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巩固练案:单元测试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巩固练案:单元测试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一、选择题(共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在市中心的附近出现住宅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住宅付租水平最高 B.某些地段交通通达度低,租金低 C.经济繁荣,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D.人口密集,住宅的需求量大 解析:市中心最适宜布局商业区,在市中心的附近出现住宅区的最主要原因是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交通通达度低,租金较低。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市中心商业活动付租水平最高,A错;高级住宅区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常与文教区与科技区相联系,C错;人口密集的地区,商业活动需求更大,D错。故选B。‎ 下图为某城镇1980至2018年空间变化图。据此完成2~3题。‎ ‎2.影响该城镇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 A.交通运输 B.科学技术 C.矿产资源 D.地形、土壤 ‎3.下列地理事物布局合理的是( D )‎ A.甲:印染厂 B.乙:化工厂 C.丙:仓储式超市 D.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解析:‎ 第2题,该城镇最早的城区是1980年前的城区,从图中信息看,该部分城区位于河流沿岸,有1980年前修建的公路经过,位于陆地交通和河流交汇处,交通位置重要,因此交通运输是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A正确;高等院校位于1980年后的扩建城区内,B错误;1980年前的城区距离煤炭产地较远,C错误;土壤对该城镇的形成影响小,D错误。故选A。第3题,印染厂会污染水源,甲地在城镇河流上游,不能布局印染厂,A错误;化工厂会污染水源、污染大气,乙地位于城镇盛行风向上风向,不能布局化工厂,B错误;仓储式超市应该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丙地交通方式比较单一,不适合布局仓储式超市,C错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适合布局在高等院校附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位置,丁处较合适,D正确。故选D。‎ 下图示意某城镇地域形态,图中M为商业区。据此完成4~5题。‎ ‎4.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是( C )‎ A.土地租金高 B.周边居民数量多 C.交通通达度高 D.位于城镇几何中心 ‎5.该市拟规划建设一休闲旅游中心,其最合理的位置在( A )‎ A.甲 B.乙 ‎ C.丙 D.丁 解析:‎ 第4题,图中两大M区(商业区)均位于道路交汇处,交通通达度高,便于人流、物流的集散。因此主导区位因素为交通通达度高,故选C。第5题,读图可知,甲位于河流上游且靠近湖泊,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环境质量好,适合发展成休闲旅游中心,A正确;乙位于河流上游,高速公路附近,不适宜建设休闲旅游中心;丙处是火车站,有噪声污染,环境质量差,不适宜建设休闲旅游中心;丁地交通线路较少,与市区联系不便,不适宜建设休闲旅游中心。故选A。‎ 读我国东部某市城镇布局图,完成6~8题。‎ ‎6.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地租水平最高的是( A )‎ A.① B.② ‎ C.③ D.④‎ ‎7.图示⑤地可能为( B )‎ A.工业区 B.高级住宅区 C.中心商务区 D.低级住宅区 ‎8.图示m,n,p,q四处中需要建设绿化防护带的是( C )‎ A.m B.n ‎ C.p D.q 解析:第6题,图示四地中,①地位于城镇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地租水平最高;②③④位于城镇郊区,相比城镇中心区地租较低。故A正确。第7题,图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⑤‎ 地位于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河流上游,靠近山地风景区,环境质量好,利于建设高级住宅区;工业区有污染,应在河流下游;低级住宅区一般靠近工业区布局;中心商务区多位于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城镇中心区。故B正确。第8题,绿化防护带主要建设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起到隔离防护的作用。图中p位于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河流下游,城镇与工业区之间,建设绿化防护带可隔离工业区的污染,有利于城区环境的保护;m,n在河流上游,城镇环境质量好的地段,无须建设绿化防护带;q区以外是空白用地,建设防护带作用不大。故C正确。‎ 城镇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镇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镇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镇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镇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10.中华民族雍容恢宏、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镇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解析:第9题,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①③错误。②④说法符合实际情况。故C正确,A、B、D错误。第10题,西安的风格是古朴,苏杭的风格是灵秀,桂林的风格是奇逸,拉萨的风格是神秘。故A正确。‎ 牛街是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的一段街道,因回族聚居而闻名。牛街礼拜寺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是中国式古代宫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相结合的产物。读下图“牛街礼拜寺”景观图,完成11~12题。‎ ‎11.牛街地区形成回族聚居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A.社会因素 B.经济因素 C.行政因素 D.生态环境因素 ‎12.牛街礼拜寺与传统清真寺建筑风格迥异,主要反映出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 B )‎ A.人口密度 B.地域文化 C.消费水平 D.交通条件 解析:第11题,在大城镇中,一个区域内如果某个民族、种族或某个宗教团体占优势,它的影响或势力范围可能逐步扩展,便会形成民族聚居区。牛街地区形成回族聚居区属于这一类民族聚居区,民族因素属于社会因素。故答案选A。第12题,牛街礼拜寺与传统清真寺属于宗教建筑,由于地域文化不同,建筑风格迥异,故答案选B项。‎ 中国传统聚落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塑造了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四川盆地东部宝胜村就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读宝胜村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传统聚落发展过程中,优化聚落空间布局的基本出发点是( C )‎ A.增加耕地面积 B.控制人口增长 C.提高生活品质 D.改善交通条件 ‎14.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宝胜村的布局有利于( A )‎ A.汇聚坡面径流 B.增加大气降水 C.扩大耕地资源 D.预防洪涝灾害 解析:第13题,传统聚落发展过程中,优化聚落空间布局,塑造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基本出发点是提高生活品质,C对。增加耕地面积、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交通条件是具体方法,不是基本出发点,A、B、D错。第14题,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宝胜村位于山麓地带,附近开挖池塘,这种布局有利于汇聚坡面径流,合理利用水资源,A对。村落布局不能增加大气降水、扩大耕地资源,B、C错。 预防洪涝灾害不属于合理利用资源角度,D错。‎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民居图,完成15~16题。‎ ‎15.该地区的聚落( C )‎ A.规模较大 B.多呈团块状 C.多呈带状 D.多沿陆路交通分布 ‎16.这类聚落布局有利于( A )‎ ‎①水运 ②取水 ③商贸 ④旅游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5题,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江南地区,聚落沿河流两岸呈带状布局,C选项正确。第16题,此类聚落地处我国江南地区,河网密布。聚落依河而建,方便取水,同时也可以借助河流发展水运,①②正确。该地聚落如此布局并不是为了商贸和旅游,③④错误。A选项正确。‎ 图甲为我国广州市某功能区 2002—2016 年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图乙为该区2015年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甲 乙 ‎17.下列有关该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位于市中心,建筑物高大密集 B.位于城镇外缘,环境污染严重 C.位于城镇边缘,高等院校集中 D.位于市中心周围,商贸活动频繁 ‎18.为促进该区进一步的发展,当地政府应( D )‎ A.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B.完善交通,缓解交通压力 C.发展工业,增加就业机会 D.营造良好学习及创新环境 解析:‎ 第17题,本题考查人口与城镇发展。由图可知,2003年之后人口开始迅速增加,且人口年龄高度集中于18~23岁,根据年龄段推出当地应为大学城。大学城一般建立在环境质量较好,较为安静的城镇边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第18题,本题考查城镇发展。根据该区常住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可推知此地应为新建大学城。对新建的大学城,政府应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环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镇群的城镇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镇群的城镇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镇群的范围及城镇分布。据此完成19~20题。‎ 图1‎ 图2‎ ‎19.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镇( D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0.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镇,多数与上海( A )‎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镇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解析:第19题,据图1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城镇为上海、南京、合肥。图2中,三个城镇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项错误;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项错误;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项错误;结合图2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项正确。故选D。第20题,据图1可知,2016年呈上升的城镇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 型)等;结合图2可知这些城镇与长三角的其他城镇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项正确。城镇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镇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镇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镇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两项错误。上海是长三角城镇群中的核心城镇(为直辖市),而这些城镇中有省会城镇也有地市级城镇,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项错误。故选A。‎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人均收入和城镇化水平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下图是该市部分年份城镇建成面积与城镇人口示意图,据此完成21~22题。‎ ‎21.影响该市城镇化进程的决定性因素是( B )‎ A.本市的人口总量 B.本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C.国家政策的调控力度 D.迁入的人口规模 ‎22.2012 年,该市城镇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是( C )‎ A.扩大城镇面积 B.适当提高商品房的价格 C.培育第二、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 D.严格限制农民落户城镇 解析:第21题,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故影响该市城镇化进程的决定性因素是本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故选B。第2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镇建成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增长,故扩大城镇面积、适当提高商品房的价格、严格限制农民落户城镇都不适合人口与城镇的协调发展。故应培育第二、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城镇人口增长。故选C。‎ 二、综合题(共4题,共56分)‎ ‎23.图1为我国华北某城镇示意图(①居住区,②商业区,③工业区,④文化区),图2为甲丙沿线居住人口密度分布状况。据图回答问题。(14分)‎ 图1‎ 图2‎ ‎(1)该城镇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是铁矿等资源丰富和铁路、公路交通便利。(2分)‎ ‎(2)推断图2中A、B、C、D地租水平最高在C地段,说明判定依据。(4分)‎ 答案: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商业活动为主,常住人口密度较小。‎ ‎(3)近年来,房地产商逐渐向城镇东北的丙地周围发展,简要说明理由。(4分) ‎ 答案:‎ 背靠山地,地势较高;河流上游,环境优美;位于文化区,人文环境好;交通便利。‎ ‎(4)简要分析城镇化对径流的不利影响。(4分)‎ 答案:地面硬化,减少下渗,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 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城镇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图示地区公路、铁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铁矿资源丰富。(2)由图可判断A、B、C、D地租水平最高在C地段。对应图1商业区应大致位于甲丙沿线中点处,商业活动为主,流动人口为主,所以常住人口密度较小;而B、D段人口密度大,应该是在商业区外围的居住区。(3)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丙地背靠山地,地势高;位于河流上游,环境优美;接近文化区,人文环境好;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等,符合人们的现代居住条件。(4)本题考查城镇化对径流的不利影响,由于城镇地面硬化,会减少下渗,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 ‎24.下图为某县城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推测图中①地最适宜布局的功能区。并说明理由。(5分)‎ ‎(2)概括甲类功能区布局的相同点。(4分)‎ ‎(3)指出该规划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5分)‎ 答案:(1)仓储区。临近客货运总站,便于货物集散;地处城镇郊外,地价低。‎ ‎(2)布局在城镇外围;沿交通线分布;位于对城区环境污染较小的区域。‎ ‎(3)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有绿地隔开;大幅增加绿地面积;保护和扩展湿地(沿河打造生态走廊)。‎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①地临近客货运总站,便于货物集散,占据交通优势;位于城镇外围,地价低。故最适宜布局的功能区应是占地相对较大的商业活动如仓储区、批发类等功能区。(2)由图可知,丙面积最小且占据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应为商业区;乙类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甲类功能区则为工业区,该类功能区占地较大且有一定污染,为节省占地成本保护城区环境,该功能区多布局在城镇外围;由于该类活动需要运入原料运出产品等,对交通需求高,故多沿交通线分布;该功能区有污染,多位于对城区环境污染较小的区域。(3)据图示可知,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有绿地隔离,减轻了工业对居住地的污染;图示规划中绿地较多,这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沿河打造生态走廊,工业远离河流分布有利于保护和扩展湿地,并对城区用水有保护,这些都是对提升人居环境质量采取的措施的体现。‎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近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但是在城乡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许多地方的城镇建设进入了误区,将加速城镇化等同于加强城镇建设,不考虑地方的实际经济情况,透支未来进行城镇建设。‎ 材料二:现代田园城镇是以良好的生态基础为基底,以多中心、多组团为新型城乡空间格局,以经济、社会、生态、交通一体化作为城乡发展模式,拥有人性化、现代化的城镇空间结构和分工明确、分类精细的社会性城镇功能,由多级城乡组团构成的城镇,也是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高效生活的城镇。‎ 材料三:下图为现代田园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研究思路图。‎ ‎(1)说明我国建设现代田园城镇的原因。(4分)‎ ‎(2)从城镇等级结构、城镇空间布局、城镇产业类型等方面分析现代田园城镇与传统城镇的区别。(5分)‎ ‎(3)指出影响现代田园城镇等级规模的因素。(5分)‎ 答案:(1)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中期加速阶段,城镇规模快速扩张,城乡发展不均衡;城镇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城镇化质量低;现代田园城镇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高效的生活。‎ ‎(2)现代田园城镇由城、镇、村共同组成,而传统城镇只包括城镇本身;现代田园城镇各功能区比较分散,形成多中心、多组团、网格化的空间格局,而传统城镇功能区多为集中式布局,采用单中心模式;现代田园城镇产业类型以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传统城镇的产业多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3)城镇功能;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工作半径;人口分布密度。‎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田园城镇建设的原因。主要从我国城镇的发展状况、城镇环境问题以及现代田园城镇建设的意义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中期加速阶段,城镇规模快速扩张,城乡发展不均衡;城镇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城镇化质量低;现代田园城镇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高效的生活。(2)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田园城镇与传统城镇的区别。从城镇等级结构来看,现代田园城镇由城、镇、村共同组成,而传统城镇只包括城镇本身;从城镇空间布局来看,现代田园城镇各功能区比较分散,形成多中心、多组团、网格化的空间格局,而传统城镇功能区多为集中式布局,采用单中心模式;从城镇产业类型来看,现代田园城镇产业类型以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传统城镇的产业多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现代田园城镇等级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城镇功能、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工作半径、人口分布密度等。‎ ‎26.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我国某城镇,城区人口1980年约22万人,至2010年城区人口约65万人,城镇地域结构的空间形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下图所示。‎ ‎(1)指出老城区城镇形态的分布特点及这样分布的优点。(4分)‎ ‎(2)说出1980—2010年该地区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并说明造成该城镇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3)人口和工业向城镇大规模集中,城镇化问题日益突出。请提出解决该城镇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4分)‎ 答案:(1)沿河分布。便于取水,水运便利。‎ ‎(2)城区面积扩大,城镇人口数量增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3)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或分散城镇职能);②完善交通网,缓解交通压力;③合理布置与建设住宅区,改善居住条件;④合理规划城镇,加强城镇管理;⑤防治污染,增加绿地或湿地面积。‎ 解析:(1)从图中可知,老城区分布在沿河地区,沿河地区便于水上运输,沿河设城也使取水更为方便。(2)与1980年相比,2010年由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造成该城镇空间形态发生变化,该变化也同时反映了该地区的城镇化进展,表现为城区面积扩大;从材料还可知,“城区人口1980年约22万人,至2010年城区人口约65万人”,这说明该时段该城镇人口数量增加。(3)根据题干可知,该城镇的城镇化问题是伴随着人口和工业向城镇大规模集中日益严重的,因此其城镇化问题可能是环境污染加重、住房拥挤、交通问题突出、绿地少等,具体措施有分散城镇职能,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拓展交通,出台新交规等缓解交通压力;合理布置与建设住宅区,用以改善居住条件;科学规划各功能区位置,防治和减小污染;加大绿化,增加绿地或湿地面积,使城镇向着更加适合民生的方向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