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18课推荐作品游沙湖苦斋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18课推荐作品游沙湖苦斋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1 - 第 18 课 推荐作品 游沙湖 苦斋记 记一记 1.字音 (1)蕲.水( ) (2)浸.溪( ) (3)再少.( ) (4)相.田( ) (5)粟菽.( ) (6)茹啖..( )( ) (7)清泠.( ) (8)荼蓼..( )( ) (9)重.褥( ) (10)饫.肥( ) (11)疏粝.( ) (12)榛.莽( ) 答案:(1)qí (2)jìn (3)shào (4)xiàng (5)shū (6)rú dàn (7)líng (8)tú liǎo (9)chóng (10)yù (11)lì (12)zhēn 2.通假字 (1)室十有.二楹: (2)覆之以茆.: (3)其中多斑文.小鱼: (4)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5)燕.坐于华堂之上: (6)籍.柔覆温之躯: 答案:(1)又,用在整数与尾数之间 (2)茅,茅草 (3)纹,花纹 (4)茶,茶的古体字 (5)宴,安闲 (6)藉,垫 辨一辨 1.一词多义 (1)疾 - 2 - ①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 ②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 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④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2)修 ①倚修.木而啸( ) ②乃重修.岳阳楼( ) ③吾妻死,室坏不修.( ) ④余独好修.以为常( ) 答案:(1)①名词,病 ②名词,疾苦,痛苦 ③动词,痛恨 ④形容词,强,猛烈 (2)①形容词,长、高 ②动词,修建 ③动词,整治,修理 ④美好 2.词类活用 (1)君看流水尚能西.: (2)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3)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4)野蜂巢.其间: (5)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6)名.其室曰苦斋: (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9)惟先生乐.游: (10)食必珍美..: 答案:(1)名词活用作动词,向西去 (2)名词作状语,向西 (3)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4)名词活用作动词,筑巢 (5)名词活用作动词,筑室 (6) 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7)使动用法,使……劳苦,使……劳累,使……饥饿 (8)使动用 法,使……有利 (9)意动用法,以……为乐 (10)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珍贵美味的食品 3.古今异义 (1)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 古义: 今义:表承接连词 (2)食之可以..清酒 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答案:(1)在此 (2)可以用来 - 3 - 4.特殊句式 (1)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2)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3)遂往求疗: (4)予买田其间: (5)覆之以茆: (6)燕坐于华堂之上: (7)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答案:(1)判断句,“为”表判断 (2)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省略句,“遂”前省略主语“予” (4)省略句,“其间”前省略“于” (5)状语后置句,应为“以茆覆之” (6)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华堂之上燕坐” (7)定语后置句 填一填 1.作者简介 (1)苏轼(见第 6 课苏轼介绍) (2)刘基(1311~1375),字 ,谥曰 ,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故时人称他 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明洪武三年(1370)封 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 文成公。他辅佐 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 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 、 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答案:(2)伯温 文成 朱元璋 宋濂 高启 2.文化常识 【随笔小品】 中国古代的随笔小品最早发源于先秦两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 代,到 时期最为繁荣兴盛。它不拘题材文字、格式技巧、品格趣味,很多都是信笔写来,自然流畅, 摇曳生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苏轼的随笔小品,更是“不刻意为文,遇有可记,随笔写 去”,“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刘基 的《苦斋记》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辩证说理,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 - 4 - 答案:唐 明清 理一理 1.思路归纳 (1)《游沙湖》 记人 庞安常:耳聋、颖悟过人(以眼为耳) 作者:被贬之人(以手为口) 记游 奇景: 精神:自信旷达 (2)《苦斋记》 第一段 交代苦斋之所属,从 的介绍中,说明“苦”的由来。 第二段 具体写乐生于此地的“物性之苦者”,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来。 第三段 承前段补述建苦斋的由来和记述苦斋生活的概况与乐趣。 第四段 从事理方面阐明苦与乐的 的辩证关系。 第五段 收束全文,说明作记原因。 答案:(1)溪水西流 (2)环境、气候与植物特性 相为倚伏,互为转化 2.主题提炼 (1)《游沙湖》 本文以 的语言, 的行文方式,通过描写异人庞安常耳聋心明和奇景兰 溪水向西流,表现了作者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2)《苦斋记》 本文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作者围绕苦斋的“苦”字,借景抒情,缘景说 理,极其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 的道理,给人以启迪。 答案:(1)生动活泼 无拘无束 (2)“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 想一想 1.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5 - A.①善医而.聋 ②是日剧饮而.归 B.①休将.白发唱黄鸡 ②将.进酒,杯莫停 C.①遂.往求疗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①余以.手为口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 解析:C 项,均为连词,于是、就。A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B 项,动词,认 为/动词,请;D 项,介词,用/介词,因为。 答案:C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译文: (2)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3)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译文: (4)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译文: 答案:(1)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字, 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 (2)谁说是人老了不能再年轻了?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 晓”、朱颜已逝的消极歌曲。 (3)樵夫的歌声传出树林,就击打着石头随着唱和。世人不理解其中的快乐。 (4)夫差因为沉湎酒色而灭亡,勾践因为卧薪尝胆而振兴,不也像是这样吗? 【文本细读】 一、整体感知 - 6 - 1.古人评论《苦斋记》“一字而立骨”,你觉得全文是围绕着哪个字来写的呢?《苦斋 记》到底苦在什么地方,你看到哪些苦的东西? 答: 答案:《苦斋记》全文是围绕着一个“苦”字来写。《苦斋记》中写到了木、草、菜、果、 蜜、茶、鱼等。让我们看到了木之苦、草之苦、菜之苦、果之苦、蜜之苦、茶之苦、鱼之苦。 二、细节探究 2.苦的地方,人们都不愿意去,可是《苦斋记》中章先生愿意常住苦地,而且在其中感 受到了乐。请用原文回答,先生在此感到了怎样的乐? 答: 答案:先生在此感到的乐:“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 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 3.由“苦斋”之苦乐,章溢先生有怎样的收获?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这一道 理? 答: 答案:由“苦斋”之苦乐,章溢先生收获了“苦乐倚伏、苦乐相生”的道理。作者使用 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了这一道理。 4.你从《游沙湖》中作者对庞安常的戏言体会到了什么? 答: 答案:从作者的戏言可以看出,作者写庞安常,其实也是在写自己。庞安常以眼为耳, 苏轼以手为口:二者都是一代异人。庞安常“颖悟绝人”却隐居乡间,只能做一村医;苏轼 曾被仁宗皇帝赞为替儿孙寻得的“相才”,又诗文绝世,却一生坎坷,贬居僻远。二人拥有 相同的境遇。 - 7 - 5.《游沙湖》并不是单纯地记录一次游览之事,文中到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呢? 答: 答案:《游沙湖》表现了作者对于自己遭遇人生的深沉感慨,更表现其在遭遇人生大不幸 之后的豁达、乐观、开朗,表现一种昂扬的生命姿态。苏轼被贬黄州后,收入不足养家,于 是开辟半坡荒地、建造雪屋,自耕自种。他不但不以此为苦,还利用黄州猪肉创制出一道名 菜;他虽然没有行政处置权,但是他上书太守请求移风易俗。苏轼不管遭遇什么样的政治、 生活坎坷,都不会放弃自己,而且过得很快乐。本文题目为“游沙湖”,行文重点不在游而 在于感,通过写与庞安常的相识、相知和同游的情景,自然融入静谧幽雅的景色,表现对自 然现象的哲理思考,自然表现出其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思维发散 6.读了《苦斋记》之后,你对苦与乐有了怎样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示例 1:我们常说“苦尽甘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苦”与“乐”是一对孪生兄 弟。只有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才能体会到常人无法拥有的“乐”,这是一种“痛 并快乐着”的境界。怕吃苦的人,吃一辈子的苦,因为生活对他来说都是苦,毫无乐趣;不 怕吃苦的人,吃半辈子苦,因为敢于迎接苦难,所以苦乐参半;找苦吃的人,没苦吃,因为 找苦吃、以苦为乐,所以生活中没有苦,只有乐。 示例 2: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要想成功,你就需要比别人更多的付出;自古英雄多 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贫苦虽是人人不愿要的,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痛苦虽 是人不愿接受的,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苦,虽然是人人不愿面对的,但有时却 能磨炼人的意志。人生中,我们要学会以苦为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面对困境。 【古代文化知识拓展积累之三】 古代风俗礼仪 1.节日习俗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 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 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8 -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 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 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寒食:此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 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 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 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介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 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 的一大趣事。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腊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 个月(腊月)举行。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杜甫有 《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2.古代礼仪 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 小。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 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叔兴父等。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 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 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称“少牢”。祭祀者和祭祀 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不同: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 施行。宋代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 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封禅:专指在泰山的祭天(“封”)、祭地(“禅”)的盛典。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都给予 特别的重视。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 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虔诚,这些活 - 9 - 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 志意、所乐、所嗜),这是为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 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或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斋戒时忌荤,但所忌非食鱼肉 荤腥而是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是为防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亵渎神灵、祖先。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 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 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 力、参加祭祀的权利。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 “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 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字和名使 用有别,名供自称、长辈呼唤或用于介绍、作传,又或称所厌恶、轻视的人;字是为了便于 他人称谓,一般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号,与名和字有 别。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 也是敬称。 笄礼: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加笄的礼节。结发加笄,取字,将头发梳成发髻,盘在头上, 以区别童年时代。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3.古代位次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以右为尊,右 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即表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 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 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 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 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 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有“虚左以待”一语。 4.古代讳称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 曰不禄,庶人曰死。 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 佛道徒之死: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尊敬的人 - 10 - 物的死。 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逝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 老、故、逝、终等。 语言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阅读塑造着一座城市的品格和气质。这是一个宝贵的观察角度,可以让城市建设者、治 理者 ,拓宽思路,每座城市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内涵都应该具有独特的定位,都应该 涵养出独特的品格、个性和气质,这座精神城池不能建立在沙之上,更不是臆想的 , 而应该建立在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市民群众鲜活的日常实践之上,然后再加以提炼 升华,最终凝聚为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之魂。通过对市民阅读偏好的画像和精描,有助于厘 清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和思路。 过去 40 年,中国的城市化取得了 的成就。但这一城市化的进程,更多还是被放 在经济的角度上去考查。然而在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视角里,城市化的成绩相对偏弱。我 们置身于城市的大多数非标志性市区,这座城市的个性特征,事实上周遭的街景和风貌里很 难概括。 ( )。但当一座城市的文化人格充分发育之后,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提炼 自然 。市民的阅读生活,无疑是培育城市精神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独树一帜 海市蜃楼 举世瞩目 迎刃而解 B.另辟蹊径 海市蜃楼 令人侧目 迎刃而解 C.另辟蹊径 空中楼阁 举世瞩目 水到渠成 D.独树一帜 空中楼阁 令人侧目 水到渠成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 一种风格或方法。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颖,自成一家,多用于观点、 风格等。语境是说城市建设者、治理者拓宽思路,建设城市。应选“另辟蹊径”。第二处, 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方案等。海市蜃 - 11 - 楼: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语境是说这座精神城池不能建立在沙之上,更不是臆想的悬于半 空之中的城市楼台。应选“空中楼阁”。第三处,举世瞩目:指的是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形容影响很大。令人侧目: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语境是说中国的城市化 取得了影响很大的成就,应选“举世瞩目”。第四处,水到渠成: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 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迎刃而解:比喻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 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或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语境是说当一座城市的文化人格 充分发育之后,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提炼自然会成功。应选用“水到渠成”。故选 C 项。 答案:C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我们置身于大多数城市的标志性市区,事实上从周遭的街景和风貌里很难描绘这座城 市的个性特征。 B.事实上,置身于大多数城市的非标志性市区,这座城市的个性特征,很难让我们从周 遭的街景和风貌里概括。 C.置身于城市的大多数非标志性市区,我们事实上很难从周遭的街景和风貌里描绘这座 城市的个性特征。 D.事实上,置身于大多数城市的非标志性市区,我们很难从周遭的街景和风貌里概括这 座城市的个性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错误:一、语序不当,“事实上” 作为连接上下两个句子的标志,应该放在下一个句子的前面,即调至“置身于”这一分句之 前,排除 A、C 两项;二、前后主语不一致,“这座城市的个性特征”应该是宾语,放在中间, 前后主语不一致,句子不连贯,应调至“概括”之后,排除 B 项。另外,A、C 两项中存在搭 配不当,“城市的个性特征”和“描绘”不能搭配,“描绘”的一般是“画面、景象”等。 故选 D 项。 答案:D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人跟城市一样,如果缺乏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就很难具备鲜明的识别度和独特魅力 B.城市跟人一样,如果缺乏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就很难具备鲜明的识别度和独特魅力 C.城市跟人一样,如果要具备鲜明的识别度和独特魅力,就必须具有独特的精神文化内 涵 D.人跟城市一样,没有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就不具备鲜明的识别度和独特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后表述的主体都是“城市”,所以“城市” 应该放在最前面,排除 A、D 两项。比较 B、C 两项,根据前文,置身于非标志性城市,很难 概括这座城市的个性特征。所以,城市要有一定的精神文化内涵,才能具备个性化,即鲜明 的识别度和独特魅力,B 项从反面表达,语气更强,突出和强调了“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 - 12 - 故选 B 项。 答案:B 4.下面一则通知在内容、表达及格式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 分)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 3 月 16 日 9 点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内容主要涉及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登高节。 二、讲座嘉宾 本次讲座我们邀请了育才中学德艺双馨的王老师,他将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翔实的 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营养丰富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说明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到达图书馆,倾听王教 授的精彩讲座。 2019 年 3 月 1 日 学校教务处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开头句“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不符合“通 知”的文体特征,应删去。“重阳节”与“登高节”重复,可删去一个或换成其他节日。“德 艺双馨”,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语境 与艺术无关,可改为“德高望重”。“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此处是说“同 学们”,可改为“聆听”。落款应先写单位后写时间,所以二者应调换顺序。 答案:①删去“万物复苏,大地回春”;②删去“登高节”(或删去“重阳节”,或将其 一改为其他节日);③“德艺双馨”改为“德高望重”;④“倾听”改为“聆听”;⑤单位与 时间调换位置。 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及修辞手法与示例相同。(6 分) 示例:岁月是一座巍峨的高山,需要我们在崎岖中不懈攀登;岁月是一条宽阔的长河, 需要我们在激流中奋力拼搏;岁月是一片浩瀚的大漠,需要我们在荒凉中勇敢跋涉。 答: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题中例句的中心话题是岁月,利用发散思维可以想到生活、 人生、友谊、爱心、理想等话题。遣词造句时注意所写的句子句式和修辞手法要与例句相同。 例句句式为“……是……,需要我们在……中……”;运用了排比、暗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生活是一部厚重的大书,需要我们从文字中认真品味;生活是一支变幻的乐曲, - 13 - 需要我们从音符中用心倾听;生活是一幅缤纷的图画,需要我们从色彩中仔细欣赏。 文本巩固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6~9 题。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 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 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 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 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 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 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 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多少 B.燕.坐于华堂之上 通“宴”,安闲 C.寝必重褥.. 沉重的褥子 D.出入必舆隶.. 仆役 解析:重褥:双层褥子。 答案:C 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客曰,“吾去.矣。” B. 一旦运穷福艾. 方兴未艾. C. 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 D. 良.药苦口利于病。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解析:“艾”都是“停止”的意思。 - 14 - 答案:B 8.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苦斋记》围绕苦斋的“苦”字,挥笔自如,收放有度,内容富有辩证色彩,是一篇 颇为别致的书斋记。 B.文章介绍苦斋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景物,“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表现其位处苦地。“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 之,其味皆苦”,表现四周动植物都具苦性。 C.文章罗列众多植物,无一不苦,就是水中小鱼,其味亦苦。但植物能“已积热,除烦 渴之疾”,小鱼“食之可以清酒”。在无往而不苦中,主人却乐在其中。 D.文章最后指出“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 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说明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 解析:“说明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说法错误。应是说明了“苦乐相倚,苦中 有乐”的道理。 答案:D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 分) (1)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 于乐。 译文: (2)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译文: 答案:(1)乐与苦,相互依托。人们只知道乐为乐,而不知道苦也能为乐,人们只知道乐, 而不知道苦也是由乐带来的。 (2)我听说水井因为甘甜而枯竭,路边的李子因为味苦而存在,夫差因为沉湎酒色而灭亡, 而勾践因为卧薪尝胆而复兴,不也像这种情况吗? 二、课外探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改秘书省 著作郎、直集贤院。会从父冲坐事,出尧臣知光州。父丧,服除,为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右 司谏。 郭皇后薨,议者归罪内侍都知阎文应,尧臣请穷治左右侍医者,不报。时上元节有司张 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陕西用兵,为体量安抚使。将行,请曰:“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 - 15 - 及于民。自元昊反,三年于今,关中之民凋弊为甚,请以诏劳来,仍谕以贼平蠲租赋二年。” 仁宗从之。 初,曹玮开山外地,置笼竿等四寨,募弓箭手,给田使耕战自守。其后将帅失抚御,稍 侵夺之,众怨怒,遂劫德胜寨将姚贵,闭城畔。尧臣适过境上,作书射城中,谕以祸福,众 遂出降。乃为申明约束如旧而去。 以户部郎中..权三司使,辟张温之、杜杞等十馀人为副使、判官。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 收民僦舍钱十之三以助军费。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携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 之乱也。”度支副使林潍畏永和,附会其说,尧臣奏黜潍,议乃定。 夔州转运使请增盐井岁课十馀万缗,尧臣以为上恩未尝及远人,而反牟取厚利,适足以 敛怨,罢之。迁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为群牧使。丁母丧...,服除,转右谏议大夫。 居枢密三年,务裁抑徼倖,于是有镂匿名书以布京城,然仁宗不以为疑也。以户部侍郎 参知政事。久之,帝欲以为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固抑之,乃进吏部侍郎。卒,赠尚书左 仆射,谥文安。 尧臣以文学进,典内外制十馀年,其为文辞温丽。执政时,尝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 沆劝帝蚤立嗣,且言英宗尝养宫中,宜为后,为诏草挟以进,未果立。 元丰三年....,子同老进遗稿论父功,帝以访文彦博,具奏本末,遂加赠太师、中书令,改 谥文忠..。 (选自《宋史·王尧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 张灯/ B.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 张灯/ C.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 张灯/ D.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 张灯/ 解析:“尧臣”是人名,应与前面的“有司张灯”断开,排除 B、C 两项;“游幸”是固 定短语,不能拆开断句。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答案: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 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B.“丁母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三年内要在家守孝三年;“服 - 16 - 除”,是指守丧期满。 C.“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记载和计算自己在位年代而起的一种称号,如“元丰三 年”。历代帝王都有年号。 D.“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例如谥号“文 忠”就是一种褒扬。 解析:C 项,“历代帝王都有年号”说法错误,年号是西汉武帝始创的。 答案: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尧臣曾因叔父王冲犯法受牵连被调离京城,后回京做右司谏。对郭皇后的死,议者 归罪于阎文应,而王尧臣却请求要追究皇后身边的侍医者。 B.张永和建议收取老百姓房租来增加军费,王尧臣援引唐朝旧事,力谏皇帝,并奏请罢 黜因害怕张永和而附和他的林潍,增加军费一事才作罢。 C.夔州转运使奏请增加盐井年税,王尧臣认为皇恩不曾照顾到边远地区的人,却要向他 们牟取厚利,正好会招惹怨恨,朝廷因此取消了这一建议。 D.王尧臣凭借文学才华晋升做官,负责内外制度十年,曾与宰相文彦博等人劝皇帝立英 宗的儿子为继承人,并替皇帝拟好了诏书,但未成功。 解析:D 项,“立英宗的儿子”说法错误,原文“且言英宗尝养宫中,宜为后”,意思是 “并说英宗曾被收养在宫中,适宜做继承人”。 答案: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 译文: (2)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携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之乱也。” 译文: 解析:得分点:(1)“故事”,按照旧例;“存问”,慰问;“及”,惠及;(2)“携”, 离,背离,离散;“所以”,……的原因;“致”,招致;“此衰世之事”是判断句,注意 要翻译出来。 答案:(1)按照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惠及普通 百姓。 (2)王尧臣进奏皇帝说:“这是衰世才做的事,会招来民怨并离散民心,这就是唐德宗(时 期)招致朱泚叛乱的原因。” 【参考译文】 - 17 -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后被召 回京应试,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遇上叔父王冲犯法受牵连,王尧臣被调离京城出 任光州知府。后为父服丧,服丧完毕,任三司度支判官,再升做右司谏。 郭皇后去世,舆论将此归罪到内侍都知阎文应,王尧臣请求追究皇后身边的侍者医者, 没有答复。当时是上元节,有官员张灯结彩,王尧臣等他们乘坐舆轿出门,便向皇帝说:“皇 后已恢复名位,如今还未出殡,不应出来游幸。”皇帝因此下令撤除张挂的彩灯。 陕西用兵,他任体量安抚使。出发前,向皇帝请求说:“按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 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惠及普通百姓。自西夏元昊反叛,至今三年,关中的人 民困苦凋敝到了极点,请求让我带诏前往慰劳、安抚他们,并宣布平定叛贼之后蠲免租赋二 年。”仁宗听从了他的请求。 当初,曹玮开垦山外土地,营建笼竿等四寨,招募弓箭手,分给土田,使他们耕战自守。 后来守寨的将帅没有很好地安抚驾驭守卫士兵,有时侵夺他们的土田,引起众人怨怒,士兵 于是劫持德胜寨的守将姚贵,关闭城门,公开反叛。王尧臣正好经过当地,便写了一封信用 箭射到城内,用叛乱谋反的严重后果来劝谕他们,众人于是开门出来投降。王尧臣只按原来 的纪律申明约束大家一番后,便离开了。 王尧臣后来以户部郎中任权三司使,他征召张温之、杜杞等十多人任副使、判官等职。 当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取老百姓三分之一的房租用来增加军费。王尧臣进奏皇帝说: “这是衰世才做的事,会招来民怨并离散民心,这就是唐德宗(时期)招致朱泚叛乱的原因。” 度支副使林潍害怕张永和,因此附和他的建议,王尧臣奏请罢黜林潍,才停止讨论此事。 夔州转运使奏请增加盐井的年税十余万缗,王尧臣认为皇恩未曾照顾到边远地区的人, 反而又要向他们牟取厚利,正好会招致怨恨,朝廷因此取消这一建议。王尧臣升任翰林学士 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任群牧使。遇上母亲去世停职,服丧完毕,升任右谏议大夫。 在枢密院任职三年,王尧臣尽力裁撤抑制侥幸小人,于是有人刻了一封匿名信散布京城, 但仁宗不认为他有可疑的地方。后以户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时间久了,皇帝想让他做枢密 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却坚决地抑制他,于是晋升为吏部侍郎。去世后,被追赠为尚书左仆射, 谥号“文安”。 王尧臣凭借文学晋升,负责内外制度十多年,他的文辞温润华丽。执政时,曾与宰相文 彦博、富弼、刘沆一起劝皇帝早立继承人,并说英宗曾被收养在宫中,适宜做继承人,曾草 拟诏书挟带着进呈仁宗,但没有成功。 元丰三年(1080),他的儿子王同老进呈他的遗稿,为父亲论功,皇帝访问文彦博,文彦 博因此将事情经过详细上奏,皇帝因此给王尧臣加赠太师、中书令,又改谥号为“文忠”。 - 18 - 备考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 毛澄,字宪清,昆山人。善属文,举弘治六年进士第一,授修撰。预修《会典》成,进 右谕德,直讲东宫。武宗立,进左庶子。历礼部..侍郎。十二年六月拜尚书。其年八月朔帝微 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明年正月, 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十四年二月,驾甫还京,即谕礼部:“总督 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遣往两畿..、东岳,奉安圣像,祈福安民。”澄 等骇愕,复偕廷臣上言:“陛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业,九州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号。 今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如以皇储未建,欲遍告名 山大川,用祈默相,遣使走币,足将敬矣。何必躬奉神像,献宝香,如佛、老所为哉?”宸 濠反江西,帝南征示威武,驻跸留都者逾岁。澄屡请回銮。及驾返通州,用江彬言,将即赐 宸濠死。澄据汉庶人故事,请还京告郊庙..,献俘行戮。不从。中官..王堂镇浙江,请建生祠; 西番阐化王使者乞额外赐茶九万斤。帝许之,澄皆力争,不听。武宗崩,澄偕大学士梁储、 寿宁侯张鹤龄等迎世宗于安陆。澄端亮有学行,论事侃侃不挠。帝欲推尊所生,尝遣中宫谕 意,至长跪稽首。澄骇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上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 获伸’,必祈公易议。”因出囊金畀澄。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 不与议已耳。”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帝辄慰留不允。二年二月疾甚,复力请,乃许之。舟至 兴济而卒。帝雅敬惮澄,虽数忤旨,而恩礼不衰。既得疾,遣医诊视,药物之赐时至。其卒 也,深悼惜之。赠少傅,谥文简。 (节选自《明史·毛澄传》,有删改)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 等频疏谏/悉不报 B.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 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C.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 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D.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 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朔”指每个月第一天,“八月朔”意思是“八月初 一”,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D 两项;B 项,“王瓒”“顾清”之间是并列关系,中间断开, “报”的意思是“回复”,主语是“武宗”,意思是“武宗都不予答复”,意思独立,结构 完整,其前断开。“谏”的主语是“澄等”,意思是“毛澄等频繁上书谏劝”,“谏”后断 开,排除 B 项。故选 C 项。 - 19 - 答案:C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官吏任免等事情,长官为礼部尚书。 B.两畿,“畿”是古代王都周围方圆千里的地区,后指京城所辖地区。这里的两畿是指 两京。 C.郊庙,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郊宫和祭祀祖先的宗庙,帝王到那里祭祀天地和祖先。 D.中官,在古代,既可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又可指宦官,本文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项,“掌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官吏任免 等事情”说法错误,礼部没有官吏任免的职能。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查、升降、调 动等事务。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接待外宾等事务。故选 A 项。 答案:A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毛澄富有才华,深受器重。他考中了弘治六年的状元,因参编《会典》有功劳,升右 谕德,在东宫任直讲;武宗即位,升他为左庶子,后又任他为礼部尚书。 B.毛澄谨守礼法,据理力争。武宗给自己加上了一些不合礼法的名号,想以这些身份亲 自瞻拜东岳,祭祀孔圣,为百姓祈福,毛澄偕同大臣们劝皇帝不要这样做。 C.毛澄心系社稷,敢于进谏。宸濠在江西造反,武宗亲自南征,毛澄认为皇帝在外过久, 多次劝他回朝,后来又极力反对为王堂建立生祠,皇帝都没听从。 D.毛澄端正不挠,多得皇恩。世宗想推尊自己的亲生父亲,曾派人告诉毛澄自己的意思, 甚至送他金银,他也不顺从。虽然毛澄屡违圣意,但皇帝对他依然礼遇。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 项,“皇帝都没听从”说法错误, 原文是“及驾返通州”,皇帝还是听从了他的建议。皇帝是没有听从“请回到京城向郊庙告 祭后,举行献俘仪式然后杀掉宸濠”的建议。故选 C 项。 答案:C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 译文: (2)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得分点:(1)“明年”,第二年;“驾旋”,帝王返回 京城;“戎服”,名词作动词,身穿军装;“郊迎”,郊,名词作状语,到郊外,到郊外迎 接;“命百官戎服郊迎”,即“命百官戎服于郊迎”,省略句,状语后置句。(2)“奋然”, - 20 - 愤激的样子;“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悖耄”,指老朽昏庸;“隳”,毁 坏,崩坏;“去”,离开。 答案:(1)第二年正月,武宗返回京城,传令让百官身穿军装到郊外迎接。毛澄等人请穿 平时的官服,武宗不允许。 (2)毛澄愤激地说:“我(虽然)糊涂年迈,(但)不能毁坏典制礼仪。只有离开,不参加讨 论罢了。” 【参考译文】 毛澄,字宪清,江苏昆山人,擅长写文章。考取弘治六年(1493)进士第一名,授职修撰, 参预编写《会典》成书后,进升右谕德,在东宫任直讲。武宗登基以后,进升他做左庶子。 曾当过礼部侍郎。十二年(1517)六月,被授予礼部尚书。那年八月初一,武宗便装外出游玩, 毛澄率领侍郎王瓒、顾清等上书请武宗回宫。后来(武宗)又走出居庸关,到宣府去游玩,久 留不回。毛澄等频繁上书劝谏,都不予答复。第二年正月,武宗返回京城,传令让百官身穿 军装到郊外迎接。毛澄等人请用平时的官服,武宗不允许。十四年(1519)二月,武宗刚刚回 到京城,就晓谕礼部说:“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将被派到两京, 前往东岳,祭祀孔圣人,为百姓祈求幸福。”毛澄等大吃一惊,又和大臣们一起上书说:“陛 下凭借天地的儿子的身份,继承祖宗的大业,九州四海只知道陛下有皇帝的称号。现在自称 ‘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我们不知道指的是谁。如果因为皇储还没有确定, 想求告普天下的名山大川,用以祈求神灵暗中相助,那么派遣使臣携带玉帛前去,足够表示 您的敬意了。何必亲身捧着神像,献上香烛,像佛、老之徒那样做呢?”朱宸濠在江西造反, 武宗亲自南征以显示军威,在南京住了一年多。毛澄等多次请他回北京。等返回到通州时, 武宗听从江彬的话,将要立即把朱宸濠赐死。毛澄根据汉庶人的旧例,请回到京城向郊庙告 祭后,举行献俘仪式然后杀掉朱宸濠。武宗没听。宦官王堂镇守浙江,请求为自己建立生祠; 西番阐化王的使臣请额外赏赐他们九万斤茶叶。皇帝答应了他们,毛澄都竭力反对,武宗又 不听。武宗逝世以后,毛澄和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等到安陆迎接世宗。毛澄为人端正、 诚信,很有学问、品行,议论事情侃侃而谈,不屈不挠。皇帝想推尊自己的亲生父亲,曾派 遣宦官告诉毛澄自己的意思,所派宦官直至跪下来给他行稽首大礼。毛澄大吃一惊,急忙扶 他起来。这个宦官说:“这是皇上的意思。皇上说‘谁没有父母,干什么让我不如意’,请 先生您一定改个主张。”接着拿出一袋金子送给毛澄。毛澄愤激地说:“我(虽然)糊涂年迈, (但)不能毁坏典制礼仪。只有离开,不参加讨论罢了。”他接着抗言上书五六次,称病告退, 世宗总是安慰、挽留,不允许他退休。二年(1523)二月,病得很重,又坚决请求,世宗才答 应他。船走到兴济,他就病逝了。世宗向来敬畏毛澄,虽然(毛澄)多次违逆他,但对毛澄的 恩典、礼遇并没减少。毛澄得病后,世宗派太医给他诊看,赏赐他的药物时常送来。对他的 死,也深表哀悼、惋惜。追赠他为少傅,谥号为文简。 - 21 - 写作训练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银行、出租车等行业面临挑战, 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 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 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 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 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应该有怎样的思考和选择?请你以“时代与职业生 涯规划”为主题,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解析:本题是多材料类作文。形式上,要求以“班会发言稿”的形式来写,很贴近学生 生活,实用且新颖。内容上,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前,许多新行业正在诞生,许多老行业正 在消亡,也有很多传统老行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高中生,该如何在这个快速变 化的时代选择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的末来?如职业生涯规划(即梦想)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在选择职业时要根据个人与社会现实的需要作出决定;传统行业面对时代的浪潮也要与时俱 进,凭借新兴事物来发展自我,如“章丘铁锅”,这样不仅能力挽狂澜,还能兴旺发展。 参考立意:①选择新行业,心怀老传统。②拥抱新时代,面向未来规划职业。③用科技 点亮传统老行业,借助科技的力量,让老行业焕发新的光彩。④坚守老传统,价值永流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