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选18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语文 2019 高考一轮训练选(18)含答案 李仕才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海丝之路走向海外的潮汕人,在一杯工夫茶之后,美美地回味那“九曲回肠、 心旷神怡”,故乡的一草一木也由此映入眼帘。 B.新《广告法》规范了原《广告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整治了公众反映比较多的一些 广告乱象,在制度层面上更加完善、健全、合理。 C.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 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D.阳光学校继承了《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教育思想, 于 2014 年提出了“率性教育”的理念。 解析:A 项,成分残缺。在后引号后加“的茶香”。B 项,搭配不当。把“规范”改为 “解决”。C 项,结构混乱。“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 电子输入方式”和“‘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保 留一个。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政府官员,要和各行各业的人交朋友,但官商交往要相敬如宾....,不能称兄道弟, 更不能狼狈为奸。 ②由于钻石稀少而价格昂贵,尤其是比较大粒的钻石,一般人都不敢问...津。 ③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 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④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 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⑤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巴西一只美洲豹在喝水纳凉时制服了一条鳄鱼,场面令人咋舌....。 ⑥李克强总理的回信如同空谷足音....,使得吉林大学白求恩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的热情 瞬间被点燃,守望相助的正能量传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解析:①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用错对象,不合语境。② 不敢问津:指对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和尝试。符合语境。③下里巴人:本来是指古 代楚国的一种通俗的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相对。属望文生义,不 合语境。④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不合语境。⑤令人咋舌:形容让人惊异、畏惧,以致不敢出声。符合语境。⑥空谷足音:比 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符合语境。 答案:A 3、根据各种文体对语言的要求,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 A.自从我省东部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以来,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 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计已逾百万元之巨。(广播稿) B.4 月 18 日,该犯与两个哥们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 风高之机,潜入博物馆,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法院布告) C.梅:落叶乔木,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味香。果 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都可以吃,味酸。(工具书) D.我校教室一共六间,有四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朝不虑夕,迫切希望教 委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修整为荷!(某校给教委的报告) 解析:A 项语言应口语化,不应有“甚是”、“逾……之巨”等文言句子,且不应有括 号; B 项要严肃庄重,“哥们”是口语,“踩点”是黑话,“月黑风高”是小说语言;D 项报 告语言应平实,如“朝不虑夕”一词显得过于文雅;句中一些描绘用语也不当,“风雨飘摇” 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答案:C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甘肃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极度干旱,风沙较大,__①__。野 骆驼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艰难地生存着。保护区最旱的时候,即使是核心区域,草类生 长的情况也很不好。面对__②__,保护区加快了饮水工程建设。通过安南坝保护区的不懈努 力,野骆驼栖息地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__③__。在一次巡护中,工作人员一天之内就发现 了 158 匹野骆驼的踪迹,这是非常罕见的。 答:① ② ③ 解析:回答这类问题,注重把握语段的意思和空格前后文的具体内容。语段主要介绍安 南坝野骆驼问题,第一个空格前的内容介绍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恶劣的气候,空格后的 内容是野骆驼就生活在这里,由此看,空格的内容应该与“气候或者环境恶劣”有关;第二 个空格,空格前的内容写这个保护区缺水的情况,空格后的内容介绍饮水工程,由此判断空 格的内容应该与“缺水”有关;第三个空格,空格前的内容是介绍野骆驼栖息地的植被得到 有效恢复,空格后的内容是人们在这里发现了很多匹野骆驼的踪迹,由此看,空格的内容应 该与“野骆驼的增加”有关系。 答案:①环境十分恶劣 ②缺水的情况 ③野骆驼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 一些人因为富足闲适而爱好文学——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必将让他们变得安贫 乐道,富而不骄。真正爱好文学的人,一定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验之现实,大致不错。文 学是纯净的,以文学钻营的人,终将身败名裂、一无所得。 ①文学并不一定让文学爱好者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 ② 。 ③ 。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关联前后文意,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语段把“天底下最善良 的人”的评判标准与对文学的好恶联系起来,推断显然不合理;且后文的“验之现实,大致 不错”也说明“一定”的说法太绝对。联系现实来看,可以推断出“以文学钻营的人”可能 会丧失名誉、失去所得,但“终将身败名裂、一无所得”的推断过于武断。 答案:②真正爱好文学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 ③以文学钻营的人并不一定都 会身败名裂、一无所得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②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③。 注 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②浦树:水边的树。③散丝:雨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 诗题中的“送”字。 B.颔联、颈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 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 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2.本诗的尾联是如何抒发送别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C [“十分含蓄”错,泪水比雨丝还要密集,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1)直抒胸臆。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相送情无限”直抒别情之无穷无尽。(2) 比喻。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既增强了情的 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色彩,使得送别之情更为浓重。 【作者:韦应物】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 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在中唐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 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 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 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 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随 风 吹 笛 林清玄 微微的雨。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 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 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声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 是一片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 远的竹林。因为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 为力,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我看天色尚早,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 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 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 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 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雀鸟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 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 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 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不逊于在 山中听蝉。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那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那么深刻。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 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 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是 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 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 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 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 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 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的,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 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 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听美丽的蝉在 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 徊在山谷。雨早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鸳鸯炉》,有删节)1983 年 5 月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C ) A.文章以“微微的雨”开篇,与结尾“雨早停了”呼应,而且也为后文“笛声”的出现 作了铺垫。 B.竹子上面有水渍,竹叶有间隙,因风的作用,发出尖利如笛的声音,所以作者说“竹 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 C.作者后来又去了几次竹林,但都无福再次聆听到美妙的“笛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 “笛声”的喜爱以及无法再次聆听的遗憾之情,同时也说明作者是一个无福之人。 D.本文多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竹子”喻为“乐器”,把“风”喻为“指挥家”, 把风吹竹、雨打叶交织在一起的声音喻为“笛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声音以及大自然的喜爱 之情。 [解析] “同时也说明作者是一个无福之人”无中生有。 2.风雨中的笛声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5 分) 答:__示例:①在风雨中的竹林前听竹,笛音清晰、高扬、悠长,波涛汹涌,声威远大。 ②这不是人力所为,是大自然的杰作,是风、雨、竹合奏的交响乐。__ [解析] 5 分。答出第一个要点给 3 分,答出第二个要点给 2 分。 3.文章结尾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并结 合学过的诗文举一个例子来具体分析。(6 分) 答:__示例:自然的变化无穷、博大精深能时时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是人们心灵的 慰藉,精神的家园。具体分析可结合陶渊明的田园诗、王维的山水诗等诗歌来展开。__ [解析] 6 分,含意 3 分,举例分析 3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