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七议论文阅读同步导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地区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七议论文阅读同步导练

专题七 议论文阅读同步导练 【2015·云南省曲靖卷】 (四)(17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0~24 题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乐 果 ①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 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 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 践,一种内在生命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 ②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 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 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 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 人的感知。 ④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 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 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⑤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 安的灵魂。它们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与你的心灵对话;它们不思考,却无时无刻不再催促 着你的思索。它们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们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 精神世界,比黄金贵重的,永远是知识。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⑥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 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 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年的经典, 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 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 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 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⑦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 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⑧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 ⑨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 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芳香盈口,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 大滋味。 ⑩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所谓“是真名士自风 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透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 里,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翩然风度,一种迷离气质,超 凡脱俗,卓尔不群。把阅读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⑪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 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⑫阅读的广度 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维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 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博览))2015 年第 5 期,选文有改动) 20.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3 分) 答: 2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3 分) 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 答: 22.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 分) 答: 23.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请你列举一个“经典之作影响人一生”的实例。(80 字左右) (4 分) 答: 24 .谈谈你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4 分) 答: 【答案】: 20.示例: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21.示倒:①“浸染”的本意是沾染或逐渐感染的意思。⑦在文中形象生动地③表现了读者 被书中的知识、道理、艺术等逐渐感染和熏陶的过程。(每点各 1 分,共 3 分) 22.示例:①真正的阅读不仅是粗浅的了解作品内容,②而且是漫游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 世界里,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③让自己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愉悦和升华。 (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一点 1 分,共 3 分)。 23.题示例: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激励了无数人,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的洪流中。 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与命运抗争的不平凡经历,鼓舞了张海迪。她顽强 地与病魔作斗争,扬起生活的风帆,自学成才,成为时代的楷模。 (作品名称、思想内容各 1 分,产生的影响 2 分,共 4 分) 24.要点:①读书可以陪伴成长;②读书可以获取知识;③读书可以愉悦精神;④读书可以 增长才干;⑤读书可以陶冶情操;⑥读书可以提高修养;⑦读书可以丰富阅历;④读书可以 启迪人生;⑨读书可以让我们有信仰。(开放性试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2015·河北卷】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3—15 题。(9 分) 科学素质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更是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在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先进生产力 的核心要素之一,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国计民生和生活品质的直接因素。提高我国公民的科 学素质,在当前是一个紧迫任务。 2011 年,日本发生的 9.0 级强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在我国公众中掀起了一场抢购食盐风 波,这场风波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无独有偶, 2007 年广东和海南等地“吃了得香蕉黄叶病的香蕉会得癌症”的谣传传闻满天飞,致使 香 蕉价格不正常地大幅下跌,蕉农损失惨重。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显 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显然是一个重 要因素,这凸显出提高公民科学素 质的紧迫性。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讲求科学思 维,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公民科学 素质是可以测量的,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通过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获得在“了解科学知识、理 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三方面都达标的公民比例。2010 年我国公民 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 3.27%,预计 2015 年将超过 5%。但是,这个水平仅相当于发达 国家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水平。据中国科普研究所预测,到 2020 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 素质的比例应超过 10%,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科技人力资源的产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的实现。可见,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13.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3 分) 答: 14.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两个事例,删去一个好不好?请说出理由。(3 分) 答: 15.从选文来看,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有哪些? 答: 【答案】: 13.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紧迫任务。 14.不好,本段的两个事例论证了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紧迫性,删去后不能充分的论证 中心论点。 15.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讲求科学思维,崇尚科学精神,并具 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015·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玉林卷】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论言谈 【英】培根 有些人的讲话,只图博得机敏的虚名,却并不关心对真理的讨论。仿佛语言形式比思想实质 还有价值。有些人津津乐道于某种陈词滥调,而其意态却盛气凌人。这种人一经识破,就难 免成为笑柄。 真正精于谈话艺术者,是善于引导话题的人。同时又是那种善于使无意义的谈话转变方向者。 这种人可算作社交谈话中的指挥师。单调无聊的谈话会令人生厌,因此,善于言谈者心善幽 默。但这种幽默,并不意味着对一切事物都可以拿来打趣。例如关于宗教、政治、伟人以及 别人的令人同情的苦恼,等等,决不应用作话题加以取笑。在有的人看来,如果说话不够刻 薄,便不足以显示自己聪明,其实这种习性应该加以根绝。 谈话中善于提问,必能多有受益。而所提问题,如果又恰是被问者的特长,那就比直接恭维 他还有利。这不仅能使听者获得教益,也能使被请教者感到愉快。但提问应当掌握好分寸, 以免使询问变成盘问,使被问者难堪。作为客厅中的主人,应当使在座的每个人都分享发表 意见的机会,以免有人产生被冷落之感。遇到有人独占谈局,主人就应当设法将话题转移。 还要记住,善于保持沉默也是谈话的一种艺术。因为如果你对于你有所了解的话题不动声色, 那么下次遇到你所不懂得的话题,你保持沉默,人们也不会以为你无知。 关 于自己个人的话题应尽量少讲,至少不要讲得不得当。我有个朋友,他总用这样的话讽 刺一个自吹自擂的人,说:“此公真聪明,因为他居然对自己无所不知。”人只有在这样一 种形式下宣扬自己,才可以不招致反感。这就是以赞扬他人优点的形式来衬托自己的优点。 谈话的范围应当广泛,好像一片原野,每个人行走其中都能左右逢源。而不要成为一条单行 道,只能容纳自己一个人。 谈话时切不可出口伤人。我有两位贵族朋友,其中一位豪爽好客,就是喜欢骂人。于是另一 位便经常这样许多询问那些参加过他家宴会的人,“请说实话,这次席上难道没有人挨骂 吗?”等客人谈完,这位贵族就微笑着说:“我早猜到他那嘴,能使一切好菜改变味道。” 关于谈话的艺术还应当了解:温和的语言其力量胜过雄辩。不善答问者是笨拙的,但没有原 则的诡辩却是轻浮的。讲话绕弯子太多令人厌烦,但过于直截了当又会显得唐突。能掌握此 分寸的人,才算精通了谈话的艺术。 (选自《培根随笔》有删改) 17.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含标点 10 个字以内)(3 分) 答: 18.作者认为与人交谈应注意避免哪些错误?请写出 5 点。(每点含标点限 5-20 字以内)范围 内(5 分) 答: 19..请你写一个生活中的事例作出文中划线句子表达的观点的论据。(含标点 10 个字以内) (3 分) 答: 【答案】: 17. (3 分)与人交谈要讲究艺术。(含标点超出规定字数评 0 分) 18.(5 分)(1)说的是陈词滥调,意态却盛气凌人,(2)拿宗教、政治、伟人及 别人的苦恼加 以取笑。(说话刻薄)(3)询问交成盘问,使被问者难堪。(4)自吹自擂(5)出口伤人(6)讲话太 绕弯子(7)讲话太直接(8)独占谈局(9)无原则的诡辩(意思对即可,每点 1 分,序不论,含标 点超出规定字数评 0 分。) 19.(3分)示例1: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在一个朋友饭局中拿毛泽东及其政治开玩笑(2 分), 视频流出后引发广泛争议而被停职(1 分)。示例 2:新加坡一名 16 岁少年因在网上发布新 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去世的虚假消息(2 分)而被捕并被判入狱 1 年。(1 分),示例 3:法 国《查理周刊》因刊载讽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2 分)2015 年 1 月遭极难分子袭 击,12 名包括主编在内的工作人员遇难(1 分)示例 4:掌别人的残疾来取笑(2 分),会招 来众怒和抨击(1 分)。(说出完整的事件 2 分,说出后果 1 分) 【2015·河南卷】 (二)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共 13 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 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 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 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 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 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 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 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 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 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 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 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 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 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 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 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 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 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 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 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 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 息,培植了现代人 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 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 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 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 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 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4 分) 答: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 分) 答: 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 分) 答: 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 分)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 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 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 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答: 【答案】: (二)(共 13 分)11.①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 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②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 了浮光掠影的阅读。(意思对即可。一方面 2 分,共 4 分)12.①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 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多用设问(问句)引发思考,引起下文。(意 思对即可。 一点 1 分,共 2 分)13.先提出观点:经典关 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1 分)接着分析对 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 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2 分)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1 分) (意思对即可。共 4 分)14.材料一。(1 分)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 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⑥段的观点相符。(分析合理即可。2 分)(共 3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