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博野县 2016-2017 学年高一历史 3 月月考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博野县 2016-2017 学年高一历史 3 月月考试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河北省博野县 2016-2017 学年高一历史 3 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A.神话传说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2.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 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 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3. 东汉桓谭指出:“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贷,中家子弟为之保役,驱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 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材料说明( ) A.官员普遍挪用公款放高利贷 B.政府严格限制高利贷的利率 C.高利贷影响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民众纷纷仿效官员放高利贷. 4.《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ì,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 ) 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 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 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5.“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关于 下图“俞大娘航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俞大娘航船”出现于唐代 B.航船上可能载有邢窑的白瓷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C.航船所经之地可以随时见到客舍、车坊等辅助性营业场所 D.船上所带货币主要是纸币 6.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 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 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7.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 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明成祖认为应该向外商征税 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③明成祖 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 ④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8.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汴京街道上有少量“正店”,即获得了政府特许酿酒权的酒 店,其余则有众多“脚店”,他们需要从正店买酒。据记载,当时汴京有七十二家正店,脚 店则有成百上千。据此史料可以推断出 A.北宋京城店铺以经营餐饮为主 B.专卖制度是北宋政府的增收途径 C.脚店的规模和经营水平都不及正店 D.饮酒之风在北宋发展得日益壮大 9.《唐六典》记载:“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反映唐代手工业者( ) A.地位优越 B.职业世袭 C.遭受歧视 D.地位低下 10.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 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C. “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11.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 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 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12.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 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 A.社会秩序空前稳定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13. 厦门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前,产自江浙和福建的棉布十分畅销,但自从开埠通商后,“江 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土产棉布质量的下降 B.交通运输的不便 C.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D.洋布洋纱的冲击 14.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不包括 ( ) A.最先进的技术的传入 B.商品市场的扩大 C.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D.一定数量货币财富的积累 15.“……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 程,阙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通过这段材料,你认为民族工业 的发展应首先取决于( ) A.民族独立 B.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C.坚持实业救国 D.彻底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16. 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 ) 近代科技出现在上海与重庆的时间表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 年 1876 年 1934 年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天气预报 1856 年 1873 年 1939 年 电话 1876 年 1882 年 1912 年 汽车 1883 年 1901 年 1928 年 A.西方科技传入中国后,最早应用在上海 B.中国引进的西方技术都是实用性技术 C.中国近代化呈现明显的地域不平衡 D.中国工业革命吸收了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7.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 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18.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 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19.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 厂,都有官僚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 他所受到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封建官府 B.外国资本 C.官僚资本 D.地方地主 2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 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 向”的本质含义是(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1. 50 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顾准和孙冶方提出“我们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 题”“社会主义的生产也可以由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的观点,这反映出( ) A.人们对社会主义改造不理解 B.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得到完善 C.经济上出现了“左”倾错误理论 D.中国萌发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22.20 世纪 50 年代至 1978 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 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农轻重比例失调 B.计划经济体制 C.人民消费水平低 D.人民公社体制 23.2016 年 4 月,习近平在安徽凤阳考察小岗村,重温中国改革历程时,指出:“当年贴着 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 干的事”指( )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2016 年 4 月,习近平在安徽凤阳考察 24.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 1915 年,历经 40 多年的风雨历程后, 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 ) A. 公私合营 B. 中外合资 C. 私有化 D. 承包经济 25.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的外资经济投资总额迅速增加,截止到 1996 年底,外商实际投 资累计总额已达到 1748.84 亿元,总产值也达到了 10972.8 亿元。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 因是 A.改革开放的深化 B.全球化趋势加强 C.新经济体制建立 D.思想进一步解放 26. 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27. 有学者认为:1994 年高考作文试题《尝试》,似乎暗合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要精神。 这里的“尝试”指的是(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开展国有企业改革 C.确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 “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 在 1971 年和 1975 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 9.2%和 11.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 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D.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 29.“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 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体 现在( )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30. 右图中《大豆过江》诗云:“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 在东吴试验田。”这种现象有可能发生在(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材料题(共 40 分) 31. 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 整个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明嘉靖四年规定,凡是双桅海船,统统扣留,即使不是贩卖番物(外国货物),也以番物论, 俱发戍卫边…… ——《中国古代经济通史》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自明朝第五代皇帝……中国的封建专制社会就处于一种封闭的稳态建构;可以想 像,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顶多是改朝换代而已。鲁迅先生在《再 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曾写道:“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 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 浃背的时候罢。” ——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 素。(5 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作者关于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对这一 观点作简要评价。(4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 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8 32. 2012 年 2 月 3 日,某校高一同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缅怀老舍,以史论文”活动, 以纪念老舍先生诞辰 113 年。下面是活动中同学们对老舍经典话剧《茶馆》提出的一些问题, 请你参与解决。 《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面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中国出现的民间办厂热潮,他也 跃跃欲试,他的理想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 救国!”后来,他不惜变卖家产,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 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 但 20 年代初的企业迅速衰落了。 (1)19 世纪末在中国出现民间办厂热潮原因是什么?(4 分) (2)你认为秦二爷会投资哪些行业?如果排除家乡因素,秦二爷最可能在哪些地区投资办 厂?为什么?(4 分) (3)简要分析 1916 年前后为什么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2 分) (4)正如老舍所说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请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秦二爷的理 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2 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中共八大)正确的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 的根本任务。刘少奇的政治报告,不仅系统的论述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中心的一系列方针 政策,而且进一步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战略问题。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 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 胜利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记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 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认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才 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5 分)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 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9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以这两个事件为代表的经济建设失误造 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5 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50——70 年代,从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 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5 分) 1.【答案】 B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所以本题选 B。汉 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我 国犁耕已相当完善,并一直为后世沿用。 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 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的特征。而 A、C、D 选项不符合题意。A 项,精耕细作是指中国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而 C、D 两项则在自然经济中无法体现。 3. C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贷”,“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 至”。由此可分析出高利贷影响小农经济的稳定性,故 C 项正确。A、B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D 项民众纷纷仿效富商大贾,而不是官员,D 项不正确。 4.C 从材料信息“作工各数千人”“费数钜万”可以看出汉代官营手工业规模大,耗资也大,故 选 C 项。 5. 【答案】 D 【解析】 由“贞元”可以判断“俞大娘航船”为唐朝时期的商船,A、B、C 三项都与唐朝 史实相符。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宋代(北宋),故 D 项不可能出现。 6.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处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明朝”“争家 产”“讲价还价”“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商品经济的发 展对传统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故 A 项正确;BD 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传统观念崩 溃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 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故排除。 7.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的意思是现 在外国商人仰慕我明王朝从很远的地方来,如果向他们征税,得到很少,却失去了我们的体 面。这反映了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本题选 C。 8.B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0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正店”需得到政府的许可和严格控制,以保证政府的赋 税收入,分析选项,B 项符合题意。A 理解片面,材料并没有涉及其他行业;C 从材料中体 现不出;D 言过其实。 9. B 材料中“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说明工种不得更换,职业世袭,故 B 项正确.其余三 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0..【答案】 C 【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曾经在中国古代起到积极作用,但到了封建社会后期,该政策阻碍 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 A 项。B 项中的“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与史实不符, 可排除。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 经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故排除 D 项。C 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11. D 根据所学可知,“民国初年”指的是 1912~1919 年,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 暂的春天.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ACD 三项是内因,B 项是外因,其中辛亥革命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政治障碍,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除了部分政治障碍,因 此政治前提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故 D 项正确,其余三项排除.故选 D. 12.C 题干小品反映的是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的现象,这一现象使得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故 C 项正确. ABC 三项均未出现大量的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的现象,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 C. 13.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题干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江浙一带传统手工业 产品滞销,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物美价廉的西方工业品的冲击,故选 D 项。 14. 【答案】 D 【解析】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 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也在客观上传入了先进的技术。故选 D 项符合题意。 15. A 16. 【答案解析】解析:选 C。从表格材料的时间,不能判断上海是最早的,排除 A;B 项 “都是”表达过于绝对;近代中国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排除 D。 17. 【答案】 A 【解析】 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本国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以及民族资本 主义自身的局限性,而所有上述因素根本原因都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选择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1 A 项。 18.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由材料可知,通告是由民国政府的国家行政 机关专门发出的,体现的是国家对民族工业发展所制定的政策。故 D 符合题意 19. 【答案解析】C 20. 答案 B 解析 洋务运动“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的“旧轨”指的是封建统治秩序,而“逸 出旧轨”就是指封建统治秩序的逐渐崩溃,其本质上就是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故选 B 项。C、D 两项虽然也涉及封建统治秩序的逐渐崩溃,但并非本质含义。 21.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及其理论的理解能力。A 项和 B 项错误;C 项是在 1958 年,故排除。故选 D 项。 22. 选 B. 23.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习近平在 安徽凤阳考察小岗村,重温中国改革历程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 是安徽凤阳小岗村最早进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故本题答案选 B 项;A 项安徽凤 阳无关;C 项和 D 项与安徽凤阳的改革无关。 24. A 试题分析:三大改造期间对改造对象分别实行不同的改造形式,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主要 采用合作化的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采用公私合营的主要形式,A 符合题意, BCD 不符合题意。通过以上分析,排除 BCD,故选 A。 25.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深化。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 “外资”经济投资总额迅速增加,这是由于开放的深化,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是由 于开放的深化,而和全球化趋势加强无关,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这是由于开放的深化, 而和新经济体制建立无关,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这是由于开放的深化,而和思想解放 无关,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 26.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三大改 造时期和大跃进时期的经济建设的情况,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很大的失误,反映了探索时 期的特点,故 A 项正确;B 项符合第二幅图;C 项错误,中国没有实现工业化;D 项不符合 第三幅图。所以答案选 A。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2 27.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处理材料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迁移能力。根据材料和所 学知识,加入世贸组织是在 2001 年,和 1992 年南方谈话无关,故 A 项错误;开展国有企业 改革是在 1984 年,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确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 重要内容,故 C 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及中共十四大的重要 内容,故 D 项正确。 28. 答案 D 解析 “文革”期间经济破坏严重,期间有周恩来、邓小平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有利于 经济的发展。A 项出现于 60 年代初;“文革”(1966~1976 年)是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排 除 B、C 两项。 29.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解。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在安徽、四川 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后在全国普遍实行;对外开放先是以经济 特区进行试点,然后形成点、线、面一体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 C 项。 30.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或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从图片中大豆的形状与大小,以及图中的 诗,反映出对现实不切实际的夸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 项正确。由于“左”倾错误的影 响,开始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了不切实际的浮夸风。 31. 1)新现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 因素:封建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地主富商把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扩大 再生产。 (2)观点:材料二作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原因。 评价: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资本主义入侵客观上把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文化传入中 国,同时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效仿实 践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弘扬民主科学精神;社会生活上传统习俗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 近代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民族尊严遭到践踏。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工业基础薄弱;严峻国际环境;对苏联工业化的借鉴;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需要。 32.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3 (1)《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2)面粉业,纺织业等传统工业,东南沿海地区,交通方便,外资企业的技术,资金,自 然经济瓦解比较快。 (3)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无暇东顾,让民族工业赢得发展机会。民国政府的建立 (4)不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 33. (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或者答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也可) 解决方法:发展生产力。 (2)两个事件:“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严重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1959——1961 年出现严重经济 困难。 (3)经验教训: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水平;认清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清国强,实事求是 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