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考一模试卷数学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考一模试卷数学文

2018 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考一模试卷数学文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 求的一项. 1.设集合 A={x|(x+1)(x-2)<0},集合 B={x|1<x<3},则 A∩B=( ) A.{x|-1<x<3} B.{x|-1<x<1} C.{x|1<x<2} D.{x|2<x<3} 解析:A={x|-1<x<2},∴A∩B={x|1<x<2}. 答案:C 2.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减的函数为( ) A. yx B.y=-x3 C. 1 2 logyx D. 1yx x  解析:对于 A,y= x (x≥0)是非奇非偶的函数,不满足条件; 对于 B,y=-x3,是定义域 R 上的奇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单调减函数,满足条件; 对于 C, ,定义域是(0,+∞),是非奇非偶的函数,不满足条件; 对于 D, 1yx x  ,是定义域(-∞,0)∪(0,+∞)上的奇函数,但在区间(0,+∞)上不是 单调减函数,也不满足题意. 答案:B 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是( ) A.3 B.11 C.38 D.123 解析:模拟程序的运行,可得 a=1, 满足条件 a<10,执行循环体,a=3, 满足条件 a<10,执行循环体,a=11, 不满足条件 a<10,退出循环,输出 a 的值为 11. 答案:B 4.设 x,y 满足约束条件 2 2 3 9 0 xy xy x      , , , 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A.x≥1 B.y≤1 C.x-y+2≥0 D.x-3y-6≤0 解析:作出 x,y 满足约束条件 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 则 A(0,2), 易知 x≥1,y≤1 不成立, 直线 z=x-y+2 经过 A 时取得最小值为 0,直线 z=x-3y-6 经过 A 时取得最小值为:-12, 由图象可知 x-3y-6≤0 不成立,恒成立的是 x-y+2≥0. 答案:C 5.已知平面向量 ab, 满足 32ab, , a 与 b 的夹角为 120°,若 a mb a,则实数 m 的值为( ) A.1 B. 3 2 C.2 D.3 解析:∵ , 与 的夹角为 120°, ∴ 1cos120 3 2 3 2 a b a b           . ∵    2 23 3 0a mb a a mb a a m a b m          , ,解得 m=3. 答案:D 6.“a>b>1”是“loga3<logb3”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由 loga3<logb3 得 33 11 log logab < , 若 a>b>1,则 log3a>log3b>0,则 33 11 log logab < 成立,即充分性成立, 若 log3a<0,log3b>0 时,满足条件,但此时 0<a<1,b>1,则 a>b>1 不成立, 即“a>b>1”是“loga3<logb3”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A 7.若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此多面体的体积是( ) A. 7 8 cm3 B. 2 3 cm3 C. 5 6 cm3 D. 1 2 cm3 解析:由三视图知几何体是一个正方体减去一个三棱柱, 正方体的棱长是 1,∴正方体的体积是 1×1×1=1, 三棱柱的底面是腰长是 1 2 的直角三角形,高是 1, ∴三棱柱的体积是 1 1 1 11 2 2 2 8     , ∴几何体的体积是 171. 88  答案:A 8.如图,已知线段 AB 上有一动点 D(D 异于 A、B),线段 CD⊥AB,且满足 CD2=λ AD·BD(λ 是 大于 0 且不等于 1 的常数),则点 C 的运动轨迹为( ) A.圆的一部分 B.椭圆的一部分 C.双曲线的一部分 D.抛物线的一部分 解析:以 AB 所在直线为 x 轴,以 AB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 AB 中点为 O,设 C(x,y),AB=2a,则 D(x,0),A(-a,0),B(a,0), ∵线段 CD⊥AB,且满足 CD2=λ AD·BD(λ 是大于 0 且不等于 1 的常数), ∴y2=λ (x+a)(x-a)=λ x2-λ a2,∴λ x2+y2=λ a2.∴点 C 的运动轨迹为椭圆的一部分. 答案:B 二、填空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9.复数 3 1 i i   . 解析:       3 1 1 1 1 . 1 1 1 1 2 2 2 iii i i i i i i i             答案: 11 22 i 10.双曲线 2 2 1 2 x y的焦距是 ,渐近线方程是 . 解析:双曲线 2 2 1 2 x y中, 2 1 3a b c  , , ,∴焦距是 2 2 3c  ,渐近线方程是 2 2 yx . 答案: 23; 11.若圆 C 的半径为 1,其圆心与点(1,0)关于直线 y=x 对称,则圆 C 的标准方程为 . 解析:圆心与点(1,0)关于直线 y=x 对称,可得圆心为(0,1),再根据半径等于 1, 可得所求的圆的方程为 x2+(y-1)2=1, 答案:x2+(y-1)2=1. 12.在△ABC 中,A=60°,AC=4,BC=2 3 ,则△ABC 的面积等于 . 解析:∵△ABC 中,A=60°,AC=4,BC=2 , 由正弦定理得: 2 3 4 sin sin sin 60 sin BC AC A B B     , ,解得 sinB=1,∴B=90°,C=30°, ∴△ABC 的面积= 1 2 3 4 sin 30 2 3 2      . 答案:2 . 13.在等差数列{an}中 a3=0,如果 ak 是 a6 与 ak+6 的等比中项,那么 . 解析:在等差数列{an}中,由 a3=0, 得 ak=a3+(k-3)d=(k-3)d,a6=a3+3d=3d,ak+6=a3+(k+3)d=(k+3)d, ∵ak 是 a6 与 ak+6 的等比中项, ∴ak 2=a6·ak+6,即(k-3)2d2=3d·(k+3)d, ∵d≠0,∴k2=9k,得 k=9. 答案:9 14.已知函数 f(x)= 2 2 4 x x x m x x m      , , , > . ①当 m=0 时,函数 f(x)的零点个数为 ; ②如果函数 f(x)恰有两个零点,那么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解析:①令-x2-2x=0 可得 x=-2 或 x=0, 令 x-4=0 得 x=4.∴当 m=0 时,f(x)有 3 个零点. ②若 m<-2,则 f(x)在(-∞,m]上无零点,在(m,+∞)上有 1 个零点 x=4,不符合题意; 若-2≤m<0,则 f(x)在(-∞,m]上有 1 个零点 x=-2,在(m,+∞)上有 1 个零点 x=4,符合 题意; 若 0≤m<4,则 f(x)在(-∞,m]上有 2 个零点 x=-2,x=0,在(m,+∞)上有 1 个零点 x=4, 不符合题意; 若 m≥4,则 f(x)在(-∞,m]上有 2 个零点 x=-2,x=0,在(m,+∞)上无零点,符合题意; ∴-2≤m<0 或 m≥4. 答案:①3,②[-2,0)∪[4,+∞). 三、解答题共 6 小题,共 8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已知函数   22 cos 2 3 sin cos 1f x x x x   . (Ⅰ)求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 (Ⅱ)求函数 f(x)在区间[ 2  ,π ]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解析:(Ⅰ)利用二倍角公式以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化简函数的解析式,然后求函数 f(x) 的最小正周期; (Ⅱ)通过角的范围求解相位的范围,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函数的最值即可. 答案:(Ⅰ)   22 cos 2 3 sin cos 1f x x x x   13cos 2 3 sin 2 2 cos 2 sin 2 2 sin 2 2 2 6 x x x x x          , 所以周期为 T= 2 2  =π . (Ⅱ)因为 ≤x≤π ,所以 7 132 6 6 6 x     . 所以当 132 66 x  时,即 x=π 时,f(x)max=1. 当 32 62 x  时,即 x= 2 3 π 时,f(x)min=-2. 16.等差数列{an}中,a2=4,其前 n 项和 Sn 满足 Sn=n2+λ n(λ ∈R). (Ⅰ)求实数λ 的值,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 1 nS +bn}是首项为λ 、公比为 2λ 的等比数列,求数列{bn}的前 n 项的和 Tn. 解析:(I)利用 a2=S2-S1=4+2λ -1-λ =4,求出λ =1,再利用数列中 an 与 Sn 关系 an=Sn,n=1, Sn-Sn-1,n≥2,求通项公式. (II)求出数列{1Sn+bn}的通项公式,再得出数列{bn}的通项公式,最后根据通项公式形式选 择相应方法求和. 答案:(I)因为 a2=S2-S1=4+2λ -1-λ =4,解得λ =1,∴Sn=n2+n, 当 n≥2 时,则 an=Sn-Sn-1=n2+n-(n-1)2-(n-1)=2n, 当 n=1 时,也满足,所以 an=2n. (II)由已知数列{ +bn}是首项为 1、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其通项公式为 1 1 1 112 n n n bb SS       ,且首项 1 1 1 1b S , 故  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2 2 2 2 2 1 1 n n n n nn n b b b b S S n n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 1 1 1 11 2 2 1 2 1 2 2 3 1 1 nn n nT n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抢“微信红包”已经成为中国百姓欢度春节时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小明收集班内 20 名 同学今年春节期间抢到红包金额 x(元)如下(四舍五入取整数): 102 52 41 121 72 162 50 22 158 46 43 136 95 192 59 99 22 68 98 79 对这 20 个数据进行分组,各组的频数如下: (Ⅰ)写出 m,n 的值,并回答这 20 名同学抢到的红包金额的中位数落在哪个组别; (Ⅱ)记 C 组红包金额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 v1、s1 2,E 组红包金额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 v2、 s2 2,试分别比较 v1 与 v2、s1 2 与 s2 2 的大小;(只需写出结论) (Ⅲ)从 A,E 两组所有数据中任取 2 个,求这 2 个数据差的绝对值大于 100 的概率. 解析:(Ⅰ)由题意求出 m=4,n=2,从而能求出这 20 名同学抢到的红包金额的中位数落在 B 组. (Ⅱ)记 C 组红包金额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 v1、s1 2,E 组红包金额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 v2、 s2 2,由此能比较 v1 与 v2、s1 2 与 s2 2 的大小. (Ⅲ)A 组两个数据为 22,22,E 组两个数据为 162,192,任取两个数据,利用列举法能求出 这 2 个数据差的绝对值大于 100 的概率. 答案:(Ⅰ)由题意求出 m=4,n=2,这 20 名同学抢到的红包金额的中位数落在 B 组. (Ⅱ)记 C 组红包金额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 v1、s1 2,E 组红包金额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 v2、 s2 2,则 v1<v2,s1 2<s2 2. (Ⅲ)A 组两个数据为 22,22,E 组两个数据为 162,192 任取两个数据,可能的组合有 6 种结果,分别为:(22,22),(22,162),(22,192),(22, 162),(22,192),(162,192), 记数据差的绝对值大于 100 为事件 A,事件 A 包括 4 种结果, ∴这 2 个数据差的绝对值大于 100 的概率 P(A)= 42 63  . 18.如图,在三棱锥 D-ABC 中,已知△BCD 是正三角形,AB⊥平面 BCD,AB=BC=a,E 为 BC 点, F 棱 AC 上,且 AF=3FC. (1)求三棱锥 D-ABC 的体积; (2)求证:AC⊥平面 DEF; (3)若 M 为 DB 中点,N 在棱 AC 上,且 CN= 3 8 CA,求证:MN∥平面 DEF. 解析:(1)直接利用体积公式,求三棱锥 D-ABC 的体积; (2)要证 AC⊥平面 DEF,先证 AC⊥DE,再证 AC⊥EF,即可. (3)M 为 BD 的中点,连 CM,设 CM∩DE=O,连 OF,只要 MN∥OF 即可. 答案:(1)∵△BCD 是正三角形,AB⊥平面 BCD,AB=BC=a, ∴三棱锥 D-ABC 的体积 231 3 3 3 4 12 V a a a    . (2)取 AC 的中点 H,∵AB=BC,∴BH⊥AC. ∵AF=3FC,∴F 为 CH 的中点. ∵E 为 BC 的中点,∴EF∥BH.则 EF⊥AC. ∵△BCD 是正三角形,∴DE⊥BC. ∵AB⊥平面 BCD,∴AB⊥DE. ∵AB∩BC=B,∴DE⊥平面 ABC.∴DE⊥AC. ∵DE∩EF=E,∴AC⊥平面 DEF. (3)连 CM,设 CM∩DE=O,连 OF. 由条件知,O 为△BCD 的重心,CO= 2 3 CM. 当 CN= 3 8 CA 时,CF= 2 3 CN,∴MN∥OF. ∵MN 平面 DEF,OF  平面 DEF,∴MN∥平面 DEF. 19. 已知椭圆 E: 22 221xy ab (a>b>0)的离心率 e= 2 2 ,焦距为 22. (Ⅰ)求椭圆 E 的方程; (Ⅱ)若 C,D 分别是椭圆 E 的左、右顶点,动点 M 满足 MD⊥CD,连接 CM,交椭圆 E 于点 P. 证明:O M O P 为定值(O 为坐标原点). 解析:(Ⅰ)根据题意,分析可得椭圆中 c 的值,结合椭圆的离心率公式可得 a 的值,计算可 得 b 的值,将 a、b 的值代入椭圆的方程,即可得答案; (Ⅱ)根据题意,设 lCM:x=my-2,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分析,用 m 表 示 P 的坐标结合直线的方程分析可得 M 的坐标,进而可以用 m 表示O M O P ,分析可得答 案. 答案:(Ⅰ)根据题意,椭圆 E 的焦距为 ,则 2c= ,所以 c= 2 , 因为 2 2 ce a  ,所以 a= c=2, 因为 a2=b2+c2,所以 b2=2,所以椭圆方程为 22 1 42 xy. (Ⅱ)因为直线 CM 不在 x 轴上,故可设 lCM:x=my-2. 由 22 1 42 2 xy x m y      , , 得(m2+2)y2-4my=0, ∴ 2 22 2 4 4 22PP mmyx mm   , ,即 P( 2 22 2 4 4 22 mm mm   , ). 在直线 x=my-2 中令 x=2,则 4 My m  ,即 M(2, 4 m ). ∴ 2 22 4 8 16 4 22 mOM OP mm      .∴ 为定值 4. 20.设函数 f(x)=lnx+ m x ,m∈R. (Ⅰ)当 m=e(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时,求 f(x)的极小值; (Ⅱ)讨论函数 g(x)=f′(x)- 3 x 零点的个数; (Ⅲ)若对任意 b>a>0,    f b f a ba   <1 恒成立,求 m 的取值范围. 解析:(Ⅰ)m=e 时,f(x)=lnx+ e x ,利用 f′(x)判定 f(x)的增减性并求出 f(x)的极小值; (Ⅱ)由函数 g(x)=f′(x)- 3 x ,令 g(x)=0,求出 m;设φ (x)=m,求出φ (x)的值域,讨论 m 的取值,对应 g(x)的零点情况; (Ⅲ)由 b>a>0,    f b f a ba   <1 恒成立,等价于 f(b)-b<f(a)-a 恒成立; 即 h(x)=f(x)-x 在(0,+∞)上单调递减;h′(x)≤0,求出 m 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当 m=e 时,f(x)=lnx+ ,∴f′(x)= 2 xe x  ; ∴当 x∈(0,e)时,f′(x)<0,f(x)在(0,e)上是减函数; 当 x∈(e,+∞)时,f′(x)>0,f(x)在(e,+∞)上是增函数; ∴x=e 时,f(x)取得极小值为 f(e)=lne+ e e =2; (Ⅱ)∵函数 g(x)=f′(x)- 2 1 33 x m x xx    (x>0), 令 g(x)=0,得 m=- 1 3 x3+x(x>0); 设φ (x)=- x3+x(x>0), ∴φ ′(x)=-x2+1=-(x-1)(x+1); 当 x∈(0,1)时,φ ′(x)>0,φ (x)在(0,1)上是增函数, 当 x∈(1,+∞)时,φ ′(x)<0,φ (x)在(1,+∞)上是减函数; ∴x=1 是φ (x)的极值点,且是极大值点, ∴x=1 是φ (x)的最大值点, ∴φ (x)的最大值为φ (1)= 2 3 ; 又φ (0)=0,结合 y=φ (x)的图象,如图; 可知:①当 m> 时,函数 g(x)无零点; ②当 m= 时,函数 g(x)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③当 0<m< 2 3 时,函数 g(x)有两个零点; ④当 m≤0 时,函数 g(x)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综上,当 m> 时,函数 g(x)无零点; 当 m= 或 m≤0 时,函数 g(x)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当 0<m< 时,函数 g(x)有两个零点; (Ⅲ)对任意 b>a>0,    f b f a ba   <1 恒成立, 等价于 f(b)-b<f(a)-a 恒成立; 设 h(x)=f(x)-x=lnx+ m x -x(x>0),则 h(b)<h(a). ∴h(x)在(0,+∞)上单调递减; ∵h′(x)= 2 1 1m xx ≤0 在(0,+∞)上恒成立, ∴m≥-x2+x=-(x- 1 2 )2+ 1 4 (x>0),∴m≥ 1 4 ; 对于 m= ,h′(x)=0 仅在 x= 时成立;∴m 的取值范围是[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