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限时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限时训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选题明细表 知识点 题号及难易度 辩证否定观 1(易)、2(易)、3(中)、4(易)、13(难)、14(难)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5(中)、6(易)、7(易)、8(中)、13(难)、14(难) 创新的社会作用 9(中)、10(易)、11(中)、12(易)、14(难)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2016·成都三诊)“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 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先生的 人生感悟启示我们( ) A.坚持在“扬弃”中推进事物的发展 B.在曲折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 C.做好量的积累为质的飞跃创造条件 D.摒弃旧事物为新事物成长开辟道路 解析:人生在世要经历由不懂—懂—不懂等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辩证否定的过 程,我们要坚持在“扬弃”中推进事物的发展,A 符合题意;B、C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要摒弃旧事物不合理的部分,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为新事物成长开辟道路,D 说法错误。 答案:A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的日益增多,有必要 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 而是创新完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对用僵化观点看待当今世界 ②从实际出发,做到实践和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坚持扬弃观点,用改革促进全球治理体制完善 ④只要坚持创新和改革,就能解决世界的 和平与发展问题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应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说法错误;坚持创新和改革,不一定 就会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④夸大了创新和改革的作用。 答案:A 3.蝴蝶的生命史为:蝴蝶幼虫出生 10 天左右发育成成虫,成虫 45 天后变成蛹,而蛹 要经过地底下几个月的漫漫长眠才能化蛹成蝶,开始它最灿烂的历程。从哲学上看,化蛹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蝶的过程是( ) A.事物自身的辩证否定过程 B.事物由质变到量变的曲折过程 C.先肯定后否定,先克服后保留的过程 D.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的过程 解析:化蛹成蝶,是蝶卵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是联系和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事物自身 辩证的否定过程,A 正确;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B 错误;辩证的否定是既肯 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的过程,不是先后关系,C 错误;新事物是在吸取旧事物积极合理 因素的基础上的否定,D 中“彻底”说法错误。 答案:A 4.漫画《物尽其用》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 B.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 D.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解析:小鸡破壳而出是对鸡蛋的否定,又把蛋壳制作成雨伞作为防雨工具体现了对传统 的继承,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 答案:D 5.郑板桥自幼爱好书法,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有次入了神竟在妻 子的背上画来画去。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 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于是,他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透到书法艺术中, 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板桥体。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推动事物发展必须具有批判精神 ②创新的过程必然是“扬弃”的过程 ③方法创 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④必须在否定一切中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郑板桥最初反复临摹名家字帖,结果进步不大,后来进行创新,终于形成了自己 独特的板桥体,这告诉我们,要坚持批判精神和辩证的否定观,①②符合题意;创新是社会 发展的不竭动力,③的说法片面;④说法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答案:A 6.《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要进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其哲 学依据是( ) 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有创 新就一定有发展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树立创新意识 ④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素质,推动了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一定”过于绝对,②说法错误;④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答案:A 7.(2016·汕头教学质量监测)“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创客”热衷 于创新,自己掌握生产工具,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和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创意、设计、制造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我们能从“创客”身上学到的优良品质是( ) ①敢于质疑和探索,不断发现、解决新问题 ②善于追问和思考,摆脱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勇于拼搏和超越,突破真理适用的范围 ④勤于实践和创造,用实际行动成就梦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创新需要打破常规,但不能摆脱客观规律的制约,②观点错误。创新需要超越, 但不是突破真理适用的范围,真理适用的范围是客观的,③观点错误。①④正确切题。 答案:B 8.(2017·河南中原名校检测)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说过:“聪明的年轻人以为, 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极大的错误。”这给我们 的启示是( ) ①创新需要否定别人承认过的真理 ②创新需要“扬弃”,开拓新境界 ③创新就是独 创,独创就是创新 ④创新要研究新情况,与时俱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材料强调了聪明的青年人需要有创新意识,要在坚持真理的前提下不断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要发扬那些正确的理论,抛弃过时的、错误的理论,做到“扬弃”,②④符合题 意。①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独创不等于创新。故选 D。 答案:D 9.鱼缸和鱼缸上的蔬菜种植管道,构成了鱼菜共生的平台,这项循环农业发展的新技 术在第二届北京农业嘉年华上得到展示。把水产养殖和生态种植,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生产方 式,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了科学的协同共生,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用施肥,成为一 种现实。这一技术成果说明( ) ①人能够根据事物的属性加以利用 ②意识能突破条件,创造新的联系 ③发挥主观能 动性能摆脱规律的制约 ④创新推动人类生产方式和思维的发展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实现科学的协同共生,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用施肥”, 这表明人能根据事物的属性加以利用,这一创新之举推动了生产方式和思维的发展,①④正 确;②③表述错误。 答案:A 10.(2016·山西四校联考)以阿里巴巴、苏宁、京东为代表的中国电商企业借助市场的 力量,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拓展农村市场,进而带动创业创新,助 推“互联网+”发力精准扶贫。用“互联网+”创新扶贫模式,力求精准扶贫,体现了( ) ①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能够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事物是普遍 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和外部相互作用的否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用“互联网+”创新扶贫模式,力求精准扶贫,体现了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①符合题意,排除②;中国电商企业借助市场的力量,拓展农村市场,进而带动创 业创新,助推“互联网+”发力精准扶贫,坚持了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③符合题意;辩 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④说法错误。 答案:A 11.用机器摘棉花一直是个科研难题,机器很难像人手那样灵巧、方便、准确地采摘棉 花。后来,科学家打破这一思路,让棉花适应机械,在棉花的种植模式、棉花品系的筛选上 下工夫,经过多次实验,实现了农艺农机融合,将机械采棉变成现实,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这一研究过程体现出( ) ①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②只有全盘否定旧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④思维创新在技术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科学家让棉花适应机械,在棉花的种植模式、棉花品系的筛选上下工夫,实现农 艺农机融合,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①符合题 意;科学家打破让机器适应棉花的思路,让棉花适应机械,将机械采棉变成现实,发挥了思 维创新在技术变革中的作用,④符合题意;对旧的方法要辩证否定,遵循客观规律是取得成 功的基础,②③说法错误。 答案:D 12.2016 年阿拉斯加消费电子展(CES)的参展新品达到 2 万多件,载人无人机、无人驾 驶汽车、3D 打印设备、虚拟现实头盔……充满迷幻的新奇物品琳琅满目、争奇斗艳,以往 科幻小说里的未来世界俨然已经来临。这昭示着( ) ①创新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科技创新将彻底颠覆人类的工作生活方式 ②创新推动了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对世界的改变将更加迅速和深刻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通过创新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实现的,一个由“技术”主导的新时代正来临 ④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更多具 有高思维能力的智能设备将被创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材料中新产品的出现是创新的结果,体现了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个由 “技术”主导的新时代正来临,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科技创新不 会彻底颠覆人类的工作生活方式,①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思维是 人脑特有的,智能设备没有思维能力,④说法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2016·河南九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凭借其近半个世纪的多次研究,因发现青蒿素获得 2015 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得不说是中国国粹——中医学走向世界的一次展示,是对中医这 一国粹的认定和传承,也是在西方普遍否定中医的情况下,中医千载难逢的救赎机会。屠呦 呦的获奖,表明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 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教授说,中医关于中草药有着丰富的知识,而西 方科学家可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中草药进行分析提炼。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 药理学和化学,她完美地把这些结合在一起。因此,东西方医学研究携手合作,会得到丰硕 成果。正如屠呦呦所指出的,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 研工作者的责任。社会特别是医疗工作者要摆脱狭隘的偏见,充分利用好中西医这两大医学 宝库。 (1)有人认为,“传统中医药只有打破传统理论,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好发 展”,请运用“辩证否定观”原理分析说明。 (2)如何实现中医和西医的有机结合,请你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解析:第(1)问,属于观点评析类试题。解答本问,既可以说该观点具有合理性,也可 以说该观点具有片面性。说该观点具有合理性,侧重点在否定、发展;说该观点具有片面性, 侧重点在肯定、联系。不管是说该观点具有合理性,还是说该观点具有片面性,最后的落脚 点都是辩证否定的实质,即“扬弃”,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 识。 第(2)问,提方法论建议,主要从哲学方法论角度去分析。就本问而言,实现中医和西 医的有机结合要坚持矛盾观点、联系观点、实践观点等。 答案:(1)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观要求 立足实践,不断创新。传统中医药只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好发展。②辩证的否 定是联系的环节,对传统中医药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应予以保留,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得到更好的发展。③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新意识,传统中医药只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才能实现传统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 示例二:该观点具有片面性。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认为我 们应该彻底打破传统理论的说法是片面的。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传统中医药, 我们应批判继承,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辩证法的革命 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传统中医药,我们既要尊重、保留其基本内涵,又要与时代发展相 结合,实现传统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 (2)坚持实践的观点,在实践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有效途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中 西医结合,不要人为地割裂二者。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14.(2016·广东四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全球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案例看,当经济在高增长结束之后,经济增速就换 挡了。中国也一样,10%的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应该是一个 6%左右的经济增速。 如今经济转型还没有如期推进,现在还面临着制度约束、环境约束,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很 高。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力。 材料二 全球性、结构性产能过剩,全球经济面临深度的结构性调整和新旧动力的持续 转换。在这样的全球化条件和内涵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要保持中高速增长,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需要加快结构性改革和调整,促 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培育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需要通过市场机制纠正和解决资源错配, 进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解决这些问题,短期内必须加快去无效产能、去无效库 存、去高杠杆和防风险,缓解中小企业负担,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长期内则需要通过全面深 化改革破除阻碍资源配置、导致资源错配的体制机制问题。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为什么我国经济的发展要从通过内需拉动转变为 “内需和供给”一起拉动的方针。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辩证法的知识有哪些;其次要知道涉及“转变”,体现的 辩证法原理肯定有发展的观点、辩证否定观,若进一步考虑转变的原因,必然会涉及联系的 观点和矛盾的观点。 答案:(1)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中国经济后续增长问题,当前我 们面临的是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必须正视。 (2)我国的经济形势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的问题。目前要 解决的问题已经由单纯的“内需不足”向“增加有效供给,提升有效需求”转变,经济政策 就要跟上变化发展了的形势。 (3)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的拉动方式,既要继续通过扩大 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也要通过增加供给,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来刺激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4)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辩证否定的过程,供给侧动力的提出是其自我肯定、自我否定的 “扬弃”的过程,既吸收了依靠内需拉动经济的合理之处,又增加了供给提供动力的因素,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是创新的体现,有利于推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政府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 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开拓新境界、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表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