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禄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二)(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 禄劝第一中学 2022 届高二年级教学测评月考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 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 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 为,他的典型意义在于他把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无论是他在熙宁变法中的温和保守立场, 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但苏 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 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 上的退隐遁世都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 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纷扰的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 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实际上是不 可能做到的。 如果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 苏轼的情况就刚好相反,尽管没有多谈,却更感沉重。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 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 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 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 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 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 轼的标准了。直到苏轼这里,陶潜才被抬高到了独一无二的地步,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 目流传着。 在散文《方山子传》中,苏轼表达了不要富贵、不合流俗的愿望。在当时的“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 这种任侠居山、弃冠服仕进的“异人”,不也如同他的诗词一样,表达着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吗?尽管苏轼 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与 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王船山 最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了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 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到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是 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苏轼的文艺成就并不高,但他在文艺史上却影响巨大,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 人最喜爱的对象。 B.苏轼在熙宁变法中的温和保守立场表明了他忠君爱国、谨守儒家思想等特点,这与后代很多的士大夫知 识分子并没有什么不同。 C.苏轼表达的退隐思想,并不是对政治的退避或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社会的退避和对人生的怀 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D.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自觉表达的人生空漠之感,传达出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 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阐述了苏轼既忠君爱国又要求彻底解脱这两个方面的思想特征,作者认为苏轼的 独特性在于后者而并非前者。 B.作者围绕苏轼的美学意义这一核心话题,深入挖掘了苏轼诗文中表达的“人生空漠之感”的内涵,并指 出其对后世的影响。 C.作者列举《方山子传》,是为了说明苏轼在散文中表达的这种不合流俗的愿望与他在诗词中所表达的人生 态度具有一致性。 D.作者提到朱熹、王船山不喜欢苏轼,是为了说明苏轼破坏了封建社会的秩序,否定了封建社会制度,从 而体现其思想的先驱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正是因为苏轼表达的人生空漠之感比前人更深刻、更沉重,所以他才会表达出对社会的退避和对人生目 的、意义的怀疑。 B.苏轼将儒、道、佛各家思想相结合,在美学上追求朴实平淡,在生活态度上退避社会,具有一种透彻了 悟的哲理意味。 C.如果没有苏轼对陶渊明的肯定与褒扬,把陶渊明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位,陶渊明的诗也许会以另外一番 面貌流传。 D.作者认为苏轼在中国后期传统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在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及 《红楼梦》中都有所体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9 年 9 月 17 日,国家授予张富清等十人“共和国勋章”,彰显对共和国功臣的尊崇褒扬,弘扬中国 精神、中国力量。关于张富清,习近平主席的批示强调,老英雄 60 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 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 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摘编自新华网消息) 材料二: 张富清,一位革命老兵。解放战争时期,他舍生忘死,荣立一等功三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 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在战争时期,突击队员是张富清的“老本行”,老人回忆,那时候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几乎天 天行军打仗,每次战斗自己总是主动要求担任突击队员。在永丰战役中,张富清作为班长,第一个从永丰 城墙跳下去,冲进敌群。那天晚上,张富清不仅炸毁两座碉堡,还独自坚守到天亮部队进城。 从炮火中走出的英雄并非只有铁骨铮铮,张富清也会怕,战争的残酷让他在几十年后仍会在深夜里突 然惊醒。他从不看关于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偶尔提及,只零碎说起:“泪水血水在身上结块,虱子大把地 往下掉……” 很多人问:为什么要当突击队员? 张富清淡淡一笑:“我入党时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 (摘编自《张富清——一辈子的“突击队员”》) 材料三: 战争结束后,张富清没有忘记自己的军人本色。 1955 年,当国家需要军人服务地方建设时,张富清申请去最艰苦的地方——湖北来凤县。在来凤县的 30 多年里,张富清一次又一次地主动担任“突击队员”。 无论在什么岗位,他总是往最贫困的地方跑得最多,为困难群众想得最多。三胡区粮食生产短缺。张 富清到了三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士气很快上去了,三胡区当年就转亏为盈。 原卵洞公社最偏远的高洞片区,不通水不通路,老百姓常常吃不上饭。张富清在班子成员分配片区时 抢先选了高洞,住在村民家的柴房里,带领村民们肩挑背扛,修出一条能走马车、拖拉机的土路。如今, 原卵洞公社所辖的二三十个村,已全部脱贫出列。 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在来风这片穷乡僻壤,留 下了一个人民公仆任劳任怨的足迹。 (摘编自唐正彬《英雄的选择》) 材料四: 转业以来,张富清一直把立功的事埋在心底。原县科委主任田洪立说:“我和他共事多年,都不讲他当 兵的事。”“哪里知道他立过大功哦。”老伴儿孙玉兰说。若不是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他的赫赫战功可能 会一直隐瞒下去。 尘封 63 年的军功被发现后,老人多次拒绝媒体采访。他说:“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比起他们,我有 什么资格显摆自己的功劳?”直到后来有人说:“您把您的故事说出来,对社会起到的教育作用,比当年炸 碉堡还大。”老人的态度才“突然有了 180 度的转弯”。 于是,面对一拨一拔的来访者,张富清又拿出了当年的军人作风,他用一条腿撑起身体,讲述那些战 火纷飞的岁月。“有几次采访正赶上父亲断腿疼痛发作,他连休息一下都不提,其实早已疼得一身透汗。” 张富清的儿子张健全说。 (摘编自王珏《一位老英雄的初心本色》)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转业后张富清深藏功名,他认为与战友的牺牲相比,自己的功劳不值得宣扬。 B.张富清面对媒体的频繁采访,即使病痛发作依然忍耐,体现出军人作风。 C.在偏远的高洞片区任职期间,张富清带领人民艰苦奋斗,让所辖村脱贫。 D.战争的残酷让张富清感到后怕,以致他从不看关于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 5.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张富清勇猛坚毅。战争时期,他总是主动选择冲锋在前,永丰战役时又独自坚守直到天亮部队进城。 B.张富清朴实纯粹。为了教育社会,他最终选择讲述自己的故事,始终坚持着为国为民的初心和本色。 C.张富清淡泊名利。他不提功绩,连家人和同事都不知晓。事迹被发现后,他又多次拒绝媒体的采访。 D.张富清战功赫赫。他三次荣立一等功,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并因战功而获得了“共和国勋章”。 6.张富清是“一辈子的‘突击队员’”,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东藏记(节选) 宗璞 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 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 下,哦!有这样蓝的天!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 空袭威胁着昆明。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有一 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有一阵空袭稍稀, 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轰 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几架?”“十多架。”“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话,哈哈 一笑走散。 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随着警报声响, 明仑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一个小山 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 孟樾讲到周漾溪的太极图说。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 形如 4n+1 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 的耳鼓。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 万事出矣’”。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 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空中出现了轰 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两位先生同时停 止了,示意学生隐蔽。 “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只见我们的飞机只有两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战。 下面高射炮也开始射击,但终究火力太小,敌机仍然从容地飞,开始按着次序俯冲投弹了。一声声爆炸, 震得地面都在跳动。“新校舍起火了!”好几个学生同时叫。只见新校舍上空浓烟滚滚,是中了炸弹。 “卣辰!卣辰在实验室!”弗之猛然想到,心里一惊,恨不得走过去看个明白。庄卣辰本来已经接受劝 说,不守实验室,参加跑警报。近来因为学校购买了两件珍贵仪器——光谱议和墙式电流器,他总觉得走 开不放心。几次空袭都没有飞机来,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不如留着看书思考问题,倒是清静。光 谱仪的核心是光栅,体积不大,可以拆下带走,但卣辰觉得带出去不安全,总之是不如守着。 他坐在实验桌前,读一本新到的物理杂志,那是 1938 年春剑桥大学出版的。四周很静。他解开长衫领 扣,读得专心,没有听见远处的隆隆声。及至飞机轰鸣直追头顶,他才猛然意识到敌机来了。 窗外红光一闪,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跳起来。眼看着一排排校舍倒塌下来,洋铁皮屋顶落下时发出金 属的声音。“这样近!”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 敌机飞得很低,似乎对准了他,机舱中的人清晰可见。又是一声天塌地陷般的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庄卣辰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好站着。他倒不了,因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紧紧抱着光栅。光栅完 好无损!这时还没有解除警报,人们纷纷回到新校舍来救护。人们跑过来时,见庄先生如一尊泥像,立在 废墟上,眼泪将脸上泥土冲开两条小沟。庄先生在哭!人们最初以为他是吓的,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为高 兴,为光栅的平安而高兴! “发现两个人!恐怕已经死了!”救火的人跑过来报告。很快有学生认出,两位死者是化学系学生,参 加步行团由长沙到昆明的。他们像千百万青年一样,有热血,有头脑,有抱负,原是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 事业的,可怜刹那间便做了异地望乡之鬼! 火场上飘过来白烟,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时,还有其他人等都肃立,良久不语,一任浓烟缠 绕。 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 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 (选文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有警报时,大学的师生提着马扎,到城外继续上课;没有警报时,市民在菜市上说点“废话”,说明民众 信任抗敌空军的实力。 B.庄卣辰不愿意参加跑警报,总是留在实验室看书思考问题,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因为他喜欢清静, 乱世中依然坚持学术研究。 C.山坡上不堪一击的书桌课本和天上狂轰滥炸的钢铁炮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小说以平和的心态和优雅 的笔调,展现了知识对战争的抵抗。 D.两个学生在空袭中不幸遇难,“做了异地望乡之鬼”,故事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写出了炮火硝烟中 的冷酷与残忍。 8.文中多次写到蓝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9.宗璞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些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的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 的看法。(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祀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 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 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 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 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 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融,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换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 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 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 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 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 马。羊枯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 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 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选自《晋书·鲁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 州刺史/ B.爽儒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 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 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 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是孝顺父母,“廉”是办事廉正。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代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D.谥号,即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由民间所追加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 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 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 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 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 文武以为先驱。(5 分)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句“伫倚危楼风细细”叙事,交代抒情主人公长久地站立在高楼之上,为下文所见所感做了铺垫。 B.上片后四句从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伫倚”的时间之久,愁绪之广,孤独之深。 C.下片写主人公借酒消愁,苦中求乐,但无论是酒还是歌都是无味的,说明作者对放纵自我、享受当下的 否定。 D.上片借景抒情,下片直抒胸臆,都给人一种情思缠绵之感,最后两句使全词感情达到高潮,具有很强的 感染力。 15.试分析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 苏 轼 《 念 奴 娇 · 赤 壁 怀 古 》 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 句 写 的 是 周 瑜 的 儒 将 装 束 ,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也难免“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望见廉颇”“引车避匿”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廉颇相如列传》) (4)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法国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给全世界的文物安全工作都敲响了警钟。它让我们更为深刻地意识到, 除了要在文博场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于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也极为重要。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论怎么保 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但数字信息获得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通过整 理、收集、记录等方式保存文化遗产的信息,安全长久地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遗产。 可见,( )。刚刚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曾分享过让故宫成为“网红”的秘笺:对于文物保 护和复原,故宫专门成立了故宫文物医院,并配备了三维打印、具备物理冷热性能的先进设备,让原有技 术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同时,故宫拥有 200 名修复医生,有一半是自然科学家,他们通过仪器设 备分析检测,碎了几千片的绘画,碎了 200 多片的先秦铭文青铜器、25 层推绣 32 种材料的珍贵唐卡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遗产是世界的宝藏,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开展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相当于给文化遗产保护多加了 一份保险,也拓宽了其文化交流和影响范围,可以让古老文化变得更“酷”,让穿越时间的智慧能够不断传 承,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美轮美奂 为虎添翼 重见天日 历久弥新 B.弥足珍贵 如虎添翼 重获新生 历久弥新 C.美轮美奂 如虎添翼 重见天日 经久不息 D.弥足珍贵 为虎添翼 重获新生 经久不息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从理论上说,不论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B.从理论上说,尽管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C.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论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D.从理论上说,尽管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数据留存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是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必要手段。 B.利用先进技术对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数据留存,就能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 C.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被先进技术数据留存,是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必要手段。 D.利用先进技术对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数据留存,是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必要手段。 20.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我谨向您惠赠我的个人资料,请您斧正。作为 985 工程大学的高足,我 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没有的,我希望能为贵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21 世纪呼唤 综合性的人才,我个性开朗活泼,兴趣广泛;思路开阔,办事沉稳;关心集体,责任心强;待人一团和气。 如果能被录用,将是我的荣幸。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6 个字。(6 分) 发散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 ① 。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使思维 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侧向思维要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 ② ,用来解决本 领域内的问题。鲁班从草拉破了手得到启示,发明了锯,就是侧向思维。反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 ③ 。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最后制成了发电机。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中纪兰是平顺县西沟村人。2019 年国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手将“共和国勋章”颁发给她。中 纪兰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努力把西沟村建设 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2)黄文秀先后就读于长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广西百色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 记,奋战在扶贫脱贫第一线。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 好增加了二万五千公里。我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2019 年 6 月 16 日, 黄文秀从百色返回百坭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分别追授黄文秀同志“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3)据统计,2012 年全国有贫困人口约 9899 万人;经过八年艰苦努力,2020 年初,全国仍有约 1000 万人未能脱贫。今年是全国脱贫的“收官年”,也是全国脱贫的攻坚年。脱贫的基本标准是人均纯收入达到 3000 元,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即“两不愁、三保障”。 (4)谚语三则:人勤春早,地能生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二至三则关联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 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禄劝第一中学 2022 届高二年级教学测评月考卷(二) 语文参考答案 1.(3 分)B【解析】A 项,“并不高”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C 项,“并不是对政治的退避”错误,第二段说的是“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D 项,“自觉表达”错误,第三 段说的是“尽管不是那么自觉”。故选 B。 2.(3 分)D【解析】D 项,“苏轼破坏了封建社会的秩序,否定了封建社会制度”错误,原文说的是“对当 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且“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故选 D。 3.(3 分)A【解析】A 项,“正是因为苏轼表达的人生空漠之感比前人更深刻、更沉重,所以……”错误, 选项因果倒置,原文说“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 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都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 退隐,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故选 A。 4.(3 分)C【解析】C 项,“让所辖村脱贫”曲解文意。原文是“张富清在班子成员分配片区时抢先选了高 洞,住在村民家的柴房里,带领村民们肩挑背扛,修出一条能走马车、拖拉机的土路”,并未说当时脱贫了, 而脱贫是“如今,原卵洞公社所辖的二三十个村,已全部脱贫出列”。故选 C。 5.(3 分)D【解析】D 项,“因战功而获得了‘共和国勋章’”的说法错误。从材料一“2019 年 9 月 17 日, 国家授予张富清等十人‘共和国勋章’,彰显对共和国功臣的尊崇褒扬,弘扬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关于张 富清,习近平主席的批示强调,老英雄 60 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 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 役军人学习的榜样”可知:不仅仅是因为战功,主要是因为其低调,深藏功名,到地方后继续用自己的朴 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等,从而获得这个荣誉。故选 D。 6.(6 分)①突击队员,是战场上冲锋在前的战士,更代表迎难而上、为党和国家而战的精神。②这种精神 贯穿张富清一生:作为军人,战争时期,他总是冲锋在前,是战争中的突击队员;③作为干部,转业后, 他一次又一次担任“突击队员”,哪里有需要就冲向哪里。(每点 2 分) 【解析】题干要求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张富清是“一辈子的‘突击队员’”,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首先是理 解“突击队员”的内涵,然后从战争时期和到地方之后两个阶段来讲述作为“突击队员”的张富清的表现。 “突击队员”就是指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敢为人先,有一种勇敢无畏和无私奉献的情怀的人。战争时期 的张富清,作为先锋,抢占城池,勇炸碉堡,体现了军人的果敢、勇猛的作风;到地方后,深入农村,排 忧解难,为百姓做实事,是开路致富的先锋等等。总之,先理解“突击队员”的内涵,然后结合文本从两 个时期的表现来回答即可。 7.(3 分)C【解析】A 项,“民众信任抗敌空军的实力”错;B 项,“不愿意参加跑警报”的主要原因是不放 心光谱仪和墙式电流器;D 项,“故事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错。 8.(6 分)①作者写了纯净的蓝天被战争玷污,但蓝天的美丽不会因为战争而改变,既交代了时代背景(战 争环境),又蕴含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懑。②蓝天象征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性,含蓄地表现了在残酷的战 争中,师生依然教书读书做学问,彼此间的情谊和关爱未改变,保持了人格的高贵与尊严。③运用排比的 修辞突出了蓝天的美,美丽的蓝天与空袭的敌机形成对比,体现战争的残酷。散文化的写法突显了小说的 诗性,雅致隽永。(每点 2 分) 【解析】此题“文中多次写到蓝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属于一道文中多次出现的意象的题目,答 题的关键是找到意象在文中出现的位置,然后从结构、手法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内容可以从环境、人 物形象角度分析,结构可以从上下文情节关系分析,如,蓝天属于环境,首先是环境角度上的作用:作者 写了纯净的蓝天被战争玷污,但蓝天的美丽不会因为战争而改变,交代了时代背景(战争环境)。从人物形 象和情感表达角度考虑:蕴含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懑。蓝天象征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性,含蓄地表现了 在残酷的战争中,师生依然教书读书做学问,彼此间的情谊和关爱未改变,保持了人格的高贵与尊严。从 情节安排特点及作用角度:运用排比的修辞突出了蓝天的美,美丽的蓝天与空袭的敌机形成对比,体现战 争的残酷。从艺术效果角度:散文化的写法突显了小说的诗性,雅致隽永。 【点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 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映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 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 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 9.(6 分)①他们在颠沛流离中坚持学术研究,有严谨的学术精神:孟樾研究宋史,梁明时专研数论,庄卣 辰醉心物理,通过学术研究来实现人生价值。②他们教书育人,传承文化:警报声中坚持上课,教“太极 图说”,讲数论,敌机轰炸时舍生护卫实验设备。把文化传承当作历史使命,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正义, 使知识和文化在战火中得以传承。③他们在乱世不仅保持了关爱、牺牲、坚韧的人格,活出了知识分子的 尊严和骨气,还为兴学强国奉献全部心血,将文化和精神代代相传,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表现了知 识分子坚定的爱国情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每点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要求“谈谈你的看法”表明要有评价性的观点,“请结合文本” 说明要言之有据。首先审读句子主干,抓取关键词,“这些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的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是突出评价,“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突出可贵性,根据文本分析,为什 么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和精神?与中华民族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去 分析,思维就清晰了。回到文本抓住人物的表现,分析他们身上的可贵之处,可以得出结论:乱世中以学 术为业,孟樾研究宋史,梁明时专研数论,庄卣辰醉心物理,警报声中坚持上课,教“太极图说”,讲数论, 敌机轰炸时舍生护卫实验设备。这些体现了这群知识分子有严谨的学术精神,把文化传承当作历史使命, 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正义,使知识和文化在战火中得以传承,他们在乱世不仅保持了关爱、牺牲、坚韧 的人格,活出了知识分子的尊严和骨气,还为兴学强国奉献全部心血,将文化和精神代代相传。他们做出 的一切牺牲和努力与文化传承有关,与祖国有关,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表现了知识分子坚定的爱国 情怀,所以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10.(3 分)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其次,根据语法特征断句。 解答此类题,可对比各选项的不同之处,用排除法。“芝坐爽下狱”意思是“鲁芝也受到曹爽牵连而被关入 监牢”,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A 项和 D 项。“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是对称句式,中间要断开,排除 B 项。故选 C 项。 11.(3 分)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 项,谥号是官方追加的称号,非官 方所加叫私谥。 12.(3 分)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蜀地饱受侵扰”错误,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 侵掠”,意思是“天水郡与蜀汉相邻,常被蜀军侵扰掠夺”,被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 13.(10 分)翻译: (1)(5 分)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以:凭借。率:率领。 以为:作为。先驱:先锋。) (2)(5 分)皇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以:因为。 履正:行为端正。素:一向,平素。“为”后省略“之”。作:建造。) 14.(3 分)C【解析】C 项,“说明作者对放纵自我、享受当下的否定”错,此处不论是“拟把疏狂图一醉”, 还是“对酒当歌”,都是作者想要借酒和歌抒发自己的愁绪和思人的感情。故选 C。 15.(6 分)①孤独寂寞之感。“无言谁会凭阑意”,表现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寂寞。②春愁。“黯黯”“草色” 两句把自己的愁绪形象地描绘出来,芳草萋萋,愁绪无边。③怀人。最后两句直接表达自己因为思念“伊 人”而变得憔悴、消瘦。 【解析】本题,“无言谁会凭阑意”意为是:默默无言,谁能理解我凭栏眺望的心意呢?意思是无人理解, 表现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寂寞。“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写出了词人的伤春之情,“春愁” 二字直接点出其愁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思是:我渐渐身体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 悔,我情愿为她瘦骨嶙峋,满目憔悴。直抒胸臆,点出词人怀人之情。 16.(6 分) (1)羽扇纶巾 樯撸灰飞烟灭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每空 1 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17.(3 分)B【解析】弥足珍贵是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美轮美奂是用来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华丽,也 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由前文语境可知,此处是强调像巴黎圣母院这样珍贵的文物越来越需要保护, 而不仅仅是建筑类的文物。为虎添翼的意思是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是贬义。 如虎添翼的意思是如同老虎长了翅膀,比喻强大的事物更加强大了,含有褒义。从感情色彩可知用“如虎 添翼”要准确些。重获新生指开始新的生活;重见天日是指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 明。由语境可知,经过修复后,故宫的文物被挽救,重新焕发光彩,所以应用“重获新生”。历久弥新是指 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经久不息是指长时间不停息,多形容掌声或欢呼声。 由语境可知,应用“历久弥新”。 18.(3 分)A【解析】“不论……都”是条件关系,“尽管”是表示转折关系,且不与“都”搭配,所以可排 除 B、D;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所以“我们”应在“不论”的后面,这样排除 C,选择 A。 19.(3 分)D【解析】D 此处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强调了下文利用技术手段来保护文物的必要性。A 表达 不完整;B“就能”表述绝对;C 表述不连贯。 20.(5 分) ①“惠赠”改为“呈上”; ②“斧正”改为“过目”; ③“高足”改为“学生”; ④“所没有的”改为“所需要的”; ⑤“一团和气”改为“诚恳”。 21.(6 分)示例: ①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反向思维 ②并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 ③就是从相反的方向考虑问题 22.(60 分) 【审题】 这是一则含有任务驱动的材料作文,共有四则材料,考生需要分别分析这四则材料,找到二到三则材料中 的相关点,然后立意作文。第一则材料,申纪兰半个多世纪以来,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地位如何变迁,她 始终坚持扎根西沟,建设农村。20 世纪 70 年代,在担任省妇联主席时,明确提出“不转户口、不拿工资、 不离西沟”。改革开放前,带领西沟的乡亲们完成荒山造林 2.5 万亩,种植 10 万棵桃、杏、枣、核桃等经 济树,垫成了 500 亩高产田,修筑了 2 万多米的谷坊坝。把一个几乎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旧西沟建成全国闻 名的模范村。 第二则材料,黄文秀把扶贫之路作为“心中的新长征”,全身心扑在工作上,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手绘“民 情地图”,往来奔波于崎岖的山路,跑项目、找资金、请专家,组织贫困户成立互助组,建立电商服务站解 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全村整体脱贫。她对群众满怀深情、真诚质朴,虚心向 老村支书请教群众工作方法,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发挥自身法学专业优势,积极为村民化解矛盾, 赢得了群众普遍信任。一腔热血,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土地。 第三则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狠抓攻坚工作落实,要求我们以临战的状态、 决战的姿态、决胜的心态,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材料四是说怎么脱贫,“勤劳”“土地”,保持“绿水青山”等等。 结合这几则材料可以围绕“爱岗敬业”“勤劳致富”“脱贫攻坚”来写作文。 【立意】 (1)乡思,乡愁,乡恋。或与故乡、乡情、乡土文化相关的其他主题。 (2)关注“三农”,服务“三农”,发展“三农”。 (3)学习英雄,致敬英雄,争做英雄。 (4)奋斗的青春是美丽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5)人与自然友好共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6)守望相助,共同富裕;扶贫脱贫,造福人民;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鲁芝家族)世代有名望德行,是西州的豪门大族。他的父亲被郭记谋害,鲁 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州,专心研究经史典籍。被郡里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担任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郭淮)将他举荐为孝廉,并提升为郎中。其后,(鲁芝) 担任骑都尉、参军事、兼摄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尚书郎。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 司马府的军机大事。曹真去世后,宣帝(司马懿)接替曹真任职,就推举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鲁芝) 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与蜀汉相邻,常被蜀军侵扰掠夺,人口不断减少,盗贼到处都是,鲁芝竭力镇守防 卫,重新创建城邑和街市,几年时间,以前的景象全都恢复了。后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 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德行,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任天水太守)。魏明帝答应了这一 请求。大将军曹爽辅政后,任用(鲁芝)为司马。鲁芝多有正直的言论和高明的谋略,然而曹爽却不采纳。 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手下强行打开城门,斩杀守关的将领,奔驰而出去找曹爽,并 劝曹爽说:“将军您处在执掌朝政(伊周:指商朝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的高 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牵黄犬(指过悠闲自得的日子),又怎么可能呢!如果挟制天子保住许昌,倚 仗帝王的威仪征召天下的军队,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就是想去东市被杀头, 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受到曹爽牵连而 被关入监牢,论罪当死,但他始终不申辩是非曲直,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宣帝很欣赏他,赦免没有杀他。 不久,(鲁芝)又被起用为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诸葛诞叛乱被平定以后,(鲁芝)调任大尚书,掌管刑法。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调(鲁芝)为镇东将 军,晋升爵位为侯。皇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鲁芝 (知道后)借口年迈辞官,请求告老让位,十多次向朝廷上奏章,最后被征召为光禄大夫,位列特进(官 职名,地位同三公),赐给随行吏卒,允许在家门前放上行马(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羊枯升任车骑将军 时,曾请求让职于鲁芝,他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为人谦和而不苟同,任职到老,却始终在尽为臣 之礼,尚且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我却超越了他(坐这么高的位子),怎么满足天下人的期望呢!”武帝没 有听从。鲁芝便是如此受人敬重。泰始九年,鲁芝去世,时年八十四岁。武帝为他恸哭,赐谥号“贞”,赐 坟地百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