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毕节市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毕节市2021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四)‎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8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①每到冬季,雪花蔓天飞舞,轻柔地飘下,似一双双温柔的纤手抚在脸上,②令你心旷神怡。这样的雪,你徘徊其中,宛若一层层轻纱将你包裹,让你时时惦记。‎ 雪是大自然对北方人的恩赐,银装素裹的雪景令很多南方人喜出望外。这雪,在你的kǎn肩上,在山岭的树梢上,或是在路边,到处都有它的存在。尽自己的一份爱心,清洁大地,涤荡灵魂。如果没有雪,那么冬季将感到特别乏味,③逊色。冬季因雪而趣味无限,冬季因雪而亮丽迷人!④在漂雪的日子里,让雪伴我们一起走过这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惦记( diàn )         kǎn肩( 坎 )‎ ‎2.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__蔓__”改为“__漫__” “__漂__”改为“__飘__”‎ ‎3.画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B )(2分)‎ A.心旷神怡     B.徘徊       ‎ C.喜出望外     D.涤荡 ‎【解析】“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多比喻犹豫不决。用在此句不合语境,应为“徜徉”。“徜徉”指自由自在地行走,多形容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4.文中四处标点符号(见角标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 C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句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应为顿号。‎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6题。(4分)‎ A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____________B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C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D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5.ABCD 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 ( C )(2分)‎ A.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 B.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 C.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 D.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解析】句子成分残缺,在句末添加“的旅游项目”。‎ ‎6.在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 C )(2分)‎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解析】作答此题,先通读文段,了解所写内容,梳理句子内在逻辑关系,借助关键词语排序。内容上,②句承接前一句“航行需借风力”。“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由这句话又可知,“借风力”在前,“人工拉纤”在后,故④③相连。①句“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是对④③句的总结。综合分析,正确排序为②④③①。故选C。‎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请你参与“探究‘和’内涵,传承‘和’文化”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语文老师正在通过“云课堂”讲授“和”文化的知识。请你运用积累的有关“和”文化的故事、俗语、名言等,仿照示例写出对“和”的理解。(4分)‎ 示例: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和”是忍让与宽容。‎ 示例一:从“将相和”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和”是顾全大局与不计得失。‎ 示例二:从“昭君出塞”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和”是和谐共处与民族团结。‎ 示例三:从“礼之用,和为贵”的名言中,我懂得了“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示例四:从“庶政惟和,万国咸宁”的名言中,我懂得了“和”是为政治国的法宝。‎ ‎(2)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心不争也;“不同”,志各异也。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 (4分)‎ 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和”是平和的心态,‎ 面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赢;“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个性。“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养。‎ 反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同”就是求同存异,保持个性。“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示例:同学们,刚才双方的辩论都十分精彩。“和而不同”是面对不同见解时的一份平和与豁达,是与人意见相左时的理解与尊重。因此说,“和而不同”既适用于修身养性,也适用于社会交往。‎ ‎(二)古诗文积累(10分)‎ ‎8.默写。‎ ‎(1)水何澹澹,__山岛竦峙__(曹操《观沧海》)‎ ‎(2)东风不与周郎便, __铜雀春深锁二乔__。 (杜牧《赤壁》)‎ ‎(3)峰峦如聚,__波涛如怒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非淡泊无以明志,__非宁静无以致远__。(诸葛亮《诫子书》)‎ ‎(5)子曰:“__温故而知新__,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6)祖国的山川大地,处处让人想起先贤的名篇佳句。在西北行走,你渴望欣赏王维诗中“大漠孤烟直,__长河落日圆__”的奇异风光;穿行三峡 ,你不觉吟诵起郦道元“素湍绿潭,__回清倒影__”的名句;来到荆门,你能领略李白歌咏的“__山随平野尽__,江入大荒流”的壮美景色;登临泰山,你更能体会青年杜甫“会当凌绝顶,__一览众山小__”的万丈豪情;洞庭湖边,你会由衷赞叹孟浩然笔下“气蒸云梦泽,__波撼岳阳城__”的宏阔境界。‎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袁 越 ‎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呢?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觉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这样的事例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 ‎③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 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 ‎④不管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决定挑战一下不睡眠极限,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失控和短期记忆力丧失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幻觉。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此后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 ‎⑤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废物堆积过多当然不好,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以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 ‎⑥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其功能有点像清洁液,可以通过反复地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的废物清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涌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 ‎⑦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 脑神经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脑神经一直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并充满整个脑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眠阶段时,脑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大家一起放电,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降,血液流速降低25%左右,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放电的频率,从而减少了对血液的依赖,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扫卫生的。‎ ‎⑧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她相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洁工,把脑部产生的所有废物全部清理出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⑨当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可以自救,方法就是好好睡觉,别老熬夜了。‎ ‎(选自《大众健康》,有删改)‎ 链接材料:新冠肺炎疫情对身体素质的大考,让一样人人皆有的武器备受瞩目——那就是免疫力。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维护”时间。‎ 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健康防线很容易被病毒攻破。‎ ‎(节选自《读者》)‎ ‎9.文章前三段对动物睡觉的现象进行了探究,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文章第⑧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打比方。把人体的排毒功能比作清洁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体自我清洁的功能。‎ ‎11.夜很深了,有的同学还在聊天、刷手机、打游戏……睡前,时间总是“余额不足”。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写几句话,规劝你的同学按时休息,不要熬夜。(4分)‎ 示例:如果总是熬夜,大脑里的“垃圾”就会堆积,人体免疫力也会降低,最终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要养成好的作息习惯,按时睡觉。‎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8分)‎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 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2.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2分)‎ 内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说明的道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表达上:采用对话方式亲切平易,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鸣。‎ ‎13.本文已把“乐业”的道理说透,为什么在结尾的地方还要两次引用孔子的话?(3分)‎ 引用孔子的第一句话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乐业的重要性”;引用孔子的第二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总结全文,作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具体有力地证明“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的中心论点。‎ ‎14.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3分)‎ 不畏劳苦;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干一行爱一行,以此为乐等。‎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俗世奇人:弹弓杨 冯冀才 杨匡汉是一条中年大汉,身高八尺,长胳膊长腿,腰粗如树,人称大杨。他有蛮力,好吃生肉,一身上下全是肉疙瘩,冒着热气,立秋后还光膀子,不穿褂子,顶多一个布坎肩。他本人不弄刀枪,只玩一把弹弓子,平时掖在后腰带上,撂地演艺时,才拿出来亮一亮真本事。‎ 这位大杨是河北沧州人,在天津谋生。天津这地方有它的厉害,要想到这儿找口饭吃,不问南北,不懂江湖,就叫人抓起两条腿扔进白河里。‎ 一天撂地卖艺时,大杨上身光着膀子,斜挎一个黄布袋,里边是弹丸。这弹丸是黑胶泥团的,不知掺了嘛东西,乌黑梆硬像铁蛋儿。他手里的弹弓更是少见,一尺半大柳树杈子,拴着两根双股二尺长的粗牛筋。当大杨把弹丸捏在牛筋中间的皮兜里,好比枪弹上了膛,周围看热闹的人都纷纷躲开,一个弹丸过来,脑袋瓜不就开了瓢?‎ 大杨坐如钟,立如松,一根桩子似的立在场子中央,瓮声瓮气地说:“诸位放心,我的泥弹只往天上射!”说着举弓向上,一扯牛筋,把弹丸射上天。‎ 只见大杨把胳膊一伸,手一张,手心向上,一忽儿“嗒”的一声,射出的弹丸落下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在手心中央。多准的劲,多高的功夫,一手见神功。‎ 不等众人叫好,大杨又从挎袋里拿出弹丸,这次是两个。他先是脑袋向后一仰,眼望天空,来个“犀牛望月”,一弹射上去。跟着飞速转身,一回头,又来个“回头望月”,一弹又射上去。看得出来,后边一下比前边一下劲大,弹丸飞得更疾更快。跟着,只听天空极高极远之处,传来清脆的“啪”的一声,原来后边的弹丸追上前边的弹丸,击中击碎,众人应声叫好。‎ 这时人群走出一人,黑衣黑裤黑鞋黑脸,一脸恶气,横着身子走上来。这人天津无人不知,绰号“一身皂”。‎ 一身皂二话没说,叫一旁摆茶摊的老汉把一张桌子搬上来,中间放一把青花茶壶。然后他打衣兜里拿出一个玻璃球,稳稳搁在壶嘴上,‎ 扭头对大杨说:“你看好了,这把壶是乾隆青花,值一根金条。你把壶嘴上这玻璃球给我打下来,但不能伤了壶嘴。你要是打碎了这把乾隆青花,你赔!你要是没这能耐,给老子趴下磕三个头,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这话句句朝人抡棒子。‎ 这茶壶只是茶摊上的壶,值个屁钱,凭嘛说是乾隆青花。可是这地界一身皂说嘛是嘛。‎ 大杨全没当事。他从挎袋里摸出一个弹丸,对着茶桌后边的人说了一声:“请诸位闪开!”众人应声躲开。大杨一张双臂,一手举着弹弓在前,一手捏着皮兜里的弹丸在后,使劲一扯,中间的牛筋拉出三尺长,嗡嗡出声。他扭身塌腰,这一招应是“霸王倒拔弓”。忽将捏皮兜的双指一松,皮筋翻飞,同时那茶壶上“叭”地巨响,众人以为茶壶碎了,再一看茶壶没事儿,壶嘴也没事儿,只有壶嘴上的玻璃球粉粉碎,地上全是亮闪闪的玻璃碴。‎ 众人全看呆了。一身皂没了神气。‎ 大杨说:“我只五个弹丸。刚才打了三个,现在打了一个,还留一个专打恶人。谁欺负我,谁欺负人,过了头,我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说着,他又把一个弹丸捏在皮兜里。‎ 这一下,大杨在天津立了足,有大杨在,肃静多了。从此大杨有了一个威风十足的称呼,叫“弹弓杨”。‎ 七年后,庚子事变,天津城北这边叫洋人糟蹋得厉害;天津人不服,拼得很凶。据说一个洋人的军官被杀,左眼一个黑窟窿,‎ 呼呼往外冒血,死得挺惨。‎ 这话真假无人知道,反正庚子之后没人再见到过大杨。‎ ‎(选自2020年第1期《收获》,有删改)‎ ‎15.从“弹弓杨”“一身皂”“杨匡汉”中选两个,谈谈你对作品中人物名称的理解。(4分)‎ 示例:弹弓杨:因此人姓杨,且善玩弹弓,有一手神功,故人称“弹弓杨”。一身皂:皂,黑色,符合人物“黑衣黑裤黑鞋黑脸”的特征,寓意该人物是不分黑白的地痞流氓。杨匡汉:杨,姓氏;匡,指匡正,强调此人正直,能匡扶正义;“匡汉”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文章结尾暗合。‎ ‎16.联系内容简析,除正面描述弹弓杨的言行,小说还从哪些方面来突出他的“奇”?(4分)‎ 还从侧面描写弹弓杨的“奇”。用众人的喝彩和一身皂的表现来衬托弹弓杨的“奇”。‎ ‎17.中外文学作品中奇人不少。你认为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奇”与弹弓杨的“奇”更接近?结合情节简要阐明理由。(4分)‎ 武松(《水浒传》)、燕赤霞(《聊斋志异》)、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燕赤霞。燕赤霞外貌好似钟馗,还颇有些酒神气质,法术也很高强。他性格奔放,略有些童心未泯,他视妖魔为敌,‎ 甚至偶尔还会与它们斗气。这些与弹弓杨有相似之处。‎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六)古诗阅读(6分)‎ 咏牡丹(其二)‎ 卞元亨①‎ 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 自是枯枝②存劲节,依依唯恋故人还③。‎ ‎【注释】①卞元亨,元末明初东溟(今盐城便仓)人,曾任吴王张士诚军部先锋。②枯枝:指枯枝牡丹。③故人还:据载,诗人被明太祖遣戍辽阳,家中牡丹十年未开。其妻朝夕对花祝云:“夫君有还信,当复再开花。”至永乐元年,花忽大放,元亨果遇赦还。‎ ‎18.本诗题为“咏牡丹”,却从松菊写起,有何妙处?(3分)‎ 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松菊凋残的景象,突出了西园牡丹的坚劲和气节。‎ ‎19.联系诗人经历,概括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达的情感。(3分)‎ 表现诗人对牡丹品质的赞美;体现了诗人自身保持高尚的气节;借物喻人,借牡丹等待自己开放,表达对妻子一直等待自己归来的感动。‎ ‎(七)古文阅读(14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蹴尔而与之 ( 踩踏 )       ‎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为了 )‎ ‎(3)所以动心忍性( 用这些来…… ) ‎ ‎(4)困于心,衡于虑( 同“横”,阻塞、不顺 )‎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2.甲乙两则文段都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两文各自论证了什么观点?(3分)‎ 甲乙两则文段都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甲文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2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示例:不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 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 四、名著阅读(10分)‎ ‎24.填空。(4分)‎ ‎__吴敬梓__(人名)在创作《儒林外史》时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__儒生__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批判。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 寄托了自己对__人生理想__的追求。阅读此类作品要注意体会批判精神,欣赏__讽刺幽默__的笔法。‎ ‎25.阅读选文,回答问题。(6分)‎ ‎①聪儿:记得我从十三岁到十五岁,念过三年法文;老师教的方法既有问题,我也念得很不用功,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从十六岁到二十岁在大同改念英文,也没念好,只是比法文成绩好一些。二十岁出国时,对法文的知识只会比你现在的俄文程度差。到了法国,半年之间,请私人教师与房东太太双管齐下补习法文,教师管读本与文法,房东太太管会话与发音,整天地改正,不用上课方式,而是随时在谈话中纠正。半年以后,我在法国的知识分子家庭中过生活,已经一切无问题。十个月以后开始能听几门不太难的功课,可见国外学语文,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比国内的进度不啻(chì只,仅)一与五六倍之比。这一点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伦时也听他谈过。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绝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晌大半会忘了的。‎ ‎②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及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这问题希望你自己细细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决心更改方法,与俄文老师细细商量。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③倘若你目前停止上新课,把已学的从头温一遍,我敢断言,‎ 你会发觉有许多已经完全忘了。‎ ‎(1)针对语言学习,本文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学外语不能速成,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 ‎(2)文中画线句对你的语言学习有什么启示?(2分)‎ 学习外语,要随时随地地应用,效率才会高。‎ ‎(3)读了《傅雷家书》,请你给同学写一段关于整本书的推介词。(2分)‎ ‎《傅雷家书》既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家书字字珠玑,字里行间充满着父亲对孩子的殷殷期望,包含着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对世界的高尚情感。‎ 五、写作(60分)‎ ‎26.作文。(60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古典诗词,常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给人生活的启迪。请从上面这首诗中,任选一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联想和想象,或写景寄情,或议论抒怀,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紧扣所选诗句,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得套做,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500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