第(3)题,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降水、 径流、下渗、水汽输送等。博斯腾湖含盐量低,为淡水湖,该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地下径流 输送)到盐池后,由于内陆地区降水少,蒸发强烈,水分蒸发后,盐分大量积累,逐渐形成盐 层。第(4)题,增加收入的措施可从发展多种经营、进行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分析。 13.下面的图Ⅰ是某区域某月份的气压(单位:百帕)状况分布图,图Ⅱ是某区域的气候 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1)判断图Ⅰ为 1 月份还是 7 月份的气压状况分布图,并说明判断理由。 (2)丙和丁的自然带不同,其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因素是热量。 (3)图Ⅱ中乙、丙两地纬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分别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试分析乙地难以形成与丙地相同气候类型的原因。 (4)甲附近海区夏半年盛行离岸风,使底层海水上泛,这种现象对沿岸气候有何影响? [答案] (1)7 月份;赤道低气压带北移。 (3)乙地位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大气对流运动较弱。同时,高原地形 对来自印度洋和几内亚湾的暖湿气流有阻挡作用,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偏少。 (4)降温减湿。 [解析] 第(1)题,根据赤道和低气压带所处的位置可以判断出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即此 时为 7 月份。第(2)题,丙处形成了热带雨林带,丁处形成了热带荒漠带,这是由两处的降水 不同导致的,它们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地域分异规律是由热量的差异导 致的。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乙、丙两 地纬度相同,故其气候差异的原因应主要从地形方面考虑。第(4)题,甲处夏半年的离岸风使 当地的洋流具备寒流的性质,起着降温减湿的作用。 14.下图示意三座山地气候垂直带谱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 分) (1)对比规弄山南坡和大瑶山南坡山地气候垂直带谱,可得出什么规律? (2)从热量条件上解释大明山东坡与西坡垂直气候带谱分布差异。 (3)总结三座山地植被类型分布的相似之处。 [答案] (1)在相似纬度上,从沿海向内陆,山地气候垂直带谱中同类气候类型的海拔分 布高度下限逐渐升高,垂直带谱宽度也略有增加。 (2)大明山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主要盛行东南季风,东坡是迎风坡,西坡是背风坡,同 等热量(温度)分布迎风坡海拔低、背风坡海拔高,因此促使同种自然带海拔东坡较低、西坡 较高。 (3)以常绿阔叶林为主;随海拔升高,植被种类和密度减少。 [解析] 第(1)题,通过图示注记知两山纬度位置相似,大瑶山距离海洋更近;通过图示 山地气候垂直带谱,可得同一类带谱宽度和海拔差异。第(2)题,结合大明山图示带谱和位置 分布,调用季风气候知识分析带谱分布差异。第(3)题,从图示①、②、③、④气候类型注记 和分布位置,可推知主要植被类型分布和垂直变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