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练)-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必修1)
第 3 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 明( ) 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答案】D 【解析】“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反映了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的弊端 和秦朝郡县制的积极作用,后者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因此选 D 项。 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 问题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答案】C 【解析】由“首长制到委员制”,表面上看起来是宰相数量的逐渐增加,但反映的实质问 题是皇权在不断加强。 3.唐朝时,政事堂一开始是三省长官议事的地方,非三省长官不得进入。后来,皇帝常 常把一些官阶较低的官员加上“参与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头衔,让他们有资格进入 政事堂参与朝政。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 B.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C.进一步削弱宰相的权力 D.扩大唐政权的社会基础 【答案】C 【解析】随着政事堂议事参与者的增多,宰相的权力进一步分散和削弱,皇权得到进一 基础篇 步加强。 4.“宋时的三省是虚位,既不常置,也不预国事,居宰相之位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宋代的这种设置( ) A.使中央机构的运作机制臻于完善 B.化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进一步强化了专制皇权 D.是导致北宋出现冗官局面的主要因素 【答案】C 【解析】把三省变成虚位,这实质上是进一步削弱相权的举措,宋朝统治者实行该举措 的主观目的就是加强皇权。故选 C 项。 5.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 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答案】B 【解析】在宋朝,行政权由中书门下行使,故 B 项正确。国家的最终决策权掌握在皇帝 手中,故 A 项错误;在宋朝,军政权由枢密院掌管,故 C 项错误;在宋朝,财政权由三司 掌控,故 D 项错误。 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 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此项制度”指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答案】D 【解析】科举制实行以后,通过考试,平民子弟可以凭才学跻身统治阶层。因此,D 项 正确。 7.元代政区分划中,对京畿地区实施直接管理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腹里 C.宣政院 D.三司 【答案】A 【解析】元朝中书省除为决策机构外,还负责直接管辖首都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故选 A 项。 8.朝廷凡有军国大事,则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受而行之,该“朝廷”应该 是( )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元朝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受而行之”说明了中书省草拟政令, 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这是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故选 B 项。 9.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 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 ) A.兵部隶属门下省 B.君权受 相权制约 C.唐太宗大权旁落 D.门下省 独掌大权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兵部属于六部之一,六部是设在尚书省之下的,故 A 项 错误;在唐代,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此处的独掌大权是错误的表述,故 D 项错误;在君 主专制的封建王朝,皇帝一人独揽大权,故 C 项错误;唐太宗的敕令被魏征拒绝,这说明了 门下省驳回了皇帝的敕令,门下省代表相权,因此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表述恰当,故 B 项正 确。 10.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 ) A.皇权逐渐削弱 B.相权逐渐加强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 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答案】D 【解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有两对矛盾: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二是中央和地 方的矛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化的大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中央集权在不 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故选 D 项。 提升篇 11. (2019·西安市第一中学模拟)汉朝时,汉武帝下令九卿直接向他奏事。与此同时, 他还选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帮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他这 样做主要是为了 ( ) A.限制相权以保证皇权独尊 B.避免中央政权的决策失误 C.提高中央政权的行政效率 D.逐步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 【答案】A 【解析】根据秦朝的定制,九卿是丞相之下的执行部门,汉武帝让九卿直接向皇帝奏事, 这实质上是通过限制丞相的权力,来维护皇权的独尊。 12. (2019·广西桂林中学模拟)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 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 的“进步”是指 ( )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 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答案】B 【解析】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题干强调的是中央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 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可知中央官制的调整,使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故 B 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故 C 项错误;导致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的主要因素是科举制的实行,故 D 项错误。 13. (2019·湖北武汉二中模拟)659 年,武则天通过高宗诏令改修《氏族志》为《姓氏 录》,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皆升谱限”,进入士族之列,其余“各以品位高下”为标准,共分 九等,其中皇后之武姓被定为第一等。武则天的做法旨在( ) A.打击皇族以控制唐朝的政权 B.恢复门阀制度以巩固自身统治 C.进一步打击士族以加强集权 D.扩大官吏来源以稳固自身地位 【答案】C 【解析】按照现任官员的等级编制《姓氏录》,是对原有谱系之学的否定,这一措施冲 击了原有的士家大族对封建统治的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C 项。 14. (2019·山东烟台二中模拟)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 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元代在地方设立行省,大量任命官员,使行省有诸侯的形 制却没有诸侯的权力,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选官,故 A 项错误;行省不局限于边疆, “钳制边疆地区”的说法片面,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减少财政开支的内容,故 D 项错误。 15. (2019·宁夏银川一中模拟)元大德九年(1305 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 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 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C.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答案】C 【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中书省要求各地对一些事情可以自行解决,但凡牵扯到 钱、粮等重要的事务,必须向中央禀报,这反映了中书省兼顾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因此, 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16. (2019·河南新乡一中模拟)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答案】D 【解析】题干图片显示出,虽然唐代实行了科举制,扩大了选官的范围,但是,这一时 期士族子弟仍占进士的 71%,寒素子弟、小姓子弟所占的比重较小。这表明,当时的科举制 并不完善。 17.(2019·江西临川一中模拟)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 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 “德”指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世官制选官标准是血缘,故 A 项错误;察举制 选官标准是德行,故 B 项正确;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是门第,本质还是血缘,故 C 项错误; 科举制选官的标准是才能或文才,故 D 项错误。 18.(2019·山东枣庄八中模拟)《新唐书》记载:“(卢商)蚤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 举进士,拔萃,皆中。”从此记载可看出唐代( ) A.科举制体现了九品中正制的原则 B.科举制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C.选官偏重人才品行 D.进士科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答案】B 【解析】题干中“举进士,拔萃,皆中”说明唐代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个人命运。 A 项表述错误;C 项是对汉朝察举制的表述;D 项表述绝对化;B 项是对科举制作用的正确 表述,且与题干材料相符。 19.(2019·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模拟)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 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答案】D 【解析】从表中后三种藩镇类型来看,大多数藩镇官员由朝廷任命,且不同程度上供赋 税,藩镇的功能多为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这些都有利于唐朝统治的维持,故 D 项正 确。 20. (2019·浙江温州中学模拟)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年 24 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44 年 68 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国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汉高祖十二年到汉武帝元封五年,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 区增多,而且从只有郡到郡、国都有,意味着封国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解决 边患危机创造了条件,C 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逐渐增多, 甚至包括了一些封国,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 小,A、D 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B 项错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