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7 发布 |
- 37.5 KB |
- 4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语文七下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 (2)
请谈谈你对 东北的印象。 肥沃的黑土地 广袤的森林 美丽的河流 丰富的物产 马群 煤块 蒙古狗 鹿 群 山 雕 高粱 豆 粒 玉米 驰名中外的 “东北三宝” 鹿茸 人参 貂皮 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1912-1996) 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 人。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 人物,开了抗日文学的先 声,主要作品有《科尔沁 旗草原》、《大地的海》、 《曹雪芹》等。 他第一次 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 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 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东北风格 震动着人们的内心。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 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 已沦陷。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 故土家园。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 整整十年了,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 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用饱含深沉的爱国热情 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散文。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 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地段的南满铁路,反 诬是中国军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北 大营。 “九一八”当晚,南京国民党政府 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攻占东 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 一九三二 年日本占领东 北后,扶植伪 满洲国建立。 图为一九四○ 年六月,伪满 洲国皇帝溥仪 访日与日本天 皇裕仁握手。 端木蕻 良 炽痛 胸膛 喷涌 泛滥 白桦林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嗥鸣 山涧 斑斓 碾 丰饶 污秽 hónɡ chì tánɡ pēn làn huà háo jiàn lán niǎn ráo huì lán dàn ɡèn qì lǒnɡ zhà měnɡ 请填出字形或读音 炽痛 ( ) lán语 ( ) 喷涌 ( ) 斑lán( ) 亘古( ) 污huì( ) chì ɡèn pēn 谰 斓 秽 填词语 1、没有根据的话。 ( )谰语 2、声誉上所受的损害。 ( )耻辱 3、灿烂多彩。 ( )斑斓 4、没有哪个时刻。 ( )无时无刻 5、热烈而深切。 ( )炽痛 1、注意朗读时的语气重音, 感 受 作者情感。 2、结合对本文内容的了解,谈一 谈对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的理解。 听范读,注意以下要求: 1、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赞美、热爱、怀念、忧伤、愤怒 2、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 作者面对故乡东北的土地发出的誓言 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一、二段分别写了什么主要内容?分别 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这一段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 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3、第二段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请从文中 找出有关的句子。 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一、二段分别写了什么主要内容?分别 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回忆故乡 赞美、热爱、怀念第一段: 第二段: 内容 情感 发出誓言 忧伤、愤怒 2、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 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 一半如何?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 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 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 悠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 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 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 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 象。 东北特有的物产: 白桦林 马群 东北物产丰富, 地大物博。 蒙古狗 鹿 群 山 雕 高粱 豆 粒 玉米 煤块 黑土地 3、第二段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 言?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 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 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 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作者愿意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 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 深沉的爱国之情。 1、在我的记忆中,你看见了 哪些景色、物产? 白桦林、马群、蒙古狗、红高粱、豆粒、黑土地、 山雕、鹿群、煤块、足金、车铃…… 2、这种种景物又因作者用了 大量的词语来形容而显得更动人, 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 你丰富的联想? 4、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 “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5、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 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 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 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是什么?这句话里“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 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 “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 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理清思路 土地的誓言 忧伤 悲愤 怀念 赞美故乡呼唤 土地誓言 热爱关东原野 回忆东北物产 热血喷涌跳跃 思恋故乡土地 回忆春秋美景 发出战斗誓言 思念故乡 解放东北 红熟的浆液 沸腾的岩浆 表层 写实 深层 写意 大地之心 作者之心 作者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 一样,在燃烧,在奔突,似乎正要喷 涌而出。 { 6、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 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 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 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 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中心主旨 •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 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 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陷的故乡强烈的思 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 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以饱含深情语言,回 忆了故乡的景物,追忆了自己成长 的足迹,显示了与土地密不可分 的关系,既有对故土的深情赞美, 也暗含有家难回的忧伤和愤怒,更 有面对土地发出的眈眈誓言 ,流 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品味语言 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些语句 写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 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 理解和体会。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 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 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 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 思乡之情。 2、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 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 念,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运用比喻手法,把“红熟的浆液”比 作作者沸腾的热血,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 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 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 是从那里来的。 描写家乡的美好天空,表达了作者对解 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4、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 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 运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达了作者解放 故乡的坚定信念,甘愿为此奉献一切的决心。 5、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 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 洗去她的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6、“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 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 的手印。”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 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的欢 笑确实 “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因 为昔日飘荡、回响在田垄间的欢笑随着“九一八” 的到来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 和悲愤!这里用“埋葬”比“飘荡”“回响”,更 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 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 面时却又放口说:“土地,原野, 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 须站立”? 讨论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 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 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 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 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 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 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 抒情效果。 作业 (二选一) 一、 透过重重的历史帷幕,先烈们的目 光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目光中充满了忧伤、 关切和期望。那我们该对先烈们说些什么 呢? 二、回顾历史,面对现实,你想对同学 们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同学们,“九-一八”已成 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 但现在的国际环境也并非良好, 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决不允 许历史重演。你们是祖国的未来, “少年伟大则国伟大”请大家起 立,一起朗读梁启超《少年中国 说》一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 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 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 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 雄于地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