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及民主革命第6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及民主革命第6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练习

(浙江选考)2018 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 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 的斗争及民主革命 第 6 讲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练习 1.(2016·嘉兴高一期末)有人找到一条历史标语条幅,可以辨识出“打倒叛党卖国的蒋介 石”、“江西全省总工会宣传部印”等内容。据此判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渡江战役 解析 材料反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内容,“叛党”信息,可判断应是在大革命失败 后的标语,故选 A 项。 答案 A 2.右图旗帜存放于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战争馆。与这面旗帜的诞生直接相 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三大战役 解析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共创建和领 导的人民军队,参加了秋收起义,经三湾改编,该部队缩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 团,故 B 项正确;其他三个历史事件都与它无关,故 A、C、D 项错误。 答案 B 3.(2016·杭州高一期末)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 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 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是指(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解析 据“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信息可知应是 C 项。 答案 C 4.(2016·绍兴高一期末)“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 道是沧桑”,这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部分)。毛泽东这首 七言律诗反映的是下列四幅图中哪幅形势图( ) 解析 可从“宜将剩勇追穷寇”等信息推断出此诗写作背景是渡江战役取得胜利,渡江战 役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A 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故 A 项错误;B 项是长征,故 B 项错误;C 是淮海战役,故 C 项错误;D 是渡江战役,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5.“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 老虎”“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国民大革命 B.工农武装割据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解析 “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反映的是工农武 装割据;“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反映 的是解放战争。这些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答案 C 6.(2016·嘉兴高一期末)国民大革命和解放战争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 ) A.由南向北不断推进 B.直接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现代化 C.完成了国家统一 D.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解析 解放战争是由北向南推进,故 A 项错误;国民大革命和解放战争推动的是政治近代 化,故 B 项错误;国民大革命主要是推翻军阀统治,解放战争是国内政权争夺斗争,故 C 项错误;近代中国革命均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7.(加试)《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 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 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解析 “八七会议”纠正的错误是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 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因此选 A。 答案 A 8.(2016·杭州高二期末)遵义会议被称作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 要理由是毛泽东( ) A.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念 B.被选为党中央总书记 C.担负起领导全军摆脱危机的重任 D.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 C 9.(加试)1921 年中共的诞生表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 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解析 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 方针。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两者的共同作用是“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 命的决定”,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10.(2016 年 9 月金华十校联考)史载:某年 10 月底,陈毅、刘伯承的华东、中原两野战军 分向徐州东西前进……政府军……由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指挥。11 月 6 日,战斗开 始……南京、上海等处出现抢米风潮,秩序大乱。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 根据材料“陈毅、刘伯承的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分向徐州东西前进”等,可以判断 这是淮海战役。 答案 C 11.(加试)“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密不可分”。对这句话的理解, 不正确的是( ) A.土改打击了封建地主,削弱了蒋介石统治的基础 B.土改促进了解放区的经济发展 C.土改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 D.通过土改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与题意不符,故选 D 项。 答案 D 12.(加试)某时期农村大部分地区开展土地改革,而大部分城市却出现“无货不美,有美 皆备”的畸形状态。该时期是( )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初期 解析 据关键信息“无货不美,有美皆备”判断。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进行土改,而国 统区由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署,使大批美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 答案 C 1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 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久就要诞生了,让我们迎 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吧!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中各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意义。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意义。 解析 第(1)问,根据所学判断图示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回答对应意义。第(2)问,根 据所学知识,答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答案 (1)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创立——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的开始;红军长征胜 利——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批骨干,挽救了中国革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 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创造了前提。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14.(加试)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 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 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 以消灭封建制度及澈(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 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编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 年 11 月)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1940 年 3 月,中共中 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 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 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 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 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 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 解析 第(1)问,结合土地革命前期的革命形势和材料一地图中的信息作答。第(2)问,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结合材料二的信息“颁布土地法,主 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可知,中心 内容是土地革命;依据信息“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 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可分析出 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第(3)问,依据材料三的关键信息概括中国共 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从全民族抗日这一角度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第(4) 问,材料反映了中共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方针政策,材料三中“三三制”的实践,说 明中共注重民主政治建设。 答案 (1)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因素:国民革命(或北伐战争)为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 (2)形式:武装斗争。 内容:土地革命。 不足:取消资本家、富农等一切剥削的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 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 (3)创新: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 意义: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认识:中共从实际出发调整方针政策;中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治建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